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宝梅亭

南湖,因为一条船,因为一个烟雨楼,声名远扬,宝梅亭便位于南湖的湖心岛上面。

宝梅亭

彭玉麟(1816年至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善诗、书画,下笔立就,尤喜画梅,一生所作不下万幅。

彭玉麟年幼时曾与一位梅姑娘有婚约,后来梅姑娘的父母将女另许他人,梅姑就此殉情。彭玉麟伤心至之,遂以画梅悼念梅姑,以志不忘。

清光绪元年农历三月,清画家彭玉麟来嘉兴,知府许瑶光陪同游南湖,于南湖中得石,便“横直梅花乞两株”。彭生性喜爱梅花,应许知府索梅要求,当即画横、直梅花各一幅,并赋诗其上。许瑶光得画后,请嘉兴秀才钟沈林镌刻石上,并于同年在烟雨楼北面建亭,壁嵌彭玉麟画梅石刻,将亭命名为“宝梅亭”。

彭玉麟所画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横梅原石中间有破损裂缝,画家因势走笔,以树干顺其裂缝而画之,取势得当,妙不可言。

宝梅亭内西面内壁嵌有元代吴镇的“风竹图”石刻。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善画山水,并擅梅竹。此“风竹图”是清同治六年知府许瑶光偶得真迹,请人摹刻上石,并题了诗,置于宝梅亭内壁。“风竹图”笔墨潇洒,用笔劲爽,似可听到竹叶枝间的婆娑之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宝梅亭在湖心岛十分隐秘的地方,不仔细寻找很难见到宝梅亭的影子。褚问鹃在《记鸳鸯湖》一文中提到,抗战后她回嘉兴祭祖时曾去过南湖,也没找到宝梅亭,却在一处房屋内见到了那块著名的梅花碑横躺在地上。她从一位服务生那里得知,日本侵占嘉兴时,曾把此处改作旅馆,专门用来招待日本贵宾,这个房间据说就是土原那一班人经常来住的,梅花碑被用来作了屏风。看来褚问鹃以前经常光顾的宝梅亭在那时就已经消逝了。那么,这块著名的梅花碑还在吗?

在湖边的游览指示牌上,可看到在湖心岛北区有“宝梅亭”的标志,这也就是褚问鹃所说的“保梅亭”。原来在烟雨楼正北面的那幢建筑物就是宝梅亭。

现在的“宝梅亭”,是一座东西贯通的长方形简易建筑物。南面的立地门窗紧紧关闭着,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北面正中墙上,就是那块著名的梅花碑,现已被罩上了一块玻璃,碑上面的字靠近后依旧可以辨认清楚。

整幅画上有一株让人过目难忘的老梅树!粗壮的虬枝占据着画面的中心,使整幅画显得沉雄刚毅。老枝上的新芽,以及枝头上的梅花,又使画面增添了几分婉约。联想到此画作者彭玉麟作为湘军将领驰骋疆场,却在闲暇之余不忘以画梅哀悼一位痴情女子,此画简直就是画家本人的真实写照!

画面的右下方,刻有一首诗和一段文字。就是彭玉麟的手迹:“作别孤山处士家,又来鹤渚泛轻艖,风流太守多情甚,笑索梅花向水涯。横斜乱写两三枝,难肖林逋月下诗。寄去鸳鸯湖上去,年年岁岁系相思。”褚问鹃当年曾经摩挲过无数遍的梅花横碑,仍好好地镶嵌在烟雨楼旁,是园中少数保留至今的历史的真迹。

卧龙亭、梅亭、六出亭?西山公园两座新修亭候选名到底是啥?

2017年,西山公园扩建150亩,新区建设坚持历史文化的特色定位,拟打造以“涪水诸葛营”为代表的营盘咀区域的三国文化,新建亭2座。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绵阳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形象,2020年7月中旬以来,市住建委面向社会征集新建的两座亭命名,截止到7月31日,通过邮箱、微信及现场等渠道,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命名稿件142份300多个名称。

为了评选出契合西山文化的最佳命名,今天(8月22日)上午,市住建委邀请相关专家对西山子云亭风景区新亭命名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从初步筛选的北亭23个,南亭21个候选名字中各选出3个作为候选名单。

