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安徽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全国无数家庭来这里寻亲,惊动了中央高层立即做出批示

一座无名烈士纪念碑,四周是一座座的坟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每列坟茔中间都种上了常青树,郁郁葱葱,一排排坟茔躺在一片绿色中……

这里一共有174座坟头,所有面积刚刚好十亩,这174座坟茔里安躺着700多位新四军烈士。

安徽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全国无数家庭来这里寻亲,惊动了中央高层立即做出批示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700多人,都没有名字。

这里是安徽滁州定远县观寺乡王小庙村,也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无名烈士墓群。

每年都会有寻找曾经抗战的烈士亲人,每年有同样因为名字无法寻找失望归去的人们。

每年清明都会有学校活着社会团体组织的红色义务教育,教育结束,留下孤凉冷寂。

偶尔,也会有政府官员过来视察,一般是中央某位领导过来的时候,当地政府领导陪同。

在这三个人来到这里之前,甚至过去了30年,这里都是无人管理,没有政府补贴,没有财政补助,没有修缮经费。

如今,一个已经去世,还有两位已经变老,只为了不让700烈士心寒,他们接力在这里守护者无名烈士墓群。

(梅发胜擦拭墓碑灰尘)

乡间的红色墓地,700位无名烈士

一座座坟茔是用黄土堆成的坟墓,和当地老百姓的坟墓没什么两样,只是排列整齐、有序。

据当时老人介绍,抗战的时候,三天两头打一次硬仗,仗打得十分残酷,经常有重伤员被送到新四军二师设在王小庙的医院治疗。

由于皖东根据地长期遭到敌人封锁,医院买不到药,医疗设备又十分简陋,许多重伤员得不到及时抢救治疗而牺牲了。

定远是淮南路西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都发生在这里。

当年,劲旅之一的新四军二师与淮南地区的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敌军进行大小战斗3000多次,其中粉碎日伪军数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和进犯多达200多次。

但是,付出了大的代价,伤亡2万多人,牺牲县团级以上干部40余人。

那时候,新四军部队从红军时期传下来一个优良传统,叫做“活着不丢枪,死了不丢 尸”。

多位烈士尽管没有棺材,但都寻来席子埋葬。

战事吃紧,一些团以上的干 部牺牲后,师里有记载。

一般干部和战士牺牲后,不好向家里通知,因为不少官兵的家 都在敌占区,根本不能通知,若是通知了,被日伪军、国民党反动派知道后,全家人的性命都难保。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烈士牺牲后,家里得不到消息,慢慢就无声无息了。

听一位当时抗战中的护士讲,当时死的人太多,一开始是一个人一个坑,后来是两个人、三个人埋在一个坑里,到最后实在埋不过来了,就一堆人放一起埋了!根本就看不清谁是谁了

烈士死后尸体一般都是由村里壮汉组成 的杠子队抬走安葬的。墓前有一个木头做成的小牌子,牌子有30多厘米长,5厘米左右宽,上面写有烈士的姓名、职务、部队番号。

起初这些墓前标牌保存较好,但是由于日寇 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加之长久的风化,所以牌子早不见了,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了。

(墓园一角)

烈士墓地无人管,三位老人“接力”看守

这片烈士墓群在当地早就家喻户晓,却一直无人过问,也没有专人管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第一位自发义务看守墓地的老人,是家住墓群附近的新四军老战士杨文秀。

他看到这片墓地常被散放的牛、猪拱得一片狼藉,心里很难过。没事时,他就带把锹去墓地添土除草,驱赶牲畜。

就这样,老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直到陵园建成,第二任看护人刘玉云接手后,老人这才安心卸下义务承担的重任,如今杨大爷已经去世。

刘玉云老人从1998年正式进入烈士陵园看护。卫生的打扫及树木的管理是他的日常必修课。

除草是个体力活,夏天,陵园内的野草必须清除两次,两米深的草彻底清除一次就得半个月,每年仅砍下的干草就有四五千斤,虽然体力渐渐不行了,但是老人一直坚持至今。

后来,今年67岁的梅发胜老人也加入了“接力赛”,继续守候着墓群。

“我的家也安在这里了,一天要24个小时看着我才放心。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我都不离开。”

梅发胜老人也经历过战争,他说:“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证明,我们活着的人没有忘记为我们牺牲的人!”

