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坐落于宁夏自治区同心县的旧城内。

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为久远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始建于明代。从照壁及礼拜堂脊檩等处保存下来的维修题记可知,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寺院经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重修。

寺院的大门朝北,门前有一座仿木建筑的砖照壁,照壁的中心是一幅十分精美的砖雕花木图。由券门通过暗洞,拾阶而上可以登上高达10米的台基,台基的外表包砌有砖,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上面建有礼拜堂、邦克楼(唤醒楼)、阿訇住房等建筑。寺院的主体建筑——礼拜堂坐西朝东,单檐歇山式顶,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九间,用20多根巨大的圆木柱支承梁架,室内的地面全部采用木板铺设。礼拜堂前右侧是唤醒楼,是一座二重檐、四面坡式顶的凉亭式建筑。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把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技巧。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解放了宁夏东南部的大片土地,曾在这里召开了各界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国民自治政府,实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民自治,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这也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宁夏一处著名的革命建筑。(国家文物局)

宁夏同心:有一座清真大寺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遍布于城市和农村。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各类清真寺不断从眼前闪过,这里简直就是一座清真寺的博览馆。那么,哪一座清真寺的历史最悠久呢?

在宁夏中部的同心县,有一座著名的清真寺,位于旧城西北角的高地上。相传,这座清真寺修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曾经两次重修,乃宁夏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

4月29日下午,我和家人来到同心县,在这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我们直奔这座著名的同心清真寺,成为我到达的第719处“国保”单位——

与国外“洋葱顶”的清真寺不同,中国传统的清真寺大多古朴典雅,看不到任何异域的风格。同心清真大寺为中国传统的高台建筑,挑梁飞檐,歇山起脊。入口处的照壁,吸收中国文化,正中为一幅“月藏松柏”砖雕图,两侧是一则对联:“万物偏生沾主译,群迷普渡显圣恩”。

作为宁夏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里竟然免费对外开放。走进券形的大门,穿过通道,拾阶而上,登临高约十米的台基。回头可以看到一座邦克楼,它是阿訇传呼教民每天按时礼拜的地方。楼顶四角攒尖,柱枋之间装饰有精美的硬木挂落,精巧玲珑。

作为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礼拜大殿高踞于台基之上,南北两侧对称修建着两座讲堂。穿过南侧单檐硬山顶讲堂,礼拜大殿赫然呈现在眼前,坐西朝东,气势恢宏。

在礼拜大堂上,悬挂着一块匾:“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这里见证了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时,曾在此地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清晨,大殿内正在进行礼拜,所以我们不便进入殿内,只好围绕大殿一圈,欣赏一下外部结构。礼拜大殿由前、后两殿勾连而成,可容一千余人同时礼拜。在大殿的后方,有一个突出的部分,应该是供奉“主”的神龛吧?

离开清真寺,围绕高台转了一圈,在北面的墙角之下,一片垃圾和杂草中,竟然竖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面赫然写着“长城”两个大字。我的心里顿生疑惑:这里怎么可能有长城呢?

放眼望去,东面确实有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墙,中间还有一个缺口,正对着道路和大门。于是,我欣然走过去,仔细观察这段夯土,从高度和宽度来看,它都不像是长城呀?正巧有一位戴白帽子的大爷从旁边经过,他告诉我:“这段夯土是曾经的城墙,清真寺原本位于城内,后来被误认为是长城。”

顺着这段城墙往东,一大片荒地的中间,矗立着一座外观奇特的建筑。六角攒尖,门朝东南,可惜大门紧锁。走近以后,才发现周围全是坟墓,墓冢非常的低矮,上方摆放着砖石,可以望见不远处的清真寺,或许是一处信徒的墓地?

即将离开这里,回望清真大寺。它虽然在细部装饰上,展示了伊斯兰教色彩的阿拉伯文图案;但是,主要建筑依然采用中国传统结构,这是回汉文化互相交流和影响的生动体现。

大同旅游-清真大寺

大同清真大寺为山西境内两座知名清真古寺之一。位于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寺内乾隆七年(1742年)重立《敕建清真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比北京进行礼拜、聚礼和节日活动的中心,中国协会所在地东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要早六百七十年。

大同清真大寺在我国多部史志和寺内众多碑记上都记载着它悠久的历史。有关它的创建年代,有文字记载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

一、唐贞观二年(628),见于大同清真大寺清乾隆七年重刻唐贞观二年《敕建清真寺碑记》。

二、元泰定元年(1324),见于《元史泰定帝本纪》。

三、明永乐中期(1403~1424),见于大同清真大寺明天启二年《重修礼拜寺碑记有铭》。

上述三种说法,各有其成立的根据及理由。多倾向于后一种。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文物专家据现有资料对大同清真大寺建筑年代考察论证的结论,多认为是明清年间的建筑遗构,加之有碑记佐证,专家加史家,遂成主要论点。仅次于支持明永乐中期说的是前一种唐贞观二年说,大同清真大寺历代10余块碑记中有3块如是说。一些专家学者多方考证,认为大同是中国伊斯兰教最早传入地之一,唐初建立清真寺是有可能的。元泰定元年说支持率最低,虽然皇帝"君无戏言",但现今老百姓没有见到实际的元代寺院。

大同清真大寺内还有许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附属文物,其中主要有:

1、主院两侧碑亭("文化大革命"已毁)及大殿两翼、女寺门后置放的明朝至民国年间的14通碑记(现缺1通)。

2、大殿门前置于放的元代陨石,上面分别刻有历代名人题词及著名阿衡提写的《古兰经》经文10余处。其中汉文题刻主要有篆书"耸翠"二字、明嘉靖丙午(1546)孟冬立等字样。总之,题记刻在陨石上,这在国内伊斯兰教碑刻中仅见一例,它和海南岛三亚地区的珊瑚礁碑刻一样,都是罕见的伊斯兰石刻门类。另它的天然不规则形制,又和河南焦作造店清真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刻石狮座题刻、甘肃康乐县马家集清真老寺1944年立馒头状体石刻一起,构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碑刻中的少见的特形体类型。

