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官渡古战场

官渡古战场位于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内原有关帝庙,存清乾隆年间石碑,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据《中牟县志》载,这里旧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东汉曹操与袁绍相拒之处。附近有“水溃村”。距官渡20公里霍庄有“袁绍岗”,传说是袁绍屯兵处。

古老壁画

官渡古战场旅游区艺术宫采用古军帐形式,共设大、中、小10个军帐。宫内艺术制作以立体造型为主,配以雕塑、壁画,并采用电脑摇控,声、光、电、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形象,通过38个故事场景,再现官渡之战的故事全貌,突出奇、特、险、新。宫两侧设跑马场、射箭场,宫前建城楼式辕门,门两侧为古军营串灯与十八般兵器造型。南大门以刀、矛、戟、钺、盾等兵器造型构成。

官渡古战场

渡古战场旅游区开业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旅游界、军事界、商业界等各界的密切关注,中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络绎不绝。该旅游区是三国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人文景观。

古战场现景

在新规划的官渡古战场旅游区内,尚存有官渡桥、曹公垒、汉井、曹操拴马槐、草料场、拒袁斩将碑、关帝庙等遗址遗迹,另有一处占地50亩的古战场艺术宫。

官渡之战浮雕

-旅游小贴士:

门票:30元

地址:郑州中牟县官渡侨村

交通:乘坐郑州-开封的班车到古战场景区路口下

广西全州县古战场蓑衣渡,现在啥样?

我喜欢到有历史的地方走一走。蓑衣渡也算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当年,由于清统治集团对民众的压榨太甚,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由于最初起义军代表了不甘受压榨的广大农民利益,很快壮大起来。有人说,太平军北上时的全州战役,如果不是由于蓑衣渡大战的失利,很可能会夺取清朝的天下,就当时形势来分析,是非常有这种可能的。可惜领导层夺了清朝半个天下后,却滋生享乐思想,这也是他们后来走向败局的重要原因。

清王朝当然是贬低太平军和太平天国的,但后来的政府,也有肯定的一面。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不久正式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前不久的一天傍晚,因为工作的缘故来到蓑衣渡,再次走访这个古渡。

这个古渡,曾经有个非常繁华的时候,至今还保留着非常宽敞但有些残缺的青石板路。但如今往江湘畔走,却是杂草丛生。甚至会因担心毒蛇而让你不敢往江畔行走。

今天通往湘江畔蓑衣渡渡口的路,杂草甚高。可能由于村民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没有必要去码头了,也没有人去河里游泳了。

2018年时,通湘江蓑衣渡古码头这条路还没有荒废。

走过不太长的杂草路,便到了古渡口了。涨洪水时巨大洪水的冲击力,将青石冲得溜光。站在这儿,可以看得到上游全州城北新区的高楼大厦。

沿岸山青水秀,还有小溪汇入湘江。

古码头往下看,泉水叮咚,也有小溪汇入湘江。还有一只废弃的船只。由于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这里的渡船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018年时还有可以过江的船只

顺水而去再远望,可见土地堂,那是清军布置重炮的地方。而清军钉木桩拦太平军的地方,一些史书记载是在湘江北去忽然东转湾的水塘湾。但现在也有人说,在上游一些的尹家水文站。虽然有书是那样记载,但分析一下,感觉这种说法也有道理。水塘湾就在土地堂山下,感觉重炮不好轰击船队,而在尹家今水文站的地方,却正好在清军的重炮射击之下。也有人说,上下两个地方都有木桩拦船。真实情况,可能又需要考证了。

北望,远处拦住湘江的山便是土地堂,尹家水文站离土地堂约一公里左右。这一带都是战场。但真正的蓑衣渡却不是战斗激烈的地方。

黄昏时在蓑衣渡看湘江西岸。

不过,蓑衣渡是东王杨秀清架浮接应陆路失利太平军东渡湘江的地方。当年太平军驻扎蓑衣渡,由于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他们没有为难村民,但南王冯云山在蓑衣渡泻母山中炮身亡,却不愿让百姓见到葬身处,把村民叫离了村庄。

