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红岩英烈蜡像馆

以反映“红岩”英烈在狱中斗争活动片段的蜡像馆,在“红岩精神”发源地之一的四川省华蓥山石林景区正式落成并对游人开放。该蜡像馆紧邻“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华蓥山中外伟人、名人蜡像馆”,占地500平方米,塑有江姐、华子良、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等26位红岩英烈的蜡像,并配有声、光,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红岩英烈蜡像馆

长征播下革命种 挺身夺枪红岩魂——记红岩英烈张学云

长征播下革命种 挺身夺枪红岩魂

——记红岩英烈张学云

罗 瑾

走进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平八室,一张剑眉星目、英气俊朗的青年男子照片,引人注目。他,就是在1949年11月27日重庆歌乐山下渣滓洞监狱大屠杀时,为保护难友,奋起夺枪未果,竟以自己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志士——张学云,时年27岁。

张学云在成属联中时的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长征播撒下的革命种子

张学云(1922-1949),又名张竹行、张帆,回族,1922年农历8月24日出生①,四川省越西县人。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越西,彝汉青壮年上千人踊跃参加红军。越西县是凉山州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的县。

越西县城旧貌(《越西县志》内页,罗瑾 摄)

据学云四妹张学易回忆:“红军长征两次路过越西,都有营部和连队驻扎我们家。当时父亲已是工农会积极分子,二哥参加了儿童团,他帮红军铡草喂马,站岗放哨,拿出家里的笔墨纸砚写标语传单,甚至把家里的面粉拿去熬浆糊帮红军沿街刷标语。几个月的相处,二哥深受红军影响,在红军开拔时他跟红军走了。正患重病的祖母见不到最疼爱的孙子,很着急,催促耿二爷(邻居)骑马去追。快到翻小凉山时,二哥被拦住了。他不肯离开队伍,一位姓杨的红军连长在他的红缨枪杆上刻下‘候补红军战士张学云’的字样,劝他:‘回去好好读书,好好劳动,长大了扛着这杆枪来找红军,保证收你。’这样他才恋恋不舍地离队回家。”

四川省会理市文化馆(美术馆)副馆长 刘洪 书(罗瑾 供图)

1936年,张学云在西昌宁远中学学习,学业优异,因课余时常向同学讲述红军并表示将来要去当红军,校方知道后,在初中第四学期时将他开除。1938年,张学云考入成属联中②,带领同学宣传全民抗日主张。读到高中三年级时,尽管门门功课优秀,校方仍以思想左倾为罪名,勒令张学云退学。

白色恐怖中的红色 追求

1940年,张学云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工兵科学习,194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③。其间,他深受同乡、中共党员韩伯诚④影响,思想不断进步,被军校视为异己分子。1944年,张学云参加青年远征军抗日,后经韩伯诚介绍先后任川康绥靖公署特务团排长、四川军管区上尉参谋。

时任四川军管区参谋时的张学云(图片来自网络)

1944年,张学云约集5、6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力行学社”⑤,创立《力行学刊》。张学云卖掉订婚戒指购置油印机、油墨、纸张,担任主要撰稿、审稿人和总编辑。到1946年,学社发展到40多人,成员分布于成都、重庆、绵阳乃至北京等地。因受人诬为共产党组织,张学云被拘留,经韩伯诚多方奔走营救,才被保释出狱。

1947年10月,经韩子重⑥介绍,张学云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6月,党组织将他安排在 罗广文部110军三三二团三营七连任连长,并担任连队地下党支部委员,开展相机发动兵变,配合游击队作战,迎接解放大军入川的工作。张学云担任连长时,爱兵如子,深受下级和士兵的尊敬与拥戴。

1948年6月18日,他所在部队离开成都开到重庆,临行前,他跟四妹张学易道别,交给张学易一个装满了进步书籍(当时作为禁书)的帆布箱子和笔记本,告诉妹妹“这箱子精神食粮……不仅能在黑暗中给你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还可以鼓舞你坚定信念战胜困难去追求真理、追求理想。”

张学云走后,张学易打开笔记本,本子里夹着一个小信封,抖出一张苏维埃边区政府人民币和四张照片,每张后面各写一字:毛、朱、刘、周。在他的指引下,张学易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张学云(右一)与家人合影(左五为张学云四妹张学易,图片来自网络))