经专家认真评审并投票表决出南亭:卧龙亭、上云亭、鞠瘁亭;北亭:伯约亭、映月亭、姜维亭 6个候选名称分获前三名,候选出来的名称将报市住建委决定最后的命名。

绵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

记者:蒋成林

责编:王跃璇

山亭区徐庄梅花山石刻

因为一个庄,记住一座城!印象枣庄

在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政府驻地东一里处的梅花山山坡上至今保留着一处民国时期创作的巨大岩刻。它坐落于梅花山南麓悬崖下,长约12米,宽约3.5米,重约百吨,900余字,系民国二十一年(1932)所刻,是迄今发现我市保留最大的一处石刻。

石刻在一块巨石上,分为东西两幅。东边石刻为《滕县县长赵景文暨清乡副主任黄馥棠纪恩碑》,主要记载时任滕县县长赵景文、清乡副主任黄馥棠组织剿匪及筹款赈灾的经过。西边石刻题为《后来其苏》,由赵景文撰写。上刻数次参加剿匪的主要人员名单和赵景文对乡官、百姓的期盼!

石刻由民国时期山东知名书法家、其书法被世人称为“黄体”的滕县人黄以元及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周文峰书写。字体均为楷书,单体字最高40厘米。两幅作品,舒展大方,刻工精细。特别是黄以元所写《后来其苏》一幅,遒劲有力,艺术价值极高。石刻虽经70余年的风雨剥蚀,但字迹十分清晰,具有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

东面长文是《滕县县长赵景文暨清乡副主任黄馥棠纪恩碑》,约700余字,为“清优廪贡生、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周文峰书,“前滕县教育局局长王宜齐”撰;西面为黄以元书《后来其苏》碑,正体楷书,标准的“黄体”,共有200字,书写、雕刻年代均为“中华民国廿一年仲春”即公元1932年春天。

东部碑文全文如下:

“天下之最足以感人心而X之永永不忘者,即由危境而措之安,由死地而致之生是也。彼煦煦之仁,孑孑之义,被之者犹不能淡然漠然,无所动于中,况再造之恩哉?吾邑自民六以来盗贼蠹起东山一带,大军迭往搜剿,其间数十村尽付一炬。而男妇老弱惧祸之及,多相率逃避奔窜,慄慄自危,不敢一归,X乱情亦可悯矣。今春苦旱,僻壤穷乡无所得食,已伏之莽又蠢蠢然XX思起。赵县长景文、清乡副主任黄馥棠心焉忧之,爰于二月深入虎穴,搜其遗孽,抵各村,见向之繁荣X盛者,皆满目荒凉,间有居民,亦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睹兹情状,有不潸然下仁人之涕乎?县长归则谋善后,与黄君曰:召集流亡徒,各复其所,是安之也;急筹赈济,使不至饥饿而死,是生之也。曰:款安出?曰:请求省赈。会揆给之拨之不足,奈何?曰:劝募。于是黄君首捐银三百六十元,以为之倡,而邑绅杨文卿、叶道溪及鼎新公司各捐银壹百元,其他捐者递减。张绅锦湖适自沪上归,慨捐银二千元。省赈会委员黄锡庆又以银二千元至,不旬日而款大集。先是县长本劳来安集之意,使流离者得还故土。至是复同黄君驰至灾区,逐户施放之,务使款不虚冒人获实益。计用赈银五千二百元。一时沐其惠者咸欢欣鼓舞,走向告曰:县长与黄君活我!兹者李君茂东介、陈乡长正寅来言曰:吾侪处危境,陷死地亦已久矣,幸县长格外垂悯,黄君竭力赞助,始得起死回生,转危为安,此再造之恩也,不可不文以纪之。因次序其事,俾刻于梅花山阳,亦以见德之入人,即没世犹有不能忘者在也。抑黄君尝言曰:此次施赈,不过救目前之急耳。吾欲于此修道路以利交通,兴学校以厚风俗,树艺牧畜以辟财源,通商惠工以励实业,如是数年,可使凋敝之区立成庶富,胡剿为?胡赈为?予曰:此根本治法也!书此以观其后。黄君名以元,县城人;县长名长江,寿光县人。时中华民国廿一年四月也。前滕县教育局局长王宜齐撰,清优廪贡生、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周文峰书”。石刻全文清晰可读,只有几个字模糊,本文翻录时以“X”代之并加标点。