在湘江西岸看山,村民说冯云山就是在这里中炮身亡的。这是冯云山在全州的第二次中炮。

有人说,母山下近江处有一岩洞,有人怀疑那里有太平军埋藏的东西。过去应该有人去探宝了。

那天站在六梅塘江畔看泻母山时,有人告诉我,那岩洞现在已经塌了。天旱水少时,或许能走到岩洞口,但那儿树木多,估计走到那儿不容易。

到今天,没人知道冯云山的葬身地。但说起冯云山之死,附近村民几乎众口一致说他在泻母山中炮死的。至于全州县政府1985年3月20日为冯云山立纪念碑的地方,并非是冯云山之墓所在地。

2018年时的纪念碑现状

南王冯云山的纪念碑, 在一条从湘江抽水的水渠旁,如今淹没在荒草丛中。

南王冯云山的纪念碑为杂草环抱。

拔开杂草才能见到 南王冯云山的纪念碑。

蓑衣渡风光挺好的,随着全州新城的扩展,新城已经离这儿不远了。说不定,未来这里也是全州城的一个新的旅游点哩。希望能保护这里的生态,能呈现当年太平军鏖战的场面!

蒋廷松

崖门古战场景点介绍 崖门古战场图片

1. 崖门古战场图片

要!前几天刚去过,他是一个套票,30元,老年儿童半票,古炮台只需要15分钟,走一圈就好了。另外一个景点叫:崖门古战场,离古炮台3公里。2个地方联合收票。古战场地方大点,有点景观,有据说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最后一个行宫。

2. 崖门古战场图片大全

新会,古代成为冈州。江门市下属辖区,江门市最大的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新会市,1992年降级为县区。新会区总面积约135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5万(已登记在册人数)。

自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交通枢纽:城轨新会站,广珠铁路新会站,新台高速,京港澳高速(江门支线),西部沿海高速,中江高速,江肇高速等。

著名旅游景点:崖门大桥,崖门古战场,梁启超故居,圭峰山森林公园,古兜温泉度假区,新会学宫,新会博物馆,新会一中古建筑群,银洲湖湿地生态公园,小鸟天堂。

高等院校:无。

中等教育:新会第一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重点高中,本科上线率全省排名前50),广雅中学新会分校,尚雅中学,新会东方红中学,新会实验中学,新会华侨中学,会城华侨中学等。

当地名人:新会当地名人数量太多,因此只列举10个最著名的作为代表。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百日维新发动者。

崔世安。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专家。

梁思成。梁启超之子,中国建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总设计师。

梁思永。梁启超之子,中国历史学家。殷墟遗址,龙山遗址发掘者。

周润发。祖籍新会,中国香港著名影视演员。

刘德华。祖籍新会,中国香港著名影视演员。

谭咏麟。祖籍新会,中国香港著名歌手,演员。

李克勤。祖籍新会,中国香港著名歌手,演员。

王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中国第一代女性飞行员。

3. 崖门古战场的历史故事

1、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它坐拥青山翠岭,旅游资源丰厚奇趣,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融高山湖泊森林于一身,旅游环境得天独厚。圭峰山山势雄伟,秀峰挺拔,因形似圭璧而得名。

2、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区内展出了遗址出土的唐代古陶、宋代铜钱、宋元兵器以及12块国宝级的古碑等珍贵文物。慈元庙中还供奉有美的化身、慈满天下、坚贞不屈的杨太后塑像,供人祭祀。

3、小鸟天堂:是广东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天然赏鸟胜地,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380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树上栖鸟千万只,鸟类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世间罕有的一道天然美丽风景线。

4、江门梁启超故居:梁启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美丽苍郁的凤山下,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往来皆村野乡民,真淳古朴,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

