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船帮会馆

船帮会馆位于商洛丹凤县的龙驹寨,建于清光绪十七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凤县博物馆也设在此处。由于建筑华丽,又被称之为“花庙”或“花戏楼”,即“丹凤花庙”。花庙与花戏楼——

船帮会馆是座十分美丽的古建筑,座北向南,面临丹江。整个建筑是土木结构。做工精细,雕刻讲究。晨曦阳光中,屋顶的琉璃瓦显得金碧辉煌。因建筑宏伟华丽,其中又祭祀着丹江水神,故俗称“丹凤花庙”。大门形似一座三开间的牌坊,颇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风格。南面的花戏楼建筑特殊,高36米,第二层不用柱支撑,而是用巨木构成多角形构架相叠,层层向上递缩,形成一个锥体笼形结构。从舞台中央仰望,犹如急流中的漩涡,很是巧妙。全国有“花戏楼”之称的建筑只有两处,一处为安徽亳州(曹操故乡)的著名花戏楼,为南戏楼;另一处即此处,为北戏楼。

船帮会馆

花庙之花,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建筑笼罩在千姿百态的画图之中,其中尤以镂刻透雕刀工细腻,形神出众。山水人物,车马仪仗,楼阁亭台,树木花草,鱼虫鸟兽无所不雕,戏楼正面更是木雕精品荟萃。在诸多造型中,龙的形象最为耀眼,梁栋上、花脊上、飞檐上、峙墙上无不有龙。足见船工们对龙的信仰至诚。以千万计细瓷碎片镶嵌而成的群龙,在阳光下更是鳞光闪烁,异彩纷呈。船帮会馆的历史——

丹江航道自春秋战国始即为贡道。为建都长安之历代王朝主要补给线,龙驹寨江岸当时是水陆换载的著名码头。船帮会馆,是当时从船上每件运货的运费中抽取三枚铜钱,日积月累,于清朝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成。

船帮会馆又叫明王宫、平浪宫。会馆戏楼建筑雄伟,造型奇巧,有“兼具南秀北雄”之誉。会馆前门临江,为青砖六柱五楼牌坊式建筑。戏楼紧贴门楼,重檐翘角,巍峨壮观。楼上演戏,楼下可供上百人“安营下寨”。无论是晴是雨,船工们上岸后,身不着点雨,头不顶烈日,夏纳凉,冬取暖,乏者憩,闲者乐,皆兴致勃勃。戏楼坐南向北,正面顶端高悬“秦镜楼”牌匾,三面均可容纳观众。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经此,曾在会馆进行整训,并创建了龙驹寨苏维埃,从而为这一文物古迹增添了红色光环。新中国成立后,船帮会馆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起了丹凤县博物馆。近年又建成历史文物、贾平凹文学艺术成就、龙驹寨水旱码头三个展室。

此外,当地过去曾有不少行业的会馆,如今马帮、盐帮、青瓷器帮三个留存的会馆古建筑保护较为完整。马帮会馆古建位于西街小学院内,盐帮会馆古建位于县党校院内,青瓷帮会馆古建位于城关粮站院内。

怀帮会馆

文:亓河丨图:网络

颍河从嵩山南麓汩汩而下,流过登封,便到了禹州。

公元1762年,一位背负罗盘,手握皮尺的中年人,风尘仆仆地站在了禹州城北高处。暮色中的禹州城依山带水,四通八达,城深人茂,烟凝暮紫。他不由脱口称赞道:“真乃福地也!

中年人名叫何宏瓒,时任州判。在他的倡议下,原本在密县举行的药材交易大会搬迁到了禹州,一举解决了过去山路崎岖、药物难运的困状。从此,各地药商千里迢迢,轮蹄辐辏,驰奔禹州。

这是有关禹州中药材交易历史的珍贵记录。记录文字刻在一块沧桑的石碑上。石碑珍藏在怀帮会馆内,怀帮会馆则位于禹州市城北一隅。

走进怀帮会馆,只见殿堂齐整,柱石挺拔,雕梁画栋,精巧非常。会馆落成于同治十一年三月,即公元1872年,由怀庆府巨商富贾集资兴建。会馆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8米,总面积达9360平方米。包括照壁、山门、戏楼、钟鼓楼、左右廊庑、大殿等建筑

