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十碗八扣

十碗八扣

十碗八扣是重庆土家族款待客人的方式,一般采用以猪肉或羊肉“烧锅儿”,配三、五碗小菜。

重大喜庆节日款待贵宾,采用“十碗八扣”,第一碗是“头子碗”,肉糕垫粉条和黄花,这是不用盖碗的,最后一碗是虾米肉丝汤,其余八碗均先用盖碗(比大碗小)在碗内涂上油,将食物、佐料放进,上格子蒸熟,然后以大碗扣上反转过来,拆去盖碗,其菜形制一样,表面光滑。上菜时按顺序一碗一碗的上。每上第一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一声“大炮手”——,长长的拖腔直到席前,随之鸣炮,响匠吹起欢快的“菜调子”,东主前来敬酒。 客人边吃,边上菜。接出第二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顺——”,“菜调子”又吹起。

直到上第十碗,大盘子一声“齐——”后,响匠便吹“下席调”,客人饭就吃完了。客人坐席的席位上下左右,各分大小。十碗菜在桌上陈放也有规矩,或摆“四角扳爪”或摆“三元及第”。除十碗菜以外,上下还要配腌菜碟二个,以为客人解酒解腻,这是土家地区最隆重的筵席。

石家庄十大特色美食。正定八大碗,吃起来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石家庄,旧称“石门”,简称“石”,河北省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石家庄市域历史悠久,所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自古为河朔重镇,西柏坡为中国革命圣地,石家庄于1947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由解放军解放的大城市,孕育了新中国的雏形。石家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正定大佛和赵州桥同为华北四宝。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医药、纺织工业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华北重要商埠。

石家庄栾城曾有一种名为“李洛怀熏鸡”的特色小吃。李洛怀系祁州(今河北安国)人,其父李德胜于清末迁居栾城,以熏鸡为业。李德胜过世后由李洛怀接替。李家鸡选料精细,雇人下乡买鸡,不要病鸡死鸡,每天下午杀鸡,杀后将白条鸡用清水漂洗干净煮熟,而后捞出用锯末熏干。熏出的鸡色深红微黄发壳,别有风味,食用时一撕就开。尤其熏出的小雏鸡,肉味鲜美,骨肉俱酥,很有嚼头。解放后李洛怀过世,其子改行,其业遂不传。

高庙扒糕源于河北深泽县高庙村又以高丑子的“丑子扒糕”最为有名。扒糕源于何时已无法考究,据已80岁高寿的扒糕世家传人高丑子回忆,他的爷爷就是做扒糕的好手,到现在他的孙子止,已是第六代传人了,据此推算,扒糕少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高庙扒糕是一种经典的传统小吃。主料是荞麦面,加上花椒,小茴香等调料,搅拌均匀,开水下锅,沾上以蒜泥、姜末、葱花、香油等配好的调料,具有蒜香可口,绵软有劲的特点。

晋州咸驴肉 晋州咸驴肉看起来色泽红润,经过调料精心研制之后,咸香适口。并且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多重功效,是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

平山油鬼是石家庄平山最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是一种油炸食品,色泽金黄,吃起来清脆喷香回味无穷。据说炸“油鬼”乃油炸桧的意思。宋朝秦桧卖国,世人痛恨,便将两块面团儿抻长了,一做奸相秦桧,一做其妻王氏,互相缠绕做捆绑状,下油锅烹炸而食。又别出心裁,炸熟后呈跪状,可见其对奸臣的痛恨。明清时期老北街的炸“油鬼”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平山县“油鬼”制作技艺,已列入石家庄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定八大碗也叫八个碗,是因民谚“八个碟子八个碗”风俗演变而来的。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于正定。正定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

七汲全羊 七汲烹全羊是在烤全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名吃。烹全羊是烤全羊和各种羊菜肴以及其它菜肴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它的最关键是除去羊肉特有的“腥膻味”,以适宜于人们的清淡口味。七汲“全羊美食”的奥妙之一就是所用之料全是现宰现用,加上羊头、羊排、羊腿、羊蹄、五脏六腑俱全。 七汲烤全羊是从元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宴席,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厨师们创新,不断地对羊肉进行去腥、提鲜的处理,就有了今天的七汲全羊宴。

