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胡开文墨厂

胡开文墨厂位于屯溪老虎山路5号,时代为1956年。

胡开文墨厂

胡开文墨厂是一个百年老店。设有雕模、点烟、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个生产工序和一个设备齐全的墨锭理化检测中心。集中了名家制作徽墨的全部技术设备和祖传配方,拥有明清以来历代名家创作雕刻的珍贵墨模七千八百品种,至今保留传统工艺精华——古法手工点烟技术。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胡开文墨厂获得“徽墨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胡开文墨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开远长虹桥、开远发电厂旧址上榜!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省人民政府决定将玉碑地遗址等11处古遗址,天子庙古墓群1处古墓葬,高庙兴国寺等38处古建筑,冰心默庐等4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疆界滇、蜀各有攸分等事碑等5处石窟寺及石刻确定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健全不可移动文物分级分类保护管理体系,依法履行各级政府的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我省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19年2月21日

名单如下

开远长虹桥

开远发电厂旧址

上榜!

跟着小编

一起到开远长虹桥、开远发电厂旧址

看一看、走一走吧

★开远长虹桥★

开远长虹桥于1960年动工修建

1961年建成通车

全长171米,单孔跨径112.5米

高30米,宽8.5米

主孔两边各设5孔副拱

桥上两侧设石护栏

南端设桥头堡

是当时国内单孔跨径最大的空腹式石拱桥

长虹桥是原国道326线上的重要桥梁

其精湛高超的建桥技艺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桥梁

是研究我国现代桥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开远发电厂旧址★

开远发电厂是国家“一五”计划时期

苏联援建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

是云南省第一座半自动化中型燃煤凝气式火力发电厂

投产发电后对当时云锡生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奠定了开远成为云南省重要能源基地的坚实基础

是滇南地区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

2007年9月红河州政府公布为

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内容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

部分文字由 记者 马文卫 通讯员 苏艳萍 收集整理

图源:马文卫、单晓曦、孙建军、王应生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 李艺

旅游巡礼 | 墨香水韵青云谱,文旅融合开新篇

信步小桥流水,登临青云高阁,追溯八大山人文脉,俯瞰花博园胜景,花团锦簇,群芳竞艳,梅湖、象湖遥相辉映,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据了解,作为江西第四届花博会主园区的青云谱梅湖景区花博园,开园一个月接待各地游客100余万人。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清闲典雅的古建筑和似锦繁花相互映衬,诉说着这座古城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水乳交融的沧桑变迁,展现出新时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青云谱区紧紧围绕“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战略定位,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科学整合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为该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文旅产业方兴未艾

“五色文化”点亮璀璨城南

青云谱位于南昌城南,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即现八大山人纪念馆)而得名,区域面积约43.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万。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以开国元勋陈云同志旧居、革命题材雕塑家程允贤雕塑艺术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象湖、梅湖生态圈为代表的绿色文化;有以道教净明宗师许真君、南州高士徐孺子、寿春真人梅福、南宋名相京镗等历史名人众多遗迹为代表的古色文化;有以一代画圣八大山人等文人墨客为代表的墨色文化;有以爱国法官梅汝璈等为代表的法治文化;有以世界航海第一人汪大渊为代表的蓝色文化。五色齐聚,各放异彩,为“旅游+文化”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五色文化犹如璀璨的星辰点亮着这片城南热土。

梅湖春早

“现在青云谱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正当时,我们将按照市委‘找准产业定位,打好‘升级仗’;立足自身优势,打好‘特色牌’;着眼民生福祉,打好‘组合拳’的要求,立下青云志,谋求新跨越,奋力书写青云谱发展升级新篇章”,中共青云谱区委书记孙毅表示。

老工业区焕发崭新活力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此诞生,这里是江西现代工业发源地和重要摇篮之一。得天独厚的工业禀赋为青云谱发展文化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该区“旅游+工业”的模式就是要重点保护和传承老工业文化的基因和精神记忆,将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凸显出来。以洪都老工业基地、南昌印钞厂、南昌啤酒厂等工业企业为依托,吸引工业艺术创作、模型设计、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推动工业旅游项目发展,让这座工业老城迎来“第二春”。

