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金镶玉

金镶玉:郏县姚庄乡民间传统工艺品金镶玉,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以景德镇、宜兴紫砂、名瓷玉器等作坯,经过冶炼、镂雕、抛光处理、镀金等几十道程序后,在其表面镶嵌上各种图案而成。图案多以传统文化的浮想兽禧、吉祥如意为象征的名花异草,龙、凤、孔雀珍禽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魅力。部分产品已经成为国家礼品。

金镶玉观音一般值多少钱

金镶玉

金镶玉,是金和玉的结合,就是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美玉。这种金、玉镶嵌工艺制作精美,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为我国所特有,而中国又是信佛的大国,观音、佛的饰品卖的不错,今日金投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金镶玉观音一般值多少钱。

金镶玉观音一般值多少钱:这个金投网小编觉得第一是看工艺,第二是看玉的好次之分,第三是看当日金价是多少,想知道金镶玉观音一般值多少钱,大家可以去金店问问。

首先,看造型:优质的金镶玉一般图案设计精美,纹理清晰,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劣质的金镶玉一般线条模糊、粗糙、图案设计也不科学。

其次,看作工:上好的金镶玉,做工精细,金与玉之间的细节会处理得很细腻,其用料要求很高。而劣质的金镶玉,可以很容易看出其粗糙来,其制成品,常易褪色失去光泽,镶嵌物也易脱落。

最后,选购金镶玉,也不要“轻信”宝石鉴定书,如有些金镶玉鉴定书中会写道“A货翡翠”,其实A货翡翠中也有不值钱的翡翠,别以为A类就价值高。还有些金镶玉,表面看着厚重立体,其内,很多只是一层薄皮粘在玉石上,其份量远远不足。

以上是关于“金镶玉观音一般值多少钱”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的黄金知识敬请关注金投网!

“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出自襄阳南漳县巡检镇金镶坪村的玉印岩

在湖北文理学院校园内的致远大道上,

有一组雕塑,

他们是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其中第一个就是 春秋时期玉石鉴赏家卞和

春秋时期玉石鉴赏家卞和

今天淡泊君就给你讲讲和 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出自襄阳南漳县巡检镇金镶坪村的玉印岩

玉印岩又称抱璞岩,岩之南面隔河对岸有个尖顶圆形山包,名“凤凰台”。

玉印岩

玉印岩系石灰岩溶洞,深1l米,宽19米,高10米,有三级天然台阶。石阶右壁有一尺见方的石穴,传为卞和取玉处。岩洞内两侧原立石碑七座,碑文内容多为卞和献玉之事,现仅存明代、民国石碑各一座。玉印岩顶树木参天。再上百步,又有一巨大溶洞,可容200余人。洞顶有甘泉。洞下有池,周长25米,池水清澈见底,池

上峭壁凌空。池旁建卞和庙,今废。岩东为卞和墓。与玉印岩隔河相望的是风景秀丽的凤凰台。

玉印岩峰峦陡峭,松柏葱郁,洞穴幽深,溪水潆洄。唐宋以来,文人墨客至此多留有墨宝、诗赋。

卞和洞

卞和献玉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一个落凤凰的地方(今玉印岩处)得到一块璞玉(未琢之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也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普通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丢失,张仪蒙冤

楚威王时,为了奖赏对外作战有功之臣,将和氏璧赏赐给了相国昭阳。昭阳高兴得几个夜晚睡不着觉,在家中用结实的箱子放“和氏璧”,外边加了许多铁锁。一次,昭阳在家里举行盛大宴会,一时兴起,取出和氏璧让来宾观赏,席散时和氏璧却不翼而飞。昭阳命令家丁仔细观察每一位宾客,都没有嫌疑。散席后,在家中多方搜查,毫无下落。

昭阳想到了门客张仪,会不会是张仪趁着宴会之乱偷藏了和氏璧?于是,押来张仪一顿拷打。“掠答数百”,张仪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始终没有承认,昭阳也没有找到和氏璧。

缪贤得和氏璧,玉归赵惠王

赵国宦官缪贤有一次花了五百两黄金,买到了一块光润无暇的宝玉。他请一位玉工雕琢,玉工看见这块宝玉,大吃一惊,告诉他这是和氏璧。以前楚国相昭阳丢失,怀疑张仪偷盗的就是这块宝玉。

这块宝玉,放在暗处自然有光,冬暖夏凉,能避蚊蝇,是无价之宝。缪贤得宝玉的消息,有人告诉了赵惠文王。赵惠王向缪贤要这块宝玉,缪贤不愿意忍痛割爱。赵王很生气,有一次乘缪贤不在家,亲自带人到他家搜出这块宝玉带回王宫。

