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镇宁炮台

镇宁炮台位于兴宁区公园路人民公园望仙坡西南,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9年,镇宁炮台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镇宁炮台

宁波的炮台,竟是如此威武霸气!

宁波古来抗击倭寇,历史的印迹告诉我们,宁波英勇威猛!

平远炮台

平远炮台位于北仑戚家山街道金鸡山东北麓山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型,长20米、高5.3米。

曾置克虏伯21公分口径后膛炮一尊,1936年抗战前夕撤平远炮台,将大炮移至钳口门镇远炮台,2007年由文物部门将炮台底座移至蔚斗小学旧址收藏。

现平远炮台仅存一堵三合土残墙。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远炮台

宏远炮台是北仑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位于甬江南岸笠山上,是甬江口的屏障。笠山高30余米,巨大的三合土炮台和钢筋混凝土炮台融为一体,气势极为恢宏。

炮台呈圆形,占地面积269平方米,直径16.5米,高6米,壁厚2米。东南开炮眼,西北设洞门,高5米,宽3米,台壁以蒸熟糯米搅拌黄泥垒砌。原置德国造火炮一尊,早拆除。与南岸金鸡山下的"平远"炮台隔江对峙。现台顶毁圮,台壁屹立。

从1937年抗战初期到1940年四年时间内,日军多次对宏远炮台进行空中轰击,我炮台对日空军进行奋力还击,取得了很大战绩。

如1939年6月7日,日机6架飞临甬江口,在上空盘旋几圈后突然向宏远炮台俯冲,企图偷袭。高射炮射手们早已警觉,操炮跟踪瞄准,向第一架日机连发爆炸弹8发,日机尾部冒出浓浓黑烟,坠落在甬江口距岸约800米的海面上,飞行员跳伞后被我军守备团士兵包围,举枪自杀。

靖远炮台

靖远炮台始建于1880年,用三合土夯筑。炮台平面呈凹字形,原设炮眼5孔,长45米、宽9米、高4.4米,各炮室用墙壁间隔.。有营房5间。

清光绪十年(1884)置阿姆司特郎80磅前膛炮4门,瓦瓦司80磅后膛炮1门,为当时镇海口海防建制最大的炮台,在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中发挥作用。

目前,5间营房和各炮室间隔墙已全部被毁,炮台内部破坏严重,炮台外部轮廓比较完整。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远炮台

在北仑区小狭江口,笠山南侧,面临大海。1880年用三台土建筑,平面呈凹字形,长52.6米、宽9米、高4.8米,设炮眼5孔,在中法战争镇海之役起过作用。炮台毁坏严重,1989年12月,列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之一。

镇远炮台建于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设炮位四十个,安排放大小生铁炮四十门,还有房、神堂、药局、兵房等。现存的镇远炮台的露天炮位均有暗道相通。

清光绪十年(1884)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门,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后增克虏伯12公分后膛炮2门,克虏伯17公分后膛炮1门。1936年从平远炮台移来克虏伯21公分后膛炮1门,2007年该炮台底座移至蔚斗小学旧址收藏。

戚家山营垒

戚家山营垒位于小港沙蟹岭南戚家山顶。平面呈椭圆形,周长约600米。

相传明代驻扎“戚家军”,1881年(光绪七年)总镇杨春和建块石营垒,高12米,宽34米,现断垣尚留。

1981年7月,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列入镇海口海防遗址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营垒和这些炮台,北仑才得以在历史的战争中存活下来。如今,相对于过去和平的现在,它们安静的躺在北仑的一角,静静的看着他们打拼下来的北仑在历史的长河中茁壮成长……

安远炮台

安远炮台位于招宝山南麓乌龙岗下。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之前,“安远”仅是座小炮台,配有弹重80磅的阿姆斯特朗前膛小炮三尊。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正式始建,由同知杜冠英督造。为安置21厘米口径的克虏伯新式后膛钢炮,光绪十三年又重新扩建,次年告竣。1981年7月,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12日,列为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之一。

炮台呈圆形,内径16.5米,高6米,壁厚2米,设前后炮门,前炮门朝东面海,后炮门朝西面江。原置德国造火炮一尊,早拆除。炮台中心置圆形旋转铁轨,大炮可沿铁轨前后旋转。

部分内容来源于北仑旅游,由宁波旅游编辑整理

镇海口的古炮台群,你都了解吗?

