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开封府城隍庙

开封府城隍庙

府城隍庙位于城隍庙后街,今黄河职业技术学院即其旧址。元河南路都总管刘福建,王恽撰有《汴梁路城隍庙记》。明洪武二年(1369年),诰封其神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

明代府城隍庙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为照壁,左右鹿角、牌坊、大门3间,门后为甬道,甬道后为二门3间,二门东西各开角门,角门外为东西夹道,二门后为甬道,甬道后歇山式大殿5间,殿后为后殿,形制如大殿。

开封府城隍庙

东西两殿内祀奉七府及汝州城隍像,大殿内祀奉府城隍。宣德六年(1431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明末毁于黄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刘昌重建,康熙六年(1667年)巡抚张自修重修。清代的府城隍庙,坐北向南,路南有影壁,庙门上建有戏楼,月台上建有正殿,正殿后有寝殿。规模相当宏大。当久旱不雨时,道士就怂恿愚夫愚妇前往求雨,香火极盛。

1927年,冯玉祥主豫,指定大殿筹设教育馆,自1927年9月开始,历时7个月,于1928年4月15日正式开幕。后教育馆迁走,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此。解放战争时,国民党飞机炸毁了大殿。黄河水利委员会迁郑后,改为黄河水利学校(今为黄河职业技术学院)。原城隍庙街与小衙门街于1965年改名成功街。城隍庙其它建筑均已改建,惟寝殿尚存,今为黄院图书馆。

老开封|开封城隍庙

城隍庙在开封市市区西部成功街(原名城隍庙街)元始建。道教信奉城隍为守护城池的神,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圣王明、清屡修此庙。1927年改为教育馆。庙渐废。今为老黄河水利学校旧址。

据《河南通志》记载:“城隍庙在府治西北。”

据(《汴京遗贵志》卷之十ー・13页记载):“城隍庙在城内新昌坊,元河南路都总管刘福建、王秋涧有记,见艺文。国朝洪武二年,诰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明年诏天下,诸城隍俱革前代封爵,各从本府州县之名,而开封府城隍诰命见存,洪黑元年,道土范景新重修。天顺五年沦于水,道士萧守迹正葺完。”

据(《如梦录》中州古籍出版社,孔宪易校注):“城隍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济渎庙,穆蔼堂,今皆黄河水利学校校址。乃元代旧址,元王恽有《汴梁路城隍庙记》称为汴梁路总管,刘福创建。";"城隍庙......照壁、鹿角、牌坊、大殿、三同、甬道。二门三间,东西两殿、内塑七府并汝州城隍像。甬路、殿台、俱石栏杆。大殿五间,厱山转角,正坐显圣王。明太祖行兵时,显圣佑助,敕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左司,右司判,后殿如前(殿)盖造。周围五十四司,神签最灵,香火不断。每逢明望日大会、各处进香拥挤盈门。”

据《开封县志》记载:“城隍庙在旧县治西北。明洪熙二年,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宣德辛亥修。嘉靖二十五年,万历三十六年重修。明末河水淤。清顺治十五年,尚书刘昌修。康熙六年,巡检张自德重修。”;“城隍庙旧址,在城南百亩岗,明化六年建,万历十九年,知县王龄移置府城隍庙西,明季河水圯,国朝修,年月失考,乾隆二年,知县张淑载重修。六月初二落成。”

据《开封新建设一览》:“十六年夏,国民军克复河南,冯玉祥总司令以建设河南为己任,于军书旁午之时,犹电薛代主席,速在开封城内,筹设教育馆,以资学士观览,乃指定旧城隍庙大殿作为教育馆地址。垂自十六年九月开始,鸠工庇材,阅七月藏事,遂于四月十五日正式开幕。“

1927年(民国十六年)冯玉祥主豫后,历行新政,剪发放足,消毁神像,解散僧、道。所有庙址改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机构,没收庙产作为教育经费,城隍庙即改为教育馆。庙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此,今为老黄河水利学校旧址。

府城隍庙坐落在现在的成功街,庙门向南迎面有堵大影屏墙,庙门内两侧有泥塑像,庙门上边建有戏楼。庙院内有石栏杆围绕前大殿。1948年第一次解放开封时被国民党飞机炸毁。大殿后还有正殿幸存无损。解放后城隍庙院旧有建筑物,现在除府城庙内后大殿(现老黄校图书馆)依然保有旧基外,其余均均已荡然无存。城隍庙街、小门街于1965年一并改为成功街。

