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湘潭龙牌酱油

湘潭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是湖南湘潭市的著名特产,始于清乾隆末年的吴元泰酱园,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湘潭龙牌酱油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是我国酱油中的佳品。据县志记载,早在清代乾隆年间,龙牌酱油就有汁浓郁,色乌红,香温馨,色、香、味"三绝"的美称。清代诗人何绍基写诗赞曰:"一滴味无穷,三餐人永寿"。( 长沙)

龙潭区六个乡镇文联同日授牌

9月29日上午,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大会暨全区乡镇文联授牌仪式在乌拉街镇政府隆重召开。会上,乌拉街满族镇党委书记董伟同志和乌拉街满族镇第一届文联主席孙铭泽做了汇报发言。市文联副主席王冰、协会部部长马万彬和区委宣传部部长孟繁欣、副部长孙娜为六个乡镇文联授牌。

此次六个乡镇文联的成立,既是上级组织的要求,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立足乡村振兴,乡镇文联是连接黑土地与群众精神世界的桥梁,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乡镇文联的成立对于繁荣乡村文化事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孟繁欣部长首先对我区乌拉街满族镇等六个乡镇文联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全区文艺界及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用文艺振奋群众精神;二是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三是希望大家激活创新思维,文旅融合助力振兴发展。

最后,王冰副主席对龙潭区乡镇文联成立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他强调:文艺工作天地广阔,乡镇文联大有可为。要以乡镇文联成立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文联、省文联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乡镇文联建设、管理、发展等具体工作。各乡镇文联要切实履行好“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在打造一批留得住的乡村文艺队伍、创作一批叫得响的乡村文艺精品、推出一批传得开的乡村文化名片、扶助一批做得实的乡村产业项目、选树一批学得来的乡村文明典型的“五个一批”上下功夫。要突出自身特色,打造“一乡一品、一镇一特色”的文艺发展模式,真正为时代放歌,为家乡代言,为人民抒情。

通讯员:王津津 本期编辑:孙婉莹、苏祺雯

责任编辑:李佳阳

剑瓷龙泉——龙泉青瓷▪宝剑传承与创新展在湖南湘潭市博物馆盛大开幕!

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方新文宣布开幕

2020年12月22日,龙泉的宝剑青瓷跨越千里与湖湘文化来了一场激情碰撞,《剑瓷龙泉——中国龙泉青瓷▪宝剑传承与创新展》在湘潭市博物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龙泉市人民政府、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共同举办,龙泉市人才联合会、龙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湘潭市博物馆承办。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展陈部主任姜涛、龙泉市人才联合会会长、原龙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永文、龙泉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包伟明、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方新文,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龙泉市人才联合会特色工艺专委会副会长胡兆雄等数位国家工艺大师,湖南省博物馆、湘潭市收藏家协会、博物馆之友、志愿者、省内新闻媒体代表。湘潭市博物馆副馆长欧欢主持此次开幕式。

湘潭市博物馆副馆长周珊珊介绍展览基本情况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展部主任姜涛介绍策展理念

龙泉市人才联合会会长、原龙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永文致辞

湘潭市博物馆副馆长欧欢主持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距离湖南湘潭800余公里,既是青瓷之都,也是宝剑之邦。龙泉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而被称作“天下第一剑”。龙泉窑以烧制青瓷闻名,釉薄青淡,颇有越窑、哥窑之风,古往今来颇受喜爱。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展品220件,其中龙泉文物30件,湘潭市博物馆馆藏文物67件,现代龙泉工艺精品123件。展览共分4个单元详细介绍了龙泉剑、龙泉瓷的继承与发展,再现了古代的名人雅士的别致生活,在陈列排序上采用了古今对比的独特布展方式,使得游客朋友们能直观的感受到战国古剑与现代名剑、宋代美瓷和现代工艺的传承和创新。龙泉古剑精致锋利,青瓷文物温润典雅,现代大师们循古创新,借用世代相传的制作工艺,辅以现代审美的修饰方法,作品宜古宜今,让人留连忘返。湘潭市博物馆馆藏的湘乡窑作品是我国古瓷“南青北白”的代表之一,相较龙泉青瓷更为含蓄朴实,展厅内楚风吴韵相映生辉。