5、新会古兜温泉旅游度假村:古兜温泉旅游度假村位于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古兜风景区内,距会城55公里。

6、新会学宫: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其后续有修葺。20世纪50年代重修时学宫内部分建筑曾有改变。现存建筑物自南往北依次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东庑和西庑、大成殿、尊经阁等

4. 崖门古战场图片欣赏

会城无非就是逛街而已,至于整个江门就比较多地方游玩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会崖门古战场、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等等。

亭台楼榭幽雅立园 铁夫画阁 陈白沙纪念馆 方济各墓园 “海永无波”公园 洪圣公园 叱石旅游区 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度假区 崖门炮台 云礼石头村 碉楼奇观 周源李公祠 霞路赵公祠 新会葵湖 新会八贤亭 圭峰山旅游区 梁启超故居 崖门古战场 山势雄伟鳌峰山 龙冈古庙 又见关帝庙 沉睡的玉台寺 晨钟暮鼓的海会寺 上川岛飞沙滩旅游度假区 公坑寺 台山温泉旅游度假区 北峰山森林公园 石花山公园 梁金山旅游区 坡山古迹

5. 崖门古战场图片高清

崖门古战场遗迹崖门,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南端,距会城镇约25-35公里,屹立于南海与银洲湖的相接处,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对峙,延伸入海,就像一对半开半掩的大门,故名崖门。崖门是南宋覆亡最后一场血战的古战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700多年前,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在崖山建立行都。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与副帅李恒率领元兵包围崖山,张世杰指挥战船与元军大战于银洲湖上,宋军力战不胜,浮尸十万。是役,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崖山奇石之下,宋朝最后覆亡。

6. 古井镇崖门古战场

崖山位于现今新会区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处出海,这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而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从而故又名崖门。但仅从地势上看,两山夹一海,地势险要,实在易守难攻。现如今,崖山港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之后,因泥沙淤积,已成为陆地。人们不可能再一睹当年的海港风貌。而且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宋军的舰船只能屯驻和停泊在崖山西北的港口内,不能将舰队全停泊在崖山的东南岸,面向大海。西北港内虽有南、北两个出入口,但由于“其北水浅,舟胶,非潮来不可进”,在退潮时只有一个出入口,实际上也影响着军事上的进退。因此选择崖山作为战争据点和基地,是有些令人困惑的。

  若追踪一下崖山海战地点,就会发现另外一个现象。流亡中的宋廷曾在南方的湛江海面硇洲岛驻扎,现如今岛上仍然有宋廷修建的行宫、书院等遗址。由此可以推测,若不是有长时期驻扎的打算,宋廷是绝不会在未准备充分的状态下大兴土木的。但由于宋军在此驻扎不久后就掉头北返前往崖山。从行军的路线上看,这是迎向元军追兵之“逆行”之举,并且从季风的角度看,亦是逆流、逆风。

  现今崖山海战地点业已不可考,约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向南约5公里,南海与银洲湖的相接之地。即以古井镇官冲村中一个无名小丘为中心,北起银洲湖,南至崖门口,方圆数十里的水陆区域内。

7. 崖门古战场门票

不要的。

银湖湾湿地公园位于新会区的西南,是珠三角难得的一块黄金生态宝地,这里拥有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好、被誉为人类生命摇篮三大生态体系之中的海洋与湿地,其湿地和大面积的河塘基围引来不同品种迁徙候鸟落脚繁衍,形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

银湖湾湿地公园宽阔无际的近海滩涂以及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大片自然生长的芦苇、水草等湿地水生植物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银湖湾湿地公园集江、海、湖、田、山、水、泉于一身,自然风光独成一派,并具有浓厚的水乡、沙田衍生的历史文化和渔耕牧游的民族风情。