秦昭王欲假意用15城换玉,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惠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王让蔺相如带和氏璧去,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要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拿回了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国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事见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

完璧归赵(连环画)

和氏璧后来被制成了“传国玉玺”,代代相传

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秦王政十年(前237),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

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

十六国时,御玺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

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

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皇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再无消息。

淡泊君整理编辑

点亮

金辉玉蕴——南京出土宋明金银玉器展

前言

宋明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银器制造业的兴盛。宋代金银器一改唐代雍容华贵之风,器形趋于精致小巧,显得典雅秀丽。随着金银器大量流入民间,其类型及装饰摆脱了域外文化的影响,更具生活气息,呈现出本土化风格。明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的发展,造型美观,制作精细,装饰繁复。此时流行在金银器上镶嵌珍珠、宝石,产生了一系列的合璧产品,使这一时期的金银器表现出浓艳华丽、富丽堂皇的特点。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金银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消费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宋明两代许多名门望族、王公贵族和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本次展览展出了南京市博物总馆收藏的宋明时期金银玉器120余件套,分冠服饰物、日常用器、陈设摆件、压胜吉钱几个类别,造型别致,工艺精美,代表了宋明时期我国金银玉器制作工艺的较高水平,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感谢南京市博物总馆对展览的大力支持!

南京地区宋、明墓葬出土的金银玉器中,以首饰冠带等饰物最为华丽。这些饰物主要包括冠饰、发饰、耳饰、腕饰、指饰、扣饰、带饰、佩饰等,使用捶揲、錾刻、累丝、镶嵌、焊接、炸珠等多种工艺,技术精湛,设计奇巧,且因材施艺,寓意吉祥,充满了生活情趣。其中宋代首饰材质轻巧,追求意境;明代则以多色为美、以精微见长、以繁复为巧、以奢华为上。

金冠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8.7厘米,宽5.2厘米,高5.5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墓出土

说明:明朝官员燕居时用以束发的冠,常做梁冠状,此冠作五梁。冠两侧各錾刻一孔,使用时扣覆在发髻之上,用簪固定。

镶金托双龙戏珠纹琥珀饰件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宽5.2厘米,高5.2厘米 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夫人陈氏墓出土

说明:中央一颗血红色琥珀,两旁环以两条左右对称的金龙,似在抢夺那粒琥珀制成的宝珠。背面中心是一如意云状金片,从旁边伸出八根金丝夹裹住琥珀。使用时用小钗将其固定在发髻上,属于一种头饰。

菊花头金簪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11.5厘米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7号墓出土

说明:簪首用累丝技法做成委(w)角方形,其上用细金丝盘出两重花瓣,做成一朵盛开的菊花。簪脚呈方棱形。

捶揲龙纹蘑菇头金簪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11.8厘米 南京板仓职业病防治所明墓出土

说明:簪首螭虎呈团形。簪体呈圆形,通体捶揲出二螭龙,一螭龙正面下冲,一螭龙侧身前奔,呼应生动。

嵌宝石金头面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说明:共六件,形制各异,每件均镶嵌红、蓝宝石,精巧华美,色泽艳丽,观之宝光璀璨,美不胜收。沐斌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之孙,袭封黔国公,梅氏是沐斌的侧室夫人。

嵌红蓝宝石金耳坠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4.3厘米,宽1.2厘米,坠首长3.2厘米 南京板仓徐俌夫人朱氏墓出土

说明:红蓝宝石的镶嵌部分类似茄形,应是明代《天水冰山录》中提到的“金厢珠宝茄耳坠”以及其他文献中提到的“天生茄儿”耳坠。

药神形金耳坠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10.3厘米,宽1.8厘米,药神长5厘米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

说明:耳坠造型为采药仙人形象,上部为一六瓣花盖,花瓣内原镶嵌有宝石,现已不存;底端为花托,所嵌宝石亦佚。花托上立一荷锄背篓的仙人,头挽高髻,颈戴项圈,身着双层莲瓣纹饰衣裙,双手持飘带,飘带环绕其身,身后的背篓中露出一枝灵芝。

嵌宝石金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直径7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说明:一对。镯内壁光素,打磨十分光洁;外壁焊有数个等距离分布的花丝金托,托内镶嵌各色宝石。每只手镯各由两个半圆形扁平金片合成,其中一端作“活页式”铰链相连,另一端用一根插销链接,手镯可自由启合。

“耕读渔櫵”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直径2.5厘米

说明:一对,形制相同,戒面纹饰稍异。戒面略为长方形,两端收尖角。一件饰垂钓的渔夫和屋中苦读的书生,一件饰挑柴的樵夫和耕田的农夫,两件合为“耕读渔櫵”。戒面边缘饰一周云雷纹,主体纹饰下有细密的鱼子纹衬地。

