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刘青霞故居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我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志士刘青霞女士而在开封刘家胡同大院的基础上建立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青霞故居

中文名:刘青霞故居

地理位置:开封市顺河回族区解放大道(原北土街段)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2:00,14:30-17:30;周一闭馆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富孀刘青霞和周莹一样富贵,刘青霞故居是标准的北方四合院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我国近代教育家刘青霞女士而在开封刘家胡同大院的基础上建立的

刘青霞故居位于开封市顺河北土街刘家胡同,刘家宅院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刘家宅院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

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

刘青霞(1877一1922年),河南安阳人。出身官宦门第,原姓马。其父马丕瑶曾任“帝王之师”,教授过光绪皇帝,后外任两广总督,次兄为晚清翰林。18岁嫁于河南尉氏刘耀德为妻,人们因此称为刘青霞。

刘耀德家中曾挂过“双千顷”牌,外号刘半县。并拥有钱庄、当铺百五十余,为当时中州首富。刘因嗜鸦片早逝,生前无子。为避免族人急夺财产,青霞诈称有遗腹子,到开封分娩,抱其夫姊所生,称为己子,取名刘舶元。族人多不置信,争家产成讼。

青霞捐良田15顷作为“刘氏义庄”,规定:凡刘氏六十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免费领小麦三斗,并于每年腊月初八开仓放赈

1906年,刘青霞随兄马吉樟东渡日本,结识了鲁迅先生,并加入同盟会。

同盟会河南支部在东京创办《河南》杂志,青霞捐两万元巨金作为经费,使杂志得以出版.半年后由日本返国归故里。

为唤醒民众,刘青霞着眼于女子教育,于1908年在尉氏开办华英女校,成为河南女校之先河。此外她分别捐钱3000两资助过尉氏高等小学堂和中州女学堂及中州公学,捐银3万两

刘青霞不但果敢为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以巨额捐款,而且还在《自由报》上撰文:“自由好,中夏少萌芽。岳色河声飞笔底,洛阳纸贵汇春华,开遍自由花。

1922年青霞孑身一人返回娘家,不久即病逝于安阳蒋村。

刘青霞自幼知书明理,能诗善画,颇具才华。

刘青霞故居参观是免费的,开放时间8:30-16:30

记忆开封--红色地名征集成果展之尉氏刘青霞故居

尉氏刘青霞故居位于尉氏县城正中央,跨东西两条大街,是有名的“师古堂”大院。大院十分雄伟,一排三座插花走兽大门,门前出平台,台前是存放轿车、拴马的广场,全师古堂约有房三百余间,占地约19亩,这里是“刘半县”家族中最集中最好的建筑群。

昔日刘氏家族的庄园大致分布在县城东大街至西大街、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间,东大街和新民街路东还有其当铺、钱庄和商号,人民路南有其南花园,北门里还有其北花园,总之刘氏家族的房产占据了半个县城,故称“刘半县”。

现在保留下来的“刘青霞故居”分东西两部分,座落在西大街两侧,东院有房36间,分内外两进院落,内院堂楼面阔五间,进深丈五,水磨砖出厦天井院,檐下透雕花砖,青瓦高叠脊出兽,下层木柱出厦一周,目前尚存有刘青霞女士亲自栽种的腊梅一株。西院分三部分,其中:有南、北、西两层三座楼各10间共30间,东为迴廊和门,门两侧各有房3间共6间,北跨院北楼一座两层共16间,西屋一座5间,整个西院共有房52间,其建筑风格同东院。刘青霞故居的建筑风格是清末典型的我国北方民居四合院建筑,也是我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建筑,既有北方四合院的的典型面貌,又有河南民居的建筑特色。

刘青霞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1906年,刘青霞受河南辛亥革命领袖张钟端和尉氏县留日学生潘祖培、罗文华、刘恒泰影响,随兄马吉樟东渡日本,结识了鲁迅先生,并加入同盟会。同盟会河南支部在东京创办《河南》杂志,青霞捐两万元巨金作为经费,使杂志得以出版。为唤醒民众,着眼于女子教育,于1908年在尉氏开办华英女校,成为河南女校之先河。后又捐地3000亩创办蚕桑学校。此外她还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修建贾鲁河石桥,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辛亥革命成功后,刘青霞政治声望提高,与秋瑾齐名,有“南秋北刘”之誉,为此,她得到了京师各界的敬仰,曾被聘为北京女子法政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

刘青霞追随革命,向往自由,不但果敢出巨资为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大河书社”,而且还在《自由报》上撰文:“自由好,中夏少萌芽。岳色河声飞笔底,洛阳纸贵汇春华,开遍自由花。”1913年,刘青霞赴上海面见孙中山,愿将家财捐献国家,孙时任全国铁路总办,行文到河南办理捐献手续,适值南北分裂而未果。1921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她毅然将财产全部交公,用于河南教育事业。1922年刘青霞孑身一人返回娘家,不久即病逝于安阳。

目前,在刘青霞故居基础上建立了纪念馆,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让人民群众更了解到她的传奇人生,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而且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刘青霞故居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注“开封民政”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开封市二师附小1504班暑假社会实践走进刘青霞故居

7月14日上午,开封市二师附小1504班师生来到了开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纪念馆,开展了“聆听爱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在班主任孟宇杰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参观了这座建于清光绪六年的典型北方四合院式建筑,聆听了“巾帼英雄”刘青霞女士的传奇经历。刘青霞故居位于开封市刘家胡同,该街北通教经胡同,南接理事厅街,西临北土街,与刘少奇纪念馆相对。刘青霞故居,坐北向南,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典型的并排两座三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左右对称,共6个小院构成的一个整体,共有房70余间。东西两宅各有大门,互不统属,仅有一耳室相连,亦多年没有使用。院后是一座花园,将东西两宅连为一体。建筑布局以上房中轴为主线,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是一座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

刘青霞出生于旧时代官宦之家,却热心社会公益、创办学校、资助革命,她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当时政治声望极高,与秋瑾齐名,有“南秋北刘”之誉。她办学校,办报刊,修桥补路,拯救难民,为民主革命筹措经费,毅然决然把巨财捐献给社会,捐献给民众,捐献给革命。她一身正气,憎爱分明,满腔热血,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许多名人。孙中山先生为刘青霞题写“天下为公”、“巾帼英雄”,赞扬她的爱国之举。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领略了传统北方四合院建筑风采,更被刘青霞的传奇人生深深吸引,同学们纷纷表示出对刘青霞女志士的崇敬之情,立志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4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