8. 台山崖门古战场

江门市名胜古迹有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崖门古战场、梁启超故居、小鸟天堂、陈白沙祠、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台山上下川岛、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恩平冯如故居、七星坑原始森林、歇马举人村风景区等。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江门市星光公园、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东湖公园、上下川岛、圭峰山、立园、小鸟天堂、白水带风景区、大西坑公园、长堤风貌街等。江门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有: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兜温泉、金山温泉、锦江温泉、立园景区、小鸟天堂其它:叱石山风景区、潮连洪圣公园、茶庵寺、陈少白故居、大雁山、仙鹤湖、东坡亭、崖门古炮台、石涧紫云观、梁启超故居、崖山祠、银湖湾湿地公园、赤坎古镇、梁金山风景区、台西路步行街及历史街区、端芬汀江圩、北陡浪琴湾。

9. 崖口古战场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因此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下面是这位著名的诗人岑参作者简介及作品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简介

岑参(cnshn)(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作者的生平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的代表作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和贾舍人早朝》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6、《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

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仑东。

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

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

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平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

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四月犹自寒,天山雪蒙蒙。

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

7、《失题》

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8、《送王着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9、《送祁乐归河东》

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

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

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

床头苍梧云,帘下天台松。

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

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

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

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

新月河上出,清光满关中。

置酒灞亭别,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时,为谢五老翁。

10、《范公丛竹歌》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11、《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

送君一去天外忆。

12、《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着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岑参名言名句

1、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2、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3、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4、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5、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6、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7、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

8、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9、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10、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2、风头如刀面如割。

1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4、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15、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竹山官渡古镇旅游攻略图「官渡古镇游玩」

官渡古镇有什么好玩的

官渡古镇内的亭台水榭之处都是当地人自娱自乐的好场地,吹拉弹唱、下棋打牌、刺绣聊天,热闹非常。 街巷里,小吃云集:官渡饵块、凉粉,炸洋芋,烤臭豆腐,木瓜水,腌菜、官渡粑粑、木瓜果脯等、凉米线、凉面、泡菜、包浆豆腐、小锅米线、泡鸡脚、甜白酒。

官渡古镇是古滇文化的摇篮之一,也是当地餐饮和购物的地方。 官渡过去是个十字路口,但现在不存在了。只有新建的小池塘再现了当年的景象。 官渡旅游区包括金刚塔、古戏台、庙站寺、庙站双塔、和卓寺、土竹寺等古建筑。 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纪念拱门。

官渡古镇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虽然历史文化遗迹遭到破坏,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得以保存。 这座古城的城墙用蜗牛壳和泥土夯实,在风雨中依然挺立。 有100年历史的土坯房仍然存在,这是非常罕见的。

官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曾是滇中著名的古渡口,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官渡古镇有许多文物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许多风景如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巫山、六思、齐格和八庙。唐宋时期,它已经是滇池东岸的一个大集镇,元朝和昆明同时建县。明清时期,官渡已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的乡镇,许多文化和建筑遗址至今仍保存着。

官渡古镇怎么样,里面好玩么?

官渡古镇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一片地方特色餐饮和购物的去处。官渡游览区内有金刚塔、古戏台、妙湛寺、妙湛双塔、法定寺、土主庙等古建,里面好玩。

官渡古镇是云南省著名历史文化名镇,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是古时滇池东岸所设的船舶渡口。入夜,渡船和渔舟上的灯火宛若群星闪耀,“官渡渔灯”曾是老昆明八景之一。南诏时期,官宦往来拓东城,需横渡滇池,在此登船渡水,于是改原名“涡洞”为“官渡”,意为官家渡口。

官渡作为风景旅游名胜区,成为达官贵人修建行宫别墅,名流贤达光顾流连的宝地。“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破五更霜”,“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笙鼓送我归”,古老的官渡沉浸在一片丝竹管弦之声中。

然而昆明有句老话“千年古城看官渡,官渡之魅在宝塔”。其中所指的宝塔,便是金刚塔。因为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最早建造的藏传佛教覆钵式金刚塔,所以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堰竹山官渡怎么样?

