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白马藏族

平武白马寨以古老而独特的白马民族和文化为特色,是四川藏族地区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情景点。这里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传统,其语言、风俗、历史文化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虽然白马人被归为藏族,但从实质上赫然已是中华56个民族之外的一朵抢眼鲜花,引得越来越多的游人到这里探寻,“跳曹盖”这一传统舞蹈也仅在这里的厄哩寨族中传承下来。

白马人是古代氐人的后裔,而平武县境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内的白马人主要分布在白马、木座、木皮和黄羊关等四个藏族乡。因解放初缺乏民族识别条件,他们被认定为藏族,习惯上称为白马藏族,而实际上白马人是吐蕃王朝东征大军留下的一支部队,他们不同于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并且名字有姓,这与藏族呈明显区别。

板屋土墙是白马藏人住屋的一大特色。这种民居完全是木质结构,用一根一根木柱由低往高排成一堵墙壁,再用绳索捆紧,前面留门,以便进出。屋顶的屋瓦是砍劈而成的一块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如鱼鳞一样把它们铺到屋顶,木板的两端均有大石,以防止被大风吹掉。有的墙壁涂上一层泥巴,堵住缝隙。

白马藏族

白马人的服饰不论在平时还是节日,穿着仍为麻衣或布衣,一年四季头上都戴着白色的毡帽。帽为圆顶,镶有荷叶边盘,帽上插有一支或数支白色的雄鸡尾羽。白马人男女都编发辫,尤以妇女的发辫更为动人,先梳成十数条小辫,然后用黑羊毛扎成一根大辫,拖于背后,长者可及脚跟。服装多以白、黑、花三色,并以各种花布镶成翻领的对襟长袍,再配以发饰、胸饰、腰饰、脚饰等物,在黑白对比的衬托下,给人以古朴的美感。

“跳曹盖”作为白马藏人驱邪逐疫传统仪式之舞蹈,现今仍在变迁中继续传承,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举行,厄哩寨族是白马十八寨中迄今唯一保持该仪式的村寨。“曹盖”意为面具,跳曹盖即戴着面具跳,在“跳曹盖”中,舞者会带上各种代表不同的面具,穿上特制的不同扮相服装起舞。在舞蹈中以夸张的舞姿来展现对自然神的崇拜、祭祀神鬼、驱灾祈福的舞蹈。以这样的祭祀祈求神明,赶鬼怪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白马人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有入赘习俗,婚俗与汉人相近而又略有区别。定婚结婚要纳彩礼,聘金很重,有定亲、迎亲、婚宴等几大环节,而且婚宴时间长达三天之久。

平武白马乡的旅游攻略「平武白马藏族乡」 白马藏族

现在平武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位居涪江上游,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是著名风景区九寨、黄龙之门户,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全县幅员面积5974平方公里,辖9镇16乡、248个村、16个社区居委会、1478个村民小组,有汉、藏、羌、回等20个民族。

平武县境县城一带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县境植被种类丰富,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

县内有“报恩寺”、“王朗自然保护区”、“泗耳自然保护区”、“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北山公园”、“龙池坪森林公园”、“白马民族风情”等浏览景区。平武属秦巴山区连片开发特困县,199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比照县待遇。

白马寺在哪

白马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在我国佛教的引入和发展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各地以白马寺命名的寺院有很多,如河南洛阳白马寺、安徽桐城白马寺、青海互助白马寺、江西抚州白马寺、山西晋城白马寺和四川广汉白马寺等,其中以河南洛阳白马寺最为有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地白马寺在哪个地区及其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吧!

河南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路6号,距洛阳城区约12公里处。

洛阳白马寺古称“金刚崖寺”,有“中国第一古刹”的美誉。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约4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

洛阳白马寺门票:50元/人(详细信息:洛阳白马寺门票)

洛阳白马寺交通

公交车:56路公交(洛阳火车站——白马寺)或58路公交(洛阳关林庙——白马寺终点站)