金毛狮子鱼是河北石家庄的传统名菜,并且被评为“河北十大经典名菜”。它的外形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拥有着狮子一样的鬃毛,新型独特。它的口味和糖醋鱼差不多,酸甜可口。并且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老少皆宜。

河北肉糕 河北肉糕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石家庄传统小吃,它的做法较为简单,也可以自己在家做着吃。河北肉糕吃起来是咸口的,但是有带点鲜味,肥而不腻,很有特色。

正定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是河北省有名的小吃之一, 也被称为中国北方面食中的一绝,已经有了将近一千年的历史。将烧饼贴在锅炉的炉壁内,这样做出来的烧饼外焦里嫩。焦黄的外壳十分酥脆,最上面的白芝麻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无极饸饹是石家庄特色小吃,俗称饸饹面。圆条形的细长面条,香喷喷,热乎乎,很合人们的口味。“荞麦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麦饸饹的赞美。无极的饸饹在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磨、现和、现做,用特制的饸饹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其中,北苏袁家饸饹为无极饸饹的优秀代表之一,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旅游金牌小吃,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冀字号名店”“石家庄名吃”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带你了解麒麟中和白塔,尝兴文美食水八碗之—豆腐扣

兴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官方帐号

四川兴文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兴文石海、僰王山、洞乡大酒店、苗寨风情酒店、兴文美食、兴文苗族特色商品一条街、苗族花山节、大坝高装...

助力兴文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兴文乡镇文旅资源推荐

“大比武”活动来啦!

今日美景——中和白塔

四旺古刹之中和白塔系明时朱姓在四旺山创修塔庙(现麒麟苗族乡中和村四望山),至清时罗美彦又重新翻修,到清末民国时,形容大概各述一二,其塔前为正殿,其房是四井口两山是树,正中是佛像,三尊坐佛共一龛,样似排方三滴水龛,足下两狮对坐,左边是三宵殿,右边是观音殿,莲下是十二元觉佛头上匾一块“礼至乡难”,字是清进士兴文县人何启动写的,屋角左边一个大鼓,列柱上一联清会斋长罗式南献联曰:“节际花朝醮建麟溪遵古礼,思流大造祥瑞鱼梦乐丰年”。

目前,中和寺庙改作学校,取名四望小学,而今尚余不完整的清朝嘉庆年间重修的中和白塔古迹,白塔也见证着麒麟数百年的历史沧桑。

今日故事——三合村取名之源

麒麟苗族乡三合村取名来自辖区内的三合树,此树原为黄桷树、黄连、黄栀子三种树木共生共长,树型巨大,树干需要三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围完,因此取名“三合树”。

新中国成立后,三合树被群众认为象征着民族团结,后来为建设需要,这颗树龄一百多岁的三合树被砍伐使用了。虽三合树已不在了,三合村的名字一直保留着,民族团结的三合村也契合着“天合、人合、地合”的寓意,尤其建了三合新村广场、麒麟驿站,每天早晚都有生活在周边的苗乡群众在这儿散步、健身、跳广场舞等。

▲如今的三合村

今日美食——水八碗之—豆腐扣

“豆子是地里长出来的肉”,豆类是蛋白质相当丰富的食品,俗话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豆腐扣不仅营养价值高,更寓意平安吉祥。

#秀美苗乡兴文有您#

曾经的温州城,五潭七门九山十八溪二十八井三十六坊七十二巷四百二十座桥……

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温州成为第13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复称,同意将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提起温州城,或许得先提一下郭璞,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永嘉郡建城,恰巧郭璞客寓于瓯,故请他“为卜郡城。”(清光绪《永嘉县志》,郭璞建城这段史实尚有争议)。这位颇通五行阴阳堪舆之术的大家根据当地的地貌,取“依江、负山、通水”之则,规划出“东庙、西居、南市、北埠”的格局。相传建城时,有白鹿衔杏花穿越,故温州号“白鹿城”,至今它的一个城区还叫“鹿城”。

九山 九斗城

相传郭璞当时登上温州“西郭山”,观看地形,看到九山环列, 好象北斗星座一样,依山控海,形势险要。是建造郡城的好地方。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象北斗的“斗城魁”,积谷,冀吉、仁王三山象“斗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因此他建议跨山筑城,可长保安逸,因名城为“斗城”。

