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铁水牛

铁水牛原坐落于沙、颍、贾鲁三河交汇处,现位于沙河北岸老桥上游桥头处。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当时记载沙河水位涨落、汛期报警的标志。1935年周口沙河桥建成,铁牛从沙河、颍河、贾鲁河汇流处迁到现址,仍作为记载河水涨落的标志。-期间,清建的铁牛被当成四旧之物,化为铁汁。1982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重建,将原来的铁黄牛改为铁水牛。

景点位置

铁水牛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中州路大桥北端

高家堰与铁水牛

高家堰与铁水牛

刘庆文

高家堰在今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境内,由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始筑,经历朝历代接筑,全长70公里,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堤坝,通称洪泽湖大堤,俗称“石工堆”,气势雄伟,被誉称为“水上长城”,是京杭大运河水利工程的重要见证和宝贵遗产。

高家堰作为防止洪水泛滥的重要工程,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兴旺、辉煌过,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都到高家堰视察,並竖起多块“皇恩浩荡”的御碑。康熙大帝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自感人力不足,回天无力,竞乞求于“神禽异兽”的佑护,于是,铁水牛就应运而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康熙40年(1701年),河道总督张鹏翮意在征服水患,沿袭前人的做法,在黄河沿岸的清河县马头(今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一共铸造九头铁水牛,两只铁老虎,一只铁公鸡,用来镇水,分置于黄、淮、运各险工险段。300多年过去了,大多数己荡然无存,在淮阴区,现在唯独有一条雄卧在高家堰镇境内的洪泽湖大堤上的铁水牛,1982年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2006年高家堰大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堰铁水牛为生铁铸成,身长1.7米、宽0.75米、高0.68米,下承宽0.83米、厚0.07米的铁板一块,和牛身铸为一体,重2000多公斤,昂首卧伏,脊、腹部有洞,牛身肩肋处铸有阳文楷书七言铭文:“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外镇靖淮杨,永除昏垫报吾皇”。铭文后署有“康熙辛已午日铸”字样。

清朝咸丰年间,黄淮复归故道,铁水牛仍静静地卧伏于高家堰大堤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附近的人们对铁水牛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把它视为宝物。它既是千百年来黄河夺淮水患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的历史见证,又是人们镇伏水患、祈求平安幸福的实物见证,许多美丽的传说也反映了人们不屈不挠同大自然英勇斗争的精神和积淀下来的丰厚的水文化底蕴。

刘庆文:淮阴区总工会退休干部,当过兵,从过政,热爱文学,喜欢阅读,闲时写些杂文。

|董青春:“铁水牛”的那些事儿

“铁水牛”的

那些事儿

作者/董青春

在苏北的废黄河两岸,“九牛二虎一只鸡”的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许多年来,有关“铁水牛”的故事经过一代代地相传,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老家盐城响水“大通口”,至今还会有人好奇地刨根究底:“传说中的铁水牛是哪来的?”“废黄河沿岸真的有九尊铁水牛吗?”“这些铁水牛现在都在哪呢?”

“铁水牛”何人所铸

淮安曾是清朝河道总督衙门所在地。在清代河道总督署是全国最高的治水权力机关,是国家在京城以外专设的治河决策、指挥和管理机构,管辖着当时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的治理。从1678年始,清代常驻淮安的河道总督共计有72任,共58位,历时183年。从目前河道总督府遗址档案以及淮安府志等现存的扑朔迷离的文字里,可以拨开迷雾,寻觅到“铁水牛”踪迹。

现存的《行水金鉴》一书是清代傅泽洪主编的成书于雍正三年(1725)的水利专著,其内容是对前人治河成果的汇集,书中收录了大量河道总督张鹏翮给康熙皇帝的奏章,奏章中有着多处言及铸造镇水铁犀的文字,无疑,废黄河沿岸的镇水“铁水牛”应该是在张鹏翮任上铸成的。

史载张鹏翮(1649年-1725年),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属四川蓬溪县)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 张鹏翮于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身仕康熙、雍正二朝。历任刑部主事、苏州知府、兖州知府、河东盐运使、通政司参议、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抚、兵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华殿大学士。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主持治理黄河,多有成效。淮安清晏园里原河道总督署遗址西侧的碑廊中,有一块刻有“澹泊宁静”的御碑,就是当年康熙皇帝为了表彰张鹏翮治水有功题写的匾额,后被张鹏翮勒石成碑,保存至今。