自驾车:走310国道至白马寺历史文化园区

安徽桐城白马寺

桐城白马寺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白马乡白马街,距桐城市区约东南十公里左右。

桐城白马寺又被称为白马庙,约建于唐朝末年。在文革时期曾被损毁,现今的桐城白马寺是在原址上重建而来。

桐城白马寺传说

桐城白马寺历来香火旺盛,这与当地的一个动人传说有关。据说唐朝某年,桐城百日无雨,时任县令张孚卿心急如焚,跪叩西山求雨,其心之诚,感动上苍。当他骑白马去云雾峰拜见雨神后,顿降甘霖,回衙路经龙眠河,不幸被暴发的山洪卷走,其妻为救夫也葬身河中。雨过天晴,人们将张孚卿夫妇合葬龙眠山口,建庙祭祀,即昔日“境主庙”。而其坐骑白马,却被冲到龙眠河下游十余里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厚葬之,并建“白马庙”来纪念它。

青海互助白马寺

互助白马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建在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过。距西宁市25公里,距互助县威远镇50公里。

互助白马寺建于公元十世纪末,又名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互助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其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在清代、民国、文革三次被毁,后重新修建开放,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

江西抚州白马寺

抚州白马寺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黄通乡黄通村白马峰。

抚州白马寺建于北宋初年,文革时期曾被损毁,后又重新修建。白马寺古色古香,寺中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寺左石砌“古城”形象逼真。寺东数百步有一悬崖石壁,高达数十米,俗称“仙女照镜”。寺后有一棋盘井,终年清泉潺潺。抚州白马寺千变万化的四季景色,以及诸多的美丽传说,每年都要吸引无数香客、游人前往烧香旅游。

山西晋城白马寺

晋城白马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市区北4公里处的城区境内。

晋城白马寺创建年代不详,原址毁坏比较彻底,仅剩下一座“景公塔”耸然矗立。1994年白马寺开始整建,先后完成了藏经楼、玉佛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诵经堂、九龙壁的复修工程。晋城白马寺自然风景旖旎如画,而且人文景观底蕴深厚,主要景点有白马寺拖缰、白马禅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旅游滑道等。

四川广汉白马寺

广汉白马寺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毗邻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

广汉三星堆白马寺,因洛阳白马寺派高僧用白马驮经送至广汉市,所以遂以“白马寺”命名,亦因分送西域藏经至三星堆,所以亦名“分经寺”。广汉白马寺规模甚大,宏伟壮观,中轴线上,重重殿宇错落有致,山门面前,双双白马巍然屹立,寺院两旁河水如带,景色宜人,各种珍贵树木成行,树梢小鸟宣讲法音,树下花卉竞相开花,争奇斗艳。

白马藏族乡,隐藏在大山深处,一个古老民族部落聚集地

在去九寨沟的路上,将路过一个叫平武的地方,这里不仅被称为“天下熊猫第一县”,而且在这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古老原始的民族部落聚集地,这就是白马藏族乡。

白马藏族,又称为白马人,白马族,关于白马藏族的身世,有一个传说,在公元6世纪的某一天,吐蕃王朝东征大军与唐朝的部队在九寨沟一带相遇,一场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最后以吐蕃王朝的胜利而告终。奇怪的是,吐蕃王朝整个东征结束了,这支打了胜仗的队伍却没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远被遗忘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他们躲在高山森林里,过上了半农半牧的隐蔽生活,并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叫"白马"。

白马藏族的主要栖居地在四川的平武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和甘肃的文县舟曲等地,总人口2万人左右,其中平武县有3000多人,民族语言为白马语,信仰主要为自然崇拜和原始藏族苯教。白马藏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仅有的就是宗教仪式里出现的类似象形文字的一些符号。语言与松潘藏语相近但却不相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全靠长辈口传给下一代。

历史 的传承加上原始的生产劳作方式,造就了白马人勤劳、勇敢的性格,也孕育了白马藏族底蕴深厚的的民族文化。白马人个个都能歌善舞,通过舞蹈,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也是白马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祭祀方式,看他们跳舞就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远古时代。现在流传下来的主要有“池哥昼”、“麻昼”、“干昼”等。

“池哥昼”是由八个年轻男性组成的团体舞,舞蹈形式既原始古朴又粗犷豪放,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是集“舞、歌、乐、祭祀”为一体的民间艺术,2007年,池哥昼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藏族的服饰就更有特点了,其中头饰最具特色,也非常好看,他们戴的是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荷叶边毡帽,叫“盘盘帽”,又叫“蝉皮帽”,帽子上面缠有红,蓝,黑三色的彩带,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并插白色雄鸡尾羽,这也是白马藏族的标志,男子插一支,女子没有出嫁的插一支尾羽,出嫁了的插两支或三只尾羽。男子插一支挺直的羽毛,表示心要直,人品要好,女子插几支弯曲的羽毛,象征纯洁温柔。

