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大余伊府面

大余伊府面

属大余传统风味名点。用精面粉、猪膏油、鸡蛋精制而成,并配以鸡腿丝、火腿丝、*烧肉及香菇、白笋丝、红椒、青葱等佐料。此面点清香扑鼻,鲜嫩爽口,脆滑而不油腻。

风味特色:粉身洁白柔软爽滑,汤热味鲜,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腻,鲜香略带酸辣,诱人食欲。

制作要领:

1、粉条:用精面粉加入食油、香油和清水调匀成糊浆,装入压粉筒(筒底有多孔漏眼),用力将糊浆徐徐挤压,通过漏眼成线条落入沸水锅中,刚熟捞起,过凉水冷却,置竹箩中沥去水分即成。

2、舰汤:主要用猪、牛骨熬煮,汤滚时把浮沫除净,熬至骨味完全渗出,再调入适量食盐、味精增鲜即成。

3、佐料:炒花生米、炒芝麻仁(碾成碎未),炒笋丝、炒酸菜、特制牛肉于丝、炒猪肉丝,蒜香熟油、香菜、葱花等等。

4、调配:抓一把粉条(重约150克)于碗中,逐一加入适量佐料,打一勺滚烫靓汤浇过粉面,洒进少量胡椒粉即成,喜欢吃辣的,加一点辣椒则更起味。

晋王府:大明落日余晖中的血色剪影

大明藩王

▲明青花“晋府宫用”款八开光外鹿纹内龙纹花口杯

山西太原食品街建设工地出土

大明藩王,

一个时代的折射,

最后化作大明落日余晖中的血色剪影。

据洛阳日报近日消息,

洛阳市老城区青年宫广场的明代福王府旧址,

有了考古新发现:

在原来的一对汉白玉石狮中间,

离地表约一米深的堆积中,

发现了一块大型龙形浮雕石雕。

经过综合分析,

专家判断该石雕应是

福王府内宫仪门阶梯的陛阶石,

通俗说是宫殿前台阶中间镶嵌的大石头,

是皇家的专属用品。

▲明代福王府旧址上发现的大型龙形浮雕石雕

图片来源:洛阳日报

福王府,

即明朝万历皇帝第三子朱常洵的藩王府。

明朝建立初期,

为加强中央集权,

朱元璋先后将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册封为王,

驻守到各地。

封藩制一直延续至明末。

洛阳有福王府,

太原有晋王府。

在得知福王府发现龙形陛阶石雕后,

有山西文史爱好者叹息:

太原晋王府原址上大多高楼林立,

已经不可能发现什么晋王府原物了!

其实,

晋王府原址地下并不是没有新发现。

2012年8月,

在太原市食品街改造中,

出土一批元明清瓷器残片;

其中在鼓楼街唱经楼对面的建设工地上,

采集到一批与明代晋王府有关的瓷器。

瓷器的出土地点,

距明晋王府遗址外城西南约150余米,

两处相隔不远。

晋王府,

明代历任晋王理政及居住的府邸。

第一代晋王,

为朱元璋的第三子朱棡。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曹俊推测,

太原出土的这批瓷器遗物,

应为明代晚期万历至崇祯时期,

晋王府在景德镇订制的

具有官用性质的民间窑场烧造的高档瓷器。

结合史料判断,

这批瓷器的主人应为

第八世、十世和末代晋王其中的一位或几位。

▲青花“晋府宫用”款八开光外鹿纹内龙纹花口杯

▲青花“典膳所造”款龙纹盘

典膳所是晋王府管理膳食的地方,位于王府宫城西侧,

现沿用为典膳所街。

▲青花“内膳所造”款龙纹碗

“内膳所造”款,意为供内膳使用所烧造。

历史上并无“内膳所”这一机构设置。

明代晋王府,

在明代诸王府中,

规模宏大,建制较早,

成为后来诸王宫城建设的标准,

其布局也突显了明代王府建筑

群类繁多、分区严格、突出礼制的特点。

晋王府的打造者,

是第一代晋王朱棡的老丈人谢成,

明太原府城的锦绣辉煌,

也由他铺垫而成。

晋王府,

与今天的太原城有怎样的血脉关系?

在大明朝最后的挽歌中,

它又是如何分崩离析的?