张鹏翮于康熙三十九年三月(1700)至康熙四十七年十月(1708)任河道总督,史载张出任河道总督第二年,按照康熙指导制定的治河方案,首先拆除前任在云梯关处筑起的拦黄大坝,使黄河直流入海,增强水势,冲刷河沙,也就在这时,他奏请康熙皇帝将云梯关外的拦黄坝处命名为“大通口”。

民间传说“铁水牛”是倒“大通口”时由朝廷铸造镇水的。据此推算废黄河沿岸的铁水牛应该是在康熙四十年(1701)间铸造的,这种说法从现存的“铁水牛”肩部的铭文落款以及清代扬州知府、江南河库道谢启昆《树经堂初集卷七》中的《铁犀歌》文字中可以得到佐证。

有关“九牛二虎一只鸡”

其实黄河沿岸的“铁水牛”只有7尊,清代《行水金鉴》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分别位于萧县汛郭家嘴险工、邳州汛戚字堡险工、桃源县黄河南岸龙窝谈家庄险工、清河南岸汛卞家汪石工、山阳外河汛老坝口险工(老坝口至洪福庄五险工相连)、安东(今涟水)便益门险工、马家港(大通口)险工。其实,根据成书于乾隆十三年(1748)的《乾隆淮安府志》文字记载,同时还铸造了另外9尊“铁水牛”分别安放于淮河和运河上用于镇水,淮河上的7尊“铁水牛”都在洪泽湖大堤上,分别安放于高堰大坝、高良涧、龙门大坝、卯家围、夏家桥等处。运河上的“铁水牛”有2尊,一尊安放在清口康熙新大墩、一尊安放在邵伯更楼处。这样一来,张鹏翮铸造用于镇水的“铁水牛”一共有16尊。

废黄河两岸民间传说“九牛二虎一只鸡”,“九牛”有可能是除了黄河沿岸7尊还包含着运河上的2尊吧,或许是指洪泽湖大堤上的7尊和里运河上的2尊吧,只是后来一代代口口相传无法确指了。

关于“铁水牛”的铸造,谢启昆《树经堂初集卷七》中《铁犀歌》也较为详实的记载:“大清康熙四十年岁次辛巳五月端阳日开铸,九月重阳日告成。监铸官王国用。十六牛文同。”“十六牛文同”意思是十六尊“铁水牛”肩上的铭文相同,“铁水牛”肩上的铭文的内容是“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昏垫报吾皇”“维金克木、蛟龙远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等字样,根据内容推测铭文当时也只有张鹏翮这样的文才和资格才能撰写。

“铁水牛”的下落

查阅相关文史资料,康熙年间铸造的16尊镇水“铁水牛”,数百年间因种种原因已有9尊被毁损不存于世,目前尚存于世的还有7尊。

已被毁损不存于世的有9尊中,有人曾寻访亲历亲见者确定,有7尊毁于抗日战争时期,被当时的国民党部队或共产党地方武装砸碎后用来制造武器,有2尊由于河堤倒塌沉入水下下落不明。

在现存的7尊“铁水牛”中,淮安市境内有5尊遗存,其中有2尊现移到三河闸管理处门前广场保存,高良涧进水闸前1尊,洪泽县城东风公园1尊。高邮马棚湾运河西堤上(东临运河西滨高邮湖)曾有1尊,现收藏在高邮市文游台水鉴馆。江都市邵伯镇运河边有1尊,现存于邵伯斗野亭公园。这7尊“铁水牛”能够保存下来,应该是与它们所在地理位置有关,这几尊“铁水牛”贴近洪泽湖边或高邮湖、邵伯湖边,原有的镇水功能一直没有消失,还因为远离城市集镇,没有受到人为的毁坏。

在现存的“铁水牛”中,现在只有洪泽湖大堤上高家堰镇水铁犀一直立在原处(高家堰大堤的石工墙上),铁犀长1.73米,宽0.83米,高0.81米,昂首屈膝伏卧在宽0.83米,厚0.07米的铁板底座上。铁犀与底座连成一体,总重2400公斤。铁犀肩部有铭文与史载一致。

有关“二虎一只鸡”,传说运河岸扬州江都市运河东堤昭关坝处,嵇家闸石壁上曾有一只汉白玉雕成的雄鸡,湾头镇壁虎坝(淮河入江水道上)曾放过两只石雕壁虎,该坝就因壁虎而得名。但由于年代久远,一直没有发现可信的实物,还有待于有心人的不懈探寻。