平武白马藏族的山寨过去主要分布在高山上,后来逐渐从高山迁徙到平原,老寨除了少数保存完好的,现在已经成为 旅游 古寨外,大多已是掩映在草丛中的遗迹了。

白马藏族住房为“杉板房”,依山而建,屋顶呈“人”字形,上盖青瓦,房屋分为三层,下层圈养牛、羊、猪、鸡等禽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和作祭祀场所。火炉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室内生活的全部如吃饭、休息、待客、跳舞、敬神等都在这里。

亚者造祖村,白马藏族乡一个古寨,海拔2300米,这里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99%。村里居住着115户468人,都是被称为“人类活化石”的白马藏族人。

亚者造祖村风景优美,一栋栋的民宿鳞次栉比,边上就是一望无际的天母湖,有得天独厚的地势等优势,是平武 旅游 业是最为发达的村子。

扒昔加寨是亚者造祖村的古寨之一,依山傍水,寨子边上就是的阿贝索日神山。秋天的古寨,宁静安详。

附近景点:

1、王朗白马风景区,在白马乡境内,这里有中国西部保护最完整的森林景观,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是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的枢纽,除大熊猫之外,还生存着金丝猴、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报恩寺

位于平武县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年 历史 。

白马藏族乡在哪个地方?

白马藏族乡简介:

平武县辖乡。1956年置平武藏族乡,1958年改白马公社,1962年改白马民族乡,1984年置白马藏族乡。位于县境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城45.3公里。面积715平方公里,人口0.2万。南(坪)泸(州)省道过境。辖厄哩、伊瓦岱惹、稿史脑、亚者造祖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燕麦、荞子。畜牧、林业资源丰富。境内有熊猫的故乡王朗自然保护区。

平武白马寨怎么走?

从平武县城沿九环东线西行9公里处靠右行(不过跃进桥),前进约40公里,过白马镇靠左直行3公里即到。祝旅途愉快!

非遗展示︱独特的族群 多彩的文化——白马人及白马人文化 白马藏族

作者︱封尘。

女,1971年生,祖籍陕西,甘肃两当人。现供职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发表有《民族民间文化普查的记录方式》《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构建中的文本制作》等论文。著有《多彩风情――甘肃民俗》,与人合作著有《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指南》《远古的记忆》等。参与编写有《甘肃民间民俗美术》《陇东道情戏》等。

独特的族群 多彩的文化

—— 白马人及白马人文化

封尘

白马人是分布在甘肃省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的部分乡镇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氐人得到空前发展,建立了前秦、后凉。在此前后,一部分白马人以 陇南为中心在甘川陕交界地带先后建立了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先后达 300 多年,极盛时期辖至甘、川、陕三省边境的 6区 18 县。后来由于连年征战、政权更迭,唐代以后,史料中对白马氐人的记载很少。专家考证,现在的白马人与古代的氐族无论从血缘、地缘还是传统习俗上,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目前,甘肃 文县铁楼藏族乡、石鸡坝乡、中寨乡等乡镇聚居有白马人,还有部分乡镇散居着白马人。四川省平武县的 白马藏族乡、黄羊关藏族乡、木座藏族乡、木皮藏族乡和九寨沟县勿角、马家、草地等乡都生活着白马人。

但白马人和藏族从语言、信仰、耕作方式、婚丧嫁娶风俗等多方面都有较大区别。白马人不懂藏语,藏人也不懂“白马话”,双方语言上只有“茶”、“酒”等少数话语能够对接。白马人信奉“白马神”这一自然神,而藏族信仰佛教;白马人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白马人不与包括藏族在内的其他民族通婚,婚丧嫁娶的风俗更接近汉族,但服饰语言又与汉族迥异。在进行田野调查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池哥昼的传承人余林机为代表,他们很坚决地告诉笔者:“我们是白马人。”表现出他们对自己文化身份强烈的认知。

