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云岩豆腐圆子

工艺:主料为黄豆,在制作上,先把黄豆浸泡一段时间,磨成浆汁,做成酸汤豆腐,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豆浆、碱水、葱、姜、味精、花椒、八角等佐料,搅拌均匀,再捏成一个个鸡蛋般大的圆饼,这样炸熟的豆腐圆子色呈焦黄,心似蜂窝。食用前,先把它在酱油、胡椒面、葱花、麻油、醋、辣椒面做成的汤里略蘸一下,吃起来外脆内嫩,其味鲜美。

上帝爱云南,我爱在云南石屏,吃豆腐

云岩豆腐圆子

还没离开石屏,我就开始想她了!

上帝爱云南,于是给了她天堂般的模样。

青山绿水,河流纵横,目光所及皆是温柔秀丽的工笔画。四季如春的气候更是让这里冬不用围炉,夏不用蒲扇,无论何时抵达,都是春日盎然之景。彩云之南,风光无限,拨开层叠的“网红圣地”,这里还藏着些看似“透明”,实则充满趣味的小城。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一个因为豆腐而时常被提起的名字。(嗯,是的!文末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可以带回家的石屏“豆腐”!心急吃豆腐的先拉到结尾吧!)这座小城没有大理、丽江般的风花雪月;甚至也不及她隔壁的建水县,因为美食和古城风光而成为红河州的热门旅行地。但也正是这样,石屏没有标配的纪念品一条街,也没有商业化运作的痕迹;石屏是一座“真”古镇,是深藏于生活之中,平淡却珍贵的自由之城。

走在石屏错综复杂的街巷上,古老民居在左右两侧掩映,地上的青石板被一场春雨刷得锃亮,不时有孩子赤脚跑过;新开的杜鹃花火红,和古老的镂花窗牖相互映衬;还有古老屋檐上的细腻花纹,在夕阳的折射下变得触手可及;找一处不起眼儿的烘豆腐摊儿,和可爱的老头吹两把散牛,喝上一杯娑罗茶……在缓慢而温柔的生活里,感受“文献之邦”的厚重历史,感受千百年来,石屏人的热血和能量。

石屏古城石屏老街上嬉戏的孩子石屏牛街镇老旭甸村,用化石建成的村庄

小城石屏,养在深闺人未识

▲ 石屏县,一个边疆小城的“艺术人生”

四季如春的石屏,无论什么季节都不会让人失望。但春天总还是多了些期待,早春北方还时不时飘雪的时候,石屏县异龙镇的阿西者村的大山深处的樱花谷就已经开满了令人温暖兴奋的樱花,一簇簇好像仙境秘谷。

藏在桃花、梨花、杏花中间的贴梗海棠,被当地人称为“酸木瓜花”,是春天里最炙热的花,因为它火红的颜色,总能在百花争艳中拔得头筹。去异龙湖的路上,就能看到许许多多的酸木瓜花,热烈到让人脸红。

这份热情很快就会被异龙湖的平静湖面抚平,湛蓝天空中的云彩整整齐齐地倒映在湖面,好像刚下过雪,站在湖边的人们被树荫遮住阳光,反而真觉得凉快了起来。

“第二西湖”异龙湖有着“第二西湖”之称的异龙湖,是云南第四大湖泊,也是石屏最标志性的风景名片,在这32平方公里湖水中,有着天然形成的“三岛九曲七十二弯”,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彝语称为“邑罗黑”,意思是“龙吐口水形成的湖”。

最早的“背包客”徐霞客也曾称赞异龙湖的风采,他在《盘江考》中记载:“其水源发自石屏西南四十里之关口,流为宝秀巨塘,又东南下石屏,汇为异龙湖。……舟经大水城南隅,有芰荷百亩,巨朵锦边;湖中植莲,此为最盛。”

▲ 异龙湖采莲船夫。

三百多年后,我们依然在明朗夏日到异龙湖观荷花。登上一条木船,头顶的蓝天完完全全倒影在湖中,远处焕文塔上的钟声阵阵,好像也推开了水中的波纹,随着船尾划开的波纹,缠绕在水草中的小鱼清晰可见。

