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河南洛宁马生彩——永宁锁阁老史证

锁阁老,明末清初,永宁县在礼村人(今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名锁青缙(1595—1664),字荩之,号谷王。

河南洛宁马生彩——永宁锁阁老史证

据《锁氏家谱》记载:锁氏原籍福建泉州晋江人。

宋太祖时,先祖继恩官居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政绩卓著,朝廷皆称国老。宋徽宗时,先祖羽翰官居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因游宜邑锦屏山,乃卜居竹凤庄,后易名为锁家营,中州锁姓自此始。

明永乐14年(1417年)十五世祖锁飞,字云腾,由河南卫调守永宁县白马寨,世袭百户。寿终后,葬于永宁城东关阁,路边有碑。

明正德年间锁氏分徙三处,十八世祖长子锁瑢,贡生,留居宜阳锁家营。次子锁瑾,举人,徙居偃师石桥镇。三子锁璋,贡生,徙居永宁在礼。

二十世祖锁钥,字希准,号北门,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举人,廷试第一,授山西猗氏县知县。明嘉庆十八年(1539年)为好友,时任永宁县令的李良翰题写《大观亭记》。钥卒后葬于永宁南关(经局),冢前有碑。

二十三世祖锁一理,生二子,长子锁青缙,为在礼东门锁氏先祖,次子青缨为在礼西门锁氏先祖。锁青缙为二十四世。

锁青缙子锁瑜,贡生,孙锁去矜,贡生,曾孙锁屏藩,例选拔贡……三十六世锁安,新疆建设兵团处级干部,建工师卫生处工作至1998年退休,定居新疆乌鲁木齐。锁氏家族兴旺,已传至四十余世。随后有族人迁徙老城西关、底张等地。

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250页科贡栏记载:锁青缙甲子科(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登进士第。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进士,历官长沙道。

第271页人物篇记载:锁青缙,字荩之,明崇祯丁丑进士。顺治二年(1645年)补兵部车驾司主事,戊子(1648年)出为湖广巡察司佥事,分巡长沙道。楚南多狡寇,出没无常,缙运筹帷幄,两月平之,万姓咸赖以安,祀乡贤。

在民国六年洛宁县志第641页锁青缙自述:癸巳(1653年)秋,钦赐颐养归里,循邑中先辈故事,联知交为五老会,杯酒间惓惓国计民生悬念。

在458页锁青缙写《永宁志序》,撰文:辛卯(1651年)春,楚中来谒邑父母元夫程公,即惓惓以修志下问……是说1651年春,锁从长沙回乡拜访新任县令程元夫,县令委托他编写永宁县志。顺治十年(1653年),兵部侍郎张鼎延也告老回乡,两人共同纂修《永宁县志》八卷,分别写了《永宁志序》。

1990年版《洛宁县志》第784页传闻轶事,“锁阁老轶事”开端写:锁青缙,城郊乡在礼村人,明天启四年登甲子科(1624年)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进士,任湖南长沙道员,曾奉旨任“江南主考”,门生甚多。告老还乡后,关心后生,体恤百姓,深受乡邻尊敬。锁家曾存圣旨一道,“江南主考”、“文殿阁老”大纱灯各一对,后因客厅失火,均付之一炬。

锁门节妇烈女。洛宁县民国六年县志第339页载:廪生锁一理妻梁氏,年二十夫故,欲殉者数四。子青缙方五岁,亲族劝之抚孤,氏悟。乃携提青缙,口授字句。卒时青缙举进士,仕至长沙道。

第341页载:诸生马云锦妻锁氏,长沙道锁青缙女,慧而贤。明末寇(指义军)攻王范寨,氏年二十有四,毅然曰:吾岂可缓须臾死,耳贼之言,见贼之面乎?遂投井死……

第443页载:锁门双节,庠生锁瑜妻任氏,年二十一而寡,事姑尽孝。子去矜已早卒,与媳张氏同抚孤孙。任苦节五十年,张苦节三十六年,乾隆元年,姑媳汇题建坊旌表。

第177页坊表篇载:贡生锁去矜妻张氏坊,廪生锁瑜妻任氏坊……俱在在礼村。

锁公祠,民国六年洛宁县志第167页卷二建置祠栏载:锁公祠,在黉宫右,祀湖广长沙道锁青缙。

锁氏故居。在礼东门锁氏故居在在礼村东南角的“锁家圪塔”。当时还没寨墙。一片房舍很远都能看到,很是气派。这片房舍什么时间盖成,没有人能说出准确时间,推算大致在锁青缙任长沙道时就有了雏形,封为阁老后又扩建成当时的规模。过去民间盖房都在山墙上留个房眼,唯锁氏房屋不留。据说这样可以不听世间非扰,要求子孙“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锁家原先院落的大门是向北开的,面向大街。锁阁老告老还乡后,很重视对青年人的教育。在众多门生中有位聪明过人的“狂才”叫赵廷桂,整天贪玩不务学业。阁老恨铁不成钢,一次对他打赌“你今后要能出人头地,我大门朝后”。结果门生赵廷桂奋发上进考中举人,阁老兑现承诺改为大门朝后。并对人说一句话激出一位贵人,大门朝后,值!