官渡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现在还保存着官渡古集镇原始风貌。

最出名的要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在竹山官渡。

看看古代的老陶是怎么描述官渡的桃园把。

中央台也播放了的。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型,究竟是在长江以南还是在长江以北?究竟是在东南之隅还是在西北之角?全国30多个叫 “桃花源”的地方各执一词。

昨晚,看了CCTV《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摄制组拍摄的专题片《寻源》。《寻源》采用以专家评说、实景拍摄的方式,结合《桃花源记》描写的情景,通过历史资料、地理位置以及自然风光,论证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武陵峡(桃花源)是否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原型地。

节目介绍,郧阳师专副校长、教授周进芳到各地查看“桃花源”,又遍查史书,历时一年,四易其稿,最终形成结论。近日,他对媒体宣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武陵峡才是真正的“桃花源”原型地。他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

周进芳认为,要找到“桃花源”,就必须找到那个到过桃花源的武陵人。因为,1600年前的陶渊明在文章中明确地告诉世人:“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可见,桃花源的知情人是一个武陵人。那么,这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究竟是哪里的人?这得从“武陵”这个地名说起。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和《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其具体的年号,在《水经注沅水》中有记载,为“汉高祖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在湖南设置了一个武陵郡。

汉高祖设置武陵郡的时候,汉中郡里还有一个武陵县,汉中郡的武陵县在哪里?周进芳查阅《中国历史地图册》发现,这个武陵县的县址就在今天的竹山境内,东经110度,北纬32.15度左右,就是今天竹山县的宝丰镇和竹溪县的县河镇之间。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武陵县”和“武陵郡”会同时存在,且不在同一个地方呢?

周进芳说,公元前611年,庸国被多国部队灭掉了,但是庸国人在楚国的统治下也许生活并不快乐,他们还得生存下去,怎么办?就得往别的地方另求发展。有一支朝东南方向走,在今天的湖南境内落了户。虽然他们失去了故国,但依然怀念着故土,为了记住家乡,就对这个新居住地用旧有的名字命名,加上楚国文化的南迁,这就造成了地名的大搬迁。湖南湘(水)、资(水)、沅(水)、澧(水)这些水名,在我们今天的荆门和钟祥一带都找得到。湖南的武陵郡、大庸郡等郡名,都是武陵人或者是当年的庸国人和楚文化南迁的时候所留下的痕迹。

发现“桃花源”的武陵人究竟是武陵县人还是武陵郡人呢?也就是说,究竟是竹山人还是常德人呢?周进芳认为,通过《桃花源记》所叙述的其它事件和人物来分析、推断:武陵人更有可能是竹山人。这有以下多方面的佐证。

“桃花源人”源自何处?

《桃花源记》中那些热情、淳朴的“桃花源人”从何而来呢?他们曾自我介绍:“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秦时乱”发生在什么时候啊?周进芳考证,从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推断,“秦时乱”指的是秦始皇“并吞六国”时发生的战乱。这个“乱”,只能发生在秦与之交战的地方,尤其是会发生在与秦国有着土地争端的“关塞”和“要冲”。秦国与楚国打了多年的仗,战争的主要地点,就是在今天的旬阳县境内的郇阳关、竹溪县境内的关垭子这一带拉锯式地作战,于是有了所谓“朝秦暮楚”之说。

“桃花源中人”的先人避之惟恐不及,就连忙拖儿带母,躲进了深山老林。从情理上讲,躲军躲匪不可能跑得太远,尤其是带着家眷。因此,从“秦乱”这件事情来看,“桃花源中人”就是秦、楚两国交战之时的边民之后,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当年处于“朝秦暮楚”一带的老百姓的后代。

