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乐亭李大钊故居

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座北朝南,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系冀东农村典型的穿堂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周围有砖墙环绕。故居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东侧三间厢房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学馆旧址,西侧为碾棚。自中院往北至后院,又分为东西两个半院,李大钊住东半院,西半院是其三祖父李如璧的住所。中院,乐亭李大钊故居,乐亭李大钊故居简介,乐亭李大钊故居-唐山市乐亭县乐亭李大钊故居旅游指南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来我县瞻仰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乐亭县人民政府

乐亭李大钊故居

日前,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会员代表来我县瞻仰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亚峥陪同活动。

会员代表实地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并向大钊塑像敬献了花篮,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与会代表认真观看了大钊生平事迹展览,仔细端详每件珍贵文物,聆听大钊同志生前革命事迹介绍。大家被大钊同志为寻求救国真理而英勇献身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对李大钊同志短暂的光辉历程表示出由衷的敬佩。

大家纷纷表示,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我党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作为李大钊研究会会员,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大钊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真理、实践真理的执着精神,学习大钊同志高风亮节,光照千秋,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品格,以先辈为标杆,牢记使命、担当实干,创新突破、奋勇争先,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唐山市滦州市滦河铁桥、乐亭县李大钊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滦河铁桥,位于滦州镇老站村东北约500米的滦河主河道上。1890年清政府在唐胥铁路基础上又建造了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最早来华从事路矿经营的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大桥投入运营后,于1924年、1928年、1933年几经战争破坏与修复。1939年在大桥上游约45米处建成了双线新桥,1943年随着站场改建竣工新桥投入运营,滦河铁桥曾一度改作公路桥,现已废弃。

滦河铁桥1

滦河铁桥2

滦河铁桥3

滦河铁桥4

滦河母雕塑

复建的滦州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故居,位于大黑坨村。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祖父李茹珍监造的。高阶台、黑大车门,系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匀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致;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是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的典型的“穿堂套院”。

故居大门

水井

一进院

东厢房李大钊伯父李任元私塾学馆1

东厢房李大钊伯父李任元私塾学馆2

二门

二进院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1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2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3

正房李大钊幼年与大祖父李茹珍居室

三进院

粮仓李大钊幼年读书处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1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2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3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4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5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6

追忆中国革命先驱之旅: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烈士陵园—八宝山革命公墓

追忆中国革命先驱之旅: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烈士陵园—八宝山革命公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方便市民探访红色旅游资源,重温红色记忆。本文小编要推荐的是追忆中国革命先驱之旅: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烈士陵园和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大钊故居承载着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李大钊烈士陵园新展以“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为主题,全面展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一生;八宝山革命公墓整体设计以“林荫草地”为基调,“红色精神”为主题,旨在告慰逝去的英雄,鼓励新生的力量,让奉献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李大钊故居

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李大钊于1920年春至1924年1月居住在今天的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当时该地被称为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这处院落为一小三合院,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其中北房东屋为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耳房为长女李星华的卧室,东厢房北间为长子李葆华的卧室,南间是客房,西厢房为李大钊的书房。

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比如,在此期间,他撰写并发表了《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而《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演讲稿也是在此居住期间撰写的。

先进的革命理论促使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李大钊着手进行实践。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居住期间,李大钊筹划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参与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取名为“共产党小组”。至1920年底,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

将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作为居住地的李大钊,还在这一时期领导了中国北方工人和学生运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李大钊因正在领导北京教育界的索薪斗争而没有参会。李大钊是当时中共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同时也是北方工人运动的总指挥。此时的李大钊参编了《工人周刊》,到了1921年10月,该刊成为中共北方区委的党报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机关报,对推进北方工人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李大钊还领导了对封建军阀的斗争,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除了此地之外,李大钊还曾在北京的多个地方落脚,除了前文提到的东交民巷外,还有宣武门内铜幌子胡同甲3号。1924年春李大钊参加完国民党“一大”后,由广州返回北京,由于此前被反动政府迫害,不得不从石驸马后宅搬迁,与已经迁至铜幌子胡同甲3号的家人汇合。