今天推出的,

是太原文史学者王继祖先生的以下文章。

谢成拓建 锦绣太原

文/王继祖

太原城壮丽,其二十五睥睨作一楼,神京所不如也。莽莽有气概,若赵襄子、尔朱荣、高欢、李克用,俱于此创霸朝;唐神尧李庄宗、刘高祖,至用以基大业;刘继元最后平,张孝纯最后下。即周世宗、宋艺祖之神武,粘罕之雄强,而不能遽得志者,亦地利然而。

——明王世贞《适晋纪行》

太原被誉之“锦绣太原城”,源之于明代拓建后的太原府城,明太原城说是扩建,不啻新建。它的拓建者谢成,便是朱洪武皇帝的老乡兼同事、忠臣兼勋臣、莫逆兼亲家的死党永平侯。

洪武三年(1370)朱明王朝百业待举,朱元璋将国之安危放在首位,对成人的十位皇子大举封藩,以屏卫国家,防止外患。同时也与开国功臣们进行政治联姻,加强统治集团的团结。在这两项巩固国本的政治举措中,皇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藩地晋省会城太原府,娉纳功臣谢成之女为妻。为皇子晋王将来行住之安稳,朱元璋钦命谢成为之打造晋王府邸。让老丈人给女婿营造安身立命之所,这位亲家翁皇帝可谓独具匠心。

皇帝亲家说话,功臣亲家举事,两位姻亲,彼此心领神会。洪武四年(1371)初,谢成领旨奔太原,目睹环周十里之太原城,官衙、寺庙、商市、街坊充斥,城垣颓败,街窄路狭,难选造府之地。遂出城厢,另选佳壤。最初选准于汾河之西,故太原城旧址,一心要为女儿、女婿找一块风生水起之宝地。《晋乘蒐略》和万历《太原府志》均载:

洪武四年,在太原故城修建晋府宫殿,木架已具,一夕大风尽颓,遂移建于府城。

用风水学的观点,谢成将晋王府选址于大唐创祚之龙兴之地,用心何其良苦。然而,天公不作美,虽“木架已具”,却被“一夕大风”吹得架崩梁落。谢成惊惧,或以为是“上天示警”,遂立即停工撤走,重选府城外东北隅高地,另建。

洪武八年(1375)七月,经四年之艰辛,晋王府邸落成,史称晋王府宫城。此城由外城、宫城二座城邑组成,外城垣在今街名南肖墙、东肖墙、三墙路(原西肖墙、北肖墙、上肖墙)之内。外城内有宫城,宫城辟四门,今西华门、东华门、南华门,即宫城通外城的三座门。依支离之史料可知,谢成所建晋王府宫城:“晋藩殿宇宫闱,宏丽冠诸藩”“自内城至公门,大殿、东西斋殿、灵寿等宫……”今天地坛、杏花岭、松花坡等,均在外城之内。

晋王府城建成后,谢成又及时上疏,请扩建太原府城,奏因虽史无载,但旧城逼仄,藩邸建在城外,规制不合,安全有欠,则必是主因。《永乐大典太原府》有“洪武八年七月,辰量作二十里”之载,万历《太原府志城池》曰:“城池因旧城展作东南北三面,周二十四里。”两段史料昭示,新扩建太原城,原计划为二十华里,但把晋王府城圈入城中,实际完工时,城周长已是二十四华里有余,超逾计划完成。永平侯谢成将沿用近四百载的宋太原十里之城,扩展至二十四里余的明太原府城,是太原建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纵看太原建城史,明太原府城二十四里余的规模与规制,明显远逊于唐五代之北都太原府三城。但迄明以来,综观全国之城池建设,除明初之国都南京,永乐及其后之国都北京,这两都之外,举国之内诸城,鲜有能与明太原城匹敌者。请看万历《太原府志》所载之谢成所建之太原府城:

太原府城。宋太平兴国七年筑,偏于西南。国朝洪武九年,永平侯谢成,因旧城展筑东、南、北三面。周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三丈。门八,东曰宜春、曰迎晖;南曰迎泽、曰承恩;西曰阜城(成之误)、曰振武;北曰镇远、曰拱极。

▲明太原城有八座城门

谢成之后,景泰初年,明王朝国势不若初创,边衅日多,遂在迎泽门瓮城之外,增建南关城。嘉靖四十四年(1565),又将南关城与大城连筑。又在镇远门瓮城外,增建北关城、新堡城。

万历《太原府志》载:南关城,景泰初,巡抚朱鉴令居民筑。周围五里,高两丈五尺。门五,东居其二。嘉靖十九年,布政吴瀚重修。四十四年,巡抚万恭砖包并建连城,捍卫永赖。北关小土城,周围二里,高两丈四尺,惟南北二门。新堡,嘉靖四十四年,巡抚万恭筑,居太原营士卒。