勤劳勇敢的白马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历史变迁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较完整的文化体系。尤其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有表现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民俗文化,还有生活中形成的歌、舞、美术等方面的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追求。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方面表现出这一民族族群在适应自然、适应社会中的独特智慧和天才创造。

白马人的民间文学。白马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白马人的民间文学以白马人独特的语言——白马语为载体,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形式在世代白马人中间口耳相传。其中以《创世传说》和《阿尼嘎萨》最具代表性。《创世传说》以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天地的形成,展现了对自然、宇宙所作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白马先祖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阿尼嘎萨》详细介绍了白马先祖在白马人拓荒开疆的历史长河中的丰功伟绩,故事中的白马先祖犹如白马人的“格萨尔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阿尼嘎萨》也被称为白马人的民族史诗。

白马人的传统音乐。白马人无处不歌、无事不歌、无人不歌、无情不歌,白马人的山寨是歌的海洋。白马人歌曲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祖流传下来的另类歌,这类歌曲有固定的曲调、固定的歌词、固定的用途,甚至还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另一类是有相对固定的曲调,歌词有传下来的,也有即兴创作的。从内容分,主要有敬酒歌、劳动歌、舞蹈歌、祭祀歌、婚娶歌、休闲歌、情爱歌及山歌等歌。白马人有专门说唱的类贝,歌曲主要由他们记忆演唱,或主持演唱,或领唱。这类歌曲比较规范,歌词比较长,知识含量比较高。白马人每逢重大活动必有群众性演唱,寨子里几乎全民参与,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孩童,人人争先恐后,具有庞大的演唱阵势。白马人有什么活动就有什么歌曲。白马人歌曲曲调丰富,唱词包含着白马人对于历史、自然、宇宙的认识。

白马人的传统舞蹈。白马人的传统舞蹈多种多样。有被列入国家和甘肃省省级名录的池歌昼,又称“鬼面子”或“面具舞”或“跳曹盖”,是白马人为祭祀先祖而承传至今的,它既是舞蹈,又是一项神圣的祭祀活动。每年正月十五跳完池哥昼后,要将面具等收藏起来,等到来年春节再跳。除了池哥昼外,各白马村寨还流传着麻昼、麻够池、色这爱下西、知玛昼、秋昼、池哥杰勿麻些、啥昼、帕贵塞、日傻期、秦州追不、池母写勒、然巴干干导昼、火圈舞等传统舞蹈。白马人传统舞蹈动作古朴粗犷。

白马人的传统技艺。白马人的传统技艺主要有白马人面具制作技艺、沙尕帽制作技艺、咂杆酒酿制技艺。当地有谚语云:“白马人的酒,一年四季有。”白马人家家都酿咂杆酒,用青稞、高粱、大麦、 燕麦等五谷杂粮通过选粮、煮酒、放酒曲、装缸等工序酿制咂杆酒。酿成后倒入一小陶罐,兑以蜂蜜,将一根细竹管插入罐中,轮流吮吸,别有情趣。

白马人的民俗。白马人的民俗渗透在白马人衣食住行、歌舞唱吟的方方面面。白马人的服饰图案丰富,色彩鲜明,款式别具一格,文化内涵深厚。图案中常见的“米”字象征太阳的光芒,带圆圈的“米”字是对太阳形体的直接描绘,圆形团花则象征圆润柔美的月亮,三角形则象征小巧可爱的星星,另外有些“米”字图案中穿插的小圆点也象征星星,白马人还运用添加的手法在圆形和三角形上装饰野草莓花、扇子花、野菊花、牡丹花等美丽的花卉图案,既突出了月亮和星星的性格特征,又体现了对太阳、月亮、星星的崇拜。妇女的头饰和胸饰中均装饰鱼骨牌,服饰的纽扣、装饰图案中也有比较具象的鱼造型,透露出鱼崇拜的痕迹。

白马人信奉白马神,在许多白马村寨,都有白马庙宇,庙宇内供奉着白马神。白马人遇到大小事情都会向白马神祈求,大到婚丧嫁娶、祈求平安,小到家中牲口走失、身体不适等,都会向白马神祈求祷告,觉得白马神很灵验,会庇佑他们。

白马人及白马人文化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其独特的族群存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承传,有待我们更加深入地发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23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