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吴贤秀墓

南宋名人墓葬 —— 孙子秀墓

吴贤秀墓

孙子秀墓位于梁弄镇贺溪村建隆自然村建峒岙石井山(又名后象鼻山)东坡,这里青山绿水,石多洞奇,环境幽雅,是理想中的一处风水宝地。南宋名宦 “ 开府仪同三司 ” 一品阶衔孙子秀便是该墓的主人。

孙子秀墓周边环境

孙子秀墓是孙子秀与其父孙大年的合葬墓。2011年3月,为了统一名称,余姚市文管会专门召开了一次专家会议,会议认为此墓有如此之规格,完全是由于孙子秀的政治地位,故建议定名为 “ 孙子秀墓 ”。同年4月,余姚市人民政府采纳该建议,并发文进行了更名。

孙子秀墓墓道回眺山下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世居梁弄姚巷。他自小聪慧勤奋,熟习《诗经》,于绍定四年中举,次年又登进士第,就任江苏吴县主簿。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为官清廉,深得民心。

其父孙大年(1185-1267),字诚斋,号古严,生前无官职,父以子贵,授朝散大夫。他晚于孙子秀一年去世,享年83岁,与子同葬。

该墓是余姚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葬。据实地调查及老人口述,此墓园建造规模十分宏大,从山下官道至墓地铺设长约2公里的墓道,都用鹅卵石砌成,宽可五马并行,还特置进丧、转丧两石桥(现桥已毁),使送葬人不必走回头路。

孙子秀墓墓道

墓道尽头为石砌台阶,登台阶后为一约300平米的圆形平台,作为祭扫时的拜坛。拜坛前部为石碑亭,整座石亭为花岗石建成,上置云纹石梁和石雕飞檐亭顶,中间立棕红色石碑,约2.5平方米,上刻宋太常少卿、右司农、临安知府孙子秀生平。绕过碑亭,有石桌、石凳,桌上有石质祭品90件。

墓前立有4个石翁仲和2匹石马,他们成横向排列,左右各一文一武,文官在前,武官在后,武官一侧还各立有一匹高大配鞍的石马。石翁仲高约2米,粗至两围,文臣头戴进贤冠,身穿朝服,手持朝笏,文质儒雅;武官身披盔甲,双手按剑,石马旁立,英姿飒爽。石人、石马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精品。目前石人石马大半埋于土中,只露出上半身。

墓前石人石马

再往后便是墓主体,整座墓圆周约90步(估计直径为20多米),高约一丈八尺(近6米),封土高30米,与山脉浑然一体。墓道口约有1.5平方米大小,墓门做成地面建筑形式,散落有石屋顶、石瓦当、石斗拱等残件。墓后有数百块赤色条石砌成的半圆形护墙。墓室内由于未进一步发掘,故情况不知。

墓室门屋顶飞檐残件

墓室门石斗拱残件

墓区内还出土孙子秀墓志铭和其父孙大年墓志铭。其中孙子秀墓志铭断裂数块,剥蚀严重,孙大年墓志铭尚清晰可辨。

孙大年墓志铭

孙子秀墓志铭残片

孙子秀墓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余姚地区唯一一座目前发现的保存较好、级别较高的南宋名人墓葬。其次,孙子秀是南宋名臣,其墓葬对于研究其生平事迹是一个重要的实物补充。再次,从墓葬本身来看,其规模较大,封土很厚,风水极佳。从地表的石雕像观之,雕刻相当精细,纹饰相当丰富,是浙东地区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繁复的石翁仲,对于研究南宋服饰、盔甲、纹饰有着重要作用。文臣武将的排列方式也有别于一般的沿墓道纵向排列,而是在墓室口横向对立,给南宋名人墓葬形式提供了别样的例证。此外,孙子秀墓对研究南宋品级墓地的制度与丧葬习俗有一定的作用。最后,东钱湖之外规格较高的南宋墓地石雕多已搬离原址,孙子秀墓还保持着原状,这与保持文物现状的原则相一致。孙子秀墓于2017年1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区里的“违章建筑”:明代吴良吴桢墓造像

明功臣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西北麓及城南。其中,明开国功臣徐达墓在太平门外板仓村,常遇春墓、李文忠墓冢在太平门外,邓愈墓、李杰墓石刻在中华门外,吴良墓和吴祯墓也是葬于钟山之阴的明初开国功臣墓,两墓都在钟山北麓板仓街南京电影机械厂内,均存有墓碑及墓前石像生石虎、石马、石翁仲等。