七城门

古城温州原来有七大城门:道镇海门、瑞安门、永宁门、来福门、迎恩门、永清门、望江门等七大城门。后来还有增加其他城门。

永清门位于温州城北偏西,面对瓯江,以永嘉、乐清首尾二字取名。又因江心南码头之道曾称麻行僧街,故又名“麻行门”。明时门外有憩节亭,对江心孤屿,郡守于此迎送。

望江门位于温州城正北。旧名望京门,又称拱辰门。唐时有双门,犹称双门。在五代钱氏吴越国治温时,拆除拱辰门的双城门,只存其一。

迎恩门位于温州城西北,旧名广化门,俗称西郭门,清末又称大西门。传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从此城门出入时,百姓们便跪地迎候请恩,故而得名。

镇海门坐落在古城东隅,位于海坛山和华盖山相接处,初名宜春门,又习称东门。因城门用石质材料筑成,邑人俗称“石窟门”。城门外就是现在的涨桥头。

来福门位于温州城西南角,在松台山麓,旧名集云门,明以前叫三角门。民间俗称山脚门,讹为生姜门。历史上,此城门一直为西南郊菜农的通道和城内出殡的必经之门。温州有俗语“担进菜咸,担出棺材”。

永宁门位于温州城南,瑞安门(俗称大南门)之西,因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时温州曾称永宁县而得名。由于此门较之大南门要小,故习称小南门。上世纪80年代,永宁门水门这里有码头可坐船到瑞安,是水上运输的集散地,十分繁荣。

瑞安门位于温州城南侧,因温州在宋咸淳元年(1265)时曾称瑞安府,故名。又因此城门位于古城池南,习称“大南门”。以前众多手工业者、商贩和农民带着外埠的货物、土产和家庭手工艺品在这里交易。

二十八宿井

东晋时期,相传郭璞在建城的同时就在城区范围内筑造了二十八口井,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十八宿井”。古人凿这二十八宿井的意图是对应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并按照天上星宿的相应位子,在城旁选择地形,依山筑造水井,以求“天长地久,水源不断”之好兆头。

铁栏井、县前头古井、解 井、双墙井、简讼井、天宁寺古井、永宁坊井、八角井、海坛山山下井、三牌坊古井、桂 井、屯前街古井、三港殿古井、华盖山炼丹井、奎壁井、八轮井、天宿井、仙人井、义井、金沙井、府署古井、道署古井、郭公山下岩石井、白鹿庵古井、积谷山下冽井、应仙井、施水寮古井。

五 潭

据相传,古人郭璞在温州城内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接着根据五行思想,因地制宜、顺地形地势于城内设五水:东为伏龟潭(碧波潭),南为雁池(今乘凉桥),西为浣纱潭(即今九山落霞潭),北为潦波潭,中为冰壶潭。潭与河通,注入瓯江,即使遇连绵大雨,也不至于水满为患。这五湖在温州城的布局里就如同人体的心肝脾肺肾,成为温州古城的生命源泉。有调蓄洪水、排洪排涝、调节气候的作用。

九山十八溪

温州素称“九山十八溪”。上文以及提及,九山分为华盖、海坛 郭公、松台、积谷、黄土、巽吉、仁王、灵官九座小山,相互 环列,形似北斗,人称“鹿城九山”或“九斗山”。“十八溪”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具体指那些水流,已经少有人提及。大意说温州城内有很多河流,比如信河(现在已经是信河街)、现存的九山河等等,从下面这张老地图其实可以看到,温州的河流实在太多了,横横竖竖都是河流。

明《弘治温州府志》云:“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居者有澡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展现了当时城内一街一河、一巷一小河的布局和风貌。据悉,当时店铺都在街的一侧,临河的一侧住家。住家的前门是小路,后门临小河。并设有石级,就是乘船上下的码头,又可以临河洗涤衣物。

