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祠堂是与先人对话的地方(张凤娟)

初见张凤娟,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她右手隐藏于衣袖中,而是用左手写字、帮记者开门、端水,她笑着说:“只是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影响。”

2004年,张凤娟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顺德区博物馆工作,先后参与了顺德区第二次文物普查、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文物普查工作,“后面两次文物普查基本全程参与,包括实地田野调查、文字记录等工作。”张凤娟说,像她这样的年轻普查员还有七八个,在参与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文物建筑并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它可以与先人对话。”

祠堂是与先人对话的地方(张凤娟)

文物普查发现“国保”顺德糖厂

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始,这一年也是张凤娟进入博物馆的第三年。4年来,她与其他七八名普查员走遍了顺德的200个村居,搜集文物线索,实地走访调查,拍照、绘图、文字记录。

“很辛苦,也很有乐趣。”张凤娟告诉记者,这一过程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有些村的祠堂年久失修,好不容易打开了大门,又怕突然坍塌,大家常常提心吊胆,“好在有村民帮忙引路、开锁,还为我们讲解祠堂的历史故事,每当发现有新的祠堂,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一切辛苦都不算什么了。”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普查小组发现了几处重要的文物建筑,其中龙江左滩麻祖岗商周时期遗址的发现,还把顺德人类活动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另一个是顺德糖厂,后来还申报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个是陈村的紫阳学校,入选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如今已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凤娟介绍,顺德糖厂原是民国时期一家机械化甘蔗糖厂,也是中国第一批机械化甘蔗糖厂,是中国近代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制糖行业史与广东近代工业发展史,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顺德糖厂位于大良沙头村,是在1934年陈济棠兴办地方实业时投资330万元建成的,目前尚存制糖、压榨车间和成品糖仓四栋早期厂房,还有助晶箱、桔水罐等早期设施。

而紫阳学校就是如今陈村的仙涌小学,是集20世纪4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的校舍于一体,有不同年代的校舍,古韵犹存,原名叫紫阳学校,是为了纪念朱熹而建,曾是仙涌村的朱氏祠堂,供朱姓族人后代读书,1929年被改成私塾。

张凤娟所在的文物普查小组,前后用了4年,甄别了2058条文物线索,录得普查点590处,19份登记表列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登记表范本》。因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先进个人”。

文物建筑还原祖先生活轨迹

多年来的文物保护工作让张凤娟深深觉得,文物建筑并不是冷冰冰的,它与当地的先人密切相关,是当地各个家族几百年繁衍生息的地方,如今也成为与先人对话的地方。“在一些村的祠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村民的先祖名字牌,有些被刻成对联,有些做成了牌匾。”张凤娟说,还有祠堂庙宇的碑刻,上面的文字记载着家族祖先的事迹,这些都成为古今对话的途径,只要用心去感悟,就能实现对话。

“虽然如今村中的道路和水路改变了,但是通过这些历史建筑,可以还原出原来村民出行的路径和脉络。”张凤娟说,一些古代村民的生活秩序,也隐藏在这些脉络中,比如北滘林头有座‘分妻桥’叫丛兴桥,我们听村民说,按照以前的风俗,举行婚礼的新人不能从上面过,

丧葬队伍则要走另外一条桥。”还有逢简村的巨济桥的桥栏上,至今还刻着“桥面一带,禁卖什物,有碍交通,严拿究罚”的字样,村民的经济生活也藏于文物建筑中。

如今,顺德仍保留有古建筑形式的祠堂庙宇四五百间,在多年的走访调查中,张凤娟最心水的是逢简的“石鼓祠”,“这是一座明代的祠堂建筑,正式名字叫‘存心颐庵刘公祠’,从外面看破破烂烂,其实里面保留了完整的明代梁柱,十分古朴雅致。”

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最为困难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张凤娟又开始接手顺德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最难的还是非遗项目文化意义的挖掘。”张凤娟觉得,“也正是因为如此,非遗申报才更显意义重大。”

张凤娟以均安南沙村的婚俗为例介绍:“南沙婚俗完整地保留了顺德传统‘三书六礼’的婚俗流程,仪式感很强。其中脚踏筛箕拜别父母和祖先的仪式,隐含的‘哭嫁’线索,反映了顺德历史上的‘不落家’和哭嫁遗风,很难得。”

新郎迎亲入门时,会摘下状元帽,在新娘的头上盖三次,以为“三从四德”;所谓“筛箕”,就是新郎和新娘将礼服、莲子、红枣等放在筛箕上来回筛动,寓意驱除污秽。新娘还有脚踏筛箕拜别父母的仪式,新娘要站在筛箕上拜神,一旁的大妗姐喊“脚踏筛箕心事全”,经过调查张凤娟发现,这句话之前是由新娘来唱的,内容是“脚踏筛箕来问父,亲生红叶(女儿)眼冤么?”意思是不愿出嫁。

(张凤娟:长期从事顺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参与过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普查、非遗项目申报等工作。参与编写了《顺德碑刻集》等著作。2010年,顺德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突出贡献集体奖”,她本人荣获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个人”。)

(来源:珠江时报 文/佛山文化周刊记者 王方亚本版统筹/佛山文化周刊记者 龚瑜本版插画/钱津宁)

Hash:20b6f33646cdc2fbfd60bbd1af3b3f8560be13aa

声明:此文由 南锣家谱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32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