据史料记载, 这些功臣中葬在钟山之阴共有12人,即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东瓯王汤和、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滕国公顾时、许国公王志、芮国公杨景、燕山侯孙兴祖、安陆侯吴复、汝南侯梅思祖。据查,现存并能确定墓主的只有5座,即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吴良墓、吴祯墓。

吴良墓和吴桢墓

吴良墓和吴桢墓都在钟山北麓板仓街南京电影机械厂厂内。石刻因当年电影机械厂建设的需要也进行了位移。这里现在已经是一个新建小区岗子村新世界花园里。别有一番风味。

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桢兄弟,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明初开国功臣。原名国兴、国宝,因避朱元璋字国瑞的“国”字,改赐名良、桢。吴良官至枢密院判音、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都督镇守江明十年,洪武十四年死于青州,时年58岁,赠“江国公”,谥“襄烈”。吴桢深通水兵战法,被封为靖海将军、靖安侯,洪武十二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古墓考察:狮子戏球—宋朝理学名贤陈文晦之墓

导语:狮子戏球形最真,前山高耸定精神。公卿将相兼名达,此是人间极贵神。一球之外若无山,纵有皆平无声观。只合豪富多谷食,功名难更望脐攀。若有旌旗及鼓山,此名武勇碧幢官。提兵十万多攻取,莫特英雄过分看。

二00九年4月,应潮阳数位风水爱好者之邀请,一同赴潮阳区金灶镇考察潮汕宋代名贤陈文晦之墓冢,对宋代古墓葬的型制与文化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陈文晦墓位于潮阳区金灶镇柳岗乡神仙宫(神林村)之狮山(俗称“狮鼻孔”),狮山形似“狮子戏球”,扦穴在鼻。墓地坐午向子兼丙,坤龙入首,青龙庚酉水上堂,交襟汇出艮,总局水出乾方,暗合天地山泽之数。

墓区面积约350平方米,墓葬为石结构,于其母(汤征公之大夫人)慈淑魏氏墓之左,与孺人勤恕何氏合茔,两墓并排,中间以石板连接,两碑均为三碑夹加盖半圆顶,碑高均为1.6米,宽1.53米;碑文分别为:“宋二世祖十四陈公、孺人何氏墓”和“宋始祖妣夫人魏氏墓”,半圆顶分别刻“文林郎文晦陈公”及“诰封淑人慈淑魏氏”。墓身以片石垒砌,分三层覆盖。为宋代保存完好的古石廓墓,面积800米。双墓该墓于2000年重修,第一期工程(墓的主体、石刻、石雕、墓柱联石狮等)已竣工,墓道墓亭等配套待续。原汕头市长陈燕发(汤征第29代裔孙)撰墓道铭,原揭阳县委办公室主任陈实(第25代孙)写墓柱联。一、远观穴星

二、近观墓碑

三、仰拍墓貌

四、青龙砂

五、白虎砂

六、前堂案山

七、全局拼图

陈文晦(1095-1176),陈汤征之子,字孝达,号万稼,行十四,籍固始,生于北宋哲宗绍圣二年(乙亥年,1095年),卒于谆熙三年(丙申年,1176年),享年81岁。

幼时随父从官于京,目睹辽金侵扰,奸党误国,朝无宁日,民不聊生之景,饱尝战患颠波,忠良遭陷之苦,故少立誓不从仕。后随父汤征公谪贬潮阳,因家直浦都柳岗乡(今金灶镇柳岗村),于家务农,治学诚守父训,兴礼教,举孝廉,重农桑,乐善好施,众举乡贤。绍兴二十三年(1153),宋高宗颁天下,除奸羽,为议战遭陷忠良昭雪,陈汤征声震朝野,高宗旨召入朝辅政,然公已逝。帝深痛,连旨宣晦公入朝,公屡以侍奉其母为由谢辞。帝感其忠孝,诰封公为承议郎。隆兴二年(1164)赐紫金袍带。乾道五年。以三子岭南宣抚使景肃公赠封朝奉大夫。公有子五:景雍、景备、景肃、景俊、景修同朝仕贵(俗称五景)忠孝两全,毕生据立祖训,扬宗风,弘理学,崇孔孟,为潮之儒家理学先尊。

【补注】陈政、陈元光被称为“陈氏开闽始祖”,也是潮汕大部分陈姓人氏的共同祖先。至宋代,陈元光的功绩才受到朝廷重视,被封为“开漳圣王”。 陈政、陈元光一派也称“北庙派”或“龙湖派”(龙湖是陈元光之号)。

2020年8月,郭济怀撰文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31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