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裴李岗遗址

:位于新郑县城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早期的一处遗址。其东半部为村落遗址,是当时的人们日常生活之地;西半部为氏族墓地,墓坑呈长方形,这里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主要是一些石器和陶器。具有代表性的有锯齿石镰、条型石铲、三足陶钵、筒形罐以及陶纺轮、陶塑猪头、羊头等原始艺术品等。目前该处遗址共发掘出墓葬114座、陶窑l座、灰坑10多个,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期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

门票

裴李岗遗址

门市价:10.0元

景点位置

河南郑州市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

浅谈考古地层学 ——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

浅谈考古地层学

——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

李 进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考古地层学作为田野考古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论,在田野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对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作用,与考古类型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增强对地层学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为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服务。

关键词:考古地层学;唐户遗址;田野考古;考古类型学

1、基本概念

首先需要明白考古地层学到底是什么,它是对文化层堆积和各类遗迹的层位及彼此关系的分析研究,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先后或共时关系,是田野考古工作的基础。考古地层学是从地质学中借鉴而来,其基本原则同地质学中的地层学是一样的,然在考古学里,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考古地层学与地质学地层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两者形成原因、内涵和存在形式有差异,分析和处理方式不同。其次,需要知道考古地层学中的一些术语,比如:生土层,是指自然形成的、未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土壤层,比较结实、匀称、不包含人工遗物;文化层是指人类生活在一个地方,形成的文化堆积,其中包含有人类活动有意或者无意留下的遗物;一个地方可能有一个较长时间无人居住,自然环境的变化致使该处形成的不包含人类任何遗物的土层就叫做间歇层,在一定时间之后有人类重新在此居住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层。在田野工作中,要学会鉴别不同地层。

2、基本内容

图1 IVT0312、T0313、T0314、T0315东壁剖面图

1.灰黄色耕土 2.棕黄色土 3.红褐色土

引自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

田野发掘中,需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要依据堆积的土色、土质和包含物来划分文化层和遗迹,如新郑唐户遗址2007年发掘时,将III区T0113东北部的F21分为4层,第一层为灰褐色土,较硬,含有炭粒、夹砂和泥质红陶片、石器、动物齿等遗物,第2层为褐色土,土质较黏而硬,结构紧密,含有较多炭粒、烧土块、草木灰等,出土了数量很少的夹砂红褐陶片及泥质红陶片,第3层为黄灰色土,黏而硬,紧密,含有草木灰,残红陶片,第4层为黑灰色土,较硬,结构紧密,有大量草木灰、炭粒、烧土等,遗物以陶器为主;其次,由上及下、由晚及早进行发掘,只能是逐层清理,不能同时清理几层,在IV区T0211中,其西北部的H207位于第3层下,打破了第4层和生土,我们就应该先清理上面的1、2、3层,然后清理H207,而不是直接清理第4层或者将207号灰坑与第4层一起清理掉,这样才能保证不造成混乱,因为H207打破第4层,年代要晚于第4层。IV区T0214的清理,应该先依次从上往下处理其上的前3层,然后清理H92,再清理同层下的H97和H98,最后清理被其打破的的第4层。IV区T0214中部的H92坑内填土又可以按颜色和质地分为4层,第1层为黄褐色土,土质较硬,第2层褐色土,土质较软,含较多炭粒和少量烧土颗粒,第3层为黄褐色土,土质较硬、纯净,第4层为黑褐色土,土质较软,含许多的炭屑以及少许烧土颗粒,同样按照从上往下,从晚到早的原则进行清理,由于H92没有被打破,所以只需要从上往下逐层清理即可。再次,要按照实际情形作好拍照、绘图及文字记录工作。各种发掘过程都应该完整的记录下来,做好相应的文字记录,比如遗物和标本的出土单位和出土位置坐标,各文化层或者像灰坑之类内的重要遗物,都应该记录下来,遗址的平剖面图等也应该认真的绘制,如新郑唐户遗址2006~2007发掘遗迹总平面图。

引自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种堆积的年代一般情况下是靠其中的包含物来断定的,然而仅仅当中年代最晚的遗物才能代表该堆积的形成年代。如IV区T0113中部偏西发现的H50,打破了第3层,包含的遗物有含木炭粒、烧土颗粒、泥质红陶和夹砂陶片,如何要得到该堆积的形成年代,可以对木炭粒、陶器进行科学的测定,以测得最晚的器物的年代,作为该堆积的形成年代。此外,文化层的厚度不是判断形成时间的标准,也就是说不是厚度越深,形成的时间就更早。

3、考古地层学与考古类型学的联系

首先,考古地层学主要确定遗存的相对年代,而考古类型学则是可以确定其绝对年代。如新郑唐户遗址IVT0105、T0106东壁地层,通过地层学的方法我们能分为4层,并且知道第4层早于第2层,第3层早于第2层,第2层早于第1层,可是这只能确定相对年代,也就是先后关系,并不能确定它们各自应该属于哪一个时代,通过类型学的分析,我们就能知道第4层是裴李岗文化时期,第3层是汉代文化层,第2层是明清文化层,第1层是耕土层。其次,属于同一个文化层的遗存并非一定就是同一个时期的,而同一文化时期的遗存也并非肯定属于同一文化层,ⅣT0312、T 0313、T0314、T0315东壁剖面第3层是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地层,但是叠压于此层下的遗迹F30、F36、F41、H85、H110、H129、H136、G13等,同样属于裴李岗文化时期,由此可见并非同一个文化时期的遗存就属于一个文化层,同一文化层的遗存或许会掺杂早期的遗物,比如青铜器等可以长期延续使用的器物,生产到废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很有可能混入晚期的地层之中。经过类型学的分析能确定是否属于同一时期,经过地层学的观察又可以确定是否属于同一地层,再者,类型学得出的结论也应该接受地层学的检验。所以说考古工作中并不能只靠地层学或者类型学,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好考古工作。