对上述诸志乘所载有阙失者,康熙盛世又有补述,康熙《阳曲县志》载:周垣小楼九十二座,敌台、逻室称之。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良不诬矣。后渐倾圮,嘉靖四十四年,巡抚万公恭重修大城城门楼及敌台。万历三十五年,巡抚李公景元重修。甲申闯逆焚毁东南角楼,议者谓:巽地属文,恐晋士不振,亟宜补葺。大清顺治七年,巡抚刘公弘遇,捐俸倡属建砖楼以补之。

综上述史载,明太原城,由大城(府城)、晋王府二城、南关城、北关城、新堡城(即后来之新城)等六座城池组成。最早创于洪武四年,最晚止于嘉靖四十四年,明万历和清初均有修葺。如此壮丽的太原城,自在举国有誉。

▲明代太原城

明代中叶的文学家,朝中高官南京刑部尚书,被称为“后七子”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奉诏巡抚视山西等省,涉足太原后,看到形胜壮美的太原城时,兴致而作文:太原城壮丽,其二十五睥睨辄作一楼,神京所不如也。莽莽有气概,若赵襄子、尔朱荣、高欢、李克用,俱于此创霸朝;唐神尧李庄宗、刘高祖,至用以基大业;刘继元最后平,张孝纯最后下。即周世宗、宋艺祖之神武,粘罕之雄强,而不能遽得志者,亦地利然而。(《适晋纪行》)短短百字之作,如实地记载和描述了明太原城的雄宏壮丽,发出“神京所不如也”的赞叹。而且从城之“锦绣”,说到了“地利”之苍莽,追溯了千余年来英雄豪杰,凭藉太原所衍演的一幕幕历史活剧。由是“锦绣太原”遐迩闻名于天下。

举凡山西地方志乘无论省通志、市府志,还是县志,在传载明太原府城八门之名时,众载一词:东有宜春、迎晖;西有阜成、振武;北有镇远、拱极;南有迎泽、承恩。唯有山西现存最早的成化本《山西通志》所载不同:“太原城八门:东曰来春、迎晖,南曰朝天、太平,西曰通汾、阅武,北曰镇朔、拱极。”可见太原府扩建初,八座城门的名称,应该如成化《山西通志》所载。

原因很简单,因为宪宗成化年距太祖洪武年时间最近,而成化之前无修城之事。逮成化之后又百余年的嘉靖间,才有修葺太原城之事之载。所以在对城进行修葺后,对六座城门的名字,给予了与时俱进的更新。原太平门,更名承恩门;原朝天门,更名迎泽门;原阅武门,更名振武门;原通汾门,更为阜成门;原镇朔门,更为镇远门;原来春门,更为宜春门。只有拱极、迎晖两名沿用。从词面和词意上看,原名较直白,意俗,新名注重了修辞且雅训,如来春改宜春,阅武改振武,通汾改阜成,太平改承恩;原寓意窄浅,新名注意了拓宽增丰,如镇朔改镇远,朝天改迎泽。从城门名的更改中,我们可以隐约地感觉到,文化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永平侯谢成在扩建太原城时,融入了很多堪舆文化和当时的建城规制文化。从地势上讲,明太原城东部和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他把晋王府城,建在全城地势最高的东北部膏腴之地,而将省府县三级衙署,从东向西依次建在了晋王府之右且地势亦稍低。遵循了左尊右卑之封建秩序。

依堪舆说,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晋王府正在东方木的龙位,而诸级官署,恰在西方金的虎位,皇家、官家,各得其所,各居其位。

再看晋王府城的左右前后建筑,王府城正门之前,是太原城的承恩门(原太平门),府之正门与承恩门之间是承接“薰淑之气”的红四牌楼。与晋王府城后宰门遥遥相对的是太原城的拱极门。晋王府之左前方,是供奉祖先的“皇庙”;右后方地处王府宫城和外城之间,是祭祀社神、稷神的“社稷坛”(后更名为祭天祈地的“天地坛”)。站在承恩门城楼向北望去,坐北朝南的晋王府两城,南“承恩”于皇天上帝之恩赐,北“拱极”于国家社稷之防护,左上为“皇庙”,右下为“社稷坛”。构成所谓“中宫”“左穆”“右社”“前尊”“后卫”之帝王府第格局。既合朝廷建城之规矩,又符堪舆所求之祥瑞,与“锦绣太原城”珠联璧合,恰似锦上添花。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迎泽门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水西门内侧

