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工部尚书宋礼墓

工部尚书宋礼墓类别:古墓葬时代:明地址:洛宁县东宋乡马村村北,工部尚书宋礼墓,工部尚书宋礼墓简介,工部尚书宋礼墓-洛阳市洛宁县工部尚书宋礼墓

工部尚书宋礼墓

亮相!翔安明朝出了个工部尚书?这块千字墓志铭揭开历史真相…

翔安历史上真的出过工部尚书吗?

最近

翔安区马巷镇店头庄在举村搬迁时

发现了一块千字墓志铭

出土于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祖墓

林竹石之墓

村民推测,自己的祖先或其子女

可能是明代的工部尚书

那具体是什么情况?

快跟着小编一起深入挖掘吧!

liang

xiang

时隔数百年的墓志铭,至今仍整体保存完好

如今,店头庄已搬迁到马巷镇滨安花园。近日,记者见到了那块临时被收藏在这里的墓志铭,以及一对大石狮和两根长约2米的华表。

墓志铭镌刻在一块长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的黑色光滑大理石上,字数有一千多字。虽然已经时隔数百年,但因整体保存完好,大理石上的绝大部分文字都清晰可见,文末还可看到镌石人为“孝男丛梧、丛槐”。

■墓志铭历经数百年,至今整体仍保存完好

■一对大石狮和两根华表被村民保管起来

cun

yi

墓主家族族谱遗失,网上找不到更多信息

这座墓的墓主叫林竹石,由于林竹石家族的族谱已在早年遗失,村民们无法寻找到有关墓主身份的更多信息。直到去年底,店头庄整村搬迁,迁移这座古墓时,村民们挖开砖头所筑的墓室后,才在棺材前方发现了这块墓志铭。

得知店头庄挖出一块明代墓志铭后,很多人都赶到现场围观,还有一些古碑文爱好者赶来将碑文拓写下来,准备仔细研究碑文上的内容。一些村民从碑文上出现的“工部尚书”推测,墓主林竹石或其子女可能是当时的工部尚书。但一些年轻的村民尝试到网上搜索林竹石的信息,最终一无所获。

“我们很希望有人能帮助我们,从墓志铭上破译出我们‘九牧林氏’的信息,为我们日后重修族谱提供更多更精准的资料。”负责店头庄族谱的老人林某件说,未来,他们将另寻一块风水宝地,重新安葬这位先祖。

■墓志铭上有“工部尚书”的字样

jie

mi

墓主儿子邀请好友,为亡父撰写墓志铭

墓主究竟是不是明代工部尚书?

对此,记者请教了翔安文史专家林鸿东。他仔细对墓志铭上的文字进行辨识、句读、校对与注释后,得出结论——墓主林竹石并不是明代工部尚书,但是给墓主撰写墓志铭的作者 吴文华是明代南京工部尚书。

为什么吴文华愿意给林竹石写墓志铭呢?

林鸿东说,因为林竹石有一位杰出的进士儿子林丛槐,与吴文华是好友。据介绍,林丛槐自小便是同安县有名的神童,进士及第后,当过三年的广东饶平知县。在那期间,他不仅招安了当地的叛军,还在倭寇入侵时,发动军民挖战壕、开地道,招募勇士,奋力守城,打走了倭寇,因此功升为南京户部主事。但没过多久,他因大胆规谏皇帝而遭到免职。

涨姿势啦!

这块墓志铭的面世

将对研究 明代厦门翔安地方史

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翔安的历史?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业翔民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潮州后七贤,礼、兵部尚书郭之奇故居

郭之奇故居,即太史第建筑群,含太史第、金马玉堂、郭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29)。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一字菽子,号正夫,别号若菽、玉溪子,自号三士道人等,榕城人。明崇祯元年进士,官至南明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郭之奇为揭阳“戊辰四俊”之一,他忠君爱国,矢志不渝地抗清复明的精神和被俘后铁骨铮铮、至死不降的英雄气概备受后人景仰;郭之奇传世诗作多达三千多首,为潮汕地区诗文传世最多的先贤,名列潮州后七贤。

郭之奇故居是研究揭阳历史名人和明末建筑艺术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太史第

太史第,位于揭阳榕城东门直街北侧,主体建筑坐落于莲花芯,坐北朝南,总体为“百鸟朝凰”,墙基全部垫石条,墙体用青灰砖砌成,整座建筑均用木柱支架屋顶,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上的木雕、厅堂地面铺设的红砖典雅古朴,更为难得的是后厅左右两根石柱上留有郭之奇亲笔手书的对联:“尊闻行知自是高明广大,正道修理何须胜利急功”。太史第官厅左右各有两条火巷,前面为阳埕,阳埕南面原为莲花芯池,池对面为麒麟照壁,新中国成立后,莲花芯池被填埋建成一幢二层楼,麒麟照壁因建设东门学校也被毁掉。官厅后面为后包;后座建有阿婆厅及配套建筑。太史第整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周小溪环绕,东连东内城河,西连双峰寺前河通马山滘,西北接陈泰兴河。