▲ 异龙湖远方的焕文塔。

“香稻花轻玉露稠,月明渔话满船头。小蛮打桨溟濛里,海菜腔尖醒睡鸥。”美景已然令人沉醉,而船夫深沉嘹亮的“海菜腔”,就几乎引人入梦了。

“歌舞之乡”的自我修养这种“海菜腔”发源于湖畔罗色湾等彝族村寨,得名于异龙湖中的一种草本水生植物“海菜”,是在石屏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所得,又称为“石屏腔”,俗称“倒扳浆”。不管是在异龙湖的船头上,还是在乡间田野,村陌小巷,都能听到这嘹亮的声音。

▲ 异龙湖上,泛舟唱着海菜腔的阿哥阿妹

石屏是“歌舞之乡”,当地流传“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

能歌善舞的石屏人不仅会唱“海菜腔”,还会跳“烟盒舞”。这是一种来自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群众性民间舞蹈,又称“跳弦”、“垄偬”,因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而得名。

▲ 石屏龙朋镇千人烟盒舞。

“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如果你在石屏听到四弦的伴奏,就跟着来弹击盒底,在热烈明快的氛围中,一起跳舞。

取景取材于石屏的电影《花腰新娘》中,张静初扮演的美凤,是女子舞龙队中的一员。女子舞龙,时而松开,时而聚拢,宛如蛟龙,活灵活现,这便是花腰舞。

▲ 花腰彝族舞金龙。

在石屏北部山区,彝族分为两个支系:花腰(尼苏人)和三道红。花腰并不是这一彝族支系的自称,而是因为当地妇女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她们被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而花腰歌舞,就是他们独创的歌曲和舞蹈。

石屏哨冲镇磨善村,彝族姑娘在收萝卜条龙武村正在收割水稻的彝族老人石屏人家,刺绣的女子

花腰彝族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刺绣、挑花、散花、按花、扣花、穿花、堆花、贴布、勾边等多种手法看得人眼花缭乱,花腰姑娘从七八岁时候就开始学习刺绣,等到能独立制作的时候,完成一套衣服,也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

在石屏,人们几乎会走路就会跳烟盒舞,会说话就能唱海菜腔。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撑起了石屏人的精神世界,他们汲取着其中的欢乐、奔放、自由,成为一种细腻和温情的语言表达。

▲ 姑娘们走到哪儿跳到哪儿。

解锁石屏文化“密码”

石屏是一座“水城”,相传石屏古城建在一个浮在水面上的大神龟,穿凿龟壳便是水层,因而居民家中,户户凿井。石屏古城地面建筑格局也显得十分特别,弯街曲巷把城区割离成大小不等的五街九铺二十四巷共10多个块状,其形状恰如龟身裂纹,隐含着八卦阵图九宫阵式布局。

古城西边准提阁,传说是地下神龟之尾,在这里凿池,池上石桥横跨,池内有喷珠喷涌,明代称其为“沸珠泉”,清初改称“喜客泉”。这上面还“长”出了一块钙化的石屏风,石身上大洞小洞繁多,颇具传奇色彩,被石屏人视为珍宝。

千百年来,神龟的加持造就了石屏这块风水宝地文风日盛、人才辈出。甚至出现了“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的现象,也被冠上了“文献名邦”“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称号。

▲ 石屏袁嘉谷故居。

这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便是袁嘉谷,他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在云大执教十余年,成为激励后人拼搏进取的一代“偶像”。如今在袁嘉谷故居,从保留完好的清代木结构建筑,还能看到当年历史文化的缩影。

像袁嘉谷故居这样的传统建筑在石屏并不罕见。2015年,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云南省仅石屏县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上榜。