▲2003年复建的拱极门城楼

清太原城之变迁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在古都西安建大顺国,建元永昌,自号大顺王。初八日誓师灭明,大顺王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步兵四十万,马兵六十万,北渡风陵,取道山西,直指太原。在“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谶语声中,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正月廿三取平阳,二月初五,兵锋已达晋祠镇,与明军探哨遭遇。明将柳同庆不战而溃。二月初六日清晨,大顺军直抵太原城下,把省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因平阳失守,刚刚被革去山西巡抚之职的蔡懋德,待新任到职,负罪任上。见大顺军兵围太原,蔡懋德丝毫不敢懈怠,立召山西布政使赵建并省城僚属,共商退敌之策,均抱誓与太原共存亡之决心,誓死不降。

时太原守城明卒四千余众,其中一千乃朝廷调助太原的宣化戍卒与镇将张都司。刚刚开始交战,镇守要塞大南关城的张都司,便开关献城,投降大顺。环周五里,开五门,形同太原前哨的南关城,顿时成为大顺军攻打太原城的凭借。

初七日,大战入酣,《阳曲县志》所载颇细,其卷十六《明末纪事》载:初七日,贼尽力攻打,驱难民为先资。城上砲子中南关顺城门楼,引爇楼内所贮火药,即时烧毁大城(南关城北垣)。陴夫望贼散乱无纪,奋欲杀贼。自于主守缒城下,生擒二人磔之。城内居民有善鸟枪者,私联数十人,请于蔡公,愿以鸟枪打贼。公令:击中一贼者,赏银二两。人争击之,已而击贼者众。有司吝赏,枪手之志遂懈。申刻,贼攻东南角楼甚急,兵士用火罐灭贼,爇其药线,未及掷下,火罐四裂,延烧角楼。角楼内所贮火药,一时俱爇,烧死管火器千总陈嘉琦弟陈嘉贵及兵民人等甚众。城中哭声连天,尽无人色。至夜狂风大作,势若轰雷,陴夫震警,犹坚守无去志。

初八日昧爽,小将张急鬼,夺南门出降,贼焚新南门,遂蜂拥入城。中军应时盛,引巡抚蔡公懋德至三立书院。时盛曰:“城既破,老爷当死!中军亦不敢负老爷独生。”蔡公颔之,时盛结绳梁间。蔡公引颈入环死,时盛亦引颈入环死。时城北城陴尚未知贼人入城,犹用砲石纷投击贼。俄而,贼至多杀死垛下者。其时……贼令曳尸城外,隍深三尺许,积尸竟与之平。

明末甲申太原之役,李自成大顺军攻城三日,遇到太原城民奋力抵抗,攻防之惨烈,死伤之军民,窥斑可见豹焉。攻占太原后,大顺军休整八日,继续北上,直逼北京。

此役,太原城东南角楼,毁之于火罐自爆,南关北城楼毁于战火,晋王府虽作为大顺军临时帅府,屯之于军,财物损毁不记,“古宝贤堂法帖”碑碣有所散失,然晋王府二城及宫宇无兵燹之载,仍基本完好。

离开太原后的大顺军,兵锋锐利,二月十六日克忻州,二月廿日陷宁武,三月十九日破北京,所向无敌。明末任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明王朝覆灭。坐镇北京的大顺王李自成,不能应对复杂的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终于酿成明廷山海关辽东总兵吴三桂的反叛降清,在两种势力的交织打击下,“遗帐北京四十天”,四月卅日率残部撤离北京,再返山西。五月中旬二进太原。

在太原城中,李自成部署固守山西之策,建立山西政权,以大顺军将领韩文铨为山西节度使,李若星为山西巡按,以前明降将陈永福统兵一万镇守太原。自己则率军继续南撤,直奔西安。

陈永福虽有明之降将,却感召于李自成的信任与厚爱,矢志忠于大顺,效死命于李自成。他按李自成安排的“坚壁清野”之策,派兵四出清野,积储粮草,积极备战;拆南关城北城垣,防止清兵据南关而攻大城;清除城中可能之内患,搜捕晋王府宗室,前明遗官及可疑反叛者,剿杀于城内“海子堰”……决心死守太原,与城共存亡,抵御来犯清军,阻挠其南下、西出,穷追大顺军主力的战略意图。