还有一个有力的佐证,那就是《桃花源记》后面诗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诗的开头就写道:“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这里提到的秦时避乱的“贤者”——夏黄公和绮里季,他们是“商山四皓”中的两位贤人。所谓“商山四皓”,就是秦末汉初的时候四位著名的学者。据史书上记载,他们为了抗议秦时的暴政和避乱,长期隐藏在商山,他们出来的时候年龄都已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这“商山四皓”被刘邦之子刘盈接到京都,刘盈接位之后,他们又回到了商山,死后葬于陕西丹凤境内的商山,也就是今天的丹江之滨。商山、武陵峡,都离秦、楚交战的西段关隘不远。从“桃花源人”的来历看,武陵人就是竹山人。

南阳刘子骥与哪里相邻?

《桃花源记》里说,武陵人从桃花源出来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太守。周进芳认为,武陵人一连串的行为,在时间上具有相当紧密的连续性,从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太守所在地与捕鱼的河流以及“桃花源”,不会有很大的空间距离。

据《竹山县志》记载:竹山境内的堵河,史称堵水,也名庸水,也叫武陵水,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查《中国历史地图册》可以清楚地知道,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当时上庸郡的郡址就在今天的竹山县县城沿着堵河上去二三十里地的河边。

从空间上看,渔人极有可能徒步短时间内将发现“桃花源”的事情报告给太守,所以才有“及郡下,诣太守说此”这样连续的行为发生。

太守想看一看“桃花源”,结果未能如愿。第二个未能如愿的是南阳的刘子骥,这个人史书上确有其人,《隐逸传》中记载,他游乐山水、不修仪操。古时候交通、信息都不便通,他一没做官,二没有权势,是个隐士,他能够听说桃花源的事情,分析起来,这个郡与南阳肯定很近。当时,南阳的地盘非常之大,武当山都属于南阳管辖。与南阳相邻的郡只有上庸。

周进芳说,如果陶渊明指的这个武陵不是武陵县的话,他完全没有必要提及南阳刘子骥,完全可以设置一个空间距离更小的其他隐士来作证。

总之,从捕鱼人与郡守的联系,从郡守到南阳刘子骥之间的时空关联上看,“桃花源”在现今的竹山境内的可能性更大。

自然景观哪里更逼真?

周进芳分析,桃花源的景观可分为外景观和内景观两个部分。它的外景观具有三个比较鲜明的特征:第一,溪流长,可行舟;第二,林尽水源;第三,有山,山有小口。

竹山堵河曾叫武陵河,是汉江的重要支流,不仅当年可行船,就是今天依然有很大的水流。从官渡镇乘小木船沿着武陵河逆流而上,不久,就可看到一座孤山从河心突起。河水从幽远的峡谷深处流出来,令人神往,这不就是“林尽水源”吗?从山背后狭窄的不足两米宽的山口一望,两边是数百米高的绝壁,抬头仰望,仅能见一线天光。这不正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吗?这不就是“初极狭,才通人”的武陵峡口吗?

桃花源内在的自然景观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平地;第二,林木茂盛,溪水环绕,花草鲜艳;第三,房屋俨然。从武陵峡谷中出来,便到了一个叫桃花源的自然村落。据《竹山地名志》记载,此处 “桃源”之名始于晋代。如果站在山上往谷底一看,果然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竹山武陵峡的自然景观,比其它任何地方都更与“桃花源”相符。

习俗风情何处更接近?

周进芳认为,从待人接物方面来看,竹山人热情好客,一家来了客人,就是大家的客人,家家户户关心,这不就是“咸来问讯”吗?有条件的邀请至家,待客的好菜好酒都贡献出来享用,这不正是桃花源中人遇到捕鱼人之后“便要还家”的遗风吗?

从生活方式来看,桃花源中人见了渔人,“设酒杀鸡作食”。三个词,六个字,传神地写出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再看看今天的竹山人,至今不是还盛行着“家家酿酒”、“无酒不成宴”的酒文化吗?不是还流行着“杀鸡待贵客”、“贵客吃鸡头”、“无鸡不成宴”的待客方式吗?