怀庆府古称“覃怀”,后称“怀州”,明清为怀庆府,即焦作市。纵观中国历史,商人在外建会馆的以山西、陕西、甘肃、安徽、广东等省居多,河南商人在外建会馆的只有古时怀庆府人。怀庆府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于经商。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有不少地方把怀商叫做中国的“犹太人”。但是,能与晋商、徽商媲美的怀商为何会到禹州兴建会馆?禹州何以吸引如此之多的巨商富贾聚集在此呢?这一切的缘由还要从药材说起。

禹州有“药都”之称。从黄帝、雷公隐居具茨山尝草寻药开始,先后有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医药圣贤移居禹州,行医采药、悬壶济世著书立说。清乾隆年间,全国22个省的药商先后在禹州城开设药庄、药行、药铺、山货行、洋货棚等。同一行业、同一地域的商人为了便于联系,互通信息,逐渐结成行帮组织,其中就有怀庆府商人结成的怀帮。

怀庆府出产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四大怀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就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山药(薯蓣)、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自光绪二十年以后,每年有大量怀药运往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市场。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山药每年产量约一百万斤,生地年产量约一百五十万斤,牛膝年产量约二十一万斤,菊花年产量约九万斤。试想,中药材大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乡野农村、人迹罕至的地方。

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情况下,尤其采摘不易,收集不易,贩运不易。没有吃苦的思想、顽强的品质、健康的体魄和独到的眼光,成不了一名合格的药商,更不要说获得丰厚的利润了。可以说,一百多年前,一群怀庆府人正是凭着“勤劳勇敢”四个字铸就了怀商的金字招牌成功的怀商,为了发展贸易主动集资,先后在武汉、禹州、北京、天津、西安、周口等地建立了联谊场所“怀庆会馆”。

其中,以禹州的怀帮会馆在全国影响最大,享有“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美誉。整个大殿建在一个高0.8米,边长18 米的方形基座上。大殿的前部为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式卷棚顶。上覆孔雀蓝琉璃瓦,雕花脊,檐下无斗拱平板枋上为高浮雕牡丹图案。拜殿紧接后大殿,为单檐悬山式顶,前后出廊,殿顶以孔雀蓝琉璃瓦覆盖,两山用琉璃博风,檐下施五踩双下昂斗拱,前后檐有柱头二十四朵。平板枋上高浮雕龙、鹰及山水花卉等图案,殿内梁起七架,前后出单步梁,中柱减出一列,既扩大了使用空间,又显得开阔大气。

漫步整个会馆,画角飞檐,姿态优美,灵秀活泼。木拱彩绘,端庄肃穆,古拙持重。一个线条、一笔画痕都活灵活现,既高雅不俗,又充满了人情世味、时代气息。可以想象的是,眼前这栋建筑的主人怀商,早已不是当年推着小车贩卖药材的小商贩了。

经过纷繁的、巨大的、跨国的贸易往来锤炼,他的胸襟能容四海,眼界超然物外。在会馆筹划奠基之时,他已经绘制好了蓝图,要打造一所无与伦比的建筑,昭示怀帮的实力和地位。用一张崭新的面孔,来迎接四方宾客,八方朋友。

大殿各间大额枋上的浮雕“商旅入城”、“高土贤隐”、“骆驼商旅”、“商旅歇马”是怀商艰苦奋斗的历程。殿内绘有金色卷发男女头像和西洋建筑风景画,是怀商跨国贸易的绝佳见证。所有建筑用砖均全部刻上“怀帮”二字。那是一种怎样的自豪和张扬啊!他想通过建筑来告诉世界,扎根故乡,放眼世界才是成功的真理。

时光荏苒,怀帮创造的辉煌早已“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作为中医药文化历史繁荣见证的禹州怀帮会馆,却历经百年风雨,坚固如磐,并且日久弥新。

这里已成为禹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四处林立的脚手架上,工人们在修梁垒柱,描龙涂凤,精心施工。照壁、山门、戏楼、曲径楼、西门楼、大殿拜殿、东西厢房的修复工程已完成,琉璃瓦重新焕发了莹莹神采,屋脊兽恢复了往日的骄傲肃穆。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古老的怀帮会馆在天地间,散发着不可名状的肃穆和恢弘。沉甸甸的建筑犹如一座丰碑,崇高伟大!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黄州会馆帝主宫与黄帮商人(一)

