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祥云寺

祥云寺,在商都郑州东南六公里,是一千年古刹。据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古寺当昔全盛之时,梵宫焕若,古塔巍然,晨钟暮鼓,相应三邑。

中文名:祥云寺

祥云寺

始建于:公元686年

历史:一千三百多年的

类别:寺庙

位置: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远长沙乡吉祥村祥云山寺建成啦

广告—

神奇的山!神奇的水!神奇的景!神奇的祥云山寺!走到祥云山脚下之间,云雾朦朦,好像坠入混沌世界处于仙境一般!到达祥云山寺肩之上,清风吹过,雾气飘散,种种奇妙景色欣然展现您眼前!

您看祥云山寺后面玄武右侧尖秀山峰就像“凤凰展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那一飞冲天的动态气势就像向世人传递奋发向上大富大贵的能量!玄武左侧青龙延伸酷似“仙鹤抱蛋”。

那种静态气势就仿佛向世人召告此地象征健康长寿人丁兴旺!这里的阴阳动静之 势造就了这个灵气十足的寺庙,眺望前方明堂朱雀祥舞,千山万壑,绿树成荫,苍翠欲滴,细看远处山峰如仓如库,如玑案如钝笔……回望寺庙周边山体恰似一张大型的“太师椅”,在太师椅背右侧站着一只灵禽好像在随时听主人的调遣……

祥云山寺历史源远流长。传说在元末明初年间,天下大乱,当时福建武平县象同村杨承德一家为躲避战乱,举家搬迁至祥云山寺这个世外桃源藏身渡日。他们一家为人正直善良,接济乡邻,帮扶百姓安居乐业,声名远播。后来杨承德百年后修成正果,终生成佛。

后来有一天托梦众邻在满山油茶树,好像“太师椅”的地方呈现一尊仙佛金光普照。后来积善之人捐金筹银为其修建佛堂保佑百姓安康,五谷丰登,茶油丰收给寺庙取名“固茶庵”,佛名为明宗佛祖。佛灵显瑞,百姓幸福,寺庙香火鼎盛……

时至清朝顺治年间,和尚失火,烧毁了佛堂。后来由钟元铉钟其煌等善信之士筹钱重修寺庙,重雕金身佛像,并改名祥云山寺。后来灵气大增,凡是大力诚心捐献者均得到大福报!据赣州市志文献可查长沙栋坑的钟元铉后人连续几代人才辈出。

来源:祥雲山寺

名寺 | 云居山真如禅寺:佛教曹洞宗发祥地

本文字数:3199

编者按:

真如禅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开山祖师为道容禅师。自古以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所称道。古人称其“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冠世绝境,天上云居”。今属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禅宗胜地真如禅寺,是全国汉传佛教三大丛林之一,为佛教曹洞宗发祥地。

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

来源:来自网络

农禅传家风

在云居山顶的莲花城内,有大片连绵不断的竹林,在竹林的深处,掩映着一座盛名的禅宗胜地真如寺。真如禅寺是国家重点开放寺庙,全国汉传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为佛教曹洞宗发祥地。唐代以来,香火缭绕,高僧辈出。白居易、苏东坡、佛印等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诗作画,目前,仍保留着摩崖石刻、唐代铜佛、康熙千僧锅及200多座中外历代高僧墓塔。

从明月湖侧转过山口,山坡上有虚云老和尚舍利塔。虚云长老是近代著高僧,在高旻寺悟透禅关。曾在云南鸡足山、广东南华禅寺、云门寺当住持,一九五三年被礼请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主持振兴禅宗,提倡持戒,实行农禅并举,禅净并重。虚云弟子众多,印度、尼泊尔和东南亚及美洲大陆均有其门徒。

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见这里地平如掌,率徒诛茅垦山,治基建寺,一时名声大振,从者如风。至唐僖宗中和三年,道膺禅师,上山担任主持,遂使真如禅寺闻名天下。道膺在云山头尾20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大力弘扬"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禅风,授徒千有余人。克勤圆悟的《圆悟心要》、大慧宗杲的《宗杲尺牍》、《禅林宝训》及戒显禅师所著的《禅门锻炼说》等禅门重要经典,都出自云居。文人墨客中,如苏东坡、白居易、黄庭坚、秦少游、皮日休、晏殊、朱熹等都曾到云居山留下了很多的诗篇和文章。

真如禅寺自建寺以来,如法修持,农禅并重,成为一贯家风,有禅宗最胜道场之誉,为海内外佛子所倾慕。因其规矩严,农事忙,道风好,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树为全国三大样板寺庙之一。