把温州称之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真不为过。可惜这些河流都被填了。

四百二十座桥

因为河多,所以桥也特别多。据《永嘉县志》记载,市区共有桥梁四百二十座,仅信河街上就有七十二座。不难想象当时那宛如威尼斯般的美景。只是后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河被填了,桥的踪影也渐渐模糊,现在我们也仅仅能从部分地名中知晓:哦,原来这本是桥。这样的名字还挺多的,比如沧桥、双莲桥、四顾桥、八字桥、浦桥、卖麻桥、窦妇桥、瞒鼓桥、矮凳桥、万里桥等。

旧时有人把将军桥、洗马桥、水心桥、金丝桥、鲤鱼桥、道前桥、渔丰桥、打锣桥、窦妇桥和南蝉桥串编成一首打油诗:“将军洗马过水心,金丝鲤鱼跳龙门,道前渔丰打锣桥,窦妇面前问南蝉。”颇有几分情趣。

温州的桥还可以用数字趣联:第一第一桥,第二第二桥,第三三板桥,第四四顾桥,第五五马街,第六六峰桥,第七七佛桥,第八八字桥,第九九山桥。温州的桥名还有以官职命名的,如状元桥、御史桥、榜眼桥、将军桥等;有以人名为名的,如中山桥、高公桥、三郎桥、窦妇桥等;有以商业或手工业命名的,如卖鸭桥、卖麻桥、瞒鼓桥等;有以吃食为名的,如芝麻桥、糖糕桥等;亦有取吉祥意的,如广利桥、万利桥、旺增桥等;其他则长的有万里桥,高的有大高桥,矮的有矮凳桥,热的有火炉桥,冷的有冰壶桥,还有如清明桥、飞霞桥、乘凉桥、雪花桥等。这些桥名都能演绎出动人的小城故事,反映出小城的民俗风情,而且无论这些典故或风俗,亦充满了诗情画意,并从这些桥的名中可以看出温州人既重义理亦重利益的实惠主义思想特征。

三十六坊

素有“东瓯名镇”之称的温州鹿城,是具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相传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著名舆地学家郭璞,采取依江、负山、通水的原则进行选址营造,设计了东庙、南市、西居和北埠的城池布局,以致引成“门前流水、户限系船、花柳饰岸,荷渠飘香”的江南水城特色。北宋时期,随着温州农、商及手工业的日趋发展,城内的居地开始形成和建立了市坊制。绍圣二年(公元1095),温州太守杨蟠在他任职期间,根据坊巷所在的方位、走向以及地理环境划定为三十六坊巷并予以命名,使其排置均齐、架缔坚密、名立义从,各有悠趣,这就是温州历史上的北宋三十六坊制。

时过境迁,杨蟠所定的三十六坊巷已因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名更地异,除墨池坊、康乐坊、扬名坊外,其余都面目全非。

1、儒英坊-县学前

2、容成坊-县前头东段

3、五马坊-五马街

4、梯云坊-大高桥下

5、双桂坊-纱帽河

6、儒志坊-府学巷

7、谢池坊-谢池坊

8、孝睦坊-第一桥

9、荣亲坊-晏公殿巷

10、雁池坊-乘凉桥(拆迁貌改)

11、棠阴坊-仓桥街

12、德政坊-县后巷

13、招贤坊-招贤巷

14、墨池坊-墨池坊

15、康乐坊-康乐坊

16、甘泉坊-蝉街

17、遗爱坊-岑山寺巷

18、从善坊-庆年坊

19、扬名坊-扬名巷

20、昼锦坊-珠冠巷

21、孝廉坊-黄府巷

22、百里坊-百里东路

23、竹马坊-童子殿巷

24、简讼坊-大、小简巷(拆迁为路)

25、问政坊-七枫巷

26、平市坊-万岁里

27、棣华坊-三官殿巷

28、世美坊-世美巷(拆迁为路)

29、袭庆坊-樊宅巷一带(拆迁貌改)

30、崇仁坊-百里西路油车巷一带

31、绣衣坊-西门大街一带

32、噀洒坊-麻行一带(具体位置未明)

33、宝珠坊-朔门殿边巷一带(具体位置未明)

34、井莲坊-朔门一带(具体位置未明)

35、遗忠坊(具体位置未明)

36、荣仁坊(具体位置未明)

(图文转载自网络或《温州老照片》)

来源:温州书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74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