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萃园书院

萃园书院是吉山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书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萃园书院是清顺治年末(1661年)由吉山倡导教育的创始人刘奇才建造,清雍正二年(1724年)刘元晖考中进士,对历经63年的萃园

萃园书院是吉山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书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萃园书院是清顺治年末(1661年)由吉山倡导教育的创始人刘奇才建造,清雍正二年(1724年)刘元晖考中进士,对历经63年的萃园进行了重修。抗战时期,萃园是省卫生防疫大队所在地。2005年5月被确认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立碑。

萃园书院

景点位置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吉山

封龙书院文化园 | 非遗进校园—走进东三教小学

2019年11月28日,由桥西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桥西区文化馆主办,封龙书院文化园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东三教小学开展。桥西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杜秀春、桥西区文化馆馆长段然,封龙书院文化园办公室主任焦文慧、匠心六艺主任张力伟,东三教小学校长师彩娥、教育处主任郭华及20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传播非遗文化”为主题,对剪纸、脸谱、风筝、中医药四个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和体验,旨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老师寓教于乐的讲解,同学们认真学习体验,从了解非遗到认识非遗,从认识非遗到亲自动手体验非遗,同学们徜徉在非遗体验的海洋里。对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认知都能令同学们无比兴奋,每一个细节操作都能让同学们感受到来自非遗的文化魅力。

脸谱—历史人物

剪纸—窗花

中医药—肚脐贴

画艺—风筝

——图为获得“小小非遗传承人”称号的同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众多民间艺术家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以及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将非遗文化融入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式。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渠道,丰富了非遗文化的传承载体,增强了学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养了接班人。在此次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桥西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桥西区文化馆和封龙书院文化园还将继续开展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使同学们可以近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新生力量。

南充凌云山书院揭牌启幕办教育人读书人乐园

3月24日,由南充市民政部门注册、教育部门审批的首家书院“南充凌云山书院”在南充市高坪区凌云山鸽翔山庄正式揭牌。

据了解,南充凌云山书院成立于2017年,是整合文化学术交流、教育服务的一座“精神地标”。它位于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道、佛、儒三家文化交织繁盛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凌云山核心区,是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学术交流、教育咨询、培训、评估为一体的公益组织。该院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珍品藏书3万余册,电子阅览室2间;有住院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特聘专家10人。

据悉,该院紧扣“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战略部署,凝聚教育专家、教育名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着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先进教育思想,培养扶持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教育咨询、教育评估、特色教育、兴趣活动。以躬身笃行、德艺双修院训,以汇聚贤达、砥砺前行、博采众长、铸就栋梁为办院理念,主要以传承国学,问题研究、学术探讨、游学结合为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目前,该院开展了每年2次及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专家读书活动,青少年读书活动,大型读书活动,国学诵读邀请赛等。依托国家读书日等大型主题活动,设立了“凌云山”读书奖,每年评选。同时,该院还参与教育研究与服务和定点培养计划。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及以上教育研究活动,提供决策参考;提供教育第三方咨询、培训、评估服务、游学活动等。根据实际需要,招收有培养前途的学员;专家一对一培养,定点培养青年才俊。

“此次南充凌云山书院的成立将为南充文化强市锦上添花。”南充凌云山书院相关负责人说道,南充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交相辉映,影响深远。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贯彻落实“四个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开拓创新,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以营开放之氛围,博众家之所长,创学术之高先,论当今之要义,把它办成教育人、读书人的乐园。(唐敏 易青海)

问津书院问津行馆问津园

问津书院旧址位于旧城南门内大街38号清代盐商查为义献地,经盐运使卢见曾请准,并捐资督修,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落成,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原由三进院落和东西跨院组成,占地面积2004.62平方米。院内居中为讲堂,额匾题“学海堂”三字。堂后为山长室,周围环作学舍。建筑布局严谨匀称,是天津知名书院之一。清末改为民立小学堂。《津门杂记卷上》载“问津书院,在古楼南大街。掌院山长二位,分官斋两课,每月考生童二次,膏奖需项由运库支发,年终报部。乾隆十七年,邑绅查为义捐地基创建。有卢公见曾碑记可证。”

问津行馆旧址在原东门内大街45号,即文庙西牌楼南侧,又称杨家花园。1880年10月天津电报学堂成立后,在设立中国最早的电报总局,李鸿章出任电报总裁,盛宣怀为电报总办。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原址无存,上世纪九十年代毁于新安购物广场建设。曾仅存歇山顶厅堂一座,二层出廊小楼两栋,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今亦化为过眼云烟。

问津园,《天津县志卷七》载“问津园,在城东锦衣卫桥,鲁庵张氏别业。树石葱蒨,亭榭疏旷。海内名流过津者,无不假馆,称为小玉山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78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