血雨腥风里的浪漫情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张学云和四川内江人余显容结为夫妻。这时,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血雨腥风之中,张学云在离开成都到重庆的一路上,每到一处都会给妻子写信,谈生活,谈理想,谈抱负,倾诉对爱妻的挚爱和思念。

张学云、余显容结婚照(图片来源:红岩联线)

古人有言:士为知己者死。妹妹!亲爱的惟一的知己呀!“惟精惟一”这是我永远对你抱下的决心。为了你,为了我这可爱的专一的女知己,我不惜任何的努力。妹妹!我不知道你在月明人静的时候,是否理想过、祈祷过我们的将来吗?我觉得我自从认识你以后,我们的心,我们的身,我们的灵魂,都化为一个了。

妹妹,敬爱的姑娘!你温存的面容,娇嫩的声音,婉转的柔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忘了天下还有任何别的美人,我只觉得书中的才色贤美,就是妹妹的写真,妹妹也就是她们的典型。洁白手巾象征着我们情爱的无瑕,鲜艳的花朵,代表了内心的热爱。我爱她,我保存她一直到我们再团聚的时际,手巾是相思的寄托,热泪当洒在相思的巾上。

我们准备接受更多更大的考验!铁不打不会成钢的,我们不怕困难,只怕周遭太舒适了,以致于柔化了我们的意志。(1948年6月19日)

张学云情书(图片来源:红岩联线)

我觉得理想是人生最有价值、是富于吸引力的东西,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作苦斗的挣扎?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极富于韧性地拼命?什么东西能使人们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渊中?我说就是理想。(1948年7月31日)

张学云、余显容合影(图片来源:红岩联线)

字里行间,让人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坚定、勇敢的革命志士,也是一位温柔、体贴的浪漫爱人。这些写于70多前的的情书,行文清澈,词语温婉,充满激情和芬芳,在坚定的理想追求中体现出百转的柔情柔肠,散发着儿女情长普通人性与共产党员坚定党性交织的光芒。

1946年张学云、余显容在郫县乡下合影(图片来源:红岩联线)

因张学云工作繁忙,结婚头两年,小两口常常一周也见不上一次面。为了表达对妻子深深的爱意,他悄悄地雕了一个精美的黑漆木盒,想在盒里装进一件贵重礼物一起送给妻子,但由于经济拮据,终其一生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以致盒中一直空无一物。

张学云雕的黑漆木盒(图片来自网络)

收到张学云的来信,余显容便珍藏在这个黑漆木盒里,直到去世之前,几乎每天都要读读情书。余显容说:“这些书信对我来说比任何珍宝更贵重,读到书信就如同见到了学云。”一共30封情书⑦,余显容珍藏了半个多世纪,无论走到哪里,都用红金丝绒包裹好随身携带。2002年11月27日,余显容将这些情书全部捐赠给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这30封感人肺腑又激情四溢的情书,充分展示了张学云和妻子的红色真情挚爱,今天读来仍然直达心灵,令人震撼!

铁窗酷刑下的坚定信仰

1948年12月,张学云连队奉命自重庆出发开往宜宾,由于叛徒出卖,1949年1月行军至泸县时,张学云被国民党驻泸宪兵逮捕,受到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逼供。他两腿生疮,脚踝被镣铐磨烂,痛苦难当,但张学云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1月底,张学云被押解到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囚禁于楼下八室。

重庆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图片来源:红岩联线)

在 渣滓洞里,特务对他进行轮番审讯,施以各种酷刑,四次坐老虎凳,腿骨折断,但他继续坚持狱中革命斗争,表现出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二的高贵品质。为了能在出狱后积极参加建设新中国,他自学俄语、英语。1949年初,他在自制的春节贺年卡上用俄文和英文书写“中国共产党万岁”,送给各室难友,传递革命情谊。他还参加“铁窗诗社”,通过写诗活动互相鼓舞革命斗志。在《步傅伯雍原韵》中他写道:

对敌斗争靠大家,酷刑难熬咬紧牙;蒋贼兵败末日近,坐穿牢底戴红花。

怒把牢房当作家,军装卸去穿囚褂,铁窗共语兴亡事,热血浇出自由花。

铁窗诗社同志唱和诗(图片来自网络)

他一方面有坐穿牢底的决心和毅力,另一方面积极为越狱准备条件。在准备越狱武器的同时,他用回语对监狱新调来的回族伪交警班长进行争取教育,并用回文写诗《给新来的狱卒》送给他,感化其在暗地里为大家服务:

别让他们沾满血污的手,

遮住了你的嗅觉和眸子呵!