特色街区彰显魅力风情

城市的魅力除了文化元素的丰富,还需要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该区的“旅游+街镇”模式,以独具特色的“三镇三街”为载体,为旅游与文化、金融、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目前该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三镇三街”。其中三镇:特色风情小镇以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和全省第四届花博会主会场为主体,传统文化为主轴,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航空特色小镇将在洪都机场搬迁改造后的地块上建设。南昌梦想小镇主要是以创新创业为主题打造科技孵化园区;三街:“青云小镇”特色商业街是南昌市首条欧式风情商业街,集时尚餐饮、特色小吃、娱乐休闲、文化体验、生活配套等为一体。 “湖滨小镇”特色商业街以江南建筑剪影和居家室内情景画面为设计理念,融入浓郁本地文化元素,并配套建设林荫停车场及休闲小游园。梅湖墨香街是江西景区最大的一条街式古玩市场,集古玩艺术品展示、交流、交易、收藏鉴赏为一体。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休闲娱乐。

青云小镇

青云大地美不胜收

江西七大最美景观之一坐落于此

青云谱是一代画圣“八大山人”朱耷的定居地,他的划时代作品大部分在此完成。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八大山人的灵魂早已融入这片土地,吸引着各方游客来此。

现如今,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规划占地面积约3200亩,以“八大文化”为核心,传统文化为主轴,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打造成了艺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共同支撑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内有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程允贤雕塑纪念馆、陈云旧居、彭友善美术馆、华南博物馆等景点,获得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江西省七大最美景观之一”等殊荣。

此外,该区朱姑桥梅村的梅汝璈故居已成为全国法院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全省法官教育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最大的休闲公园——象湖公园,绿树成荫、湖光粼粼,每个清晨和黄昏,都充满着游人的欢声笑语。

象湖晨曦

花博园呈现花海奇观的视觉盛宴

江西花博园主园区,百花竞相绽放,俨然已成为了“花仙子乐园”。主要分为“百花迎宾、水墨梅湖、秀美江西、花园南昌、硕果飘香”五大功能板块。其中百花迎宾区的真赏阁通过顶部水流形成的水体幕墙,达到了“飞阁流丹”的景观效果;水墨梅湖区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的建造手法,整体布局为南园北街;秀美江西区则通过LED技术把节能环保、生态绿色理念传播给观众;花园南昌区以四季不同的花种介绍南昌各县区特色生态文明,硕果飘香区以水系桥梁进行分割连接;构建现代果树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园雏形。

热舞花博园

曲水环绕、百花争艳、古风扑面……花博园与大象湖遥相呼应,以象湖、梅湖为生态主体,以沿路景观为人文载体,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一条近10平方公里的人文生态旅游圈。

梅湖花博园——水花岛

汪大渊唤醒“一带一路” 尘封记忆

被誉为“东方马可波罗”的元朝时期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是地地道道的南昌青云谱人。他两次从泉州随商船远航,所著的《岛夷志略》中,有关与元代中国进行瓷器等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记载多达90余条,是我国历史上出海贸易的重要见证者。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为了纪念这位南昌青云谱的历史名人,再现民间航海先驱汪大渊的风采,结合大象湖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的汪大渊雕塑广场已于近日落成开放。2000平方米的汪大渊雕塑广场,其中汪大渊雕塑占地达225平方米,他手握书卷,脚踏月亮船的造型向游客们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也成了南昌“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的新名片。

区|长|谈|旅|游

做强“大融合”文旅产业

推动青云谱转型升级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江辉

青云谱,自古就被誉为“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以独特的文化磁场吸引着八方来客驻足流连。