很快,南下追击大顺军的清军叶臣部,突破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固关,兵临太原城下。陈永福以逸待劳,据城固守,清军攻城不息,连续二十余日,损兵折将,毫无尺寸之功。时值晚秋九月,清军见太原一时难以攻克,遂围城息养,等待“西洋神炮”到时再战。

十月初三日,当时称之为“红夷神炮”的西洋荷兰海盗所用之攻城利器,运达太原城下。清军将火炮集中于太原城之西北角,霎时众炮齐放,“城垣立毁十余丈”。陈永福奔马城垣,指挥守城将士兵援城之缺口,一场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然而,人多势众,陆续不断的清军,仿佛决堤之水,涌入太原城中。不久,太原城陷落,山西节度使韩文铨战死,巡按李若星降清,太原守将陈永福在城之东南力战,突围南奔,不知所终。

▲民国时期的明太原府城鼓楼

清军攻克太原后,迅速安稳战乱局势,立派汉臣右副都御史马国柱为山西巡抚,进驻太原府。此时,顺治皇帝在叔父睿亲王多尔衮的辅佐下,迁都北京,入主中原。新王朝以“山西为神京右臂”,国之重地,增置宣大山西总督,驻节太原,位在山西巡抚之上。

清初之太原,虽很快恢复正常秩序,但大事却层出不穷。先是顺治三年(1646)四月十二日(有说四月十八日)夜,富丽堂皇,雄宏壮观,在太原府城中雄卧了近二百五十年的晋王府并其宫城、外城,失之于火。地方志乘有载:

丙戌四月十二日夜,不知火从何起,烈焰烛天,俱成五色,比日出。自城内至宫门、大殿、东西斋殿、灵寿等宫,尽为灰烬。飞烟逾月始息。传曰人火,曰天火,曰灾。晋藩之毁,天与人必当有辨之者。

联想到清初,西安秦王府之火,大同代王府之火,太原晋王府亦火,事可洞矣。然而,不论怎样讲,锦绣太原城的那朵添之于锦上的花,永远地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一片烟熏火燎的断壁残垣,瓦砾狼藉。

又三年,顺治六年(1649),大顺军在陕西北部的残余力量,最终被平灭,戍守黄河东岸军渡口一线的正蓝旗、镶蓝旗各一部旗兵,调防省城太原府,永驻于此。为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保证会城治安,山西行省上至巡抚下至知县,上奏朝廷,精选府城西南隅,议建满洲城。未几,朝廷颁旨,依乾隆《太原府志》载:

满洲城,在府城内西南隅。南至城根,北至西米市,东至(南门)大街,西至城根。南北二百六十丈,东西一百六十一丈七尺,周围共八百四十三丈四尺。东门二,北正蓝旗,南镶蓝旗。顺治六年,巡抚祝世昌、巡按赵班玺、布政司孙茂兰、按察司张儒秀、知府曹时举、知县刘光汉奉旨建。

逮经康雍乾盛世,朝廷派员巡视晋省,见明晋藩府火毁之址,百余年间不堪,有饬府市观瞻,遂责成山西巡抚,在晋藩府邸废墟之上,建“精营土城”。《阳曲县志》载:在城东北即明晋藩内城东西三百二十步,南北四百二十二步,自顺治丙戌四月遭回禄焚毁宫殿,仅存墙洞二十余间,雍正、乾隆间,添房屋,给标太三营官兵居住。

这个标太三营,正是人们口语上所说的“精骑营”,这座再建的精营土城便是今西起精营西边街,东至精营东边街,北至北正街,南至南横街这一爿地方。

▲复建中的明太原县城

图片来源:中新网

高城飞阁頫孱颜,陡绝丹梯手自攀。四塞西开秦道路,百盘中吐晋河山。云边两观扶鸱尾,天末诸峰出雁关。能赋望乡惧莫问,清尊好趁羽书闲。

——明李维桢《登晋阳南城楼》

明晋恭王谱世

金元两代的两个半世纪,是太原历史上的寂寥期。金代百余年,除去蒙古铁骑南下灭金,于公元1217年、1218年,两次兵临太原城下,最终于1218年,即金宣宗兴定三年九月,破太原城西北隅,入城;金太原知府乌古伦德拒降节死,太原地属蒙元。似无大事可言。

而有元一代,不足百年,虽有元好问撰野史、吟史诗,遗下丰厚史料,为元脱脱修撰金史创奠基础。然史载太原之事,难成专篇载入“五千年史事二十座丰碑”(指作者系列文章。编者注)。唯有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大德七年至九年(1303~1305)三年间,太原路地震频仍,数年不息,朝野惧恐。史称,元成宗问天不应,问地不灵,乃对天祈叩,发“罪己诏”于天下,并于是年(大德九年)五月癸亥,以地震之故,将太原路更名为“冀宁路”(《元史地理志》),希冀以此法止息太原数年地震之灾。然而,也因史料奇缺,且支离碎散,无法撰成篇章。