自从当朝宰相宋玉坚专程来拜谒恩师,请旨授锁青缙为“文殿阁老”后,锁青缙名声大振。为接应官方、亲朋好友来访,锁家从辛店湾到在礼南头买了一条私道供车马、大轿通行,不打扰在礼村民。

在私路临村处,大约百十米处有座高大的锁氏石牌坊,不知是官府为锁青缙修的阁老坊,还是锁青缙为其母梁氏盖的节孝坊,没有文字记载,今天无人能说清。再向东有锁氏魁星楼,访问中八旬以上的老年人还记得解放初此处还有一丈多高的魁星楼基台和砖瓦碎片堆。

在锁氏故居群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方三丈的客厅,一砖到顶,最是气派。当年赫赫有名的锁阁老厅堂,位于正院内宅东西屋正南。据儿时居住在厅屋的锁安回忆:厅堂条石奠基,青砖筑墙,屋顶琉璃彩瓦,屋脊上有飞禽走兽,屋檐及门窗雕镂花饰图案。厅堂南门有走廊,地铺青石,走下五个石阶便是前院。院内青砖铺地,种有桂花树和腊梅树。厅堂内木屏风高处悬挂着“林下一人”匾额,匾额下挂着阁老锁青缙真人般全身座像。穿过厅堂入正院,正院后是后院,后院有绣楼。可惜客厅在1981年失火被毁,同时也烧掉圣旨、纺灯等文物。

人们抢救出一方“林下一人”匾额。匾额正中横书“林下一人”,右竖书“锁阁老总台立”,左竖书“顺治辛丑仲冬宜阳县知县王鼎胤为”。顺治辛丑是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近360年。

在锁氏故居南边的路旁有块拐角石,这是锁宅的“上马石”。“上马石”长1.1米,宽0.46米,高台高0.78米,低台高0.45米。使人联想到当初显贵的锁氏大门前宾客盈门,车水马龙,接来送往的场景,这块上马石在2012年因修快速通道,民居拆迁时机械搬运不小心弄成了两截。

前院东有座“节孝坊”,是旌表锁门双节,锁瑜妻任氏,锁去矜妻张氏的,不知何时被毁,后来族人在断碑残块中发现“旌表贡生锁去矜妻张氏节……”等残块。在匪盗四起的岁月,在礼村各姓都修建炮楼值更防范。锁氏也在客厅东建起一座锁家炮楼,这座炮楼是锁家的风水,为锁门带来了好运。一度锁门气运不佳,男人不长命,年轻轻都早逝,留下孤儿寡母,有的没成亲就夭折。锁家建炮楼时请来了风水先生,选址镇宅。也巧,自炮楼建起,锁家男子寿命延长,有了80多岁,上百岁的寿星。民国六年洛宁县志第332页载:锁呜歧,在礼村人,年八十五岁,光绪十九年卒。锁文秀,洞沟人,寿一百四岁,民国初年,蒙大总统褒以“南极寿昌”四字。因此,在五六十年代全村毁炮楼时,锁家炮楼比马、李、刘姓八座炮楼扒得都晚。

锁氏阁老墓地,锁氏自明正德年间迁居在礼村后,最初在永固城(老城)南经局村旁选择了一处坟地,因临洛水太近,又在王范北买了一块墓地,后人嫌远,又在村西北地,吴村村东置买茔地,这三处都是锁氏祖坟。阁老锁青缙去世后,据传说同时出殡三付灵,分别葬于王范祖坟、吴村祖坟及涧口红崖后坡。不知哪个为真墓,哪个为疑冢。可河对岸红崖舅老爷家认为埋在红崖的为真,并安排有守墓人,曾历三辈人。

以前祖坟都有墓碑,以后均不知去向。据锁安回忆,小时候随父辈清明挑着担子去上坟祭祖,先去王范祖坟,回头到吴村祖坟,吴村祖坟比王范祖坟大,坟头多,墓碑也多。随后才从村南或过便桥或坐渡船到涧口红崖为阁老爷祭祀扫墓。

如今墓碑一块也找不到。族人于2009年在余庄村李家祠堂找到文物收藏者李德龙先生收藏的一块“神道碑”。这块神道碑是锁青缙曾孙锁屏藩所立。石碑平放在乱碑堆中,清洗后可见左竖书:“大夫分巡湖南兵备道”,中竖书“祭司佥事谷王锁公神道”,右落款书“曾孙锁屏藩立”字句,因翻不动石碑,碑的另一面不知所云。

历史长河,年岁如梭,三百余年,转瞬既过。但阁老锁青缙的荣耀一生,伟业轶事使人缅怀,传颂不息。

附1991年洛宁县志第784页锁阁老轶事

阁老由来

锁青缙告老还乡后,在家赋闲,清静自在,深有“无官一身轻”之感。他勤劳俭朴,常到菜园劳作。宋玉坚系湖南举子,锁任江南主考时,对宋的前程有所指点,宋即拜在锁的门下。后来宋玉坚考中状元,官居宰相。崇祯十二年秋,宋玉坚顿念恩师之情,奏准朝廷,奉旨来永宁拜谒锁大人。经过省、州、府、县上传下达,各级官员,诚惶诚恐,刻意奉迎;诸般衙役,四处奔忙。消息传到在礼村,锁大人虽内心惊喜交加,但却不动声色。