END

本文来源:湘潭市博物馆 通讯员 杨茗

湘潭韵味 |朝阳映翠文笔峰岚气金光龙兴寺

【题 引】湘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它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岳塘区、雨湖区等五县(市、区),人口近300百万。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景色宜居、宜游,拥有昭山、虎形山、法华山、大王山、仙女山、金霞山、晓霞山、罗汉山、隐山、昌山、东台山、塔子山、褒忠山、梅龙山等龙脊。每座山都美得那么秀丽、真实,有些山因美好的传说而为人熟知,有些山因走出名人而扬名天下,有些山则因文化传承而闻名遐迩......如,金霞山的金哥故事、霞姑传说、朝阳映翠、岚气金光,以及文笔峰 、龙兴寺、荼毗园之景况等,正成就着金霞山经典人文、传世佳境。

金霞山,地处湘江南岸,易俗河镇东侧,海拔151米,占地面积1600亩,其中核心景区600亩,是一座按省级森林公园标准建设开发的生态公园。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在清嘉庆年间,被列入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是郊游,爬山散步的好地方。

金霞山,上延岳秀,中扼湘流,下瞰潭城,层峦叠嶂,挺拔威仪。其中,峰巅奇石如笔,直插天空,名文笔峰。有迂曲的山道,通峰接顶。据清《湘潭县志》载:它“朝阳映翠,岚气金光,绚呈异彩,故名“金霞山”。民间传说:远古有一男一女,男名金哥,善医术;女名霞姑,识草药。两人相互配合,长期在此地治病救人。为纪念这对男女生前的功德,乡人便以金哥的“金”字,霞姑的“霞”字,合二为一,即“金霞山”为山名。

金霞山,曾建有霞栖、龙兴“两庵。其中,霞栖庵,又名“霞栖寺”(建年待考)。明祟祯方郎中、监司佥事郭金台题诗《霞栖庵片石》曰:“众山蟠孤岑,渰悬复群木。参天通一门,中隐区灵屋。人烟隔数峰,片石独渊矗。苔藓篆古意,幽映憩修竹。开士契我心,振音扣容谷。茗香泛远圃,静与山花逐。门径罗新规,疏观又遥目。此中还龙像,挂席敷广陆。谁持烁迦逻,应见邱邱复。”清监贡郭宪章也题诗《霞栖寺》曰:“幽然一刹踞崚嶒,古木参差护佛灯。帘卷晴云时入榻,门闲野雀近窥僧。”

龙兴寺,地处金霞山关公坡,是湘潭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始名“龙兴庵”,原址在金霞山偏东(建年待考)。相传,最初是石头禅师结茅为庵。竣工当晚,禅师梦见有五龙绕庵,认定是“兴旺”、“吉祥”之兆,故以“龙兴”命名。后来,龙兴庵有兴有衰,至1949年解放前夕,仅剩“一担柴式”建筑。1994年,在湘潭县人民政府重视与支持下,由彼岸法师主持,在金霞山关公坡易地重建龙兴寺。

龙兴寺,分楼两层,朱墙黄瓦,梁上雕龙画凤,建筑堪称古朴、典雅。楼的门匾横书“龙兴寺”三字,对联“霞光万道龙兴寺;碧浪千重易俗河。”为湘潭诗人周家乾撰写。楼内上、下两层都是法堂,占地920余平方米。法堂内供奉木雕如来佛、观世音及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天等镀金神像。如来佛与观世音像高丈余,形神俱佳,雕塑精湛。楼前有一水塘,能将整座寺宇倒影于塘水之中。每夜灯火辉煌,站在塘头举目远望,十分壮观。水塘,现在成为放生池。池中央,立千佛塔,塔高6米许,塔座3米许,铁铸。塔上,有铁铸大小神像上千座。1996年建荼毗园,占地1亩,设存放骨灰的普同塔160个,由山门和前、中、后三殿组成。其中,前殿名“天王殿”,两侧为钟楼和鼓楼。中殿名“大雄宝殿”。中、后殿两侧为左右厢房,设禅堂、罗汉堂、功德堂、文物楼等。1994年3月30日,龙兴寺正式开光。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湘潭的诗词与书画、摄影名流纷纷来此,或吟诗作对,或书画、摄影,留下了不少佳作。孙秉光有一首《访龙兴寺》诗曰:“金霞重到感沧桑,古寺龙兴耀佛光。我亦随缘深一拜,人间再莫有红羊。”

阳春三月红花开, 闻鸡起舞财运来。在猪年春暖花开之际,同邀几们好友涉足此域,你定会发现:文笔峰,朝阳映翠;龙兴寺,岚气金光.......

来 源: 雪 阳 印 记

作 者 : 周 雪 阳

图 片 : 周 雪 阳

微 信 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89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