▲ 石屏历代文教昌盛,人才辈出。图为航拍石屏文庙。

郑营| 最美古村落赤瑞湖畔的宝秀镇郑营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2017年发布的最美古村落公益榜单中,郑营村是红河州唯一上榜的村落。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落,至今仍然守着土木结构的四合院,走在狭窄的巷子里,老建筑斑驳的墙体清晰可见,唯有那些高大的牌匾,指引人们寻觅过去的辉煌。

▲ 郑营村全景,背后是宝秀镇赤瑞湖。

陈氏宗祠、郑氏宗祠、武氏宗祠、陈氏民居、郑氏民居、武氏民居、司马第、郑营小学……这些著名的古建筑都按照原本的样子安置在三街九巷的古老格局中,错落有致。

陈氏宗祠前丰收辣椒,红红火火的日子郑氏宗祠前嬉戏的孩子

陈氏是郑营的大户,陈氏宗祠是郑营“国宝级”的文物。这座土木结构的三进四合院建于1925年,占地整整一千多平方米,屋顶形式为硬山顶,屋脊笔直,左右山尖向上翘起。在一个边疆小城,这样的规模,当年的盛景可见一斑。

陈氏宗祠的主人陈鹤亭,是云南著名的实业家。他主持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石铁路”,由鸡街经建水至石屏长104公里,是滇越铁路的延展与衔接。

第一条“众筹”起来的民营铁路把铁路修到“家门口”的陈鹤亭,在遭遇资金困难的时候甚至还开创性的采用了“众筹”的方式来集资。他从宝秀这个宁静而古老的滇南小镇出发,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东渡日本游学,回国后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最后,他选择了家乡,作为铁路的终点,也作为人生的落脚点。

如今这条铁路依然是这座小城里最“洋”的建筑,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站在6寸坚实的轨道上,历史在眼前婆娑,追求进取的民族自强感油然而生。

▲ 石屏老火车站是个碧临石铁路的终点,尽管如今已尽显层桑,但从它洋气的建筑风格依然可看出昔日的繁华。

石屏豆腐,带不走的“专利”

石屏老城里每月都有一种叫做“街子(gizi)”的活动,附近几个村镇的人们汇聚在一条长长的市集上,那些只生长在西南片区的地涌金莲、红色的新鲜草果、山里挖到的各种草药;还有植物做的锅刷、芦草做的扫把、黑籽树根做成的根雕、漂亮的竹编器物、藤条做成的凳子椅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不一会儿,小背篓里就被淘来的山货塞满了。

石屏是很多人心中的桃源,但她也是很多人真实的故乡,这种来自家乡的美味,总是离开了这个地方就再也找不到。

童年最珍爱的子弟麻辣味土豆片;烧烤摊上常见的小肉串、烤肉皮;早上起晚了就吃不到的豆浆糯米饭;下饭神器爆胭酸菜炒肉、酥肉豌豆尖苦菜;光是酸汤配料就有六种以上的凉鸡米线;还有石屏煎鱼、炒豆腐菜、豆油皮韭菜汤、砂锅鱼、薄荷煮鸡蛋、海菜、杨梅、枇杷……

▲ 一切美好尽在屏香十六味。

当然,这一切都盖不住石屏豆腐的光芒,独特的井水点豆腐使得这里的豆腐口感细腻,香味四溢,最让人一见倾心。在石屏,穿过一条条复杂的街巷,在古老建筑的背后,总会隐匿着一个个飘着香气的烤豆腐摊儿,就像四川的麻将馆,随处可见,在石屏人的生活中必不可缺。

烤豆腐其实是一场修行,需要沉得住气,炭火旺盛的时候绝对不能烤,待到木炭泛白,猛火变成文火,才能在铁架子上码豆腐,所以当地人又称为“烘豆腐”。等到豆腐开始膨胀,表皮炸裂,就要用手撕开着金灿灿的豆腐块,蘸上当地特有的一种称为“折科”的黄色辣椒,再熟练地淋上蒜油,浓郁的豆香伴着蘸料在口中交融汇合,好像有莲花在心中绽开。