在甬江的出海口,西有招宝山,东为金鸡山,两山虽不甚高,但悬崖削壁,山势峻险,雄伟挺拔,如门以户,形成夹崎之势,这就是著名的“镇海口”。

镇海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军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战场之一,留下丰富的海防斗争的历史遗迹。

其范围包括镇海城关的吴杰故居,梓荫山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钩金圹”──英军登陆处,招宝山威远城、月城、威远城碑刻、安远炮台。

北仑区的金鸡山瞭望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笠山的宏远炮台,小港口的镇远炮台、戚家山营垒等。

这些曾抵御外敌入侵而遗留下来的文物,

将历史的荣光和战争之殇娓娓道来……

镇海口海防全图

包括甬江入海口全貌,招宝山、金鸡山、虎蹲山、笠山、游山鸟瞰;定远、威远、安远、绥远、平远、靖远、宏远以及南栏江等九座炮台布防的准确位置。

安远炮台

位于招宝山南麓乌龙岗下。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之前,“安远”仅是座小炮台,配有弹重80磅的阿姆斯特朗前膛小炮三尊。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正式始建,为安置21厘米口径的克虏伯新式后膛钢炮,光绪十三年又重新扩建,次年告竣。炮台呈圆形,内径16.5米,高6米,壁厚2米,设前后炮门,前炮门朝东面海,后炮门朝西面江。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炮台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金鸡山东麓沙湾头,建于清光绪六年置阿姆司特郎80磅前膛炮4门,瓦瓦司80磅后膛炮1门,为当时镇海口海防建制最大的炮台,在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中发挥作用。目前,5间营房和各炮室间隔墙已全部被毁,炮台内部破坏严重,炮台外部轮廓比较完整。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远炮台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金鸡山东北麓山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型,长20米、高5.3米。现平远炮台仅存一堵三合土残墙。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远炮台

宏远炮台是北仑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位于甬江南岸笠山上,是甬江口的屏障。笠山高30余米,巨大的三合土炮台和钢筋混凝土炮台融为一体,气势极为恢宏。炮台呈圆形,占地面积269平方米,直径16.5米,高6米,壁厚2米。东南开炮眼,西北设洞门,高5米,宽3米,台壁以蒸熟糯米搅拌黄泥垒砌。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远炮台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小浃江入海口的笠山南侧,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三台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长52.6米、宽9米、高4.8米,原设炮眼5孔、营房11间。清光绪十年(1884)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门,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门。炮台毁坏严重,炮台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侧两间三合土营房还较完整。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城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都督卢镗与海道副使谭纶为抗倭而筑,清道光十三年(l833年)知县郭淳章重修,清朝官兵曾在此抗击过英法侵略军的进犯。

月城

位于招宝山顶北侧的两峰交界处,为威远城前哨阵地。清光绪九年(l883年),欧阳利见任浙江提督时建。

镇海先后经历了抗击倭寇

和抗英、抗法、抗日等外侮战争,

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

是我国人民热爱祖国,

不畏强暴、抗御外侮、

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揭东炮台镇石牌村风门古径风景区三仙庙

位于揭潮汕三市交界的黄金地带,面积248公顷。距筹建中的潮汕民用机场约10公里,国道206线和“黄金水道”榕江从南面经过。风景区山体集“雄、奇、灵、秀”于一身,林茂竹修,泉水淙淙,花香鸟语,风景如画。不仅有雄山、奇石、异洞、清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还有古榕、巨松、美竹等古木奇花异草,更有潮汕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古书院、伯公神庙、虱母仙岩等名胜古迹。

风门古径

内有风格独特的风门古庙,庙旁有六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枝叶满盖,老干参天。相传为“虱母仙”何野云亲手所栽,古榕虬根盘枝,甚为茂盛,用于抵挡风煞,保合境平安。还有常年不竭、清洌甘甜的仙泉井。古庙、老榕、清泉、碑廊、石刻、龙柱......融汇成一体,形成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乾隆《揭阳县志》称风门古径为桑浦山“门户”、“锁钮”。曾是古代潮州府通往揭阳县的必经要道。站在海拔200多米的风门径顶,但见群山簇拥,耸立身旁的将军锋、二尖锋,怪石突兀,堆积成形,依依偎偎,千姿百态。