嵌宝石莲花形金扣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2.7厘米 南京郊区出土

说明:扣圈作六片莲瓣,两侧作金托及如意状纹饰,上有孔眼六个。金托内各嵌红宝石一粒。扣子中心为圆形金托,内嵌蓝宝石一粒。

金镶玉带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南京板仓徐钦墓出土

说明:共十六块。带板托均以黄金制成,插销、带扣亦为金质。金托上镶嵌白玉带板,玉质温润纯白,毫无瑕疵,实属难得之佳品。

凤纹金饰件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9.5厘米,宽7.3厘米 南京郊区出土

说明:略呈菱形,应为霞帔下端的坠饰。由两片金片镂空纹饰焊合而成,每边用曲线勾成。图案为两凤起舞,寓意“和鸣”。

嵌宝石金链香盒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盒径8.5厘米,高1.7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说明:盒面饰莲花、如意云纹,上嵌红宝石、蓝宝石与绿松石;盒侧面饰缠枝莲纹;盒底以如意云纹为地纹,上刻梵文六字箴言。盒身配有金链,便于随身携带,内可置梵咒等物。

蝴蝶形金饰件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宽7.1厘米,高5.7厘米 南京太平门外岗子村吴忠墓出土

宋、明时期经济发展,商业繁荣,随着手工业的兴盛,金、银、玉材质的器皿大量进入富庶人家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餐饮用具、盛装器具、洗漱器具和梳妆器具等各式器皿。此类日用器皿体型虽小,却装点了古人方寸之间的生活空间,象征富贵,有着美好的寓意,不仅凝聚了时人的审美情趣,更折射出古人高雅的清居生活。

刻香卷纹银盒

宋代(公元960-1276年)直径5厘米,高3厘米 南京江浦黄叶岭张同之墓出土

银渣斗

宋代(公元960-1276年)口径5.8厘米,高8厘米 南京江浦黄叶岭张同之墓出土

说明:渣斗上部呈碗状,下部为小罐,由碗底和罐口焊接而成。其功能可能是用来存放漱口水的,也可能是放在餐桌上用来吐放残渣或倾倒喝剩的茶渣。

金碗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口径7.7厘米,高2.5厘米 南京中央门外康茂才墓出土

双耳金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口径6.4厘米,底径3.2厘米,高2.8厘米 南京动力学校韦牧墓出土

说明:敞口,斜直深腹,平底。口沿两侧各饰一牡丹花形执手。

雕竹根灵芝“寿”字玉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口径5.2厘米,底径2.9厘米,高3.2厘米

说明:青玉质,一对。杯把雕竹根灵芝纹及“寿”字纹。竹根和灵芝亦有寓意长寿的吉祥含义。

圆雕婴戏八角形玉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口径7.3厘米,底径2.8厘米,高5厘米,通长13.8厘米 南京板仓职业病防治所明墓出土

说明:青玉质。杯体为八边形,两侧各雕两个童子和松树为把手,童子相对而视,一手抓住杯沿,另一手搭在树上作攀爬状。杯壁外亦雕一童子,双腿分开作跪地状,手中提一竹篮。该器雕工粗疏,也许就是所谓的明代玉器的“粗大明”风格。

雕蟠螭纹八角形玉盘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口径17厘米,底径14.4厘米,高1.4厘米 南京板仓职业病防治所明墓出土

说明:青玉质。盘内壁高浮雕两条蟠螭,首尾相接作游动状。蟠螭前肢较短作匍匐状,后肢中右腿较长并作势后蹬,在弯角处以方角度处理,显得挺拔有力,整体形态极富动感。盘中央亦雕作八边形浅框,其内可置物。

金盘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口径15.7厘米,高1厘米 南京中央门外康茂才墓出土

除了富丽堂皇的器皿和繁复华丽的饰件外,还发现有大量流行于明代的金锭、银锭和圆形方孔的冥币,多出土于身份等级较高的墓葬中,其数量与墓主人的身份和财富有密切关系。如2008年在南京发现的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家族墓中就出土了99枚金冥币,最重的可达350克。此类冥币属于压胜钱,古人认为将其放置在棺椁内能够震慑鬼神,其上錾刻的吉祥钱文能够为生人提供保佑。

金锭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5.6厘米,宽3.8厘米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出土

金镶玉钱

宋代(公元960-1276年)直径5.8厘米,厚0.4厘米 南京江浦黄叶岭张同之墓出土

金冥币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直径7.5-18.3厘米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墓出土

“长命富贵”金冥币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直径1.8厘米 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墓出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35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