从乡风民俗来看,今天竹山的许多乡镇都十分淳朴,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在桃源村等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夜不闭户”的生活习俗。

现今的许多竹山人的生活方式和风情习俗,是不是桃花源中人风俗的扩展与延续呢?

有没有人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来这个“桃花源”般的地方生活?答案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只想在生活压力大的时候,来这里释放一下;情理之中的是现代人虽然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但真的让我们放弃过惯的都市生活,却又何其的难!

昆明官渡古镇

金刚塔

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云南旅游,特别市昆明旅游的主要历史文化景观。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官渡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渔村,在唐代时期,古官渡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大约在1180年至1190年间,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常乘舟至窝洞游览。高生世的船绳于岸边,于是便把窝洞命名为“官渡”。 官渡古镇建造时间最早的寺庙是始建于唐朝的供奉摩诃迦罗(大黑天神)的土主庙和宋代的法定寺。现在的土主庙大殿体量较大,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檀梁架结构,特别是大殿正面屋檐下的清式九

昆明官渡古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踩四翘如意斗拱,规模宏丽,繁富华美。法定寺体量不大,但举架较高。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于装饰。正面外檐装饰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形状,造形生动,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具较高建筑艺术价值。它们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官渡“六寺之首”妙湛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295年落成,后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迁建于现址古镇的中央。寺内建有东、西两座13层密檐实心方形砖塔。后来西塔毁于地震,而东塔保留至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湖岸线逐步退缩,官渡的自然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老的庙堂建筑逐渐陈旧破败,有的甚至被拆除,著名的金刚宝座塔也沉陷了一米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2001年4月,官渡古镇文化古迹抢救工程动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投巨资,将1350吨的金刚宝座塔整体抬升2.4米,并重建了妙湛寺及西塔,修复了孔庙,武庙,赐书堂,法定寺,土主庙,观音寺,上、下阁楼等古建筑。镇上的传统民居也在有计划的修缮,同时,民俗民间文化活动以及传统风味小吃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在规划之中。昆明有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两三千年前,隐藏在灿烂的青铜文化之后的古滇国。但很少有人知道,昆明还有一个万古奇迹。在一万年前,滇池周边出现的属于新石器文化的“贝丘遗址”,而这些遗址的集中之地就是今天滇池地区主要城镇所在地,这是一个人类文明承接的万年奇迹。官渡古镇就是这一传承的活体遗存。

千年风雨,使这座古镇历经沧桑;万般奇迹,让这些国宝重现辉煌。古时官渡人,用糯米饭拌泥在螺蛳壳堆上建起重达1350吨的“金刚塔”。现代官渡人,用科技手段抢救国宝古迹,恢复勾勒了“古渡渔灯、螺峰叠翠、月映月台、杏圃牧羊”的古典人文风韵。

站在昆明官渡古老的街头,环顾四周的庙宇阁楼,闻其悦耳的风铃,仰视欲飞的金鸡,抚摸着双塔的身影,不难感受到这座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抢救和修复古镇遗迹有着厚重的时代责任感,政府耗资7000多万元,正是为了让这各族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弘扬,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官渡古镇古迹众多

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涡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员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元代与昆明同设县,明清时期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

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金刚塔”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修建于明天顺之年(公元1457年)、距今已有546年历史、建在一堆螺蛳壳上的金刚塔堪称伟大壮举。河北省建筑科研研究学院工程技术人员在此次整体顶升2.6米的巨大工程中发现,当时没有水泥,为了建造该塔,古人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沙松桩固定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一块砌上塔石,据说当时官渡古镇千家万户的糯米都集中后用尽。除金刚塔外还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东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10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形成一个繁华集镇,古时有“小云南”之称。