半个世纪后的公元1368年,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朱元璋称帝,定鼎应天(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同年,陷元都北京,驱逐元顺帝,元朝势力北遁大漠,史称北元。猜忌之心颇重的朱洪武,效仿汉初刘邦封国、设郡并举,互为表里之国策,在建明第二年,举国大定之后,起纂《皇明祖训》,颁定封藩之制,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全国各地,与国之封疆大吏,互相监督,互相帮衬,互相掣制,以巩固地方政权,以保证中央对地方之专制。

《皇明祖训》明定,封王不得留滞京师,必须永驻封地,没有诏命不得回京。所封藩王,冕服、车舆、旗幡、仪仗,仅下皇帝一等,但不封给土地,不授予官职,不能统治人民,更不能干预国之朝政、地方行政。藩王府除所属田园之外,尽归朝廷命官、各级使吏治理,不得参设。

但在军事方面,藩王有统兵之权,由皇帝直接授予,用毕收回。凡封藩王之府,都有护卫之军,专设“亲王护卫指挥司”,护卫甲士少则三千之众,最多时达一万九千人(参见《明史兵志》及《诸王传序》)。尤其是地处边陲,有屏卫国家藩篱之责的秦王、晋王、燕王,在“洪武十年正月辛卯,以羽林等卫军,盖秦、晋、燕三府护卫”,特别经朝廷补充,兵力最强(《明史太祖本纪》)。

皇嫡三子朱棡,为朱元璋结发夫人马皇后亲生,诞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十八日。洪武三年(1370)四月初七日,刚届十二岁,即被封为晋王,就藩之地在山西行省会城太原府。但因王府未建,年龄尚小,国祚初定,边陲未靖,遂暂留京师。

少时的朱棡,颇受皇父喜爱,为把他培养成文可安邦、武能定国之才,委当朝名宦、重臣,授命纂修《元史》的饱学之士宋濂为其师傅,教授其经史文法。命当朝名士、明初书法大家杜环,传授其书法。还亲选同乡故里、开国功臣永平侯谢成之女,给其定下“娃娃亲”。真可谓细致入微,关怀备至。

洪武二十一年(1378),年方二十的朱棡,出落得一表人才,史称:“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明史诸王传》)朱元璋眼见爱子长成,太原晋王府邸筑就,遂为其先行冠礼,再完成大婚,然后,诏命其就藩太原。临行之前还钦定晋王之相,以为辅佑。这个晋相便是,皇帝的亲家,晋王的岳丈,开国之功臣,扩建太原城,创建晋王府邸的谢成。

皇帝老子的爱子之心,良苦用心,足见一斑。很可能“知子莫如父”,朱元璋或许担心,此子甚须严加管教,否则,会做出无法无天之事来。其实朱皇帝对其诸子,自小科教甚严,诸子惧父如鬼魅。朱棡虽胆大妄为,在父皇面前,仍是战战兢兢,不敢马虎丝毫。就藩路上,晋王朱棡见离京师日远,直如脱缰野马,肆意横行,竟然鞭笞皇父给他亲派之御厨。岂知此“膳夫”不善,乃追随朱元璋半世之心腹,皇帝委其为子服务,原本就有两重含意,一是伺膳,一是监督。个中可窥朱皇上之猜忌之心,控掣之欲。朱棡鞭笞膳夫后,还未达太原,便接到父皇痛斥之诏,铁面告诫,不得妄为,胆敢再犯,决不轻饶。吓得朱棡立即上疏罪己检讨,不敢造次。

▲修复后的太原皇庙主殿

就藩晋省太原后,朱棡施展全身解数,治藩巡边,效命国家。为严控部属、肃整军纪,常施之酷刑,“奔马裂人”。

当是之时,北元常犯明陲,为威慑北元,晋王与其四弟燕王朱棣,勤巡塞外,为国所倚重。史称,凡晋王“出塞征战、筑城,非大事可以不奏而行”(同上)。洪武二十三年(1390)正月,春寒料峭,朱元璋诏命,北伐蒙元。晋王遵旨,亲率晋省大军北伐。