真如禅寺禅修严格,僧众威仪整肃,僧修如法如律,坚持每日早晚功课,用餐过堂;晚饭后坐四支香,每月初一、十五布萨诵戒,以求禅戒并进。一贯坚持利用"三余"时间安排专修。平日,初发心者必到禅堂听开示,练腿子,参话头。冬天僧众向方丈和尚告过"生死假"后,放下万缘,端心正念,从早上4点到午夜12点,不出禅堂,专心参禅,以七七为期,志求取证。

虚云老和尚中兴云居道场时,已是百二老人,仍"努力刀锄耕耘。"他率领广大寺僧耕云锄雾,打地抛砖,参禅结七,讲经传戒,一派农禅景象,俨然百丈家风。云公曾写诗曰:"毗耶钵献当前供,田侣袈裟满郊墟。"

虚云百二高龄,身体日衰,他不顾年迈,仍抱病撰写《重建云居山真如禅寺事略》、《云居山志重修流通序》,命香港大居士岑学吕重修出版《云居山志》。弥留之际,对寺内各寮职事交待:"今问我最后语,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1959年农历9月13日45分,虚云圆寂于云居茅棚内,一代高僧,溘然撒手西去。

如今,真如禅寺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一诚大师主持下,经过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已有山林3600余亩,有水田140余亩,旱地近80亩。真如禅寺广大僧众禅修不忘农事,农事饱含禅意,农禅双举,劳作自给,令中外僧俗为之赞叹。

真如禅寺最具特色之处是它的农禅并重的寺风。据介绍,早在宋朝时,住持法如禅师就提倡,“披蓑侧立于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可见,宋朝的真如寺就有农禅并重的传统了。明朝时,住持颛愚法师艰苦朴素,与众同劳,深受众僧爱戴。

真如禅寺大雄宝殿

来源:来自网络

真如传祖灯

一九五三年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以百余岁高龄来山兴废继绝,古刹重光,禅风再振。

一九五八年原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老和尚继主法席,发扬农禅并重之家风,道誉日隆,真如禅寺被誉为中国汉传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

二零零五年纯闻和尚再继方丈续尚宗风。除领众熏修,主张丛林四大佛事——上殿、过堂、坐香、出坡——为僧众修行之根本外,亦与进俱进,于真如禅寺赵州关外发起筹建云居山国际禅修院,方便海内外四众弟子禅修。

二零零八年,时值云居山开山建寺1200周年,来自海内外的诸山长老、高僧大德云集,隆重举行了云居山建寺一千二百周年暨云居山国际禅修院奠基法会。

为弘扬佛法,广利群生,云居山真如禅寺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面向在家二众的禅修班。因缘聚会,自2013年起,禅修班改在真如禅寺的下院庆云寺举办。该班面向全国的男、女二众在家居士,以“方便禅七”的形式进行。由真如禅寺方丈纯闻大和尚主七,并携老参上座亲临护持,悉心开示。

参加活动的居士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既有以家庭为单位的结伴禅修,也有以同事、朋友为纽带的禅修者,从紧张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如雪窦多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一个妙字点出了祖师道场云居山的禅的特色,一个明字道出了禅宗祖庭云居山的禅的核心。云居山道风严谨,规矩甚严。从初来时的不懂规矩、初进禅堂的诚惶诚恐、熬腿子,到离开时的毕恭毕敬、五体投地,居士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用老居士的话讲,就是“没有多余的话,只管打坐;没有多余的事,只管听招呼;没有多余的想法,只管往道上会”。一天七支香,照规矩力行,居士们几乎没有时间胡思乱想,没有时间打闲差,“充壳子”,“行住坐卧”催着居士们用功,一天下来,着实有点累,但却是”人生非常难忘的经历。”每一位参加的居士心中,都已种下一棵“禅”的种子。

法缘难逢,今已逢。禅修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却是无量劫以来积累的殊胜的缘分,每个人都非常珍惜。经历一次,二次,“三冬四夏”,或许有点体会。当欣然于体会,指翠竹点黄花,开口般若闭口祖意时,禅堂一句:“生姜长在树上”,又会让你蒙圈。云居山居士禅修班是体验禅与禅修的体验,净化心灵,长养慧命。

真如禅寺航拍图

来源:来自网络

池成月自来

将来,真如禅寺将依据规划分成内院、外院两部分。赵州关内保持全国最传统的宗风。因为只有传承,才能真正的发展。传承是佛法最根本的东西,不能丢。

赵州关外的外院则与时俱进,建立“云居山国际禅修院”。国际禅修院,是为了能让全世界的精英、各阶层的人士都能够在这里问道禅法、交流禅法;在这里学会禅修,安住身心,启迪内心的智慧,为构建和谐的心灵,构建和谐的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际禅修院按照“三个般若”的修学次第来规划禅修院的未来发展,争取将禅修院建成新的佛教圣地。三个般若依次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形成整个云居山的修行体系。

