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楞增渡槽

楞增渡槽位于西乡塘区坛洛镇中北村楞丁坡,时代为197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楞增渡槽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楞增渡槽,楞增渡槽简介,楞增渡槽-南宁市西乡塘区楞增渡槽旅游指南

湖南省内最长的一座渡槽,长沙春华渡槽,全长2000多米,雄伟壮观

楞增渡槽

渡槽背后的故事

汾阳峪道河镇南道村后有一座“渡槽”,它在我心中的位置相当重要,因为它是我专业生涯中的首件“作品”。

那是1984年正月里的事情,南道村的党支部书记苗瑞田在全县三干会的分组讨论会上说:“我们村后南梁有700多亩,加上后沟村的400多亩将近1200多亩地可美咧!土层厚又向阳,可惜就是旱地。听说咱们公社刚来的副主任原来是县水利局的技术员,能不能请他打帮我们弄成这件事?”

主持讨论会的是四个月前才上任峪道河公社管委书记的韩龙。我是新年后才从县水利局选派到峪道河担任管委副主任的,还没“满月”,参加这样的大型会议还是第一次。本来,我和苗瑞田是认识的,我俩1970年都上过太谷的3202铁路工程,他是三班的模范班长,我是连部文书,弟兄般相处了一年多。后来,我被推荐上了运城安邑水校,毕业分配回了县水利局峪道河灌区当技术员,和他也有往来。这次开会前也见过面了,他却在讨论会上这样“将军”。更没想到韩龙书记连脑子也没过当场就答应了,并把我叫起来做了介绍。还说:“这件事继伟肯定能办成”。现在回想起来还挺遗憾,当时竟然连个“态”也没“表”,就“红着脸”在大家的掌声中坐下了。

记不得那年的三干会开了几天,但确切记得会完了我是和苗瑞田相跟上直接回到南道村的,因为我心里“黑洞洞”的,一点谱儿也没有。

经实地勘察了解情况如下:1978年时,峪道河公社党委书记张秉吉为改变南道村和后沟村守着“神头泉用不上神头水”的困境,决心引水上山,发展水浇地。为此事,他使出了“两招”:一是把南道村从金庄大队划分出来建置成“公社农场”,并调龙湾村老支书穆全春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兼场长。二是发动全公社出农建工组成水利专业队在神头泉下游挖截潜流。经过两个冬春奋战,把下渗跑漏的小水全堵住,汇集成一股日出3600余方的活水源,并沿“神坡梁”砌筑了近2000米“盘山渠”把水引了出来。但因“神坡梁”和“南梁”之间有道“沟”过不去,因此,好几年了,挖出来的水又抛到河滩里了,一直没形成效益。

心里有底了,我就回到县水利局找我的师傅们讨主意,蔡正阳、李寿山、张法朝、张惠民、霍志增这几位工程师我挨挨住拜访。是筑“倒缸吸”还是架“渡槽”?他们不仅帮我拿了主意,还替我扫清该工程好几年也没弄成的思想障碍。最后,我把勘测设计方案交到了吴兰殿局长的办公桌上。吴局长笑着说:“你的这件事,工程科已经打过招呼了,局长办公会也研究过了,先预付5000元,完工后按决算付清”。还说:“你是建国以后,从咱们水利局走出去的第一名公社干部,这项工程就不派工程师了,从设计到施工完全交给你,我们等着为你们验收通水吧!”

工程方案真的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在深10米,宽40米的两梁间架一坐小水渠,严格意义上根本列不入水利工程类别。但也正因为小不值得配置施工器械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首先是“拉电杆”,40多米的沟宽,我们设计预埋的7根6至12米的“洋灰电杆”要往现场拉,不同现在有“吊车”轻轻一挑想放哪里放哪里,特别是那4根12米长的,硬是每家出一根绳子全村人都上阵才硬生生从山底下拖到预埋坑坑跟前。其次是“埋电杆”,不同现在能立“衍架”,施工员既能现场精准作业安全又有保障,当时,我们是把“U型托架”和“水准标尺”预先绑在电杆梢头,在渡槽两头拉一根测绳找直,同时架设“水准仪”找平水的。再次是“架渡槽”,用啥材料?如何成型?怎样托稳?要知道杆与杆间距5米多,都是独竖竖,孤零零互不关联的,要把几万斤重的“∪型钢板水槽”一节接一节焊平取直放稳,难度可想而知。不过这些“难题”都被后庄化的“能人”常志文用“土办法”一个又一个地解决了。这么多年了,我心里还是觉得常志文是汾阳这一行道里最巧的人了。

去、今两年,上级号召为“改革开放40年”和“建国70年”搞征文活动。我们老年大学把这两个活动整合起来设置了一个《征文集锦》栏目,专门选登老同志们投来的优秀稿件,因所选征文登载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这不禁撩起了我心存多年的几个“情结”,我突然涌出一股想再去看一看“渡槽”的“冲动”。

前几天,我带栏目组摄影师专程去南道村,老支书苗瑞田陪我们去“渡槽”上照了几张像片。我们俩站在渠尾合影留念时,他对我说:“继伟,这‘渡槽’至用上到现在快40年了,咋也不咋,还好好地,照这样我看能用毬一百年”。他接着说:“你打帮这工程拨来的5OOO元,购料花了3500元,其余1500元按水利局的施工标准补助了下游的“∪型渠道”,老百姓的投工没补钱,当年底从水费中卯平了。水程还是执行你给定的,后沟3成、我们南道7成。效益挺可以,一天能浇到30多亩,从变成水地后,我们两村也都变成了“交粮户”了。

他最后笑着说的一件事解开了我存心多年的“谜团”。他说“穆全春手上弄出水了,但过沟工程弄不成,投资收不回加上离家远生活不便,急得病了,就把‘担子’交给了我”。我那天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是秉吉书记事先安排的。

啊!张秉吉书记真是夙夜在公,用心良苦!当时他已升任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了,但按县常委分工还联系着峪道河公社,那天他是参加了讨论会的。

当年,正是张秉吉书记提名并宣布我到峪道河公社担任管委副主任的。

征稿启事

各位乡亲:

《汾州乡情》诚征稿件, 邮箱sxfyfzxq@163.com,欢迎赐稿! 《汾州乡情》编辑部

航拍长岗坡渡槽

视频:黄家宁

图片:陈小丽

长岗坡渡槽被誉为南方的“红旗渠”,堪称广东水利史上的丰碑,它把泷江河、太平河引入金银河水库,从此使罗定盆地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因此连续摘取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

在机械化程度很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仅凭那辈罗定人民挥洒血汗的肉躯,完成这样一项堪称人间天河的巨大水利工程,需要难以想象的豪迈激情与干劲。

最复杂的一道工序是伸缩缝的拼接,得反复精雕细琢,才能做到严密合缝,确保不会漏水。检验工程质量最好的方式是时间,时间证明了长岗坡渡槽的无可挑剔、无懈可击。不可思议的是,整整30年过去,渡槽从未大修,甚至没有一处渗漏,

点击观看视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16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