汴浚老师说城隍庙

城隍的奉祀,古人有始于尧、汉、三国多种说法,今日学者公认国家祀典纳入城隍神是从北宋开始。理所当然,北宋东京开封的城隍庙应是重要的国家祀典场所。但是奇怪,翻遍《东京梦华录》《东京志略》《宋东京考》等有关北宋东京开封的典籍,都不见“城隍”的只言片语,更找不到城隍庙的踪影。这实在是个奇怪的历史之谜。不过从有关专家学者的著述引注中,我们发现城隍神在《宋史》中却不“缺席”。通过互联网,运用关键字词在《宋史》的扫描电子版上查寻到,“城隍”“城隍庙”竟有21处之多。如《宋史》卷一百零二《礼志奏告》篇中记载:“是岁(建隆四年)十一月,诏以郊祀前一日,遣官奏告东岳、城隍、浚沟庙、五龙庙及子张、子夏庙,他如仪。”看来北宋东京开封的祭祀城隍活动是有史可查的,可此时的城隍庙究竟在何方呢?南宋赵与时所撰的历史轶事笔记类十卷本《宾退录》,虽不是正史,但却给我等提供了一些别样的答案。其卷九中写道:“余尝撮城隍爵号,后阅《国朝会要》,考西北诸郡,东京号‘灵护庙’,初封广公,后进圣王。大内别有城隍,初封昭贶侯,后进爵为公。”赵与时似乎告诉后人两点:北宋时的东京开封祭城隍的庙并不叫城隍庙,而号称“灵护庙”,比较特殊,易被人忽略;其二,北宋东京的皇城之内就祭祀有城隍,“大内别有城隍”一说使笔者猛然想到程民生先生《神人同居的世界》一书中有“入宋……京师皇城之内,也赫然别有城隍庙”一说,同为“别有”,不知是否源于《宾退录》一书。北宋东京之城隍庙究竟在开封何处,看来暂且说不清楚。历史进入金元时期,金太宗公元1132年迁都开封,改东京城为汴京,这是开封城官称汴京之始;元世祖忽必烈将开封设为汴梁路,属省级区划,这是开封称为汴梁之始。据《汴京遗迹志》卷十五中《汴梁路城隍庙记》记载:“汴梁之庙事城隍神,其来尚矣。壬辰兵后(指蒙古军壬辰年间攻破开封灭金—笔者)废撤不存。”相关史料记述:元成宗大德年间,汴梁路兵马都总管刘福感叹:“事神治人,守吏职也,可偏废乎?”于是他在自己新昌里私第的西侧选择爽垲之地,新建了“广袤余七亩,缭以崇垣,中起正殿,像设有俨”的汴梁路城隍庙,规模十分壮观。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城隍庙。明洪武三年(1370年),全国的城隍庙据诏革除前代封爵而从称本地府州县名,开封府城隍庙之称由此开始。该庙具体位置即现今淮河医院北院,原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旧址。其庙宇历经明宣德六年(1431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六年(1667年)五次大规模重修。定格最后一次重修,开封府城隍庙庙门宏伟,三楹上有戏楼,位置是清代当年的城隍庙门街(今成功街东段)路北,庙门路南正对处建有高大的照壁,庙院两进,前院开阔,中有甬道,二门三楹,有东西角门,二门后甬道直通月台,上建歇山式正殿,正殿正中供慈眉善目、山羊胡须的城隍爷神像;正殿后有寝殿。整个庙宇建筑可谓气势雄浑、形制造极,不愧为王级城隍、中原巨庙。