4、考古地层学的作用

首先,考古地层学是田野工作中最基本方法之一,为田野考古工作中的收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知道如何去收集遗物以及怎样划分地层、明晰地层的先后关系;通过地层学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各地的考古学文化分期,为文化区系问题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其次,利用考古地层学的原理,有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环境科学、聚落研究等等;再次,地层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在田野实践中,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因为按照土质土色等判断,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科学性,这不太利于研究;对于一些复杂的地层,比如一些被人为扰乱和自然破坏的地层,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判断;还有就是,光依靠考古地层学根本无法判断同一地层包含物的先后关系,像IV区西南部发现的G13,出土了陶片、石块和炭粒等,运用地层学无法知道他们的先后关系,地层学更多的是解决不同地层间的先后关系。虽说考古地层学有其自身的不足,但是对考古工作来说,属于最基础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手段。

5、总结

考古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的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在考古工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地层学,我们能通过判定遗址中各个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在田野中,应该将此理论活学活用,按照地层学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认真的进行操作;同时,也应该结合类型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好考古工作。考古地层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待我们在田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立强.对考古地层学的认识[J].文物世界,2013,(01):22-24.

[2]王玉主.关于考古文化层划分的几点看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221-222.

[3]信应君,胡亚毅,张永清,刘青彬.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J].考古,2010,(05):3-23+97-102+109.

[4]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文物,1983,(05):60-69.

[5]方酉生.谈地层学与形制学在考古学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J].华夏考古,2003,(03):109-112.

[6]苏秉琦,殷玮璋.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J].文物,1982,(04):1-7.

[7]李静.关于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的一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8):16-18.

[8]贺云翱.考古地层学——考古学者的又一“利器”[J].大众考古,2013,(03):22-25.

作者简介:李进(1993-),男,湖南张家界人,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

原载于 《锋绘》2018年第4期

版权归原版权者所有

邓州八里岗遗址公园效果图来啦!建博物馆发掘古遗址文化内涵

-在邓州生活,当然得关注邓州优团

邓州东城区新增八里岗遗址公园效果图:

八里岗遗址公园位于湍河南岸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八里岗遗址周边规划公园绿地上,现状为村庄和农田,发掘古遗址文化内涵,传承创新,设计遗址博物馆、遗址主题文创中心,同时结合现状农田肌理,采用大地艺术处理手法塑造绿田花海艺术斑块。

据官方平台公开消息,八里岗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已于2020年8月14日由邓州发改委批复,计划开工年限:2020年12月1日,计划完工年限2023年12月31日,估算投资额为9500万元。该项目主要建设文化遗址展览厅、文物陈列大厅、文物库房、管理用房、多媒体活动室、文物修复室、档案资料室、会议接待室、保卫值班室、技防监控等配套设施及停车场。

八里岗遗址的发现发掘,使豫西南的人文史提高到了约6800年,极具象征意义和考古价值。相信八里岗遗址博物馆项目建成后, 一定能在文化遗址保护、宣传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将为邓州增添一处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八里岗地址

八里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1957年被发现。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八里岗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地层。其文化序列比较完整,年代早而且与之相关的迹象保存亦比较完备,为史前考古学通过聚落遗存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一批较好的素材。

八里岗遗址195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ND-

福利推荐

挖掘邓州精彩 服务百姓生活

邢台故事|李氏宗亲发源地——李昙墓遗址公园

李昙墓遗址公园位于柏人城城西,2012-2014 年,经文物部门勘探,在柏人城遗址西800 米处,双碑乡里王街村北耕地中,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墓葬群。结合史料记载,专家推断主墓为柏人侯李昙的墓葬,其余27 座为李昙子孙墓葬。

李昙家族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均为竖穴土扩墓,其中一座规模较大,墓室为长方形,南北长近5 米,东西宽约4.3 米,深约4 米,在墓室南部有一宽约1.3 米的近长条形墓道,在大墓的南部、东部及东北部分布有约27 座同时期的中小型墓葬。

据《新唐书•宗室世袭表》记载:李昙是老子李耳的八世孙,字贵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屡建奇功,被封为柏人侯,后入秦,官至御史大夫,葬柏人西。

李昙有四个儿子:李崇、李辨、李昭和李玑。李昙的子孙散居诸国,其中,李昙的长子李崇,西去陇西,其子孙繁衍为陇西李;其余三子留在当地,世居古柏人城周围,开创了赵郡李。遍查李氏族谱,无论南北朝时期的望族赵郡李,还是远在甘肃的陇西李,都奉柏人侯李昙为始祖。

在河南鹿邑李氏大宗祠的始祖殿中,供奉有三尊李氏始祖铜像,从右到左依次为: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贞、文化始祖老子李耳和陇西赵郡共同的始祖李昙,由此可见李昙在李氏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为了保护李昙墓,隆尧县修建李昙墓遗址公园,以李昙墓为中心,墓为战国时覆斗形土丘封土,土丘坟前有李昙雕像,遗址区建筑以战汉时期建筑为特色,建有柏人渡、昙公廓、休闲广场、文化墙等。在东侧入口处,沿街设置南北两个战国风格阙门。

李昙家族墓群的发现,佐证了隆尧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之一,李昙墓作为特殊的文化元素,有其特别的吸引力,特别是李昙墓与柏人城、唐祖陵相结合,形成了区域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对于研究李氏的起源和发展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同时也是隆尧旅游发展的亮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0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