宋宰相驾到,黄沙铺地,芦席罩天,前呼后拥,威严非凡。县乡绅士,毕恭毕敬地把宰相迎到锁家客厅落座。而锁大人仍在村南园子里浇菜,久候不归,宰相无奈亲自到南地拜见。这时锁大人正在步履艰难的欲跨渠沟,宰相见状,急忙上前搀扶,并说:“偌大年纪,何劳大人辛苦?”锁大人说:“朱子有言‘瓦缶胜金玉,园蔬愈珍馐’苦做甜吃,生活才有乐趣。”边说边伸出右手:“你拉我一把,我就过去了。”宰相搀住胳膊,他打一个箭步就跳过渠沟。

宋宰相看他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健朗,但竹杖布衣,芒鞋葛巾,俭约可见,其家庭摆设,亦显清苦。锁大人过渠时有意无意地求他“拉一把”那句话,时时萦绕在心。于是回朝复旨时将锁大人近况,具实上奏。皇上顾念其为官清正,政绩可嘉,钦准按“文殿阁老”俸禄供应,并恩赐朝服一袭。从此乡人多称“阁爷”。

智启后生

锁阁老对晚辈关怀备至,着意栽培。以前的文人学士相会,难免诗文酬唱的俗套,阁老对后生们的启迪则别出心裁。

一年,春暖花开,阁老雅兴大发,叫人竖起一根竹杆,顶上绑块大肉。告示写明:“不准放倒,不准攀登,只准用手摘取,谁能摘下来,肉归谁所有。打一俗语。”围观的文人学士塞村堵路,但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仰望兴叹。永宁才子张琯闻讯赶来,把竹竿往井里一竖,随手摘下肉来,嘴里还念念有词:“唾手而得”。

巧责贪官

永宁县令刘鸿业是阁老政敌的得意门生,贪得无厌,恣意妄为。崇祯十二年,五黄六月,二麦在地,刘鸿业为讨好上司,中饱私囊,强令百姓提前封粮,并派衙役四处催逼。官命难抗,民怨鼎沸,请求宽限缴纳,县令急功近利执意不准。四乡农民无奈只得请阁老出面说情。阁老明知水火不容,但又群情难却,遂毅然应求前往。这天烈日当空,阁老身穿朝服,全副仪仗,直奔城内文庙,传令知县来见。刘鸿业素知阁老快人快语,怕为征粮之事受辱。但他又知阁老资深通天,不敢轻易得罪,只得小心翼翼迅速前往。进庙施礼毕,垂手恭立,听候训示。阁老说;“吾欲进京面君,特来告别。今略备薄仪,还请大人笑纳。”刘鸿业见桌上并无一物,只画了四个盘盏,桌旁只有阁老就座的一把椅子,自觉甚为尴尬,只好站在一旁小心应对。阁老悠闲自得,旁若无人,不着边际的自言自语。良久,梁上有两只麻雀飞叫戏闹,阁老仰面指桑骂槐地喝斥道:“五黄六月,龙口夺食,畜牲尚且寻食自给,小小东西,为何在这黄金时刻闹梁(粮)!”刘鸿业一听,知道放矢有的,羞得满面通红。但他自感官小理亏,无话可说,只得自找台阶。主动提出“ 夏粮缓征。”阁老见他还算知趣,遂拂袖回府。

大门朝后

在礼村所有的宅院,大门不是朝前,便是朝侧,唯独阁老家大门朝后。

阁老的众多门生中,有个聪明过人的“狂才”,叫赵廷桂。阁老对他谆谆教导:“从古至今,凡有大作为者,都是聪明加勤奋。如果聪而不勤,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说一次,好一阵,一丢手仍是贪玩不学。都说这后生像皮球,拍一拍,起一起,到底也跳不高。一次,阁老气急,指着后生说:你若能出人头地,我大门朝后开。”从此,这后生很少再拜谒阁老,也很少与众人嬉戏游玩。

数年之后,一日正值阁老迎宾宴客之时,一个孩子故意在阁老的大门口拉屎。守门人上前干涉说:“谁家的狂童,敢在阁老大门口拉屎?”小孩子不惊不慌,从容回答:“我爹说阁老大门不在此。”门卫一听,孩子出言有因,经细询问,回禀阁老:“这小孩是新科进士赵廷桂之子。”阁老瞢然想起数年前激励“狂才”的事,立即吩咐:“前门堵死,大门朝后开。”当时满座宾朋都纷纷劝阻:“阁老当年一句气语,何必认真?”阁老果断的说:“凡为人师,言必信,行必果,一句话激出个进士,改门是值得的。”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Hash:406a7177e97d9dfc2808454ff6d09ff3e63a6a69

声明:此文由 大美洛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14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