此役,朱棡所部,大败北元之军,元将乃儿不花,弃元降明。晋王立此大功,膺受父皇嘉奖。或许是朱棡居功自傲,行为不检,引起竞争者诬告?亦或是真“有异谋”,行为不轨,被朝廷探得?总之,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弹劾之疏密报于圣上,“言告朱棡藏兵于五台山中”,“采铁于山涧,冶制兵器”,“有异谋”(分见于《明史诸王传》、吴晗《朱元璋传》《阳曲县志》)。

都是“谋逆”大罪,桩桩可诛。疑心极重,嗜杀成癖的朱元璋,见此密奏,“大怒,立欲重罪之”(同上)。皇太子朱标则力谏,请查实再行问罪。朱元璋纳太子谏,立命太子亲自巡按北陲查询。太子北巡至晋,晋王尚蒙鼓中,盛情款待,与之同游,直至越境于豫,太子才以实相告,并拘晋王入朝。

晋王朱棡拘京之后,被废庶人,日夜号泣,苦诉冤屈。皇上则对其不检之行、不乖之事,严加训斥,诫谕颇深。最终或许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或许本无其事,乃因皇帝老子深恐其真出越轨之事,才以有弹劾之奏为借口,拘其入京,耳提面命,警告在先。总之,经一番折腾后,“诏复其爵,敕令归国”(同上)。

自此,晋王心性大变,一改过往,从事至为恭慎。洪武二十七年(1394),晋王老岳丈,本是皇帝爱臣的永平侯谢成,也失皇帝信任,坐罪被诛,早成了惊弓之鸟的晋王,闻之魂胆俱裂,在惊恐中捱过四年,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月十六日,还差几个月才满四十岁,便撒手人寰,忽然去世,夭折于七十一岁的皇帝老子之前,得谥号“恭王”。

晋恭王朱棡共有七子,长子朱济熺嗣晋王,为晋定王;次子朱济烨,封高平王;三子朱济熿,封平阳王;四子朱济炫,封庆成王;五子朱济焕,封宁化王;六子朱济烺,封永和王;七子朱济熇,封广昌王。除晋定王之外,其他六王均属小王。

邮票上的历史|汾阳“杀猪巷”哀歌:一条巷子里埋藏着大明灭亡的线索

晋定王朱济熺,后被其弟平阳王朱济熿诬陷,于永乐十二年(1414)被废。平阳王朱济熿,升爵晋王。后事泄被废,囚禁祖籍凤阳,晋定王朱济熺复爵,时宣德二年(1427)。宣德十年(1435)晋定王薨,其子朱美圭嗣。

晋宪王朱美圭,正统六年(1441)薨,子朱锺铉嗣,为晋庄王。晋庄王朱锺铉,弘治十五年(1502)薨,玄孙朱知烊嗣,为晋端王。端王追封其祖朱奇源为靖王,追封其父朱表荣为怀王。晋端王朱知烊嘉靖十二年(1533)薨,无子,从子朱新土典嗣,为晋简王。简王追封其祖朱表槏为安王,父朱知火节为康王。晋简王朱新土典,万历三年(1575)薨,次子朱慎鋷嗣,为晋惠王。惠王追封其兄朱慎镜为敬王。晋惠王朱慎鋷,万历七年(1579)薨,子朱敏淳嗣,为晋穆王。穆王请封朱新土乔为和王。晋穆王朱敏淳,万历三十八年(1610)薨,子朱求桂嗣,无谥号。

史称,明晋王世家,始于恭王朱棡,迄洪武三年(1370),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末王朱求桂“被李自成所执,不知所终”。“共传十一世十王”。(上述均引《明史诸王传》《太原府志》《阳曲县志》)但这些史载中的末王朱求桂之事,与史实不符。

公元1955年朱求桂墓在榆次被发现,从墓志铭得知,他死于“崇祯三年(1630)十一月”。其子朱审煊,在父朱求桂死前的八月份,被封世子,父死后嗣晋王之爵。可见朱求桂并非“末代晋王”。其子朱审煊袭晋王时,距李自成农民军破太原城,还有十四年之久。直到大顺王朝亡明,清亡大顺,顺治登基、入关,末代晋王朱审煊尚在人世。《清世祖实录》中就有“赏故明晋王朱审煊银两”之载。明晋恭王世系不是“传十一世、十王”,而是“传十二世、十一王”。

