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位于台山市大襟岛至三杯酒岛附近海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科考发现,江门市大襟岛和上下川岛附近海域有中华白海豚200多头,是我国海域第二大集中分布区域。地址:台山市赤溪镇大襟岛,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简介,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江门市台山市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旅游指南

“海上大熊猫 ”在这里栖息——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见闻

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转载自:中国自然资源报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华白海豚在大海中游弋 冯抗抗 摄

中华白海豚即将跃出海面 冯抗抗 摄

本报记者 祝桂峰 通讯员 李顺球

“快看,中华白海豚!”近期,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大襟岛海域附近,中华白海豚三五成群,时而跃出海面,又时而钻入海中,在大海中游弋嬉戏,吸引了许多游客围观。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海上大熊猫”,其生活栖息对水质的要求十分严苛,是衡量一个地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活指标”。

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陆英发介绍,近年来,随着当地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保护区及附近海域吸引了中华白海豚前来栖息,仅观察到的数量就超过300余只,“海上大熊猫”在这里已屡见不鲜。

多措并举 实现保护制度化

据介绍,广东珠江口海域是中华白海豚重要的种群栖息地。其中,在江门台山大襟岛及附近海域,中华白海豚的分布较为集中,并且年轻个体比例较高、年龄结构健康合理,拥有中华白海豚6个年龄阶段的完整世代结构。

2003年,江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成立,面积107.477平方公里,旨在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中华白海豚生存和活动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2008年,该保护区成立了专职管护机构——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要负责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环境,开展常态化巡航观测、海豚保护救护等工作。

陆英发介绍,近年来,为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处每年开展海上巡航超60次,并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作业渔船和渔业捕捞行为。同时,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丰富中华白海豚的饵料;组织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据了解,2016年,江门市在广东省率先出台《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规定,在保护区内,禁止底拖网和高2米、连续长度150米以上的流刺网捕鱼作业;禁止高速摩托艇和滑水活动;禁止破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保护区界标和保护设施。擅自移动或者破坏自然保护区界标的,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等活动。违反该项规定者,保护区管理处将根据不同情节对其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近年来,管理处已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布放界标界碑、建造执法船、搭建岸站式海洋环境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和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建设科普宣教馆,多措并举提升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开展救护 促进公众参与支持

近年来,管理处努力加强科普宣教馆建设,通过标本、照片和视频等手段,宣传普及中华白海豚的相关知识。其中,展示中华白海豚保护救助的内容,格外引人注目。

据介绍,经常有鲸豚因生病、身体虚弱或迷路,游至浅水处无法返回深水处、或被水冲到岸边搁浅。救护搁浅鲸豚,是管理处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

“救护工作虽然辛苦,却很有意义。”钟锦泽是保护区的一名巡护员,从20多岁开始就随着父辈出海捕鱼,练就了一身驾驶渔船的好本领。2004年,保护区计划建设一个用于中华白海豚养护的观测站,他被雇佣驾驶渔船运送物资,正是那次的经历,使他真正认识到中华白海豚的珍贵,急需保护。2011年5月,钟锦泽来到保护区工作,为海上巡航、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2020年5月,管理处接到报告称发现一头中华白海豚搁浅,钟锦泽和同事立刻赶到现场,在30多摄氏度高温环境下,用双手托起中华白海豚的头部,使其能够正常呼吸。这一次,他们在淤泥里连续奋战了7个小时,最终帮助中华白海豚重新回到了大海。

两个月后,又有一长约2.5米的成年中华白海豚在海滩上搁浅。当时,在管理处工作人员指导下,当地民众就地取材,迅速搭起了一个遮阳棚,并以中华白海豚为中心,挖了一个“蓄水池”。几个小时后,潮水逐渐上涨,中华白海豚随着潮水游向大海。之后,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监测,一直到确认其安全脱困,才放下心来。

“近年来,多次中华白海豚的成功救护,离不开民众的参与支持。”陆英发介绍,为加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管理处组织开展科普夏令营、海豚保护培训班等宣传活动,努力普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显感受到关心关注中华白海豚保护的人越来越多。

调查监测 服务生态保护修复

中华白海豚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保护区,从事海豚观测和救护工作的冯抗抗展示了一段山东大学科研团队使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视频中,一艘渔船在海上航行,船艏方向出现一群中华白海豚伴游。

“画面中的中华白海豚主动靠近搭‘顺风船’,是其迁移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省力方法。”冯抗抗介绍,有一个专业名词描述该现象——“船艏乘浪”。

近年来,管理处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在保护区及周边海域联合开展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和海洋生态环境调查。从2018年开始,管理处与山东大学科研团队使用无人机开展中华白海豚野外调查,从空中视角观测中华白海豚的活动行为和数量,更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华白海豚“船艏乘浪”行为。

“保护中华白海豚,对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建新表示,中华白海豚保护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中华白海豚保护。下一步,江门市将积极参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扩大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范围,收集更多鲸豚科研数据,为广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江门自然资源

扩散!江门市河排林场锦江源自然保护区禁止擅自进入游玩!

关于禁止进入江门市河排林场锦江源自然

保护区游玩的通告

近段时间,我单位发现部分群众未经管理部门同意,擅自进入河排林场锦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游玩,给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忧。为加强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减少频繁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加强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管理,未经批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江门市河排林场锦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从事与保护区工作性质无关的活动。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以及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组织或个人,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锦江源自然保护区不是旅游区,区内山林密布,山高坡陡,道路险峻,容易迷路,野蛇出没较多。近期降雨频繁,随时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危险。对因非法进入保护区活动造成的人身伤亡等事故,责任由开展非法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承担。

四、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门市河排林场

2018年9月6日

来源:江门日报恩平记者站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之黑龙江松峰山自然保护区

松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哈尔滨市阿城区境内,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以保护天然次生林、古迹和景观的自然保护区,面积1465公顷。松峰山是金、清两代道教圣地,清代称为东北八大名山第一景观,许多胜景都伴有典故。松峰山的主峰烟筒砬子,海拔627米,雄伟壮观。松峰山有名的石景峰,有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两座古庙海云观和藏经楼。

保护区内的平缓山麓上长满了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山杨等为优势的中壮龄天然次生林。林内灌木丛生,春夏时节遍地奇花异草,栖息大量鸟类。山脚下兴建的小型水库,供游人划船、游泳和垂钓,增添了松峰之美。

北山五峰并峙,怪石林立,相映成趣。山上林茂草丰,山顶有许多突起的环峰。在风景秀丽的石景峰下,尚存两座清代道教建于嘉庆年间的古庙遗址,这就是海云观和藏经楼。此外还有拜头台、山泉井、石宝、老道观及当年道土对弈的围棋盘等古迹。山腰有天然石洞,洞内有“松峰山太虚洞”刻字,并有若干石碑。

松峰山是金代皇室避暑、狩猎的园林,至今仍有曹道士碑刻、拜斗台、石刻围棋盘、金源太虚古洞等遗存。清代以来被称为东北八大名山第一奇观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松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哈尔滨市南45公里处的阿城市山河镇,面积约146平方公里,是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松峰山是金清两代道教圣地,因其山多古松而称之为松峰山。

松峰山有黑龙江省最早的道教庙宇:海云观,有记录于中国名胜大河典的太虚洞;有供奉女娲娘娘和九天玄女宫,八仙殿。有观气象拜北斗的拜斗台,还有当年道士们对奕的棋盘峰等十余处景观让您真实感受到松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道教文化相融合所带给我们的旅游中的快乐与愉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05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