城市有等级,城隍也有级别,这在我国古代尤为明显。开封府城隍一直处于全国顶级。北宋城隍庙的大量涌现,更是相对发达的封建社会城市向近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北宋时期的东京开封,坊市制已经解体,商业空前繁荣,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急增,城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作用日益强化,加强城市的管理以稳定、发展城市成为一项迫切任务,“礼与时宜,神随代立”,城隍神成了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最好帮手,对城隍神尊王封侯、授予爵位已成为赵宋王朝的必然选择。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城隍已开始有了封号,北宋四大类书之一的《册府元龟》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祀三》就记载有湖州、越州等城的城隍神被封王的文字。到北宋,城隍神被正式纳入国家祀典,授其以各种爵位,或侯或公,最高者达到王级。前一节已经提到东京开封的城隍神“初封广公,后进圣王”。城隍在社会上的地位到了明代再次升级,对城隍神的信仰趋于极盛。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洪武二年(1369年),他册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及临濠、太平、和州、滁州五处城隍也特封为王,秩正一品。开封府城隍的名位是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其他四处皆是朱元璋之家乡、龙兴、起兵之地,分封为贞祐王、英烈王、灵护王、灵祐王。开封府城隍庙在大明天下的地位之高、开封城王气之盛由此可见一斑。说到此,不免让人想起朱元璋驾崩后所发生的对开封的“铲王气”事变。朱元璋的接班人明惠帝朱允,建文初年发动了针对被封王在开封的周王、朱元璋第五子朱的“铲王气”之变,不仅将朱废为庶人,还下令拆了周王府的银安殿等、封了东华门,而且铲了繁塔上部只留下三级。很明显,在朱允这位天子的心目中不仅要铲周王府的王气,还要铲开封城的王气。不过开封府城隍神的王气,他尚不敢动。一个城市的命运有时就如同一个人。

1927年6月冯玉祥就职河南省政府主席后,在全省发动了一场废寺庙、逐僧道、打神像,利用寺产庙业开市场、兴教育、办公益的活动浪潮,开封当然首当其冲。9月,他下令,销毁城隍庙、城隍爷、城隍奶奶像,拆除香灶祭台,打掉庙内所有文武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光怪陆离的配神泥胎,赶走道士庙祝,并决定在此兴办教育馆。接着10月就下令废除大相国寺,并决定兴办中山市场。万幸的是冯玉祥将军只是破除了佛、神,赶走了僧道,而留下了古建筑。1948年6月17日至6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开封的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拼命抵抗,从6月18日起派美制轰炸机对开封城日夜狂轰滥炸,当时是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所在地的开封府城隍庙遭到轰炸,城隍庙正殿等建筑被完全炸毁。时至今日,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代的中原巨庙已经完全消失,其留下的信息似乎只有一处“城隍庙后街”公交站了。冥冥之中,可能一些“老开封”的记忆里还有开封府城隍庙这档子事吧。

不得转载

城隍庙在开封市市区西部成功街(原名城隍庙街)元始建。道教信奉城隍为守护城池的神,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圣王明、清屡修此庙。1927年改为教育馆。庙渐废。今为老黄河水利学校旧址。

据《河南通志》记载:“城隍庙在府治西北。”

据(《汴京遗贵志》卷之十ー・13页记载):“城隍庙在城内新昌坊,元河南路都总管刘福建、王秋涧有记,见艺文。国朝洪武二年,诰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明年诏天下,诸城隍俱革前代封爵,各从本府州县之名,而开封府城隍诰命见存,洪黑元年,道土范景新重修。天顺五年沦于水,道士萧守迹正葺完。”

据(《如梦录》中州古籍出版社,孔宪易校注):“城隍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济渎庙,穆蔼堂,今皆黄河水利学校校址。乃元代旧址,元王恽有《汴梁路城隍庙记》称为汴梁路总管,刘福创建。";"城隍庙......照壁、鹿角、牌坊、大殿、三同、甬道。二门三间,东西两殿、内塑七府并汝州城隍像。甬路、殿台、俱石栏杆。大殿五间,厱山转角,正坐显圣王。明太祖行兵时,显圣佑助,敕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左司,右司判,后殿如前(殿)盖造。周围五十四司,神签最灵,香火不断。每逢明望日大会、各处进香拥挤盈门。”

据《开封县志》记载:“城隍庙在旧县治西北。明洪熙二年,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宣德辛亥修。嘉靖二十五年,万历三十六年重修。明末河水淤。清顺治十五年,尚书刘昌修。康熙六年,巡检张自德重修。”;“城隍庙旧址,在城南百亩岗,明化六年建,万历十九年,知县王龄移置府城隍庙西,明季河水圯,国朝修,年月失考,乾隆二年,知县张淑载重修。六月初二落成。”

据《开封新建设一览》:“十六年夏,国民军克复河南,冯玉祥总司令以建设河南为己任,于军书旁午之时,犹电薛代主席,速在开封城内,筹设教育馆,以资学士观览,乃指定旧城隍庙大殿作为教育馆地址。垂自十六年九月开始,鸠工庇材,阅七月藏事,遂于四月十五日正式开幕。“