“文字般若”,即禅修院的佛教文化区,包括佛教文化研究中、禅宗历史博物馆、禅茶文化中心、塔林保护区等相关配套设施,以弘扬佛法、传播禅文化及提高大众佛学知识水平为宗旨。在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之中,如何安住身心,是我们社会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观照般若”,以禅修院的禅堂为主,以放松身心、体悟禅修境界为宗旨,让大家建立一个心中的家园、心中的道场。让大家能够在这里安住身心,更好的启迪大众的智慧。“实相般若”,即以内院为核心,将保持现有的传统风貌,继承弘扬“农禅并重、冬参夏学”的优良宗风,以话头注参究为方法,以“彻见本有”为宗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既是僧众实证佛法的中心,更是信众的信仰寄托。

云居山有很好的环境、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宗风氛围,是一个非常好的道场。实相般若,是禅修院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既是实证,就要保持佛教的根本。只有有了实证的理念,才有资格指导外院的禅修。

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让大家能够参与,每个人安住身心,开启智慧;到实证般若,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内院与外院的结合相辅相成。

国际禅修院不仅是世界性的禅修中心,也是重要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对指导禅修、接引大众、弘扬佛法、传承中华文化、构建和谐世界,促进江西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深远的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禅修院将是一派海众云集,禅风浩然,法喜充满的繁荣景象。云居山打造的‘世界禅都’将会以其特有的方式,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来源:大公佛教

本文由禅基地编辑组整理,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漂泊的祥云寺收留漂泊的人

漂泊。不仅仅可以形容人生的状态,还可以刻画一座寺院的变迁。每当我从位于东京西池袋的《日本新华侨报》社大楼隔窗遥望马路对面绿丛中的“祥云寺”时,都会立即想到“漂泊”这个拨人心弦的词汇。

那还是在1532年,日本战国的纷飞战火的年代。统治关东地区的后北条氏的重臣远山景久在江户城内的和田仓门盖起了一座禅寺——“祥云寺”。不知是因为经济拮据,还是刻意要花些功夫,反正这座寺院兴建前后花了大约30年的时间。据说,当年远山景久兴建这座寺院时,内心里希望的是“国土安稳”,但寺院落成不久,他就在北条里见的战役中战败身亡了。一座寺院,并没有能够保住一位战功显赫的战将。

叱咤风云的德川家康入主关东后不愿意进驻北条氏曾经盘踞的小田原城,而是兵进江户,重新规划,重新开发。这时,德川家康不能容忍敌手后北条氏重臣兴建的祥云寺依然留在江户城内,就下令让其搬迁到江户城外的神田台(骏河台)。这是祥云寺的第一次搬迁。那时的心情,今人仍可揣测的。

1598年(庆长3年),江户城扩建,要在神田这个地方兴建武士的住宅小区,倒霉的祥云寺再次被驱赶,被迫搬迁到小日向金杉村(今天东京的日暮里)。这是祥云寺的第二次搬迁。

1636年(宽永13年),小日向金杉村又成为武家用地,安稳了不到40年的祥云寺不得不进行第三次搬迁,在戸崎台(今天东京的目白)重新落座。

1926年(大正四年),祥云寺进行了第四次搬迁。据说,与以往不同,祥云寺这次不是被迫的迁徙,而是时任第29代住持世善翁笃友为了能够在池袋仰望遥远的富士山,而亲自决定搬迁的。这样,祥云寺到了如今所在的位置——东京都丰岛区池袋3-1-6。

我还了解到,整个德川幕府267 年间,先后发生过大小火灾1798次。这个期间,祥云寺也曾4次在火灾中化为灰烬。但是,它四次火灾后都在涅槃中重生。

每每经过祥云寺,我都会感慨不已。一座小小的寺院,历经四次搬迁,屡遭四次火灾,但它都以其特有的不屈精神顽强地生存下来。这样的祥云寺,是幸还是不幸?这其中,更让我感到回味无穷的是,德川幕府可以随意让当年敌手兴建的寺院不断地搬迁,但却没有把它一次性轰然拆平。这是一种胸怀?还是对佛的一种惧畏?

今天,我时常可以看到祥云寺内举行一场又一场规模大小不同的葬礼。或许,这些已故的人们还不知道祥云寺的历史,这里只是他们“漂泊”人生的一个终点;或许,这些已故的人们愿意把“漂泊”的人生最终交给“漂泊”的寺院,让自己与“不屈”的精神永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42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