那罩着人面的一群——

是狼、是蛇蝎、是禽兽。

不看见吗:

那使人惊惧的刑具,那骸骨堆砌的尸体,

那伟大、圣洁的灵魂。

为人类崇高的理想,

他们呵!

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你却投向了强盗的怀抱,

到狗嘴里来寻找象牙,

到“鬼门关”来欢呼“乌拉”。

快离开这沾满血污的魔窟,

清醒你人的智慧呵,

趁生命未枯萎,

果敢地离开这杀人的地狱!

在给张学云送出最后一封家书后,这个班长就离开了这个血污的魔窟。

1992年重庆建成的“1127”大屠杀半景画馆(图片来源:红岩联线)

1949年11月27日深夜, 保密局特务头子毛人凤密令把所有关押的“政治犯”全部处决。渣滓洞的看守特务将全体“政治犯”集中到八个囚室里,行刑队的刽子手即以冲锋枪、机枪向其疯狂扫射。正当罪恶的枪口伸进楼下第六室风门口时,张学云抓住敌人的枪管,在夺枪瞬间,他高呼:“同志们,我是军人,我掩护你们,你们要设法逃出去!”但因弹匣长,拉不进风门,张学云猛然以身躯堵住枪口,另一匪徒的枪声响时,他中弹倒地。张学云壮烈牺牲瞬间,鲜血喷洒了难友傅伯雍一身,掩护傅伯雍幸免于难。

1952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张学云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红岩英魂永存!

烈属优待证明书(图片来自网络)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图片来源:红岩联线)

2021年2月2日初稿,2021年2月18日改定

1

注释

①张学云出生时间,目前有两个记载:一是出生于1922年,一是出生于1921年。《越西县志人物篇》“张学云”和张学云妻子余显容等多人回忆文章,写的1922年,张学云四妹张学易和张学云部下王庸的文章,记载为1921年。笔者专程到越西县与张学云二妹张学仁的儿子马民德(现越西县政协副主席)、三弟张学儒的儿子张治平等座谈时,张治平说听他父亲讲过,二伯是属鸡的,马民德也根据他母亲属相推算,倾向于1921年说。本文采用的是《越西县志人物篇》“张学云”记载日期。

②成属联中。成都石室中学高中部,因抗战,学校被疏散到新繁县,改称联合中学,简称成属联中。

③是否在中央陆军军官学习任教问题。《越西县志》和张学云妻子余显容回忆文章记载:张学云1942年毕业留校任教;张学云四妹张学易回忆文章记载:“学校多次表示留他当教官,二哥都婉言谢绝了。”这里采用前者。

④韩伯诚(百城,1897-1970),名国垣,四川越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顺庆、泸州起义,总指挥刘伯承,韩伯诚任参谋长,后受董必武派遣回四川,在成都开设长美轩餐馆掩护地下党。建国后,根据党的机密工作需要,韩伯诚继续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历任西南中苏友协总干事、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川西行署委员、川西行署财政厅副厅长、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⑤力行学社宗旨及成立日期:“力行学社”的宗旨是反对蒋介石,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立日期目前有两个记载:一是张学易文中说是1944年,二是《越西县志》载是1946年,这里采用1944年说。

⑥韩子重(1922-1949),四川省长寿县(现重庆市长寿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山西抗大三分校学习,后任中共川康特委军事系统负责人。1948年在川康地区领导军运,准备武装起义。1949年1月在成都被捕,后转囚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时年27岁。

⑦30封情书:一说是28封情书,一说是30封情书,这里采用《红岩联线》发表的刘和平《红色恋情的见证——张学云烈士与余显容的爱情》30封说。

2

参考资料

1.《越西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版;

2.余显容,《永远怀念张学云烈士》,《越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1988年11月;

3.张学易,《奋身堵枪眼的政治犯——我的二哥张学云烈士》,《红岩春秋》2002年第2期;

4.王庸,《记张学云烈士》,《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5.刘和平,《红色恋情的见证——张学云烈士与余显容的爱情》,红岩联线;

