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瑶里民居

瑶里民居(含瑶里程氏宅、狮冈胜揽宅)时代:清至民国建设控制地带:1.程氏宅: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30米。建设控制高度:8.1米。面积:6984平方米;2.狮冈胜揽宅: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30米。建设控制高度:8.1米。面积:6368平方米,瑶里民居,瑶里民居简介,瑶里民居-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民居旅游指南

瑶里民居

中华民居•画中民居 ‖ 福州城里的三坊七巷

福州,建城两千二百余年,自唐朝起一直是东南沿海重镇。老福州城方圆千里,整体布局气势磅礴,城内建筑精致考究。遗憾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福州城屡遭战火,城中建筑大多已遭损毁,只在现市中心还留有一小片古老街巷,在讲述着唐宋的风、明清的月,让人得以一窥当年的繁华。这个地方就是福州城里有名的“三坊七巷”。

《书香门庭》

画家:林容生

1958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专职画家,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

《巷弄生机》

福州城里的三坊七巷肇始于晋代,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发展于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现在基本保留了完整格局。“坊”是南方的叫法,指的是成片的民居;“巷”则是指民居之间的道路,多用石板铺成。三坊七巷正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道组成的一片传统街区。它是中国传统里坊制及坊巷制的延续,也是我国古代城市坊巷制格局的珍贵实物遗存,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

《花开墙头》

三坊七巷南起安泰河,北至杨桥路(原杨桥巷),东至八一七路(南大街),西抵仓前河(今安泰河)。它以南后街为主轴线贯穿南北。街西侧有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等“三坊”,东侧有杨桥巷(路)、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等“七巷”,坊巷间又有曲折通幽的弄、巷勾连,形成鱼骨状传统坊巷格局。另外,巷内还有始建于唐代的七座古石桥。它们历经朝代更迭,依然保存完好。只是桥头上雕刻的莲花、狮子图案,早已被岁月磨去了棱角,显出几分沧桑模样。桥上留下的深深的车辙,也在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小巷深深》

行走在三坊七巷间,眼前闪过的都是千百年前的光景。高门显宦的府邸多面朝街市,门口常立有一对石狮子,彰显出官宦人家的气派。背街的小巷里,高高的树荫下是一扇扇紧闭的漆黑大门、斑驳的院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安详。“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探寻。通过了解才知,正是从这深街小巷中走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的严复,“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著名诗人、女建筑学家林徽因,“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等。原来,这里曾诞生过如此多的精英豪杰。

《寻常巷陌》

东侧宫巷里的林氏旧居曾是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的居所,也是当时福州城里最大的豪宅。宅院门开三面,主座四进,每一进都有回廊与花厅、园林相连。府内回廊、花厅装饰华美,非常注重细节的雕琢。只看那檐下的悬钟上雕刻着的精致的“佛手”图案,便可见一斑。宅内园林很大,里面花木葱翠,假山耸立,曲水流觞。这里所用的假山石多为海蚀石,是标准的“瘦、皱、漏、透”型美石。园内五步一桥,十步一亭,移步换景,令人流连忘返。停步在小桥上小憩,更可观水中鱼儿嬉戏,甚是惬意。水塘里的水都是活水,经暗河与福州内河相通,并最终流入闽江。

《朱门白墙》

在南北街与杨柳巷的交会处,坐落着一座粉墙黛瓦的三进院落。那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故居。朱门灰瓦,翠竹掩映,院内的一切陈设照旧。林觉民的半身塑像伫立在故居内,目光直视着远方。厅堂内陈设的是他的《与妻书》(手稿影印版):“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那一行行带血的字句,令人不忍卒读。