▲青花“内膳所造”款飞凤纹碗

山西太原食品街建设工地出土

▲青花“万福攸同”款穿花凤纹碗

明代晚期嘉靖至崇祯年间常见吉语款

山西太原食品街建设工地出土

文|综合:洛阳日报 太原日报 考古汇

图|除署名外来自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机构或作者所有

审核|方天戟

End

点击往期原创

伊金霍洛旗郡王府广场开展秧歌大联欢活动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四,伊金霍洛旗16支“秧歌大联欢”代表队聚集在郡王府广场举行干部群众“秧歌大联欢”展演和比拼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玉犬献瑞辞旧岁,金猪纳福闹新春。色彩浓烈的花衣裳、风趣幽默的表演、富有节奏感的锣鼓声,让人备受这喜庆氛围的感染。在玚场的表演活动中,“拉大场”、“摆大阵”,扭得风风火火、酣畅淋漓;猪八戒背媳妇、赶毛驴等秧歌小品,演员们不仅扭得带劲,群众看着也过瘾;“孙悟空”、“沙和尚”等形象造型维妙维肖,表演滑稽,逗得大人、小孩哄笑不止;富有民族特色的秧歌表演《欢乐圣地》、感情奔放的舞蹈《鄂尔多斯奈热》、欢腾刚劲的《圣世腰鼓》以及各具特色的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等民俗节目,将喜庆和热闹交织成祥和的音符,精彩纷呈的秧歌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翘首观赏,掌声笑声此起彼伏,让郡王府广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据了解,来自伊金霍洛旗政法、住建、财税系统、社区及各镇的16支秧歌队、1000多名演员参与秧歌表演,表演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来源/伊金霍洛旗新闻中心

加拿大政府向国民发布赴伊拉克旅行安全提示

加拿大政府向国民发布赴伊拉克旅行安全提示

来源:华语安全简报

9月1日悉,30日,加拿大政府针对伊拉克安全现状发布旅行提示,提醒加公民:①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形势难以预测,风险高,不要前往。如在伊拉克,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考虑通过商业方式离开。②伊拉克恐袭频仍,绑架案件频发,外国人容易遭遇恐怖袭击和绑架勒索赎金事件,应选择安全、有保安的住处,出行时带贴身保镖并采取所有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政府机构、学校、宗教场所、交通枢纽、军事设施和大型集会活动等场所容易遭到恐怖袭击,在公共场所时应时刻留意身边的情况,特别是宗教节日或公共假期期间。③边境地区频发冲突和空袭等暴力事件,风险极高,不要前往。涉嫌非法越过伊拉克与叙利亚边境可能会被伊拉克当局拘留并被指控犯有恐怖主义行为,甚至面临死刑。④伊拉克犯罪率高,抢劫和腐败等案件频发,犯罪团伙、街头帮派、武装分子和伊拉克安全部队之间的暴力冲突造成严重威胁。⑤伊拉克频发暴力示威和袭击事件,应远离示威和大型集会场所,严格遵守当地的管制措施,密切关注当地的新闻报道,获取最新的安全信息。⑥伊拉克检查站很多,应积极配合检查,但注意歹徒会穿制服冒充工作人员作案,且临时检查站频发谋杀、绑架和抢劫等案件,要特别小心。⑦海路出行时应注意防范海盗袭击和武装劫船。伊拉克路况和安全状况很差,袭击事件以及劫车和抢劫案件频发,通过公路出行很危险,且由于伊拉克风险高,在伊拉克很难获得汽车保险。另,当地铁路很旧而且维护不善,不要坐火车出行,女性外出时尤其要注意安全。⑧在摩苏尔大坝附近应密切关注当地情况,注意安全,并制定应急计划。⑨伊拉克主要城市蜂窝网络覆盖较好,偏远地区的电信服务非常差或根本不存在。

本刊建议中国公民和当地中资企业:①国内人员可以去伊拉克,但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②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政治局势紧张,安全形势不稳定,容易受到内部冲突的影响,如无特殊事由不要前往该地区。③极端分子和激进组织常出于政治原因或为勒索赎金绑架人质。近十年中,很多外国人在伊拉克遭到绑架,其中包括援助人员、安全承包商、记者和士兵,且许多人质已被杀害或仍下落不明,应保持高度警惕,小心可疑人员。④伊拉克境内“伊斯兰国”恐怖势力依然存在,不要前往偏远的农村和山区,这些地方较危险。⑤前往伊拉克时,应购买包含财产损失、紧急救助、紧急医疗运送或送返等保障的境外旅行保险。⑥尊重当地的宗教和社会传统,穿着得体,谨言慎行,不随意谈论有争议、敏感的话题。(李力杰 供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02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