3、大殿门头、大寺门首、二门门头、大寺牌坊、厢房门头历代匾额。其中大殿门头为阿文经字匾,二门门头为清嘉庆年穆斯林捐资匾、大寺牌坊有清末慈禧题写的"圣教"匾。

4、康熙圣谕牌。立于寺内大殿门前,高约7尺,宽约5尺,四面四条盘龙,中间书写康熙圣谕。

5、大殿内灯饰:主要有可调挂蜡艺术铜吊灯,为清末文物、硬木宫灯,为明代文物等。

6、香牛皮门帘。为清朝道光年间文物。

7、历代瓷器:据说有明代遗留下来的清真寺共用食具青花瓷碗、瓷盘等,以及清代、民国年间青瓷。

8、历代《古兰经》手抄本、刻印本及清真寺藏书。

以上明代硬木宫灯、明清代青花瓷器、清康熙圣谕牌、清朝中期香牛皮门帘、慈禧题写的"圣教"匾、《古兰经》本等毁于"文化大革命"。

现主体建筑礼拜大殿由四组殿堂组成,前为卷棚式抱厦,主体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殿宇,最后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混合式赛殿,建筑面积490平方米,外观飞橹翘角,雄壮华丽,为典型的明清时期清真寺大殿建筑风格,门楣悬挂以“麦斯吉德”和“台思迷”为内容的阿拉伯文匾额.另有配房、沐浴室等,全寺建筑总面积400O平方米,工程结构在和谐对称之上有独到之处,工艺精湛,历史上曾是大同市一大名胜。寺内现存有1尊大明紫铜香炉等文物,卧益夫寺产有市内街道铺面1座7间、民用院5座39间,租金收入供寺内开销。

大同清真大寺: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

在大同古城

有一处建筑非常引人注目

它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

而是中西文化交融下

具有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

其承载着大同多元包容的

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

是民族融合的完美见证

它就是大同清真大寺

大同清真大寺

位于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内,是山西省境内几座知名的清真古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其建造年代,有学者归纳为唐贞观二年、元泰定元年和明永乐中期三种说法,结合文物史料以及专家论证,多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寺院沿中轴线,先后设有四道不同形状的寺门,形成一组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一种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来到清真大寺,只见其正面型制似一顶皇冠,从中间向两侧呈弧形逐渐递减,具有鲜明的欧式建筑风格。正门两侧为南北对称的两座四层六角高楼,即为望月楼,楼高18米,木构攒尖顶上有新月型装饰。门上不同部位镶嵌着精美汉文及阿文艺术石雕。

进入正门,一座木屏风门映入眼帘,两者之间即为第一进院,院落两侧是对称而建的碑廊,陈列有明天启至民国等时期对清真大寺修缮的碑记。穿过屏风门,迎面突起一座名为省心楼的中国传统阁楼式建筑,即为第二进院。两院于紧凑的布局中烘托寺院氛围,构成进入主院的过渡地带。

伴着悦耳的风铃声走进主院,只见这里依次排列有省心楼、泮桥、礼拜大殿,于错落有致中展现兼收并蓄之美。省心楼下为砖石拱券式四通门,上部木阁楼雕梁画栋,多层斗拱托起重檐歇山式大木屋顶,极为壮观。再往前走即为主院内的中心建筑——泮桥,这是一座三孔石桥,两侧对称建有配房,桥下泮池明静,桥上围栏曲折,别有一番韵味。走过泮桥,礼拜大殿赫然入目,殿前设有宽敞通透的“月台”,左右为两株参天古树,一为古槐,一为京杏,两侧有配殿,古朴庄严、美观大方。

礼拜大殿是清真大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寺中最宏伟的建筑,面阔五间,平面呈“凸”字形,由殿前抱厦、大殿殿身及后窑殿三部分组成。

大殿屋顶由歇山顶、硬山顶和一座八角攒尖亭式建筑以勾连搭的方式组成,有一种起伏灵动之美。殿前抱厦为明三开间,前排由红色廊柱支撑,一整间的进深,为殿内外空间的过渡。大殿中间,有五个穹形门,门拱上雕有花草纹装饰,古色古香的格扇门窗、图案瑰丽的天花顶板,把阿拉伯装饰风格与中国古典装饰手法成功地融会贯通起来。后窑殿,是圣龛所在地,也是礼拜殿内最神圣的地方,在龛前及其周围都安装着华美的木雕装饰,尽显辉煌华丽。

走到大殿后,回望后窑殿,只见其顶部中央为一座传统木结构形式的金八角形“八卦椽顶”,似一个囤顶圆亭,顶部覆琉璃瓦,亭身为红色,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再看大殿后,设有石雕影壁,两侧是阿拉伯式门廊,影壁和门廊雕刻精美,于恢弘大气中呈现中西文化的融合之美。影壁两侧的南北跨院分别建有女寺与男寺,女寺居南,男寺居北,都设有沐浴室、配殿以及管理室等,功能齐全,构思巧妙。

平稳大气、美观严谨的寺院格局,凸显出清真大寺多元融合、匠心独运的建筑艺术风格。 欣赏之余,驻足此地,回想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往来以及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情景。那种民族融合、和谐共生的繁荣景象尽展眼前,让人不由赞叹大同这座古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本文转载自大同新闻网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张诗珩 王春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66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