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应国墓地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西滍村。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

中文名:应国墓地

应国墓地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

用途: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

当年日本最想毁坏的一座中国墓,几次派人欲捣毁,但此地百姓绝不答应

南京事件,虽然日本人屡屡抵赖,但是事实终究不能抹杀。其实日本在中国还制造过另一次屠城事件,这次事件却少有人知,而教科书上也没有详述。

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屠城,日本人杀了四个昼夜,仅留36人,而这区区几十人不是因为日本人仁慈,而是要让他们处理满城的死尸。

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后,又进攻东北。日军很快打到了旅顺。旅顺的清朝守军望风而逃,只有徐邦道率部抵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打退了日本人的两次进攻。

日军调来大炮,对守卫在白玉山的徐邦道所部进行凶猛的炮击,将士们全部为国捐躯。

日本人在进攻中因为伤亡惨重,他们开始了对中国的复仇。他们杀进旅顺,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城。

据一位美国记者说,屠城现场极为惨烈,一个市民向日本兵跪地求饶,被他砍下脑袋;另一市民退到墙角,被一队日兵用子弹打碎了身体;一个老人居然被砍成几段……

一个英国人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到处是死尸,到处是绝望的惨叫声,一个日兵用刀挑起婴儿杀掉……满街的尸体堵塞了交通……

因为现场的中国人几乎被杀绝,所以在我们中国看不到具体的记录,倒是外国人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资料。

无辜的旅顺市民,甚至不如战死的将士。因为将士们死得悲壮而尊严。而那些可怜的市民很多死无全尸,令外国人都不忍直视。

36生还的市民,被迫帮日军处理尸体,他们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20000旅顺同胞的尸体火化完,并和阵亡将士的尸骨一同埋葬在白玉山下。日本人在那里立了块墓碑,写上“清军将士之墓”,他们把军民合葬,不过是为了掩盖他们屠城的暴行。

不久,清军赶跑了日军,在白玉山墓地旁建了三间亭子,亭上题字曰“万忠墓”,同时题上“永矢不忘”四个大字。

此后旅顺市民每年都要到这里来祭奠死难者,以寄托哀思,并借以铭记国耻。

日俄战后,日本人又来到旅顺。万忠墓让他们忆起不光彩的一页,于是极力想销毁证据,他们就捣毁了墓碑,可是旅顺市民又竖起一座新的墓碑。

“九一八”之后,日本人又要毁掉万忠墓。但是旅顺人不答应。日人屡屡尝试,最后都没能得逞。

经历了漫长的日占时期,万忠墓居然保存了下来。这是不容抹杀的历史记忆。现在很多来华的日本人,还会来这里参观这一历史遗存,这是良知的体现。但是也有一些日本人喜欢去看日本监狱,对那段所谓的辉煌还念念不忘。

曾国藩墓地310平米,李鸿章墓园1.3万平米,左宗棠墓地有多大?

19世纪的后半段的大清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满清入关以来两百年国运似有终结之意,幸赖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一批汉族大臣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被时人称之为中兴名臣。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儒家出身,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自励。生前名满天下,死后都选择安葬故里,百年忽忽而过,如今,他们的墓庐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曾国藩墓地:扩建成文化园区

先来说说曾国藩。三人之中,曾国藩去世最早,1872年在两江总督任上无疾而终,享年61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南京扶柩回到湖南。一路走得很小心,到达长沙时已是炎热的五月中旬。曾家人将其安葬在了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第二年改葬伏虎山,与曾国藩的夫人合葬,即今天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

曾国藩夫妇墓地由朝廷拨款修建,墓冢系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浇而成,墓围直径约5米,花岗石围。其中,墓前有拜台占地约50平方米,经26级台阶下接一大墓坪约200平方米,整个墓地加起来有310平米。墓坪上东西两侧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曾国藩的墓地一直保持的很好,由一户周姓人家世代看守,定下了凡五官不全的、牧竖、乞丐,甚至包括家禽家畜都不允许进入墓地的规矩。此后二十年,由于历史原因,曾国藩的墓地遭到了两次较大的破坏,在80年代末还被盗过一次。

90年代末,当地政府开始着手对曾国藩墓地进行修复保护,1996年曾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长沙市正实施以曾国藩墓为核心,建设湘军文化园,整体保护范围达1500余亩,总投资金额1.3亿元。

