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樊敏阙及石刻

樊敏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城南2公里的沫东乡。

樊敏字叔达,芦山县樊家寺人,生于东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卒于献帝建安八年(203年),生前曾任职永昌郡的长史。樊敏阙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后来塌毁,1958年把左阙修复。阙为南北向,阙前有两个石兽,一个是天禄,一个是辟邪,保存完好。五脊阙顶,斗拱处雕刻有双手托拱的力士像。檐下有“龙生九子图”的浮雕,龙矫首昂尾,身上附有九子,各具姿态。

樊敏阙及石刻

樊敏碑在阙的旁边,高2.5米,宽1.7米,碑顶为圆形,二蟠龙首为圭首。碑的中部有篆书“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下面刻有碑文,碑文共有557字,18行,每行29个字,末行低12字,为“建安十年三月上旬造石工刘□□书”。碑的阴面刻有丘常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三月既望的一则题记。(国家文物局)

保护范围:围墙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向东延伸150米至高家山山脚,向西延伸100米至芦山河河岸,向南延伸60米至大十板村,向北延伸至王家桥。

五台县石窟寺及石刻——石佛寺

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五台县石咀乡新路口村西约700米。又名石佛庙、朝阳洞、写字崖,原为五台山实景之一。坐西朝东,中轴线现存天王殿和石佛殿,南北两侧为崖壁(写字崖),建筑均为1993年重建。石佛殿面积66平方米,内正中凿石龛,内雕坐佛8尊,上中下排列,大像高0.35米,小像高0.18米,最小的像仅高0.13米,造像风格具有元、明特征。南北两侧崖壁上有墨书字迹,遇水则显,干燥则隐,字体以纂、隶为多,有精、神、风、水、火、京等字,为清代题迹。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县石窟寺及石刻

海岱遗珍•石窟寺及石刻篇(一):驼山石窟(上)

驼山题刻

驼山石窟位于驼山主峰东南山腰的崖壁上,座北面南,由5窟石佛造像和一处摩崖造像组成,计有圆雕、高浮雕阿弥陀佛、菩萨、僧、力士、飞天、供养人造像638尊,以第三窟的阿弥陀佛像为最大。1988年,国务院公布驼山石窟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窟

第一窟(历史照片)

主尊及胁侍弟子像

侍立菩萨像

驼山石窟从北周开始开凿,兴建于隋,完成于唐中期,历时近二百年时间,明嘉靖《青州府志地理志》《益都金石记》均有记载。

第二窟(三普照片)

第二窟主佛(历史照片)

侍立菩萨

千佛像局部

题记

驼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北周至隋,第二、三、五窟及摩崖造像属于这一时期,其中第三窟阿弥陀佛像座铭刻“大像主青州总管朱国平桑公”题记;第二期为唐,第一、四窟属于这一时期,其中一窟铭刻“长安二年尹思贞”、“长安三年李怀膺造弥陀像”题记。元朝时由于佛道之争,使造像略有破坏。

第三窟

第三窟全景及主佛

胁侍菩萨

底座佛像及题记

彩绘千佛像局部

第四窟(三普照片)

第四窟(历史照片)

力士

小龛佛菩萨供养人像

驼山石窟是山东省内较大的、体现佛教艺术较为完好的石窟,是我国北方佛教造像的代表,也是南北朝至唐代佛教发展鼎盛时期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古青州历史有重要作用。

第五窟(三普照片)

第五窟(历史照片)

摩崖造像(三普照片)

摩崖造像(历史照片)

猴山背古道及石刻

猴山亦作侯山,位于临桂镇东部,最高峰海拔581米。碑文云:环桂诸峰,以猴山为最高。临桂镇塔山村委各村居猴山以西,故统称之为猴山背,该村有一条至桂林甲山的古道,称之为猴山背古道。古道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相关石刻载,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历来皆有修缮。

古道于塔山村委诸村后蜿蜓而过至桂林甲山,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是桂(桂林)灵(灵川)义(义宁)龙(龙胜)交通之要道。古道以大块料石铺成,最窄处约0.6米,最宽处1.5米。古道沿牛栏塘(长700米,最窄处50米,最宽处200米)蜿蜒穿行于平坦的山谷中。

此段古道一侧石灰岩山峰对峙,另一侧水塘清澈见底,山脚处草地宽阔,一路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东行至猴山脚拾级而上,过猴山隘下行500米出军事管理区即到桂林甲山。古道总长15公里,为目前已知临桂境内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古道。沿途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古道存留多方石刻,是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古道旁咸丰元年(1851年)春立的路碑《重休路碑》载:楼里、大宅里村、炉家头、马埠江村、熊家村、苍头村、安山底村捐资添补鸡扒【】路一带至黄泥坪捌丈。为当地村民当时捐资修路的历史记录。

据史料记载,1944年10月,日军向桂林进犯,11月对桂林城形成包围圈,11月8日,日军开始攻击,并得日空军协助,桂林德智中学以西山地,除侯山隘及德智中学外全部被敌攻占,守备军仍守侯山隘及德智中学据点。9日桂林失守,10日侯山隘被敌占领。桂军仍守侯山坳突围,被敌阻击,双方激战,炮火连天,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中将于突围中受伤,为免遭被敌俘虏,自杀殉国。军部参谋长吕旃蒙、参谋龙祖德及团长吴展、营长甘若丹、梁胜周、团副江有涛均于是役阵亡。11月11日上午8时,桂林守备战结束。

有碑载:抗战结束后的1948年6月,桂林举众之力将兵燹后的猴山道路凉亭进行建设。此碑为记录抗战的实物资料,可惜已残断,字迹风化模糊。

猴山隘口往西半山腰并排有两块碑刻,宽1.3米,高0.7米,厚0.2米,字为楷体,字径2.5厘米。其一为侯山亭施茶记。与“侯山施茶亭记”碑刻并排立有“侯山慈善会施茶部收支捐款题名碑”,碑之大小尺寸与“侯山亭施茶记碑”相同。侯山隘口东行下到甲山路,有一方乾隆四十五年修路碑刻。

猴山背古道至今,还不时有村民从桂林赶往这条路回家,由此可见古道还在方便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

文章摘自《临桂文史》

乡土临桂整理

01

02

03

04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4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