▲ 光是豆腐,也能吃到眼花缭乱。

再配上一杯当地特色的“梭罗茶”,这是什么神仙生活。

“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在石屏,豆腐即使在普通人家,也在一日三餐中变化无穷,小豆腐、包浆豆腐、条状豆腐、手指豆腐、桶飘豆腐、水豆腐、臭豆腐、豆腐干,形态各异、口感不一,但毫无意外,都好吃。

由于石屏豆腐把功劳归功于当地的井水,所以甚至有人高价买了当地的井水回去制作,但离开了这片土地,豆腐就再也出不来这个味道了,因此石屏豆腐又被人们称为“带不走的专利”。

石屏豆腐坊内,豆浆正在进行一场“革命手艺人在晾晒豆干

豆腐虽然带不走,但豆腐皮可以。石屏豆腐皮是当地人对美味的分享。热气腾腾的钢锅里,豆浆正在进行一场革命,表面泛起一层黄色的豆皮,被手艺人熟练挑起,放在竹竿上晾晒,如此反复,便是有着“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之称的豆腐皮了。

相传慈禧曾经对石屏豆腐皮赞叹有嘉,因此成为朝中贡品。慈禧的加持让石屏豆腐皮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石屏的天然井水一样,云南本地的黄豆也是这份独特风味的秘密武器。制作豆皮的商户坚持使用当地黄豆,储备黄豆用完后就停产,坚决不使用其他渠道的黄豆。

▲ 豆腐干,石屏最好吃的小零食

豆皮是石屏人最好的礼物,比起豆腐,豆腐皮在经过复杂工序制作后使用时间变得更长。享用方法也更为灵活,凉拌豆皮、青菜炒豆皮、火锅涮豆皮、蒸豆皮、炸豆皮,只要你想到的菜式,几乎豆皮都可以办到。即使是涮在火锅里,豆皮本身浓郁似牛奶般的香气,也不会轻易散去。

云岭遗珍丨白子国故地——红岩

作者:余述祥

作者单位:弥渡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弥渡县红岩镇

每当提起弥渡县红岩(当地方言,岩读i)这个地方,就不由想起“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到了红岩不想回来”这句流传于云南境内的古老民谚,内心就涌动着一股温暖的乡情。许多人都喜欢夸自己的家乡,但夸赞红岩这个地方不必添枝加叶夸大其词,它古老悠久的历史就足以令人由衷赞叹。

红岩古称白崖、勃弄。据明代谢肇淛《滇略卷七事略》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有彩云见于白崖,遣使迹之,乃置云南县。”白崖在汉代就已经设县,距今2140年。在这片土地上出现的白子国,历史比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古老,存续时间更长久,达738年。此地物产丰饶,自古就有“白崖熟,一郡足”等美誉,是著名的滇西粮仓。

红岩位于弥渡坝子西北,三面环山,南望弥川,北靠凤仪,东接祥云,西连巍山,古镇上布满了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古遗迹、古建筑,如古驿道、庙宇、殿堂、古民居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鲜亮夺目,其中有很多让人惊艳和意想不到之处,如谷女寺、医王寺(虫蝗寺)、白崖道(定西岭清溪古驿道)、白崖城(白子国都城遗址)、唐大历七年(772年)南诏阁罗凤筑白崖新城遗址等。红岩古镇如此高密度的文化遗存,令史学大家、考古专家惊叹不已。

行走于白子国故都遗址,穿过观音村王家大院古民居的屋檐,蹒跚于定西岭蜿蜒崎岖的古道上,仿佛回到了从前的岁月,好像看到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梦到彩云现于白崖,遣使求通蜀身毒道,白崖始为云南县;

好像看到公元前109年至公元629年的738年间,白子国在这片土地上三十三代的更替及张乐进求禅位细奴罗的历史演进;

好像听到诸葛孔明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昆弥岭金戈铁马的呜咽;

好像看到元代中统年间,滇西进士第一人,白崖学子苏隆,独领风骚近百年;