6.王正民,《深切怀念革命烈士张学云同学》,《越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1988年11月;

7.素缘了凡,《红岩英烈——张学云烈士》,美篇,2020年9月13日;

8. 纪文伶杨洋李孟潇,《28封情书珍藏半个世纪,红岩烈士爱情首次曝光》,2008年7月7日华龙网-重庆商报;

9.赵迎昭 陈一豪,《红岩英烈们的家书:“我深信人类正义永存,革命一定胜利”》,2019年7月30日《重庆日报》第5版;

10.侯健美,《拂晓悲歌——〈红岩〉故事的真实结局》,2007年1月16日《北京日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 瑾(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红岩魂祭英烈 I 踏青游南泉 开启红色缅怀之旅

红岩魂祭英烈 I 踏青游南泉 开启红色缅怀之旅

昨日,记者从巴南区南温泉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了解到,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南温泉景区积极响应“守护뜠21清明祭英烈”活动号召,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心准备了两条红色缅怀之旅活动线路,并提供“管家式”服务。“管家式”服务包括,免费提供活动司仪、讲解人员、党旗、誓词牌等;免费提供鲜花预订、就餐预订、停车引导等服务。活动时间从即日起至4月18日,欢迎全市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及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到南温泉开展清明祭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铭记党的历史,学习先锋事迹,让先烈精神代代相传。

半日游

缅怀革命先烈,重拾重庆记忆

线路:南泉烈士陵园——南泉自然博物馆——南温泉记忆展

景区看点:南泉烈士陵园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解放重庆的南泉之战中,徐泉水、李友山、祁天全等百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53年,原重庆市第四区人民政府将南泉之战的全部烈士骸骨收殓合葬于南泉公园后山陈家湾,并立碑石为 “南泉革命烈士公墓”。198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扩建公墓为“南泉烈士陵园”,修石梯、石栏、立纪念碑、建亭台、筑围墙。1992年,原南泉镇人民政府修建陵园牌门,至此,“南泉烈士陵园”基本成形,总占地约3000平方米,2009年,巴南区政府对南泉烈士陵园进行了重新修缮。2020年,南温泉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对纪念碑主体清洗翻新,对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

南温泉记忆展位于南温泉半边街,展览分为“自然记忆”、“人文记忆”、“百姓记忆”、“南泉未来”四个单元,共有展品169件,其中老照片34张、书籍54本、老家具及家电等30件、年代感门票车票及年历地图等42件,复制件9件,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形成完整的记忆链。并通数字多媒体等展示方式,使观众身临其境畅游于历史与文化的空间,展示和再现了南温泉的部分老照片、老物件、老场景,旨在唤起自然之忆、人文之忆、百姓之忆,让沉寂的南温泉,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重新唤起人们的念想。

一日游

亲近自然山水,感受南大门的历史温度

线路:登建文峰——解放重庆历史陈列馆——南泉烈士陵园——南温泉记忆展——自然博物馆——南塘温泳

景区看点:建文峰是南温泉的最高峰,相传明建文帝为躲避篡其帝位的四皇叔朱棣,削发为僧,流落于建禹山并终老于此。建文峰半山还建有"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纪念碑,1949年11月,刘邓大军就是从这里打开了解放重庆的南大门。建文峰闻名还因为那是解放重庆的主战场——“南泉之战”遗址,也是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解放重庆历史陈列馆展馆建筑面积236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展览内容分为解放重庆和二野军大两部分,共有展品235件,其中老照片142张、纸质件45张、实物48件。在展陈形式上,通过展示展品、声光电与实景融合的场景等,运用多媒体、AR、智能讲解等现代化、智能化的手段对历史进行描述和再现,使观众深入了解解放重庆的斗争历史。

南塘温泳即公园温泉,“地涌温泉出,渝州第一汤。”南塘温泳为众景之首,民间亦称大泉。南温泉最早发现于北宋初年,明万历五年开始挖掘利用。清朝同治年间巴县人周大成在热水塘修房建亭,并在中间砌石墙以别男女,形成了南塘温泳的雏形。解放后,各级政府多次对公园温泉进行改扩建,形成融温泉康养、休闲娱乐、花卉雕刻、园林景观一体的独特公园温泉。公园温泉现有特色泡池21个,温泉属硫酸-钙镁型含氟及放射性氡水,水温常年保持在41摄氏度左右,四季可浴,且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很好的疗效。浴罢凝脂尽涤,神清气爽,有飘飘欲仙之感,被誉为“渝州第一汤”,深受游客喜爱。