李鸿章墓地:规模宏大,有99间房屋

李鸿章是1901年11月7日在北京贤良寺死于钦差大臣任上,正好距离《辛丑条约》签订后两个月。李鸿章死后,慈禧赏赐白银5000两治丧,派专使护送灵柩运回老家安徽合肥肥东安葬。灵柩运抵合肥后,李鸿章被安葬于今天的合肥瑶海区大兴镇夏小郢,与包公墓庐为邻。

1958年全国兴起“大炼钢铁”和“平坟造田”运动,当地人民公社挖坟取宝、兴办工厂,李鸿章的墓地用炸药炸开,其本人尸骸被拖出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骸骨散尽。

李鸿章墓被挖以后,上面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只有享堂的几间房子。2002年合肥市政府花巨资将李鸿章享堂进行了修缮与扩建,并建了一座李鸿章的“衣冠冢”,说是衣冠冢其实里面只有一块当年李鸿章的棺材板,还是从当地村民家里找回来的。

相对于曾国藩墓而言,李鸿章的享堂规模宏大,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包含了客房99间,库房、仓房多处。修复后的享堂是中国保存与复建较为完好的享堂。

左宗棠墓地:最为冷清、落寞

三人之中,左宗棠的墓地最为简陋、寒酸。左宗棠于1885年9月5日溘然逝世在福州军中。次年十一月,其子扶灵柩安葬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墓基全部用花岗石成,面向西北。墓前并置翁仲,马、象、羊等石刻。两侧华表刻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左宗棠墓建成之初,旁边有40多间墓庐屋,当时上屋6间是左家后人居住,剩下的几十间下屋是杂屋。

同曾国藩墓遭遇一样,在上世纪50-70年代,左宗棠的墓地除了遭受两次较大的破坏,牌楼拆了,墓前石人石马也征用了,墓园面积大大缩水。1977年,当地修桥缺石料,取材墓庐,墓庐几成光秃秃的土馒头。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新疆工作过的国家领导人王震首倡修复左宗棠墓,由长沙市政府拨付经费,交长沙县有关部门施工修缮,恢复了原貌的十分之一。

因为墓地规模一般,不足一百平方,左宗棠墓只被评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年来,一直由一位叫黄志清的老人看守。多年来,由于游人不多,加上一些游客的素质问题,石凳、石雕随意涂画,所以左宗棠的墓一直都是铁门锁着,想进去参观,要找黄志清老人找钥匙开门。

左宗棠墓地很小,落寞、冷清,对于这样一位收复1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亏欠太多?

直击曾国藩墓地

图、去曾国藩墓必经的走廊,石围栏上有“墓庐参观”四字,估计是守墓人的后人所书。曾国藩墓,位于长沙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寺后伏龙山上。公元1874年,曾国藩归葬于此。1872年二月初四,是日午后,他与长子曾纪泽散步于署西花圃,突发脚麻,被扶掖回书房,已不能言,端坐三刻溘然而逝。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先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改葬于善化县平塘伏龙山之阳,与仙逝的欧阳夫人合葬。

图、东西两侧各立石阙一个,西刻“曾太傅墓西阙”。

图、东刻“曾太傅墓东阙”(微公搜索:文从沈梦)。

图、沿石阶而上。

图。曾氏夫妻合葬墓墓冢。墓葬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墓冢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封堆,底径5米,残高2米。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计22字。

图、碑铭: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两边附碑为龙纹浮雕。

图、从高处俯瞰墓冢。整体呈圆形,直径约5米,花岗石围。

图、仅存的翁仲石人。左侧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接墓庐槽门与御碑亭,通道两旁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翁仲各一对。距曾国藩墓约60米处立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学士李鸿章撰、翰林黄自元书,大抵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

图、在桐溪寺原址,新建了桐溪古寺,但规模很小。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墓地附近之桐溪寺古称兴国寺,该寺掩映于绿树丛中,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属于名刹。

图、这株银杏,树龄至少在300年以上。清代,经天岩应适禅师募缘重建,改名桐溪寺,因山后桐林茂密、寺前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环境幽雅而得名。鼎盛时期,桐溪寺有房100余间,香火缭绕。清灭后,寺庙日渐凋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8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