此后,李大钊又搬迁到邱祖胡同、府右街后坑朝阳里3号,所以李大钊在北京的故居现在一般认为有5处,其中以石驸马后宅35号(现文华胡同24号)最为著名。

对于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李大钊来说,其居住地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尤其是现在作为李大钊故居并向游人开放的文华胡同24号,更是承载着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今年6月1日,李大钊故居经过布展提升正式对外开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李大钊烈士陵园

6月1日,更新展陈的李大钊烈士陵园重新开放,新展以“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为主题,全面展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一生。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海淀区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内,属于园中园,占地2200平方米,由中共中央批示修建,落成于1983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辰94周年纪念日。

步入陵园,迎面是李大钊烈士汉白玉雕立像,其后是李大钊烈士夫妇墓,墓后是青花岗石纪念碑。碑的正面镶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题词,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从纪念碑到展室,短短二十多米的甬路上,普通地砖中间均匀地镶嵌了8块金底黑字的特殊地砖,通过8个时间和位置信息,高度概括了李大钊的光辉一生。

展室是三面围合的院落,室内设有“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展”。展览分为主展室“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和纪念室“永远的典范”两个区域,其中,主展室面积277平方米,展览内容分“信仰与主义: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使命与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革命与奉献: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纪念室面积68平方米,主要展示1933年公葬李大钊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李大钊烈士陵园的修建以及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纪念李大钊的活动。

展览以图片、展品、原文引用、视频为主要形式,展出了272张图片、89件(组)展品,还设置了5组多媒体互动展项、2组制景。

步入展厅,迎面是一面顶天立地的手绘浮雕墙,中间是李大钊半身像,背景是河北昌黎五峰山起伏的山峦,两侧选取了“为《新青年》撰稿”“发表《庶民的胜利》演讲”“参与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5个画面,高度概括李大钊人生的重要阶段。

展室中有很多新的展品,如李大钊生前留下的唯一视频影像——1924年9月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讲的视频,2011年从荷兰国家档案馆找到的荷兰记者拍摄的“李大钊就义前的遗照”,都是首次在李大钊烈士陵园展出。此次重新布展还通过3D打印的方式复制了两幅与李大钊有关的油画,一幅是保存于上海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西湖会议》,一幅是保存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孙中山与李大钊会晤》。

新展还用冰屏展示了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青春》一文的页面;用电子屏展示了2.6万字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观众可一页一页翻阅;用3D照片展示了中共一大会址。展览还利用各种文献材料为《狱中自述》专门制作了15分钟的视频短片。

烈士陵园内还将开设实体书店“青春书苑”,集结有关李大钊的书籍,以及红色党史类图书,开发相关文创产品,组织文化活动,传播红色文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一号,万安公墓院内。

交通方式:西郊观光线、630路公交车设有万安站。门口有停车场。

注意事项:开展祭扫活动及参观展览均须提前预约。每天最大接待量800人,展室内瞬时接待量50人。

八宝山革命公墓

历时5年、十几次修改完善,于2019年6月全部完成纪念园工程建设和烈士骨灰迁葬,八宝山革命公墓烈士纪念园集陵园、公园于一体,整体设计以“林荫草地”为基调,“红色精神”为主题,旨在告慰逝去的英雄,鼓励新生的力量,让奉献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烈士纪念园共分三大区域,分别是绩满丰碑区、星火相承区和光辉永铸区。北侧居中位置设有小型广场和主题雕塑一组,用于安葬烈士时举办仪式和家属祭扫。广场中央为红旗雕塑,广场左右为大型群体景观雕塑,着重展现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象征过去到未来“保家卫国”的使命传承,寄托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

八宝山革命公墓烈士纪念园里的一座座墓碑,代表着一份份对党的忠诚。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如今的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缅怀先烈,牢记历史,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34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