《绿荫深巷》

衣锦坊里孙氏宅院中有一座大戏台,据说是当时福州城里最大的戏台。戏台高筑,三面邻水,营造出极佳的艺术氛围。作为“福州城里最大的戏台”,其建筑工艺当属上乘。戏台为九脊歇山顶建筑,四柱单开间。墙头和屋脊都镶有灰塑花边,翘角上悬挂有镂空的“角鱼”,檐下夹角施雕花“弓梁”、垂柱,可谓精雕细琢、精美绝伦。戏台对面坐落着一栋二层小楼,是专供宾客听戏的场所。遥想当年,宾客们在小楼内一边品茶谈天,一边聆听隔水传来的丝竹笙歌,是多么惬意。

《古厝幽然》

走遍三坊七巷后发现,其中保留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唯有少数巷道中仍保留有唐宋甚至唐宋以前的建筑遗迹。抬头仰望,明晃晃的日光照在雪白的封火墙上,一排排青旗在空中迎风飞扬……时光好似已在这里静止,这里的一切显得那么安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拂去岁月的轻尘,聆听它们深长的絮语: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演绎着人间的美好;布衣青衫,羽扇纶巾,谈笑间,或力挽狂澜或取义成仁……那些故事,早已化成一缕清音留在人间。

《小巷绿影》

撰文/松雪

绘图/林容生

责编/方千春

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174期。欢迎转发,转发请在文章开头显眼处注明中华民居公众号名称。

住着民宿游泾县丨山中居所,汀溪溪香里民宿

宿

汀溪溪香里民宿

汀溪溪香里民宿位于汀溪乡上漕村九甲组

周边群山环抱, 环境清幽

靠近208省道,地处旅游中心地带

目前有10间客房

最多可接待近40人

民宿按传统的乡村四合院形式打造,保留了泾县当地老屋风格房型(小复式房型),房间按泾县非遗和农耕文化来命名,内部根据这两种文化来装饰,展示泾县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

餐厅烧制当地家常菜肴

食材大部分取之自己种植的蔬菜

这里可以品尝到

特色土鸡汤、老鸭汤、小河鱼、

笋干烧肉和干豆角烧肉等特色菜肴

在庭院里的长廊喝茶、看书

可以赏鱼、赏景

还可以体验

茶叶采摘、户外婚庆、农耕等特色活动

泾县汀溪溪香里民宿

山中居所

平和宁静 宾至如归

熬过繁忙的工作

想要在闲暇之余寻找一片世外桃源?

那么,以舒缓身心为目的

溪香里会是你的理想空间~

附近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

皖南川藏线桃岭六道弯、中国宣纸文化园、水墨汀溪风景区、青龙潭景区、黄田古民居、江南第一漂。

特色旅游商品

宣纸、油布伞、兰香茶、木梳、陶窑茶具、笋干、蜂蜜等。

温馨提示

1.由于疫情还未完全消散,大家在出门游玩时还是要记得佩戴口罩,进入景区需要预约。

2.合理选择出行地区,合理选择旅游景点,合理选择食宿场所。

3.做好全程个人防护,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4.特殊人群忌远途旅游。

来源:泾县文化和旅游局

往期精彩

惊艳!马头祥养生观光园的这场中式婚礼,我也就看了800遍!

“中国文房 诗意宣城”号高铁列车正式运行

四色轻松游,泾县等你来

国内跨省团队游开放!这份攻略请收好~

泾县文化旅游提示广大游客注意出游安全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资讯精彩内容

泾县文化旅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游安徽

藏在居民区里的红色遗迹

王根英与孩子。资料图片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四史”教育。下文也介绍几处红色革命遗迹。但特别的是,他们“隐藏”在上海的居民小区里,可能社会知名度不高。但是当笔者前往寻访时,当地居民却几乎人人知晓,还热情地引导指路,先烈的英雄事迹早已与市民生活、社区文化融为一体。

吴光田烈士墓

吴光田烈士墓是松江区的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谷阳北路菜花泾96号的一个居民小区里。整个墓园有一个独立的小型院落,遍种绿植,环境清幽,墓园首建于1936年。2008年,松江区文广局、岳阳街道和区民政局等单位对吴光田烈士墓进行全面修缮。新设有照壁,并设置碑廊,介绍吴光田烈士的生平。