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我曾慕名专程来到洪泽湖旁的高家堰“拜访”铁水牛。历经300多年日月沧桑、风雨侵蚀的“铁水牛”,横卧在斑驳的阳光下依然波澜不惊。俯视着“铁水牛”身上的斑斑锈迹和道道划痕,穿过久远的历史的尘烟和岁月的风雨,我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着明清朝代滚滚黄河洪水肆虐的猖狂和先辈们治水的艰辛,我想象着在我老家“大通口”废黄河的岸边田头,也许曾经留下过张大人现场勘察水情的足迹,也许曾留下过张大人面对滔滔洪水发出的一声声焦虑忧愁的叹息……

醉里挑灯文学论坛微信公众号于2014年7月开通,每日择优推送网站和邮箱原创投稿。赞赏金额50%奉作者稿酬,50%用于平台建设。

周口大有来头的“镇水铁牛”

在周口,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符号,那就是沙 颍河岸那头很特别的牛,一直静静坐卧在沙 颍河北岸的镇水铁牛。镇水铁牛日夜守护着周口千万儿女的母亲河,周口人为何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呢?让我们走近周口的母亲河——沙 颍河,去探访这一秘密吧。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口没有山,却有水,是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之地,孕育着周口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三川在周交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三川在周交汇后的东流河流叫什么呢?有说沙河的,有说颍河的,有说沙颍河的,已故的市政协文史委员公中午曾对此进行过考证,得出那条穿周口市区而过的美丽河流叫颍河的结论,但称其为沙河、沙颍河者仍然有之,姑且称之为沙 颍河。

穿城而过的河流

《周口地区水利志》记载,沙河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石人山,流经鲁山、平顶山、叶县、舞阳、郾城、漯河、西华、商水、周口、淮阳、项城、沈丘及安徽省界首、太和、阜阳、颍上诸县市,于颍上县沫河口入淮河。

颍河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寿县正阳关 ( 颍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长620公里。

沙 颍河从它的发源地开始,翻山越岭、曲曲折折地流到了周口。哗啦、哗啦、哗啦……沙河水昼夜不停地流淌着,幽幽地穿过周口市区,春夏季节,两岸绿草茵茵、树木苍苍,小船荡漾于水中,市民漫步在河堤,勾勒出优雅的自然生活画卷。它像一位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周口的千万儿女;它像一首多情的诗,柔柔地倾诉周口人的梦想和希望;它像一首优美的歌,歌唱着一个关于牛的美丽传说。

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上界天河里有一条千年成精的火头鱼看中了沙 颍河宝地,一天,它离开天河,降临到沙 颍河,给沙 颍河两岸的百姓带来了灾难。它先是大量吞食鱼虾,绝了渔民的生路。等鱼虾吃完了,它就给地保托梦,自称是河神,让两岸百姓每月给它进贡全猪全羊。更可恶的是,每年7月13日,它要求两岸百姓给它送一少女做新娘。如果不按它说的做,它就兴风作浪、掀翻船只、淹没庄稼,让两岸百姓无法生活。为了活命,两岸百姓只好忍气吞声地一一照办。

当地有个周财主,他看给河神上供、娶妻有油水可捞,便凭着自己财大势大把这一差使揽了起来。他通过向各家各户派款给河神买猪羊,克扣了不少银子。给河神选着哪家姑娘,哪家父母若不忍心让自己的女儿送死,可以掏钱买替身,周财主又从中捞到不少黑心钱。

年年给河神选妻,怎么个选法呢?大家议定听天由命,让所有年满16至20周岁的姑娘在一块抓阄,谁抓着该谁倒霉。说来也巧,这年抓阄偏偏被周财主的女儿抓着了。周财主既不想让自己女儿去送死,又不肯花钱买替身,决计叫他家的卖身丫环荷花顶替他女儿,这一来,可急坏了周财主家的牛倌牛娃。原来,周财主家养有49头牛,觅了个牛倌,也没大名,大家都叫他牛娃。荷花和牛娃都是穷人,同病相怜。牛娃不断帮荷花干重活,荷花经常给牛娃洗补衣服,天长日久,二人产生了爱情。

眼看离河神娶妻的日子越来越近,周财主便把荷花锁在屋里,日夜派人看守着,急得牛娃坐卧不安。这天,牛娃到河滩放牛,想起这揪心事,愁得坐在河岸边放声痛哭。牛娃正哭呢,忽然从旁边走来个白发银须的老人,这老人不是别人,而是太白金星。他下凡巡察人间民情经过这里,听牛娃哭得悲痛,便来问原因。当他听牛娃讲罢苦衷以后,劝慰牛娃说:“你且不必过于伤心,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人不该死有救星,到时候会有人搭救荷花姑娘的。”说罢飘然而去。