历史的馈赠和现代的开发,让这片城南热土在发展旅游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人文胜,基因红。八大山人、徐孺子等名士在此留下佳作,陈云旧居、江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景点传承的红色基因,又为青云谱全面发展增添了必胜信心和无穷动力;二是生态美,势头强。象湖、梅湖生态圈让这里成了美丽的海绵城区,花博会在此举办也让青云谱盛名远播;三是风格新,配套足。有徽派特色的墨香街、欧式风情“青云小镇”、中式园林风格的“湖滨小镇”等,“三镇三街”风情各异,令人耳目一新。现有的旅游服务配套产业,可以初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休闲体验。

长远来看,青云谱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核心战略,做强“大融合”文旅产业,推动青云谱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科学编制规划,构建文化旅游新格局。精品意识对旅游发展尤为重要,要把全区作为一个大的景区来打造,整体策划包装旅游产品,根据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青云谱区初步形成了“一心、二轴、两线、三片”的基本格局。其中一心是指核心文化旅游区,包括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及其景观群;二轴是要形成青云谱区沿井冈山大道重点建设的井冈文化商贸轴和沿施尧路重点建设的滨湖文化商贸轴。两线是要形成青云谱区沿洪城路和解放西路南侧重点营造的城北文化景观线,沿昌南大道两侧重点营造的城南文化景观线。三片是指在青云谱区内重点建设的水文化板块、工业文化板块和楼宇文化板块。

促进产城融合,开拓旅游发展新局面。旅游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目前青云谱区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首先是彰显历史人文底蕴,推进旅游与产业相互渗透,强化构建“一城、一带、一圈”产城融合的“黄金三角”;其次是重点突出转型升级主线,推进旅游与产业相互促进,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契机,加快“退二进三”的步伐;此外,还要开创新型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与特色街镇相互融合。将“旅游+”升级为旅游“融”,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兴业态。

提升服务功能,强化旅游发展保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发展。首先要构建青云谱区科学、规范、准确的旅游交通指示标识体系,引进公交旅游线路进入景区;其次要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还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青云谱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用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项目,提升景区、饭店、旅行社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切身权益。

唱响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青云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美景要让更多游客知晓,首先要突出唱响“八大山人”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子品牌;二是要加强旅游部门与宗教、协会等其他领域的交流推介,打造有利于旅游发展的驱动力;三是创新“互联网+旅游”平台建设,做好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营销对接。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宣传中的作用;四是继续利用好传统新闻媒体在旅游品牌推广中的影响力,加强旅游区域宣传,积极参加或组织到省、市以外区域的旅游推广活动,形成推介合力,不断提高青云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南昌晚报

记者:万珺

文化丨“不逢人处静开香” ——清末北流知县的墨梅留题

“不逢人处静开香”

——清末北流知县的墨梅留题

梅以其“众芳落尽独暄妍”的品格,与竹、兰、菊一起并称为“花间四君子”,为中国历代文人所重视和推崇。

梅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而言,不仅仅是单调冬日里那一簇难得的红黄,更重要的是梅本身所象征着的清雅高洁与独傲冰霜的精神品质,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对于梅,中国的文人们从来不吝惜辞藻,不惜笔墨地以诗歌、绘画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着自己对于梅那无尽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他们也以此作为自己内心理想追求的一种物化呈现,激励自己,完善自我。

清末,时局动荡,社会激变,沉渣泛起,许多人在这个风谲云诡的时代变局中,放弃自我,沉沦堕落,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在混沌中依然保持着清醒,以梅的精神和品质严格的要求着自己,洁身自好,“静处开香”,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为人底线和处世哲学。清末的北流知县高廷梅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清末北流知县高廷梅

高廷梅(1867-1932)原名廷槐,字山亭,号鼎臣,别号晓翠,浙江平湖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光绪三十年任北流知县,光绪三十三年任期届满,升任归顺直隶州知州,实未及时到任。《光绪朝朱批奏折》载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巡抚张鸣歧奏折言“归顺直隶州知州高廷梅未到”。实际上,高廷梅到任归顺直隶州知州的时间是在清光绪三十四年。

