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武夷山紫阳书院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中华武夷山茶博园大红袍景区大安源生态旅游区九曲溪青龙大瀑布武夷紫薇自驾车主题乐园武夷山水帘洞大王峰武夷山一线天武夷宫虎啸岩云窝武夷山翡翠谷御茶园遗址玉龙谷城村汉城遗址柳永纪念馆

武夷山紫阳书院


武夷山旅游景点介绍一本书(介绍武夷山的书)

武夷山的景点介绍

【天游峰景区】

天游峰海拔410米,相对高度215米,位于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南续清隐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于群峰之上,周围群峰拱卫,峰下九曲潆回,是纵览武夷群峰,俯瞰清滢九曲的理想胜地。景区内人文景点荟萃,融合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令人流连品味,不忍遽离,号称武夷第一胜景。

每当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观赏云海大观,只见群峰出没于云端,变幻莫测,宛若置身蓬莱仙境,遨游琼楼玉宇,故名天游。有时还可看到奇妙的“佛光”。云开雾散之后,登上天游的一览亭,武夷山水尽收眼底。徐霞客评之为:“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天游峰顶有胡麻涧,涧水从峰头飞流直下下,若银河落九天之势,名为雪花泉,为山中一大奇观,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区。

【桃源洞景区】

桃源洞又名小桃源,意即可与陶渊明名著《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媲美,胜景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九曲溪六曲之北,四围北廊岩、三层峰、苍屏峰换列。由于位置幽深偏僻,一般游人较少前往游览,但实为一处值得观赏的佳境。 顺六曲溪北的山径沿松鼠涧婉蜒上行约一华里,沿涧山径曲折萦洄,山转水复,几疑无路,岩罅遍布,镌满题刻“疑无路”、“问津处”、“仙源”等。山径穷处,忽有一处大型石岩崩塌堆积而成的岩洞,穿越迂回出洞后即见小桃源的洞口。宋末抗元名臣谢枋得在此遁世隐居时曾赋诗抒志云:“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后人即书“桃源洞”三字于洞门之额。

【虎啸岩景区】

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峰间胜景多奇特,有武夷山水缩影之美称。

【一线天景区】

一线天,又称一字天,位于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该处有一座巨岩,宛若城廓,名甫灵岩。岩倾斜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山洞,其顶有裂隙100余丈,宽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此即一线天。三洞名伏羲、灵岩、风洞,前后通连,由一线天兜进的风,转从风洞而出,迅疾不停,到此顿觉凉爽。灵岩洞<>终年滴水,汇成一壑清泉,叫圣水。在一线天的天崖缝中,时常有罕见的哺乳动物白蝙蝠,洞边有竹中奇珍四方竹。右边是伏羲洞,中间为风洞,左为灵岩洞。

追答:

【水帘洞景区】

水帘洞,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度和宽度均超百米;水帘洞的水帘,最宽时足有一丈二左右。主要景点有燕子峰、漱石枕流石、丹霞峰、火焰峰,鹰嘴岩、流香涧等,而天车架则是这一景区内较有特色的一处人文景观,它位于章堂涧南岸的丹霞峰半壁,在好几个高矮、大小不一的崖洞内依崖构筑的几幢小木楼,有的深藏洞内,有的半露洞外,上下错落,栏杆围护,悬梯环接,这便是天车架。

【大红袍景区】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有武夷山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有被传为神茶的大红袍。大红袍景区主要景点有:牛栏坑、永乐禅寺、大红袍、三花峰、磊石岩、马头岩、悟源洞、杜辖岩。

大红袍是神奇的茶树,它有与众不同的生长环境。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它生长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龙窠中,大红袍的树龄已逾千年,现在九龙窠绝壁上仅剩四株,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它们,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大红袍茶产量极少被视为稀世珍宝。

武夷山景点简介 武夷山简单介绍

1、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4、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5、1999年12月,根据世界遗产遴选标准 (Ⅲ)(Ⅵ)(Ⅶ)(Ⅹ),武夷山(Mount Wuyi)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911)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中国世界遗产之一。

6、2017年7月9日,江西铅山武夷山“申遗”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2020年,武夷山自恢复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免费。

武夷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乘坐高铁1.2米以下的儿童不需要买票。1.2米以下儿童可与成人免费进站。根据《铁路旅客运输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承运人一般不接受儿童单独乘车(乘坐火车学习的学生和承运人同意在旅途中受监管的除外)。与身高1.2~1.5米的成人同行的儿童应购买儿童票;超过1.5米应该买全价票。每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如果不止一个孩子,超出的部分应该买儿童票。儿童票的座位应与成人票的座位相同,其到站不应远离成人票。免票乘车或持儿童票乘车的儿童单独使用卧铺时,应当收取票款差额。检票规定:《铁路旅客运输条例》第二十七条车站应当查验旅客和进出车站人员的车票,列车应当查验旅客的车票。必须凭证件购买优惠票和各种乘车证的乘客,要查验相应证件,验票要有标记。车站应当在发车前提前停止检票,但停止检票的提前时间应当在本站营业场所公告。第二十八条铁路检查员可凭检查证和臂章在车内检票。

河南襄城县最大的紫云山中,隐藏着明清八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

揭秘山西大学堂前身 : 三立、晋阳、令德堂书院

坊间流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之类的著作,大多将中国大学的历史追溯至“三代之学”,或从西周“大学”谈起,或从汉代“太学”算起,即使像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北京大学的校史,像冯友兰这样的硕学鸿儒也强调:“北京大学的校史应该从汉代的太学算起。”