好像听到毁于兵燹的彩云书院里“白云一片去悠悠,玉笛横吹月满楼”的吟诗声……走进如今的红岩,不用刻意地去搜寻,只需随便走走看看听听,也能感动人,也能让人揪心揪肺想个三天两夜。

自汉至魏晋隋唐之间,红岩经历了非凡的岁月:彩云现于白崖,西汉置云南县,诸葛武侯平定南中,张乐进求让位于细奴逻,阁罗凤据有白崖南诏兴等,这些历史往事,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但红岩境内星罗棋布的古遗迹、古遗址仍在延续着历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白崖古城、新城;逶迤西去的白崖古道;医王寺镇蝗塔,谷女寺阿难尊者舍利塔、小二湾风水塔;藏经洞下隐轩寺、遍照寺、戴家寺;人才辈出的彩云书院;“创自前唐,兴于蒙段”的皇家园林避暑胜地谷女寺;香峰山上医王寺(虫蝗寺);古驿道(白崖道)关隘天马关桥;天柱崖上天柱峰;滴水崖上“去思碑”;白崖城附近石棺墓;出土的石斧、铜剑、铜斧、汉晋墓砖等,这些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红岩的声誉绝非虚得。

自汉至唐,不断开疆拓土,隋代史万岁,唐代赵孝祖,唐代梁建方、唐九征等,都曾率军征战洱海区域,到元世祖忽必烈陷大理,明代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蓝玉平定云南,作为洱海坝子东大门的白崖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近代,在红岩这片哺育英才的沃土上,先贤赵钟奇演绎的从晚清廪生到陆军中将,到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教官(曾是朱德的老师),再到云南省民委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的传奇人生经历,至今仍在红岩流传。

红岩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长时期以来吸引着国内著名的考古学者和专家会聚于此,期望揭开白子国千古之谜。2017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对白崖城遗址的考古调勘,叩开了这个被湮没了的历史之谜的一缝之隙,改写了旧说。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白子国及南诏的研究将获得更加翔实的资料,填补史籍不足的缺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耿嘉 蒋敏 郭笑笙

制作:王大林

舌尖上的山西风味——五台豆腐丸子这么吃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说到五台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五台山,但是五台的美食也有很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发一下菜谱,宣传一下,五台不只有台蘑,豆腐也是无敌好吃。

忻州的豆腐很有名,以瓷实著称。一般做豆腐一斤黄豆出4、5斤豆腐,而五台的豆腐只出到二斤半!买块豆腐回家不用塑料袋装,报纸一裹,夹在自行车后架子上就驮回去了,可见有多结实。要是赶上冬天的时候开车回家,经常会带些豆腐作为土特产。

豆腐丸子

五台的豆腐是浆水豆腐。豆腐丸子以豆腐为原料,先将豆腐捏碎,揉制,团团,成型,以糖上色,入油锅炸制,外焦里嫩后,以汤菜炖煮,入味而食。也当做烩菜原料加以烹制,是年节家家必备的传统美食。

五台烩菜,肉、豆腐、粉条、土豆、白菜和豆腐丸子,名符其实的烩。

因为制作费时费工,街面上能买到加工好的半成品。五台的豆腐丸子、烧豆腐可算是当地的美食,当年阎锡山宴请蒋介石就是这道豆腐丸子。

下面就为大家附上豆腐丸子的做法。

- 准备食材 -

卤水豆腐 1斤

水 1小碗

盐 5kg

花椒粉 5kg

大料粉 2kg

姜末 2kg

碱面 1kg

- 步骤 -

1.先把豆腐弄碎,越细越好,加一点水,当地人都是按经验做的所以调料没办法特别精确,按自己的口味来就可以了,碱面只要一点点就可以了,它主要的作用是会让丸子变蓬松。

2.用手搓成丸子

3.蒸上10分钟

4.在蒸丸子的时候,可以一边炸豆腐,在炸豆腐和丸子以前都要在由炒白糖加水做成的欠(( . )我们这就这么叫),或者蜜蜂加水也可以,泡一泡。

5.炸成金黄色,发硬就可以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56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