高廷梅虽然在北流任职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但其在位期间,尤喜画梅,多以梅为题作画赋诗,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执政理念。至今,在玉林还保留着数幅由其绘制的墨梅画作及品题留诗。

清光绪三十二年高廷梅墨梅四屏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高廷梅墨梅四屏,1套四幅,单幅长148厘米、宽42厘米,现收藏在玉林市博物馆。

四屏款题分别为“照影别開清净相,传神难得性灵诗,应鸿田仁兄大人雅属,鼎臣高廷梅”,钤篆书方印两枚,分别为“臣高廷梅”“癸卯进士”;“写真何必丹青笔,作赋能为铁石文,文,山亭”,钤篆书方印两枚,分别为“臣高廷梅”“鼎臣翰墨”;“将吐花时疑索笑,不逢人处静开香,丙午嘉平月鼎臣作”,钤篆书白文方印“臣高廷梅”;“香梦夜飞梅万树,不知春风隔江邨,劝君细逐梦行处,一路栽花直到门,山亭作于陵城官廨”,款下钤篆书方印两枚,分别为“鼎臣翰墨”“山公启事”。

此四屏作于北流知县衙署,皆以水墨着色勾勒出盘曲出枝的梅树,梅树之上则满饰含苞待放和已然盛开的花朵,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四幅画作,用笔细腻,线条流畅,浓淡相宜,梅之清雅、高洁跃然纸上。而在画面之外,作者所写的四段诗句,不仅书体清新飘逸,其内容也同样工整雅致,值得玩味,尤其是这句“将吐花时疑索笑,不逢人处静开香”不仅意境优美,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独自开”的意蕴,而且饱含深意,可见当时作者进士及第后,虽远发边地任职,但仍壮心不已,以期有所作为的信念和心境。

清光绪三十四年景苏楼高廷梅诗梅图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景苏楼高廷梅诗梅图碑,高140厘米,宽70厘米,现收藏在北流市河滨公园景苏楼内。该碑为青石质,碑面以线条刻画梅树一株,铁干虬枝,疏影横斜,花朵繁密,生机盎然,碑面上方的留空部分有行书诗文数行,内容为“一枝枝抱岁寒心,鹤在庭皋月在林。我与梅花证清白,一船明月一囊琴。洞天吏隐已三年,临别还留翰墨缘,手写横枝开口笑,景苏楼上月如烟。”落款“戊申夏四月中翰,平湖,于陵城公园之景苏楼,并题二绝。”款识下钤篆书方印两枚,分别为“臣高廷梅”“癸卯进士”。

此碑为高廷梅即将离职去往归顺直隶州任职期间所作。而碑刻所在的景苏楼则是高廷梅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北流圭江岸边传说为“苏轼檥筏处”修建的一座楼阁建筑。景是为“景仰”之意,苏即为苏轼,修建此楼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景仰之情,传说苏轼因被贬官海南,曾于北流江边停泊驻留。

在这块书画碑中,高廷梅以明月梅花,感慨时光如烟,表达了离任北流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借梅花表述了自己廉洁奉公、清白为官、无愧民众的离任感言。

玉林所藏的这几件高廷梅画作,不仅画面精美,同时内涵也十分丰富。仔细品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清末江南文人画的技巧和内容,同时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位清末进士,刚刚从富庶江南来到西南边地任职为官时的一些体悟感触和心路历程。

在三年多的北流知县任期内,虽然高廷梅对自己进士出身却任职边地的处境,稍有失落,但却依然坚信自己可以如梅花一般“不逢人处静开香”,依然可以“写真何必丹青笔,作赋能为铁石文”。同时,在任职期间,高廷梅也以梅花的清新高洁作为自己的精神坐标,在喧嚣繁杂、尔虞我诈的乱世中,始终保持着这种清风明月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品质,殊为难得!

来源:玉林市博物馆、北流市河滨公园景苏楼

作者:于少波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您喜欢此文

可在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30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