黄州会馆为古黄州府(今为湖北省黄冈市)所辖的黄冈县(今黄冈市黄州区、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黄安县(今红安)、黄梅县、麻城县、浠水县、蕲春县、罗田县、广济县(今武穴)等地的驻外经商人士合力打造。在湖北沙市、汉口、宜昌、襄阳、老河口、竹山、恩施,湖南洪江,陕西旬阳,四川成都,重庆等地均有兴建。现绝大多数留有遗存,其中不乏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古黄州地域在唐朝时曾为齐安郡,因而黄州会馆也称为齐安公所。这既是一种古雅称谓,也表达黄州人对家乡古老历史的推崇和缅怀。又黄州人敬奉“帝主”(又叫“福主”),所以黄州会馆又叫“帝主宫”。

《汉口帝主宫》是十年前王业信老人所作。王业信从小住在帝主宫附近,他记得那里是高档百货的大宗交易场所,经常有小汽车停靠,还有洋人前来交易。宫殿里是各种高档百货——上海家庭工业社的雪花膏,凤凰牌扇帽,金钱牌搪瓷制品,洋布洋油,丝绸苏绣;宫殿外小商小贩扎堆,人来车往,会馆茶馆林立,热闹非凡。1938年,帝主宫毁于战火。

所有关于汉正街的历史资料中,绝少提及帝主宫。为了重拾这段遗失的历史10前老人细细走访考证,历时半年泡图书馆,翻阅汉口志和老地图,作成一幅3.5米长的水墨长卷,被江汉区档案馆收藏。

王业信老人的挚友周建设所作江汉区民族街和平社区的墙面宣传画

原沙市黄州会馆位于沙市崇文街82--90号,由旧黄州府黄安县籍(今红安)著名商人吴景棠兴建,其后代吴俊臣当过该会馆多年的“值年”(负责人)。

原沙市黄州会馆局部

民国时期,沙市曾是全国仅次于汉口、天津的第三大棉花输出市场。黄州会馆作为黄州同乡会的重要居所,其“圣地”功能无法替代。

邓嗣明老师的《三楚名镇梦华录》一书

邓嗣明老师的《三楚名镇梦华录》一书

沙市黄州会馆在沙市会馆史上占据显赫地位,其规模和影响力位居前列。全国解放前后,黄州会馆丧失原有功能,但大都被有效利用为办学场所。1929年创办了齐安小学,后为沙市崇文街小学和沙市艺术中学的校址

.

原沙市黄州会馆局部

襄阳黄州会馆( 樊城)位于樊城马街与交通路交叉口北侧商贸繁华地带。是清代黄州商贾设在樊城的工商行帮机构。始建年代待考,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会馆原范围较大,亦名黄州书院。

襄阳黄州会馆( 樊城)是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处本省人修建的会馆。它的建筑结构一律为硬山式砖木石结构,第一进有铁叶大门,中间为通道,两边为厢房,上层原有戏楼。第二进为正殿,四柱三间。第三进是后殿,其结构与正殿相同。

樊城黄州会馆孙金福编辑整理

有老人回忆黄帮商人特别会做生意,卖的大多数是布匹、棉花,像经营绸缎布匹的老字号阮祥泰就属于黄帮。 “黄帮商人经营门类众多,有棉花、纱布、木耳、粮油等。他们的足迹遍及上海、武汉、襄阳、重庆等地,走过了汉水流域千里航线的古镇,黄州帮的大小商铺更是遍布樊城。”,黄州会馆正是数百年前黄帮商人在襄阳经商的历史见证。

樊城黄州会馆孙金福编辑整理

陕西安康黄州会馆位于旬阳县蜀河镇西后街,为清代“黄帮”(即黄州籍客商)分期建造,始建年代约在清代中期,其时仅正殿三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拜殿,同治十二年(1873)建乐楼和门楼。黄州馆门楼正楼高10米左右,大门额枋为石雕,门前有对称抱鼓,抱鼓两面分别雕刻着四种祥鸟瑞兽。正门上方竖书"护国宫"三字,两边分别书写"金墉""玉局"。中柱、边柱各用青瓷片嵌对联一副。中柱联为:帝德无私,想当年楚北声垂,万古神功昭日月;立思曰极,位此际秦西威镇,千秋俎豆祀馨香。边柱联为:庙貌柱奇观,视当前日朗风清,恰肖黄州赤壁;神功昭赫濯,庇此地民安物阜,何分楚水秦山。(两副对联悬空较高,有些字因年久模糊,暂时无法确认,待后改正)。