1927年(民国十六年)冯玉祥主豫后,历行新政,剪发放足,消毁神像,解散僧、道。所有庙址改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机构,没收庙产作为教育经费,城隍庙即改为教育馆。庙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此,今为老黄河水利学校旧址。

府城隍庙坐落在现在的成功街,庙门向南迎面有堵大影屏墙,庙门内两侧有泥塑像,庙门上边建有戏楼。庙院内有石栏杆围绕前大殿。1948年第一次解放开封时被国民党飞机炸毁。大殿后还有正殿幸存无损。解放后城隍庙院旧有建筑物,现在除府城庙内后大殿(现老黄校图书馆)依然保有旧基外,其余均均已荡然无存。城隍庙街、小门街于1965年一并改为成功街。

汴浚老师说城隍庙

城隍的奉祀,古人有始于尧、汉、三国多种说法,今日学者公认国家祀典纳入城隍神是从北宋开始。理所当然,北宋东京开封的城隍庙应是重要的国家祀典场所。但是奇怪,翻遍《东京梦华录》《东京志略》《宋东京考》等有关北宋东京开封的典籍,都不见“城隍”的只言片语,更找不到城隍庙的踪影。这实在是个奇怪的历史之谜。不过从有关专家学者的著述引注中,我们发现城隍神在《宋史》中却不“缺席”。通过互联网,运用关键字词在《宋史》的扫描电子版上查寻到,“城隍”“城隍庙”竟有21处之多。如《宋史》卷一百零二《礼志奏告》篇中记载:“是岁(建隆四年)十一月,诏以郊祀前一日,遣官奏告东岳、城隍、浚沟庙、五龙庙及子张、子夏庙,他如仪。”看来北宋东京开封的祭祀城隍活动是有史可查的,可此时的城隍庙究竟在何方呢?南宋赵与时所撰的历史轶事笔记类十卷本《宾退录》,虽不是正史,但却给我等提供了一些别样的答案。其卷九中写道:“余尝撮城隍爵号,后阅《国朝会要》,考西北诸郡,东京号‘灵护庙’,初封广公,后进圣王。大内别有城隍,初封昭贶侯,后进爵为公。”赵与时似乎告诉后人两点:北宋时的东京开封祭城隍的庙并不叫城隍庙,而号称“灵护庙”,比较特殊,易被人忽略;其二,北宋东京的皇城之内就祭祀有城隍,“大内别有城隍”一说使笔者猛然想到程民生先生《神人同居的世界》一书中有“入宋……京师皇城之内,也赫然别有城隍庙”一说,同为“别有”,不知是否源于《宾退录》一书。北宋东京之城隍庙究竟在开封何处,看来暂且说不清楚。历史进入金元时期,金太宗公元1132年迁都开封,改东京城为汴京,这是开封城官称汴京之始;元世祖忽必烈将开封设为汴梁路,属省级区划,这是开封称为汴梁之始。据《汴京遗迹志》卷十五中《汴梁路城隍庙记》记载:“汴梁之庙事城隍神,其来尚矣。壬辰兵后(指蒙古军壬辰年间攻破开封灭金—笔者)废撤不存。”相关史料记述:元成宗大德年间,汴梁路兵马都总管刘福感叹:“事神治人,守吏职也,可偏废乎?”于是他在自己新昌里私第的西侧选择爽垲之地,新建了“广袤余七亩,缭以崇垣,中起正殿,像设有俨”的汴梁路城隍庙,规模十分壮观。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城隍庙。明洪武三年(1370年),全国的城隍庙据诏革除前代封爵而从称本地府州县名,开封府城隍庙之称由此开始。该庙具体位置即现今淮河医院北院,原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旧址。其庙宇历经明宣德六年(1431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六年(1667年)五次大规模重修。定格最后一次重修,开封府城隍庙庙门宏伟,三楹上有戏楼,位置是清代当年的城隍庙门街(今成功街东段)路北,庙门路南正对处建有高大的照壁,庙院两进,前院开阔,中有甬道,二门三楹,有东西角门,二门后甬道直通月台,上建歇山式正殿,正殿正中供慈眉善目、山羊胡须的城隍爷神像;正殿后有寝殿。整个庙宇建筑可谓气势雄浑、形制造极,不愧为王级城隍、中原巨庙。