交通提示:

自驾:进入212国道,在南泉出口下道,再向前行驶两公里即可到达;公交:轻轨花溪站换乘乘坐327路、309路公交可直达由南坪汽车站乘坐直接到南温泉的公共汽车。

温馨提醒: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各单位须提前预约开展祭扫活动的时间,活动过程中请按景区要求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中高风险地区返渝人员,不建议到景区参与活动,可登录http://www.chinamartyrs.gov.cn/参与网络祭扫。

(来源: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庞京川 通讯员:王舒)

收藏

举报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 | 黑土英魂 英名不朽——东北烈士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印”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龙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东方红,太阳升……”是歌曲《东方红》中的第一句歌词,巧合的是,“东方红”和“太阳升”也是黑龙江两个火车站的名字,绵延的铁路线仿佛把我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从“东方红”出发,一路西行,直抵“太阳升”,经虎头要塞、跨万顷良田,品味北国冰城的厚重、感受铁人精神的洗礼,追随共产党人的初心足迹,探寻龙江百年发展脉搏。

第二十七站 东北烈士纪念馆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为缅怀和纪念在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牺牲的革命先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辟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10月10日,伴随着辽沈战役的隆隆炮声,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式开馆。据权威统计,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建立最早的纪念革命烈士的博物馆。

这栋1931年建成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从1933年7月开始成为伪满哈尔滨警察厅的办公地点。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为日、伪政权审讯、折磨、屠杀抗日爱国同胞的魔窟。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此遭到残酷的刑讯。

东北烈士纪念馆主要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70多位烈士事迹。基本陈列有“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两部分。纪念馆陈列着多年以来征集的东北抗日联军和解放战争初期先烈们用过的物品。现有馆藏文物2万余件,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7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2件;历史照片、烈士档案及资料文献3万余件。重要藏品有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穿过的大衫和用过的褥子、赵尚志用过的手枪、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穿的旧呢料裤子、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儿子的信、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后荣获的特级军功章——毛泽东奖章。这些文献、文物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东北革命文库。

赵尚志将军使用的手枪

杨靖宇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穿的大衫

展厅中先烈的遗物、遗像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团结各阶层民众,在白山黑水之间,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在东、南满地区消灭了大批敌人有生力量。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充分利用冰天雪地的当地气候,率领抗联第三路军赢得了抗联史上最著名的“冰趟子战役”胜利,以牺牲7人的较小代价歼灭敌寇200多人。赵一曼、冷云等女性英烈则演绎了一出出木兰从军的抗日新篇。尤其是七七事变后,东北抗联牵制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范围的对日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先后选派2万名党政领导干部和10万大军挺进东北,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建立起东北解放根据地。在东北人民的全力支援下,驻扎在后方的东北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了剿匪、土改、建政以及发展生产和支援前线的任务。前方的解放军将士则不畏流血牺牲,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推动我军迅速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东北地区的率先解放,成为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序曲。

在解放战争隆隆炮声中诞生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对几代人产生了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建馆60多年来,这里接待观众3000余万人次,其中有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侨胞及港、澳、台同胞。周恩来、刘少奇、彭真、罗荣桓、李济深、郭沫若等百余位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曾来馆参谒并留下了珍贵的题诗、题词。1949年8月,刘少奇由苏联回国途中,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谒视察。1953年1月1日,周恩来总理视察纪念馆时特别指示“要把烈士纪念馆办好,广泛地宣传革命的历史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以教育人民”,并书写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题词。2009年9月,习近平向东北烈士纪念馆烈士塑像敬献了花篮。

革命烈士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和那些无名英雄们,他们无一不是抱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视祖国解放事业高于一切,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他们所深爱着的祖国。烈士们长眠了,然而不眠的历史却依然健在,烈士的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胸中激荡。

追随初心足迹

探寻发展脉搏

出发!

责任编辑:平静

东北烈士纪念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 | 重温峥嵘岁月 打卡红色纪念馆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 | 红色通道 播撒火种——中东铁路印象馆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丨以笔为剑 以墨为锋 燃起革命的火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43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