最近,国内各大学纷纷举行校庆,大多将历史尽量往前追溯,甚至有些不惜“改头换面”或“偷梁换柱”。此种现象实是国人“民族自尊”情结的显露: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居然只有百年的“大学史”,实在说不过去呀。

此种建构“悠久历史”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无限地扩张却不值得提倡。因为中国古代的“大学”或“太学”,与“university" 存在巨大差异,中因近代新式大学的建立和大学制度的确立,实在是地道的舶来品( 参见陈平原《老北大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年3 月版)。

近代中国一些新式大学的成立,与前已存在的书院倒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继京师大学堂( 今北京大学) 之后于1902 年成立的山西大学堂,最初就是由此前设在太原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合并而成。

1907年的山西大学堂全景

晋阳书院与三立书院

“晋阳书院建自前明”。明万历初年,山西按察司副使利用巡抚衙门旧址,增建号舍,筑三贤堂, 祀奉讲学河汾、生长于河汾的三位先贤——王通、司马光、薛瑄,以此作为士子学习的榜样,并挂起“河汾书院”的牌匾。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时任山西巡抚魏允贞在太原府沿西南右所街,又将三贤堂扩大为三立祠,祠奉明贤55 人,每年按规定日期和仪式致祭。三立书院由此确立。

山西大学堂首任督办沈敦和题写的校名

三立书院最初办得很有成效。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庚子科乡试时,学员考中举人者多达50余人。崇祯初年,时任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从考生中择录优等生250 人进入三立书院,并将三立祠名臣、乡贤续增至71人,袁为其各著一传,传后加以“袁临侯日”的评语,名其书为《三立祠传》。

袁继咸,字季通, 号临候,江西宜春人。办事公正,热心教育。他主持三立书院后,与士子互相讨论,朝夕劝课,生活上蔬食菜羹,与士子一致。袁氏不带家眷,节余薪俸,全数补助寒苦士子。士子得病,亲自慰问,并出医药费用,深得三立书院士子之拥戴。崇祯九年(1636 年)当袁氏遭诬陷被逮进京后,以傅山、薛宗周为首的山西百余青年徒步上京,为袁鸣冤,使袁案得以平反,此为有名的“伏阙讼冤”。崇祯十六年(1643 年),时任巡抚蔡懋德又对三立书院进行整顿,其中两大措施最为著名: 一为聘请知州魏权中、举人韩霖、桑拱阳及傅山来院讲学; 二为每月三集,集中讲学。初集讲圣谕,由地方绅士和乡老参加; 再集讲经济,举凡国家大政、地方利害均在讨论之列,从政人员必须参加;三集讲制举,科举应试的士子参加。

明清之际十余年兵荒马乱,山西属于重灾区,三立书院也受到一定冲击。顺治十七年(1660 年),山西巡抚白汝梅鉴于三立祠地势湫隘,又经兵燹,遂在府城东南侯家巷购地,另建三立祠。此次重建的三立书院总面积大为扩展,共花费白银2130余两。雍正十一年(1733 年),三立书院正式改名“晋阳书院”,重建后的晋阳书院旧址即在现今的太原市公安局院内。自顺治十八年直至光绪二十七年(1661-1901年)240 年间,晋阳书院一直设在候家巷。1902 年成立山西大学堂,大学堂总教习兼中学专斋总理谷如墉,即为晋阳书院最后一任山长,晋阳书院的学生也全部进入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校门

令德堂书院

山西大学堂与“令德堂书院”也有历史渊源。光绪八年(1882 年),张之洞继任山西巡抚,针对山西“士气衰微而废其学”“此时唯苦人才不足”的情况,到任伊始,即与学使王学庄商议,并会衔入奏,请于太原府署西偏明代晋藩宝贤堂旧址别建精庐,仿阮元学海堂诂经精舍例,设“令德堂书院”。后因王学庄丁忧去官,张之洞又与新任学使凤歧悉心规划,在桥头街(今太原市人民公园)觅屋开办。令德堂课士,仍为传统书院规制,其延聘的山长、分校都是对经史古学造诣颇深的儒生,如主讲王轩(洪洞人)为同治壬戌进士,幼治三礼,习许氏《说文》,于地理学、金石考订颇有成就; 协讲杨笃(乡宁人) 为同治甲子举人,精三礼,尤专训诂。王、杨均为光绪《山西通志》的主要纂修人; 协讲杨深秀(闻喜人) 为光绪丁丑进士,治朴学,为后来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令德堂创始人张之洞

1884 年,张之洞饬冀宁道详议令德堂章程六条四十二目(载光绪《晋政辑要》卷23,《礼制,学校六》),举凡延请主讲,编立功课,修缮杂支,书籍购置,课卷日记,监院教谕,书役斋夫, 巡更杂役,均一一议立章程,“以期历久可行”,令德堂学生最初仅30人,后陆续增至70人,“其后通省人才多出于此”。据载,1885 年乙酉乡试,有文能运用许慎《说文》及史学辞章具有根底者皆属令德堂肄业生。值得提起的是,戊戌维新高潮期间,令德堂肄业生增至120 人,院长屠仁守进行教学改制,添设经济课四门——政治时务、农功物产、地理兵事、天算博艺,令学生任选一门,广览众参。令德堂的与时俱进,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令德堂书院章程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外籍教士安怀珍、刘博第等强占令德堂为临时教堂,令德堂于是停办,其肄业生后来一律转入新设立的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斋最初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多承袭令德堂旧制,而山西大学堂创办人之一的谷如墉及教师田应璜、张友桐、董化时等都是令德堂早年的毕业生。

清末书院改学堂是自上而下的社会潮流,山西大学堂就是在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

|来源:《山大往事》、青莲读书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95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