西部碑文,在“后来其苏”四个大字下,是“滕县县长寿光赵长江题”,“时年六十有二”的“黄以元代书”的碑文,上写:“有匪有匪,积廿一年,哀哀居民,无家克完。我来是邦,心实痛焉,整军率众,誓扫凶顽,同德同仇,纪事留言,两次奉令,剿匪同X,进击者为清乡队民国联庄会:朱传哲、韩仲石、黄以元、李蕃川(以下亦人名总计二十一人)……等共八百余人,深盼此后,耕战自守,各勤厥职,慎勿以暂安而忘旧日之惨痛也!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抱犊山区匪患猖獗。他们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啸聚山林,走州串府,打家劫舍,作恶多端,民怨深重,时人称盗匪为“马子”。徐庄镇地处深山林茂,交通闭塞,有数十股匪徒隐匿其间。现在,许多老年人一谈起“马子”横行乡里,烧杀抢掠,亦是痛恨不已。

在抱犊崮山区,尤以刘黑七为首的土匪势力最为猖狂。刘黑七,名刘桂堂,山东费县人,1892年生。家境贫寒,从小以要饭为生,十二岁给本村地主放羊,二十岁时到青岛扛大包。1915年他23岁时,与其弟及同乡共8人结拜为匪,拦路抢劫。按年龄,他排第七,皮肤又黑,故称刘黑七。他们在费县各村打家劫舍、绑票勒索,招兵买马,很快发展到60多人。第二年,鲁督张怀芝派兵围剿,刘黑七等逃往抱犊崮,盘踞抱犊崮山区,游离在苏鲁边界为祸。到1925年已有千余人马,号“刘团”,自称团长,所到之处,烧杀奸淫,劫掠一空。至1928年已达万人,横行于鲁南各地抢掠奸杀,罪行累累,残杀百姓万余人,罄竹难书。匪中歌谣说:“要使钱,上刘团”,“跟着师长到处串,给个县长也不换”。各村庄都修围筑砦,壮丁巡夜,武装抗拒盗匪。但一旦招惹了大股的土匪,一村一镇是难以抗衡的。经常有整个村庄的群众让土匪斩尽杀绝的惨剧。在山亭区许多山顶至今留有许多山寨遗迹,外有寨墙,内有生活区,村民迁居山寨躲避、抗拒匪患。

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多次调派军队进行剿匪,战火殃及百姓,数十余村庄毁于战火,百姓流离失所,逃亡他乡,而盗匪奔窜山林之间,战果甚微。1930年9月,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为巩固山东地盘,扩充自己的军队,对鲁南山区开展“清乡”、“剿匪”等活动,因多次进剿无功,听说刘黑七极孝顺母亲,便抓来刘母,迫使刘匪归降,编为“山东警备军”。因刘部不听调遣,1932年6月,韩密谋解除其武装,刘匪叛逃至河北等地。抗战爆发后,刘匪返鲁, 集旧部3000人投靠日寇,当上掖县皇协军司令;1943年11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在费县东柱子村包围刘匪,全歼匪帮并将刘黑七击毙。其他零散匪帮纷纷树倒猢狲散,在剿匪部队及清乡团等地方武装的打击下,分崩离析。

1932年前后山亭一带大旱。查《滕县志.灾害年表》记载:自1917年起,滕县一带旱、涝、蝗、雹等自然灾害连年相继,“大饥”、“人食树皮”、“饿殍载道”、“饿死于屋檐下者甚多”等记载屡屡出现。庄稼欠收,民不聊生,山民无以为生,便欲啸聚山林为匪。鲁南一带把土匪(马子)又称为“糊涂罐子煎饼筐”,就是指这类土匪纯粹为糊口而铤而走险,平时在家耕种自给,遇到荒年不得口粮即上山为匪,只图掠口饭吃活命,为了吃煎饼、喝糊涂(杂粮粥)等当地基本主食而卖命,等于是“兼职”为匪,绝没有什么更高的“革命”要求。

祖籍山亭的“青帮大佬”张锦湖也参与了这次救灾,慷慨捐出两千块大洋救助乡邻。张仁奎(1865——1944),字锦湖,原滕县山亭沈庄村人,清末民初青帮“大”字辈掌堂,曾任通海镇守使、两淮盐运使等职,授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加杰威将军衔。外出闯荡发迹后的张锦湖不忘乡里,曾多次捐款出资救助乡邻:1924年出重金修建翼云山顶上的泰山奶奶庙,他的徒弟、“上海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也“助京钱一万串”帮其师修庙;1928年又捐粮捐款赈济滕东百姓,他的老家沈庄及张山湾村张姓族人人均得银80元,粮百余斤;1932年(即本碑文所记)再次捐款两千元救灾,显示出这位青帮大佬不忘故乡、乐善好施的仁义之举! 