周财主知道牛娃和荷花暗中相爱,生怕给河神娶妻时牛娃闹事,便想先除掉牛娃。周财主先溜进牛栏偷去一头牛,牵到集上卖掉,随后到县衙告牛娃偷了他家的牛。衙役来抓牛娃,牛娃不服,周财主就当场数牛,谁料一数,49头牛一头也不少。衙役瞪了周财主一眼,走了。周财主不死心,他又把牛数了一遍,果然少了一头。他又去县衙告状,衙役二次来抓牛娃,牛娃大叫冤枉。周财主又能当场数牛,不料又是不多不少49头牛。衙役说周财主戏弄官府,把他臭骂了一顿,气呼呼地走了。

牛娃感到这事很奇怪,到牛栏想看个究竟。牛栏里有头牛来到他身边,用头拱拱地,突然口出人言:“牛娃你别怕,我是天上神牛,专门来帮你解除苦难的。”接着它便讲出了自己的来历,原来神牛是天河的牛郎指派到民间为民除害、成全牛娃和荷花的婚事的。

转眼到了7月13日,给河神娶妻开始了。周财主将新娘架到一个漏水木槽里,推向河心。不一会儿,木槽和人一起渐渐沉下水去,霎时河水翻滚,掀起滔天巨浪,忽见水面浮出一头巨大的水牛,只见它张开大嘴,“咕咚咕咚”喝起水来。不多时,大水牛把满河水喝了个净光。这时,只见河底现出一条怪头怪脑的火头鱼,边喘气,边不停地翻滚身子。大水牛用前蹄三踩两跺,火头鱼就皮开肉绽,一翻肚死去了。大水牛随即昂头挺腰,尾巴一拧腾空而起。当飞过周财主家上空时,只见大水牛后蹄一弹,将周财主的家蹬成一个大水坑,随之化作一股青烟向天空飘去。与此同时,“哗咚”一声,水又涨满了河。从此,沙颍河两岸百姓又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牛娃和荷花也结为美满夫妻。现在,周口市还有牛行街、荷花路呢。

为了惦念神牛的恩惠,两岸百姓兑生铁铸造了一头卧状的铁牛,在沙河、颍河、贾鲁河三河交汇处垒座台子,将铁牛头朝西安放在台子上。这便是周口镇水铁牛的最初来源。

镇水铁牛守护母亲河

传说中的镇水铁牛为周口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现实中,周口有无镇水铁牛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像哨兵一样日夜坚守在沙颍河岸边,守护着周口的母亲河。

史料记载,清光绪初年,沙河屡次决口,水患深重。光绪四年(1878年),在沙颍河周口老桥上游左岸铸造铁牛一头,用来记载沙颍河水位涨落,汛期报警。民间传其为吞洪镇潮、保民平安、免遭洪水灾害的镇水神牛,有“铁牛喝水,沙颍河决堤”之说,意思是水位到达铁牛嘴边,沙颍河上游必决堤。老百姓利用沙颍河水位到达铁牛的不同位置来估计水量。新中国成立后,经测量,铁牛顶高为49.232米。铁牛身高0.5米,长1.1米,宽0.5米,为卧跪式正面牛,下面筑有高0.1米的长方形台座,刻有铸牛铭记。铁牛原座落在沙河、颍河、贾鲁河三河交汇处,民国二十四年7月(1935年)沙河老桥落成,始移于桥上游。《天下景》一书中记载:“周口有个铁水牛,亳州有个花戏楼。”由此可见,铁水牛也是周口的一大景观,附近的居民和船民对铁水牛有着深厚的感情。

文化大革命期间,铁水牛被视为“四旧”之物,任人毁坏,被砸掉一只角。1979年,开宽河道时,竟将铁水牛撤掉,作为废铁卖给物资局,后又转给一砖厂,最后卖给项城南顿铁工厂被化为铁汁。1982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重建,将原来的铁黄牛改为铁水牛。现在,新铸铁水牛,顺卧沙滩,面朝前方,双角拱月,神态安详。汛期到来,它准确地提供安全标志,确保沙河无恙,铁水牛也被周口人供奉为吉祥之物,被亲昵地称为“沙颍河卫士”。民间曾流传着铁牛赞:“钢筋铁骨生性憨,奉令周口镇三川,似曾犹记龙王令,确保人民永安澜。”

来 源:周口广电融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76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