城市有等级,城隍也有级别,这在我国古代尤为明显。开封府城隍一直处于全国顶级。北宋城隍庙的大量涌现,更是相对发达的封建社会城市向近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北宋时期的东京开封,坊市制已经解体,商业空前繁荣,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急增,城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作用日益强化,加强城市的管理以稳定、发展城市成为一项迫切任务,“礼与时宜,神随代立”,城隍神成了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最好帮手,对城隍神尊王封侯、授予爵位已成为赵宋王朝的必然选择。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城隍已开始有了封号,北宋四大类书之一的《册府元龟》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祀三》就记载有湖州、越州等城的城隍神被封王的文字。到北宋,城隍神被正式纳入国家祀典,授其以各种爵位,或侯或公,最高者达到王级。前一节已经提到东京开封的城隍神“初封广公,后进圣王”。城隍在社会上的地位到了明代再次升级,对城隍神的信仰趋于极盛。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洪武二年(1369年),他册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及临濠、太平、和州、滁州五处城隍也特封为王,秩正一品。开封府城隍的名位是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其他四处皆是朱元璋之家乡、龙兴、起兵之地,分封为贞祐王、英烈王、灵护王、灵祐王。开封府城隍庙在大明天下的地位之高、开封城王气之盛由此可见一斑。说到此,不免让人想起朱元璋驾崩后所发生的对开封的“铲王气”事变。朱元璋的接班人明惠帝朱允,建文初年发动了针对被封王在开封的周王、朱元璋第五子朱的“铲王气”之变,不仅将朱废为庶人,还下令拆了周王府的银安殿等、封了东华门,而且铲了繁塔上部只留下三级。很明显,在朱允这位天子的心目中不仅要铲周王府的王气,还要铲开封城的王气。不过开封府城隍神的王气,他尚不敢动。一个城市的命运有时就如同一个人。

1927年6月冯玉祥就职河南省政府主席后,在全省发动了一场废寺庙、逐僧道、打神像,利用寺产庙业开市场、兴教育、办公益的活动浪潮,开封当然首当其冲。9月,他下令,销毁城隍庙、城隍爷、城隍奶奶像,拆除香灶祭台,打掉庙内所有文武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光怪陆离的配神泥胎,赶走道士庙祝,并决定在此兴办教育馆。接着10月就下令废除大相国寺,并决定兴办中山市场。万幸的是冯玉祥将军只是破除了佛、神,赶走了僧道,而留下了古建筑。1948年6月17日至6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开封的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拼命抵抗,从6月18日起派美制轰炸机对开封城日夜狂轰滥炸,当时是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所在地的开封府城隍庙遭到轰炸,城隍庙正殿等建筑被完全炸毁。时至今日,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代的中原巨庙已经完全消失,其留下的信息似乎只有一处“城隍庙后街”公交站了。冥冥之中,可能一些“老开封”的记忆里还有开封府城隍庙这档子事吧。

未经开封胡同串子许可

不得转载

中国最牛城隍庙不在上海,而是在河南开封!

提起城隍庙,大多数人都会想起热闹又繁华的上海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已成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而昔日繁华的开封城隍庙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仅仅存在于传说和地名之中。

古代“城”是指城墙,“隍”是指墙外环绕的深沟,《说文解字》说“城,以胜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有城隍庙。

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在唐代,城隍信仰已经颇为盛行,并且有了城隍塑像。当时文人为乞求风调雨顺而书写祭城隍文。宋朝的祭祀城隍还有一项和出兵有关的内容,另外,宋朝的城隍开始人格化,奉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为城隍神。

北宋南迁之后,金人统治者在开封仍然保留了北宋的传统,后来开封的城隍庙在蒙金战争中毁于兵火,直到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十二月才由河南路兵马都总管刘福重建。城隍庙的普建和祭礼的规制化,是在明初实现的。朱元璋定鼎中原,即诏天下有城池者,建其庙。

开封城隍庙在明代属于都城隍,全国就只有五个!在明代,每月朔望日的开封城隍庙庙会远远超过北宋时期的大相国寺内“万姓交易”时的繁华。

旧时,开封城隍每年三次出巡,春季为清明日,出巡“收鬼”;秋季为中元节,出巡“访鬼”;冬季为十月初一,出巡“放鬼”。每次出巡,礼仪甚隆。

在开封城隍庙举行的另一盛典是城隍诞辰。农历五月二十八这一日,善男信女络绎来庙,动辄万人,庙里都容不下,人们就沿着大街或站着,或坐着,男女混杂,喧闹整晚。等待次日凌晨,僧道先行上香焚纸,随后为善男信女祈福,众人纷纷上香焚纸,顶礼膜拜。庙内火光烛天,烟雾迷离,万头攒动,好不热闹。