野云岩

风门古径奇石无数,鬼斧神工。相传,虱母仙就在这里潜心修炼,度其余生。现在此洞被称为“野云岩”, 洞内有虱母仙何野云祖师的金身坐像。风门古庙南面山上的三僊庙,此庙极具潮汕寺庙建筑特色,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潮汕嵌瓷、木雕、石雕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风门古径三僊庙

潮汕人为纪念何野云,建庙供奉。主要有:潮阳贵屿何僊陵、仙湖福天宫、仙城安乐三仙宫、揭东风门古径三仙庙、博罗普济寺、普宁树脚村云昌殿、潮南峡山龙尾庙、揭西黄山王公庙、潮州鳌头龙尾庙、汕头岐山古庙、金港龙尾庙、南畔寮龙尾庙、高埕古庙、佳和善社、东墩龙尾庙、径脚三仙庙、两英鹤丰紫云观三仙庙、揭西仙坡乡三山永峙庙、洪阳虱母仙庙以及澄海港口龙爷庙等。现潮汕祭何野云(龙尾圣王)的庙宇达60余座,义社(父母会)龙尾圣王神坛更是无法统计,仅汕头龙湖区下蓬镇各义社(父母会)会所供奉龙尾圣王就多达近百座。

据光绪十三年(1884)《潮阳县志》卷十三杂录篇中的原文记载:“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阳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累然,传为所葬处。”

编辑

何野云墓位于潮阳区贵屿镇凤港乡何僊陵,碑文为“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凤港主人卢立,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据重修仙陵碑记所载:何仙师享年六十八岁,逝于1393年,此穴位乃仙师生前已相中。光绪十三年重修其墓,至1996年又重修。墓旁有何僊纪念祠。(照常理,墓碑应该写的是姓名,仙师墓碑没有写姓名“何野云”,而是写虱母山(古潮语“山”与“仙”同音)先生,估计是因为“何野云”是化名、易名之故,不是虱母仙的真实姓名)

汕头电视台报导 潮阳县志记载 虱母仙年轻时是陈友谅的军师

汕头电视台报导 潮阳县志记载 虱母仙年轻时是陈友谅的军师

汕头电视台报导 潮阳县志记载 虱母仙年轻时是陈友谅的军师

汕头电视台报导 潮阳县志记载 虱母仙年轻时是陈友谅的军师

思考1:朱元璋为什么没彻底追杀陈友谅军师? 从另外一个史实来推测,为什么朱元璋不会追杀失踪了的陈友谅军师。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死后,陈理率众退入武昌据守,众将拥友谅儿子陈理为帝,不久,明兵破武昌,陈理降,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遁入佛门(在福建泉州晋江灵源山上隐居,采药救人,当地有很多他的传说。后来活到99岁,明朝已经换了三个皇帝。作为曾经跟张定边共事过的陈友谅军师,到潮汕而为地僊,他们两人算是各有所归了),后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侯,礼送陈理出境入朝鲜,后终老于朝鲜。朱元璋对陈友谅的老父老母也予以善待,陈友谅的哥哥陈友才得到父母侄儿安全的消息后,也率部投降。 思考2:手上沾过血的陈友谅军师有可能是仙吗? 《楞严经》中有言:“无一众生而不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两句经文的方便说法。在佛家看来,众生皆有佛性,即便是过去作恶多端的“坏人”,若能改换心性,弃恶从善,也可成就菩提佛果。譬如《法华经》当中,佛陀就为“出佛身血”的提婆达多授记,未来当得做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这样成了劝导恶人停止作恶,一心向善的经典之语。 《左传宣公二年》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虱母仙”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得到潮阳县志的记载,为唯一的官方文件,这点毋容置疑。并且何僊陵重修碑记也是如此记载。虱母仙“何野云”确有其人,但并非真实姓名,只是化名。古往今来,有无数高人奇人没被历史文献所记载,所以曾经的陈友谅军师“何野云”的真实姓名,根本就没必要再去考证,现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证距今600多年前的具体史实(一些文献只能参考),肯定没有确定的答案,就让其作为一个美丽的谜,一个神奇的传说在人们心中千古流传。

虱母仙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详情参考下面链接: “虱母仙”及其化名“何野云”称呼的由来 虱母仙何野云墓--潮阳贵屿镇凤港何僊陵 虱母仙何野云的身世之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767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