昆明官渡古镇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官渡一名的由来,据《创建妙湛寺碑记》载:“滇城之隔二十里有郭曰蜗洞……乡士大夫游赏缆船于渡头,吟啸自若,陶陶而忘返,命之曰官渡。”自元代之后,官渡已成官家和商船及渔舟竞渡的繁盛渡口,熙来攘往的舟楫多集于此。每当夜幕降临,渔火点点,灯光片片,犹如天空繁星闪烁。官渡当时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渡兴建寺庙塔阁,文化建筑拔地而起,形成滇池之畔又一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编辑本段古镇旅游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郊8公里的螺峰村,可在市区乘坐31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前往。官渡古镇旅游主要景观被称为官渡八景,即:古渡渔灯、螺峰叠翠、云台月照、右圃牧羊、凌云烟缭、滇南草坪、金刚夜语、笔写苍穹。

官渡八景中的“古渡渔灯”:古时滇池东岸,一到晚上标杆上红灯笼高挂,船只灯光齐明,犹如星光点点布满渡口,奇丽无比。“螺峰叠翠”:螺峰山顶上建有法定寺,周围柏树成林,枝叶茂盛,成了白鹭、鸦鹊群鸟栖息场所,境地幽静,层层叠翠,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官渡镇党委书记黄正才、镇长苏红昆昨日一见记者就高兴地说,古镇修复即将竣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数百名古建筑修建工匠们精心打造,做出了“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效果,实现了省、市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严格要求,要保持修复后的官渡古镇古韵犹存、古貌依旧。

在2007年8月14日下午一个阴雨天,由于连降7天阴雨,拉材料上螺峰山的汽车打滑,为了降低坡度,3名民工用锄头挖土时,突然发现一块高约1米左右的石材,不方不圆,有头有身,赶快叫来龚应。待抬到殿里洗去泥土一看,原来是一尊与四川乐山大佛一模一样设计制作的佛像,据初步考证估计为宋朝时期制成,后被深埋土里。现该佛像作为法定寺的镇寺之宝,供奉在大殿门堂里。

除八景五山六寺七阁八庙之外,官渡还有"三宝":一是官渡饵块;二是官渡米线;三是官渡豌豆粉。这是近100年来广为流传的名特小吃。

五山:螺峰山、云台山、观音山、许家山、庄家山是官渡的五山;

六寺: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五谷寺、燃灯寺、飞梁寺是官渡古镇的六寺;

七阁:文明阁、凌云阁、魁星阁、斗姆阁、玉皇阁、锁水阁、毗卢阁是官渡的七阁;

八庙:土主庙、岳王庙、文庙、娘娘庙、太乙庙、土地庙、火神庙、武庙是官渡的八庙。

除八景五山六寺七阁八庙之外,官渡还有"三宝":一是官渡饵块;二是官渡米线;三是官渡豌豆粉。这是近100年来广为流传的名特小吃。

古镇最佳旅游时间

昆明既没有寒冷的冬天也没有炎热的夏天,有“春城”的美称,属于温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的月平均气温也不过19℃~22℃,最冷的月平均气温6℃~8℃。 昆明一天的温差很大,在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去时别忘了带件毛衣或外套。雨季集中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气温就会降下来,最好带件风衣。昆明全年适合旅游,最好的旅游时间在3~10月,这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最多的时候,也是水果、鲜花最多的季节,旅游的收获当然不会小。昆明白天的日照较强,最好带上防晒霜和太阳镜。还应该多喝点水、多吃水果,防止脱水。昆明有“四季同穿戴”的说法,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的两个极端,是昆明的穿戴特征,街上经常出现穿什么季节的衣服都有的现象。

古镇旅游票价、地址和交通

具体地址: 昆明东南郊8公里的螺峰村

消费情况: 门票:0元(该价格目前无任何门票,属于开放性公园,进入寺院也不用购买任何门票)

交通状况: 乘坐31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前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0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