据地方志史料记载,吴光田(1907—1927),上海松江人,出身于松江阔街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早年就读于东吴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三中学(今松江二中),后转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6年,附中毕业后,进入东南大学文科政治经济系学习。在南京就学时,受到“五四”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合作社”的活动。

1926年,吴光田进入东南大学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和迎接北伐的斗争。1927年3月,吴光田返校秘密组织进步同学宣传革命。15日清晨,因在校等候武汉方面地下组织联系工作,吴光田被反动军阀逮捕。3月17日,吴光田在南京太平门小营惨遭杀害,年仅21岁。1936年5月14日,在松江北门菜花泾举行了公葬仪式。与此同时,其母校东南大学也在校内六朝松下建立了吴光田烈士的纪念碑。松江区博物馆也收藏有吴光田烈士的家书,在得知即将被军阀判处死刑后,吴光田两次致函同乡转达父母:“不要悲伤,儿并非不孝而离开父母……只是为革命牺牲,余死亦情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信由吴光田家属捐献松江县博物馆。

十九路军军部遗址纪念碑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英勇抗击日寇的十九路军军部遗址,位于普陀区真如镇桃浦路127号车站新村小区2号门内。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日战争爆发,十九路军军部原驻守南京。为了便于指挥,卫戍守护淞沪之责的国民党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决定将军部移至真如镇范庄亲临指挥抗战,十九路军以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光辉诗篇,迫使日本侵略军四易主帅。宋庆龄、何香凝等不顾个人安危,到这里慰问前线抗战将士。据了解,范庄原建筑于1937年8月3日被日军炮火炸毁。为了纪念先烈的功勋,1989年,经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批准,有关部门在军部遗址竖碑纪念。

目前,军部遗址占地483平方米,四周是枝叶浓密的高大树木,中央竖着普陀区人民政府1989年6月建立的“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纪念碑。纪念碑是一块黑色的大理石,高2.05米,宽1.1米,正面刻有“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字样,侧面刻写着当时十九路军抗战事迹简介。多年来,属地真如镇政府悉心保护纪念设施,安排当地居委和志愿者定期维护、清扫。镇政府还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前夕都会在此举行活动,表达对抗日先辈的敬意。近年来,还在遗址宣传栏内,增设了14年抗战历史及十九路军的光辉事迹展板。

王根英烈士故居遗址纪念碑

王根英,1906年生于上海浦东,9岁起在外商纱厂当童工。1925年,她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赴武汉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期间,王根英与陈赓相识,并结为夫妻,不久奉命回到上海,在党中央机关担任地下交通工作。陈赓也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在异常艰险的环境中,在特殊的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掩护和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保卫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1932年,王根英担任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女工部部长,积极组织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33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王根英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非人的折磨,她坚贞不屈,与帅孟奇等共产党员一起,同敌人进行了艰苦斗争。

全国抗战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王根英被释放出狱。1938年秋,王根英被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3月8日,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在突围的危急关头,王根英发觉一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为了纪念这位浦江好儿女,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着王根英烈士的两件文物:一只绣着图案和文字的白布书包和一块邮寄这只书包的包袱皮,这是1935年王根英在南京老虎桥狱中寄给自己6岁儿子的。而其居住过的房屋,原址位于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通北路唐山路口通北新村13号,1995年,因周家嘴路辟通工程,旧址被拆,后有关部门在附近的周家嘴路1888号,建立了王根英烈士故居遗址纪念碑。2010年1月28日,杨浦区文管委、杨浦区文化局举行了“王根英烈士故居遗址”纪念碑揭幕仪式。每年清明节前夕,江浦街道党工委、区教育局也会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生前往祭扫并举行宣誓仪式,缅怀英烈事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0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