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曾巩读书岩

曾巩,江西南丰人,幼年攻读于“读书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诗人和散文家。

曾巩读书岩

中文名:曾巩读书岩

地理位置:江西南丰

著名景点:曾巩纪念馆

意义: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南丰县美术家协会西画组“琴台风物曾巩读书岩”写生活动

2019年3月11日至12日两天,为我县“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推波助澜,我县美协西画组部分画家,开展了“琴台风物曾巩读书岩”写生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画家除了黄嘉建、刘剑勇、陆毓民、余国升、江卫华、李世俊、袁隽、谢振华等之外,还有南丰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博士付智明先生。 应县博物馆馆长王永明的要求,付智明博士及各位画家的此次写生作品将由南丰县博物馆(曾巩纪念馆)收藏。

群英聚绘

付智明博士在写生。

江卫华、陆毓民老师在写生。

余国升老师这姿势,霸气!

谢振华老师在写生。

付智明博士在和画家们交流。

画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 ,

视觉艺术的价值并不只是愉悦视觉,

更应该能慰藉灵魂。

活动地址

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

南丰县爱国教育基地之一

“半壁石岩千秋胜迹,

八家遗墨万古勋名。

庭前树影江边月,

岩下书声石上泉。”

漫步馆中,绿树葱郁,曲径通幽,随处可以感受到古朴儒雅的气息。时过境迁,斗转星移,虽曾巩逝世近千年,但在这个清净宜人之地,仍是缅怀先贤,求学养性的“世外桃源” 。

作者:郭佳敏

编辑:郭佳敏

关注

少年周恩来沈阳读书旧址重修,曾在此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据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12月1日消息:周恩来少年读书时,曾在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小学校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这处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于近日开始全面修缮。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正在修缮中。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沈阳晚报》今年4月曾刊文介绍:1910年秋至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在此地度过了3年学习时光,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他在这里立下的高远志向。

此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已经历过多次重修。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现存两栋教学楼和一座礼堂。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

1978年,中共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决定在该址建立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对两楼一堂进行修复。1979年,在前教学楼前建起一座周恩来同志的全身石雕像,在前教学楼二楼开辟展览室,陈列周恩来的照片和他书写的手稿及用过的桌椅等文物。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修缮和布展,整修后共分五部分:前门房、操场、前木楼、礼堂和后木楼。前木楼展出周恩来的雕像、图片资料及其读书时所用的书籍文物,后木楼全面恢复当时教室的原貌,并综合运用现代化展示手段等,重点突出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的学习生活。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重点突出周恩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

根据《沈阳晚报》此前刊文介绍: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江苏淮安,随伯父周贻赓到沈阳上小学,至1913年春,周恩来在这里度过了3年学习时光。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在华争夺的重点,白山黑水间,生死存亡时,周恩来开始了艰辛深沉的求索。1912年10月,他在《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写道:“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

在这里,周恩来经历了辛亥革命,接触了进步教师,阅读了进步书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并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1913年,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中学,离开沈阳。周恩来后来回忆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周恩来少年读书时曾立下宏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除了沈阳的这一处读书旧址外,在铁岭市还有一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介绍,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银冈小区,1978年铁岭地委对银冈书院旧址进行维修,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1979年对外开放,1990年李鹏题写馆名,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从读书岩出发

从读书岩出发

文/周咏梅

山依水而立,水环山而绕,千百年来,西来的盱水川流不息,琴城南门半山腰的读书岩岿然不动。一座平常的山岩,它的寂寞与热闹,因了一个少年孜孜苦读的身影而嬗变。坐在读书岩中,六月的阳光在盱江上方折射出万道霞光,从这里扬帆启程,子固先生经历怎样的人生的轨迹?远处莲的清香随风钻入鼻翼,这满目的荷塘美景是否常无端潜入先生的梦中?琴城读书岩,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从这里出发,子固先生开启他“卧看千山急雨来”的人生之旅。

宋神宗熙宁四年,也是在这样一个荷香飘动的六月,五十二岁的子固先生自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来到济南担任齐州地方长官。古齐州以“泉城”著称,但其地理上的平缓单斜构造,使城北老城区水患成忧。子固先生急百姓所急,忧百姓之忧,他实地进行勘察,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北城筑堰修堤,引淤积的水至低洼处,大明湖由此而成,又在湖中修建贯穿南北的大堤,堤栽种上柳树,济南自此有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标志性美景。据说苏轼曾两次到大明湖,且行且看,由此产生共同的的治水理念,从而让苏堤与曾堤一道成为永恒的人文景观。大明湖的东北岸,建有纪念子固先生的“南丰祠”,他把自己永远留在了这片齐鲁大地。子固先生是爱极了“泉城”的,他感受“俯仰林泉绕舍清,经年闲卧济南城”的生活;他观赏“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荫成”大明湖美景;他“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的暑天情趣;他更有离开济南后“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的怀想;他心里惟愿“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子固先生先后任职齐、襄、洪、福、明、亳州等地,但一个地方官,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与一个城市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不得不让人感叹人与城之间的神秘渊源,城因人而不朽,人因城而永生。读书岩中那日夜苦读的时光,那故纸堆中方方正正的绳头小楷成就了先生以“仁”为怀的人格,亦彰显了他“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的操行,“唐宋八大家”的风采卓尔不群!。

一方山水成就一个人的声名,一个人的声名因了一方山水而永恒,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我的脑海自然而然想到了同样从抚州这块人杰地灵之地走出的戏剧大师汤显祖,在徐闻为官之时,他建立“贵生书院”,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的理念;五年的遂昌知府生涯,他清廉正直,勤政惠民,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徐闻的“汤公祠”与遂昌的“汤显祖纪念馆”,是老百姓对汤翁政绩的最好认可。走过一个地方,留下一片馨香,这是所有从四书五经中走出的中国古代优秀文人共同特质,从他们身上让人深悟国家最高领导人所提倡的在典故中品味文化自信,在经典中互鉴美好未来。

读书岩无疑是一座文化的坐标,它依然静立在盱江河畔,多少华采篇章与盱江水一道,流入历史的长河。一部恢弘的中国文化史,读书岩该有一席之地。寂寞无声的读书岩,令我们景仰!栖身岩中,我耳畔有琅琅的读书声响起,那悦耳的声音,历千年而不衰!中华文明,于书香中无声传播;临川文化,在曾巩故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作者 周咏梅,江西临川人,现供职于某金融行业。系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抚州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临川评论家协会主席、临川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诗选刊》、《城市金融报》、《江西工人报》、《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报纸期刊。已出版个人专辑《浅草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00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