这处摩崖岩石刻记载的是1932年时任滕县县长赵景文、清乡副主任黄馥棠组织剿匪及筹款赈灾的情形。

赵万选(1893—1959),字景文,号长江,寿光市古城乡赵家庄人。1932年,适逢省府招考县长,经投考应中。曾任省府秘书,历任滕县、安邱、荣城、海阳县县长等职。赵万选为人厚道,处事正派,善政爱民,清廉修德,为民请命,不避权贵。在滕三年,政绩卓著,县民极为称道,被百姓誉为一代廉史。抗战胜利后目睹政坛之腐败而不再出任,以示清高。

当地乡绅李茂东及陈正寅乡长为感谢滕县县长赵景文、清乡副主任黄馥棠剿匪赈民之德,请前滕县教育局局长王宜齐撰写《滕县县长赵景文暨清乡副主任黄馥棠纪恩碑》。当时,滕县清乡副主任黄馥棠建言,赈民只不过为救急,他打算“修建道路,以利交通;兴办学校,以厚风俗;树艺畜牧,以开财源;通商惠工,以利实业;如是数年,可使凋敝之区立成庶富。” 滕县县长赵景文亲自撰文《后来其苏》,记载剿匪历程及剿匪人员,并寄托了对乡村官员和村民的殷殷企望。当年四月,镌刻于梅花山南侧巨石上。

如今,山亭区徐庄梅花山石刻已入选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石刻上记载的一段官、绅合力,善政为民的义举仍铭之于石刻、存之于山川、昭之于日月,那既是一块天然的石碑,也是百姓心目中的口碑!

广东肇庆梅庵大雄宝殿

2016年11月“醉美古中国”50期结束后,我独自一人从潮州坐了一夜火车前往广东肇庆,寻访梅庵。

【梅庵大门】

早晨托着行李到达梅庵,心中有点小激动,此前几次到广东时想顺便来看看梅庵,都因为时间不合适未能成行,这一耽误就是几年,南方早期大木作建筑存量少且分散,每一处都不易到达。

【梅庵内院大门】

梅庵是为纪念禅宗六组惠能而建,相传惠能喜欢梅,每到一处插梅为记好,梅庵后面的山岗曾是惠能插梅的地方。

梅庵规模不大,大雄宝殿最古,为宋代建筑,其余均为明清时期的。

【梅庵大雄宝殿】

梅庵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十椽,有普拍方,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单抄三昂,这样的华栱与昂的组合很少见,当心间用两朵补间铺作,次间用一朵,两梢间无,补间铺作和柱头铺作一样,也是七铺作单抄三昂。

【大雄宝殿枓栱】

位于第二跳的昂是插昂,第三、四跳用真昂,第四跳上又伸出一栱,已在橑檐方以外,算是栱形耍头吧

【枓栱细节】

铺作中的枓采用的是皿枓,在北方,出现皿枓的都是比较高古的建筑。

【皿枓】

前檐柱形为梭柱

【梭柱】

大殿梁架为六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乳栿后尾入柱,主梁六椽栿上托四椽栿,四椽栿上托平梁,前后槽乳栿之上托剳牵,标准的抬梁式结构。

【大雄宝殿梁架】

【乳栿部分】

大殿后檐所用枓栱与前檐相同。

【大雄宝殿后檐】

关于梅庵大雄宝殿的创建年代,大殿本身没有题记,也没有创建碑刻,庵内有一块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梅庵舍田记》碑记载:“梅庵肇建于五代时”。

【万历十二年碑】

庵内还有一块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梅庵碑记》,碑文中“三宝诸佛创自大宋至道二年(996年)”

【乾隆四十六年碑】

另有一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肇庆府梅庵碑记》,也采用了宋至道二年(996年)的创建年号。

【道光二十三年碑】

“至道”是宋太宗的年号,属北宋早期。

江南早期木结构建筑存量不多,符合北宋时期特征的只有宁波保国寺大殿、福州华林寺大殿、莆田元妙观三清殿等为数不多几处,与之相比较梅庵大雄宝殿符合宋代特征,至于是宋还是五代,时间差距不大,难以精确区分,清代碑刻中年号明确,更可采信一些。

2016.11.14 到访肇庆梅庵。找了个位置请庙里的大叔帮忙拍张留影,大叔说这个角度不好,我给你找个好的……,照片中我还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89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