旬阳黄州会馆

据资料记载,黄州会馆前后分三次建设。始建于乾隆中叶,由在蜀从事商业贸易的黄州籍商号、帮会依次兴建,后经历几代人百余年努力,始得完成。初创时仅正殿三间,后于道光二十七年动工,历时两年修成拜殿,同治十二年起又"刻角丹楹""几费经营""罄数千金"而修成乐楼及门楼。蜀河黄州馆是安康境内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美的南派宫殿式建筑,其耗资十分惊人。从碑文浩繁的落款可以看出,参与集资者除在蜀河的黄州籍客商、字号外,尚有湖北康家湾帝主宫、老河口帝主宫及老河口蜀河帮,共计商户不下二百家。这不能不让人对当年蜀河商业的兴盛面浩叹

旬阳黄州会馆

图说身边趣事,说你说我说生活!程峰哥,七零后天蝎,喜欢户外/摄影。致力于原生态原产地原味道的传统发掘。欢迎关注!

跟着文字去趟远方,来看现存最大的怀帮会馆……

怀帮会馆

2007年秋,焦作日报曾计划推出“搜寻怀药文化、重铸怀商辉煌”寻访古代怀商故事和文化遗迹的新闻行动,第一站选在武汉,第二站选在禹州。有关汉口药王庙的图文在此前两期的《焦作晚报》周末版上已刊登,现将从武汉返回河南禹州实地采访禹州怀帮会馆的记录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历史造就水陆码头

2007年10月15日,在对药帮巷一带当年怀商使用过的石门、石礅进行拍照和登记后,记者一行便告别古镇汉口,踏上返程,按计划前往怀帮的另一处辉煌之地——中原禹州。

汽车疾驰在京珠高速公路上,连日的阴雨没有妨碍我们的行程。看着车窗外田野里泥泞的小路,令人联想到古人靠推独轮车、挑担南下汉口的艰难,自然就理解了怀帮走水路贩运大宗货物的想法。

打开地图,你很容易明了怀帮聚集禹州的缘故。在那里,傍城而过的颖河经过周口、阜阳、淮南等商埠,一路向东南直通江淮一带;禹州向西南不远就是汉水的上游,货物可由此走水路经南阳、襄阳抵达汉口。当年,位居中原腹地的禹州,其区位优势近似于今天的铁路、公路枢纽——郑州。怀庆药商经营“四大怀药”,向江南地区转运货物,禹州势必成为南下的第一站。

自古以来,禹州就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并称“四大药都”,来自各地的药商汇集于此,而这里又临近怀庆府“四大怀药”原产地,怀庆药商自然会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根据地和水路码头苦心经营。

此外,怀川人的血性在禹州人的心里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史载,周安王五年(公元前397年),怀川人聂政刺死韩相侠累,毁容自杀,后人为彰其侠勇,于阳翟(今禹州)筑冢纪念,史称“聂政台”。记者这次专程来到聂政台前,凭吊了这位侠肝义胆的怀川先辈。据《禹州市志》记载,古时禹州“每年二三月间,商家云集台下,山货、药材、土布入市经营,帐篷稠密,驮载辐转,货殖尤多矣”。史料证明,早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禹州便成为药材汇集之地。

怀帮会馆显示富有

到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前后,各地药商结帮而至,并在禹州筹建栈驿。为了便于联系、互通信息,同时为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在禹州的各地商帮不惜重金修建会馆。自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相继建成怀帮、山西帮、十三帮、江西帮四大会馆。据碑刻记载,禹州怀帮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落成于同治十一年三月。其东面是山西会馆(早已拆毁),西边是十三帮会馆。怀帮会馆在建筑艺术上雄居禹州各会馆建筑之首,享有“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美誉。其中以怀帮会馆和山西会馆最为雄伟壮观,十三帮会馆占地面积最大。

虽然以前看过有关禹州怀帮会馆的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到实地后,记者还是惊呆了:在汉口对昔日药王庙的凭空想象,一下子在眼前复活了。