金马玉堂

金马玉堂坐落于榕城东门直街,坐北朝南,属三进式官厅木石结构,格局为潮汕传统的“驷马拖车”,西北面毗邻双峰寺,古时有小溪为界。经过修整之后的金马玉堂既保留着古朴的建筑风貌,又焕发出新的气息,厅门保留木制屏风,中厅宽敞明亮,现多作为会客议事之地,后厅供奉着东门郭氏祖先神位。金马玉堂的建筑特点在于厅门和天井之间建有牌坊门,这一建筑模式目前在榕城仅发现两处。金马玉堂左右各建有两排民居建筑与之相配套,称左右火巷。

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也叫东门郭厝祠,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东门社区东门直街马山窖桥东侧,是潮汕郭姓共有祠堂,始建于明末。主体建筑坐西南朝东北,面阔15.5米,进深46米,为三进厅二天井格局,硬山顶,面阔三间,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的驼墩、瓜柱的雕刻线条雄健明快。该祠为榕城现存明代祠堂中较大的一座,且主体建筑保存较完好。

(图文:陈奕波 陈海平 郭建卫)

(来源:揭阳广电)

汇聚八闽郭氏宗亲,欢迎关注我们

岳阳添新景:明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方钝陵园修缮竣工

今天,明代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方钝墓陵园修缮工程正式完工,岳阳市文旅广局举行验收评审会议。

修缮一新的方钝陵园

方钝墓陵园,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三眼桥北螺丝山上,2013年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调查勘探后,发现了墓围、墓庐、神龛等建筑遗迹,及石人、石马等文物。从调查情况判断,该墓占地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墓围残长20多米,是岳阳现存3大尚书墓(颜尚书、谢尚书、方尚书)中最大的一座。

方钝墓原墓碑

方钝墓石像

岳阳市图书馆新建项目选址在螺丝山,方钝墓在其建设范围内。该墓上世纪60年代破坏严重,借此机会,岳阳市规划10亩地对方钝墓进行修复,并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订方钝墓的保护方案。

方钝墓新墓碑

方钝(1488—1577),字仲敏,号砺庵,湖广岳州府 巴陵县 沙陂(今岳阳县杨林乡)人。正德丙子举于乡,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同进士第185名( 杨维聪 榜)。知江南秀州 华亭县 ,改河南 内黄县 。擢监察御史,巡视山东,举劾不避恩怨。嘉靖三十一年(1552),擢户部尚书,时边费浩繁,苦心调给。掌部七年, 题疏 数十万言,廉慎无过。嘉靖三十七年(1558),诏改南京。时 严嵩 专权,被其中伤、排挤,遂请假回籍。筑白荆、枫桥二堤。隆庆、万历间,遣官两赐 存问 。卒赠太子少保,谥简肃。墓冢位于县东万由桥(今岳阳市三眼桥北螺蛳山)

图为方钝公墓修复记碑廊

评议人员参观

方钝“崇俭节用,以丰天下”。遇灾荒之年,他曾经向朝廷上奏发粮账济灾民,减徭役,解除民困,曾在皇帝面前奏准“湖南免山粮,湖北免水粮”。并在北京捐资建立岳州会馆,安排同乡宦仕居住,并订立了三十二条条约,互相勉励。湖南籍的京官经常在此聚会,共商兴国大计。这种类型的会馆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是很常见的,受益的还应该有来自湖湘的科甲考生、商贾名流。

民间至今流传一句话“方尚书做官,提带湖南一省人”。

方钝告老还乡后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三眼桥的修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修建三眼桥,至今民间还流传“方尚书苦修三眼桥”的故事。

相传方钝奏请朝廷重修三眼桥,因国库下拨款银有限,当然上下官员拿点儿也是可以理解的。民工食不果腹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都向方尚书诉苦,工程进展也受阻。当得知钦差大臣和岳州府台将到三眼桥来踏看的消息以后,方尚书便吩咐把苦荞做的粑粑拿出来吃。当钦差大人到达工地,适逢民工用餐,见老方尚书和民工吃的都是黑糊糊的粑粑,从方钝手中接过一块粑粑咬了一口,又苦又涩,难以下咽,才知这种粑粑是用苦荞做成的,十分感慨地说,方大人吃苦荞,真是苦苦修桥啊!钦差大臣回京上奏皇帝犒劳修桥之人。这“苦修三眼桥”的故事至今仍在岳阳传为美谈。

方钝主持修建的三眼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任凭风吹浪打,沧海桑田,三眼桥不裂不损。老尚书功不可没,后人为铭记其功劳,将其遗骨葬在三眼桥对面的螺丝山中,每当夕阳西下南湖的时候,三缕阳光从桥洞中穿射在方尚书墓上,寓意“日受千人拱手,夜观万盏明灯”,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之情。1996年,岳兴公路改修,新建南湖大桥落成。南湖大桥碑记上也写着,本桥采取钢筋大拱桥式结构,以向昔时方尚书行万世拱手之礼。

方钝带头修建的三眼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60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