声明:

1.本广告相关文字、图片以及建筑设计效果图是对项目所做的示意表现,仅供参考,最终标准详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图则。

2.经政府批准的详细规划以销售现场公示为准,敬请查看。

3.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买卖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相关内容如有更新,请以最新资料内容为准。

4.本广告相关面积段均为预计规划建筑面积,最终计算面积以房管局测绘面积为准。

5.投资方:恒大集团 开发商:开封开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6.本广告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原作者表明身份要求本公司停止使用该素材的,请及时与本司联系。

7.恒大集团“世界500强”出自2016年7月由《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

惊艳!庐州府城隍庙修竣开放,一起来看看吧!

红色的围墙、

威严的石狮、

轩昂的殿宇……

2月8日上午,

修葺一新的合肥的文化地标——

庐州府城隍庙大庙揭开面纱,

修竣后的城隍庙美轮美奂,

吸引众多游人纷至观瞻,

成为追寻“合肥记忆”、

探究庐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大庙开放 领略合肥本土文化

据悉,庐州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建筑面积 3100余平方米。修竣后的城隍庙大殿恢复了孙觉塑像,复设了财神殿、甲子殿,城隍大殿东西两侧墙面彩绘生动呈现出城隍出巡和巡归的场景,正北墙壁上绘的是庐州六位知府画像;而增设的庐州历史文化展示馆、徽州三雕艺术传承馆,更是对龚鼎孳家族、李鸿章家族、段祺瑞家族和张树声家族四大家族渊源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等。

(孙觉塑像)

(庐州历史文化展示馆内部陈设)

(庐州历史文化展示馆内部陈设)

走进如今的城隍庙,中华老字号刘鸿盛、五味斋等老字号商铺陆续营业,舌尖上的中国徽州毛豆腐、合肥炒货大王陶永祥等特色名小吃在这里云集,百味园变身现代美食荟萃之地,“龚万巷”、“龙门巷”为代表的合肥街巷文化在这里重现,张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作为最具合肥特色的文化地标,城隍庙见证了合肥城市文明的进程。

开馆当日,许多市民朋友踊跃进入庐州府城隍庙内参观,听大戏,观展览、祈平安,迎接新年的到来。此外,省级非遗项目马派皮影也受邀参加演出活动,城隍爷出巡仪式等特色民俗活动陆续上演,更是让市民朋友们一饱眼福,近距离领略合肥本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市民欣赏皮影戏)

(城隍出巡场景吸引众多市民)

(民俗节目表演)

经典再现 打造“城市会客厅”

据庐阳区负责人介绍,城隍庙文旅商特色街区自2013年9月份启动升级改造,截至2016年元旦庙前区域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城隍庙人气商气不断飙升:2016年7月16日城隍庙夜市开市,当日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2017年2月11日首届元宵文化节,城隍庙当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刷新城隍庙客流量新纪录;2017年4月,主打北宋市井文化特色的城隍市集正式开市,每季城隍市集活动客流量达10万人次以上;2017年10月双节期间,城隍庙总客流量达到40万人次,其中,仅中秋节当日客流量逾8万人次,城隍庙已然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高品质特色文化街区。

(城隍庙航拍图)

(城隍庙航拍图)

“通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把‘最合肥’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城隍庙大庙开放为契机,下一步,庐阳还将加快推进逍遥十八巷等“四个一平方公里”商圈改造提升和业态调整,大力实施“老城复兴战略”。

通过复建李鸿章典当行,谋划重建庐州府学、段氏祠堂,挖掘再现淮上酒家、张顺兴等一批老字号,发挥赤阑桥文化广场等文化地标作用,推进庐州历史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创建等举措,进一步丰厚“老城记忆”内涵,力争让每一栋建筑可阅读、每一条街巷可流连、每一个乡愁可寄托、每一个典故可追溯,全景呈现名人故居、历史名巷,把庐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

城隍庙

专属于合肥人记忆!

伴随着它神秘面纱的揭开,

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合肥的魅力,

不妨带着家人

一起再去感受一番它的韵味吧

来源 /庐阳发布

编辑 / 万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2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