“怀帮会馆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应该归功于曾经在这里的驻军。‘文革’期间,‘破四旧’的人不敢在这里胡来。”据设在怀帮会馆里的禹州市文物管理处时任领导丁保臣介绍,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怀帮会馆原名覃怀会馆,因为怀帮在本地名气较大,结果就约定俗成叫怀帮会馆了。怀帮会馆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区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8米,总面积达9360平方米,目前是全国药商会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会馆。

据介绍,怀帮会馆原总占地15亩,从南到北,由大门、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左右廊庑、大殿和拜殿等建筑组成,如今大门早已被禹州一中校园占据,影壁与校园院墙贴在一起,会馆只好向西边的街道新开了大门。

记者先围着戏楼转了一周,发现这个在图片上不显眼的建筑大有讲究:从前面看,是面阔五间、单层明柱、假重檐(旧制只有皇家建筑可用重檐)的会馆山门;从后面看,则是面阔三间的戏楼。戏楼顶部属九脊八坡歇山顶单檐建筑,用彩色琉璃瓦覆盖。

戏楼向北数十米是东西廊庑,这是两座东西相对、面阔五间的两层配房。再往北行是拜台,拜台前面的一对两三米高的石狮,据说是从大门外移过来的。其中雌狮微皱眉头,咧嘴欲笑,肚子下面的小狮子蹬得它直痒痒。再往后是拜殿和大殿建筑。记者用步量了一下,拜殿面阔五间计24步,进深8步。拜殿檐下嵌有透花人物、鸟兽及历史故事浮雕。紧挨拜殿的是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计16步,殿内雕梁画栋,遍施彩绘,显得金碧辉煌。

文化建设高人一筹

禹州民间有“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谚语,近几年在各媒体和学术刊物上广为引用。然而,一些不明就里的研究者却想当然地误传为不如怀帮一个“店”。其实,你到实地一看,就不言自明了。

十三帮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落成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等十三个商帮集银共建,占地20亩。会馆建筑分为庙院、中配院、会议所三部分。庙院位于会馆西侧,建有九龙壁、铁木旗杆、山门、钟楼、鼓楼、戏楼、东西廊房、拜殿、大殿和配殿。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乎与怀帮会馆同期创建的十三帮会馆如今已经破败得不像个样子。整个院子面积虽然不小,但所有建筑都是偷工减料。砖砌的戏楼早已垮塌,戏台如今已经变成了住户的菜园子。

再回到怀帮会馆的院子里一看,十三帮差的岂止是“一个殿”?单看怀帮会馆的每一处建筑都能显示出怀帮在营造上的实力。可能刚竣工时,禹州百姓只看到了两家会馆在大殿精美设计上的差距,如今经过时间的磨砺,就连商帮文化上的差异也彰显无遗。团结求实、诚实守信的怀帮,焉有商战不胜之理?

一边听着丁保臣的解读,一边审视着怀帮会馆拜殿屋檐上的5幅木雕,记者的思绪飘进了画面中:正中的“十八学士登瀛洲”,讲述的是唐朝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学士”登临仙岛瀛洲的故事,它反映了怀商崇尚文学、企盼长生的愿望,也暗含着怀药可以健身长寿之意。靠左边的“商山四皓”(《怀庆府志》上好像有“商山四皓”是咱怀川人的说法),虽然表现的是汉初的4位著名长者,但暗喻着“四大怀药”历史悠久,食之能使人年老不衰。靠右边的“高士贤隐”,描绘的是“竹林七贤”寄情怀川山水的场景。最左边“商旅歇马”中的八骏,或打滚,或吃草,或蹭痒,或鸣叫,神态各异。而最右边“骆驼商队”中的10匹骆驼正托运着怀药、丝绸等货物西行,小伙计牵驼,老掌柜殿后,有呼有应,活灵活现。大家恍然大悟:“看来咱怀商的生意早就通过丝绸之路做到中亚和欧洲了!”

丁保臣指着绘有金发洋人和西洋风景画面的大殿檐额说,怀帮当时已涉及国际贸易,正如史料上所载,药材生意“内至全国二十二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及)高丽(今朝鲜),北际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皆舟车节转而至”。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相宜 摄影报道

主编:王晨光 统筹:王 鹏

责编:赵晓晓校审:王盈燕

编辑:靳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92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