“每年都有几千人来这里,大部分是学校老师带学生来,这里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让梅发胜老人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寻亲:“就我看墓群的这9年来,大约有一两百人来寻亲了,有内蒙古的、湖南的、山东的。很多亲属找到这里哭着说,自己的亲人走了,也不知道在哪儿,他们很痛苦。可是这里没有任何资料,他们只能无奈地回去。”

刘玉云老人说,就是没一个正规的部门来管,有问题没地方反映。比如日常扫墓用的扫帚、锄头之类的农具,这些经费都没地方报销。

赶到扫墓时需要做些条幅和牌匾也找不到人管,这些几十元的费用都是老人承担了。

最艰苦的工作莫过于除草,每年夏天,陵园内的野草必须清除两次,两米深的草彻底清除一次就得半个月时间。

“如果用药就轻松多了,买一次药总费用约需200元。2011年算是最轻松的一次,找到镇里好几个部门终于批了200元经费。”

民心所在,监管失职

如今,因为有了这三位老人,每逢清明节,王小庙无名烈士墓 地里,陆陆续续会来很多人,有老大娘带着儿孙的,有丈夫带着新婚妻子的,有教师带 着学生的。

按当地风俗习惯,他们还带来红皮鸡蛋、水果、烟酒和香炉,炸响鞭炮,表 达对英灵的哀悼之情。

到了中午,墓前的人越来越多,股股烟雾直冲云霄。

附近的金王、瓦屋刘、官塘程、官塘刘、马厂、二郎 、大霍等10个村庄的村民自发前来悼念,那场景令人难忘、激动。”

乡里要重新修一条通往无名烈士墓群的砂石道路,需占江德增、霍如平等9户农家的 良田。

70多岁的江世新大爷对乡里领导说:“当年我家就住过新四军伤员,我也参加过 扛子队,抢救过新四军伤员,如今我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却牺牲了,连个名字也没留下 来啊!现在上面要在这里修碑作纪念,别说占我家几分地,就是占几亩,我也心甘情愿 啊!”

在二郎村以节俭过日子、惜地如金而出名的村民霍开峰,得悉修路要占自家地,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开工修路那天,二郎、马厂两个村的干部一声吆喝,成群结队的人 上了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如今这里已修好了四五公里长的砂石路;路两边栽上了 常青树2000多棵;乡里新扩5亩土地,拉上了一人多高的围墙。

但是,这个烈士墓群,在政府监管上,仍然不知道归哪个管,所属的经费也要几个部门一起签字,无形中给看手墓群的老人带来了困难。

而民心,却成为这个烈士墓群依然坚持到现在的原因。

以至于两位老人在政府没有重视的时候,都心中怀着忧愁:我们是了,这个地方可怎么办?

最终在2011年,被媒体曝光后,锈蚀的大铁门进行了更换,陵园东南角出现裂缝的围墙也完全修理好;尤其是陵园正中的纪念碑上,很多大理石脱落的问题也彻底予以解决。

中央重视,打造红色旅游

因为被媒体曝光,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引起中央和省领导重视。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看了一份关于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的材料后作出批示:一定 要保护好建设好烈士墓群。

原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指示有关部门要重视做好王小庙无名 烈士墓群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

原安徽省政府副省长杨多良亲临王小庙指导陵园建设 。

新四军老战士廖美成将军特地委托原安徽省副省长胡坦到墓地敬献花圈表示缅怀。

原南京军区政委、七届人大常委傅奎清将军不顾 80高龄,风尘仆仆地到王小庙参加无名烈 士纪念碑落成典礼。

定远县民政局分管此事的有关负责人说,两位老人是义务看守,如今,县里已将王小庙纳入该县的红色旅游项目之一,和藕塘烈士陵园及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在一条旅游线路上。

安息吧,新四军无名烈士们,人民将永远把你们镌刻在心中。

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个同它一样有着174座坟茔组成的无名烈士墓群。

但这里,却是用生命换回民族尊严的钢铁战士休憩的地方。

希望不要让热心的人变凉。

经济不该是重视民族尊严的理由,也不该是冷落民族脊梁的原因

Hash:dc811becd0a80d34bb7e967ec4fd195f0dd26f5e

声明:此文由 徽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6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