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鸡屎藤仔

鸡屎藤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滋补品,以鸡屎藤叶和大米为原料精制而成。鸡屎藤具有滋阴壮阳、补气补血之功效,并且气味香醇,所以鸡屎藤仔汤一直是人们喜欢的食物,特别是农历七月初一日,琼海市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鸡屎藤仔汤。( 琼海)

鸡屎藤仔

藤县街头超适合夏天的小吃!钵仔糕,你爱吃吗?

藤县520官方账号

很久没吃钵仔糕啦!超好吃的!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详情)

水晶钵仔糕以前读书就爱吃~价格我记得是一元一个。吃起来胶胶的,糯糯的,好怀念每次放学去买一块的时光。心情不好没有什么是钵仔糕搞不定的,感觉现在很多奶茶店都没有卖了~

有小伙伴喜欢吃这个吗?你知道藤县哪里还有钵仔糕卖吗? 你最喜欢哪个口味的?

编辑:藤县520网

舌尖上的灵台,吃个鸡,咥个面,你就是陇东街上最靓的仔

食色,性也,无论是东方文化里的儒家,还是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大师,都把饮食作为人类的第一需求。美食是最有诱惑力的文化,最有分量的魅力,是一个地方的人最大的福气。灵台,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地处平凉东端,黄土高原南部,毗邻陕西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这里的美食结合了中原文化和西北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鲜明特点,在中华美食上添加了浓重的一笔。灵台的饮食文化既有黄土高原风格,北方饮食特色,又有三秦风味。时光和大地赋予了灵台这座历史名城独特的美食核心价值,舌尖上的灵台,成为陇东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厚重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国人不仅注重如何吃饱,更追求如何吃好。在当下流行的吃货们的世界里,吃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灵台这座小县城,早晨,伴随着上班的脚步,见面互相寒暄几句“吃了没?”傍晚或者是周末去附近的农家乐和朋友聚餐,品几种传统美食,吃几样农家小菜,这是灵台最幸福的小资生活。在灵台饮食文化中,“吃”不只是吃饭那么简单,小吃从来都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与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的。灵台县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凉皮,炸油饼,麻花,烧饼,小笼包及各种杂粮稀饭应有尽有。蒸鸡肉,酸汤面等堪称灵台一绝。每一道美食都与日常生活有关,有滋味、有回味。

鸡肉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肉类了。它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不但含有许多的营养元素,热量也是比较高的。而鸡肉的做法也是比较多的,有炖鸡肉、炒鸡肉等等。在灵台,最有名的当属蒸鸡肉了,即便是现在已不在灵台,蒸鸡肉的香味总是在脑中挥之不去,那记忆中的味道,就一个字---香,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蒸鸡肉是用功夫做成的,是特别费时间的,这大概是烹饪用时最长的美食,鸡肉光是腌制就要两个小时左右,静不下心,摊不下时间,没有恒心的人很难吃成。鸡宰了,剥尽洗白,大刀剁成小块,将麦面和成糊状,入各种强味调料,佐以食盐、香油、葱花等,拌以面粉,糊���鸡肉,发酵后的白面擀成面片摊开来,铺上肉糊,用另一层面皮盖了,边上堵一圈面棒,内一层肉,一层面,三四层后入锅蒸之。用料丰富,香酥的面饼包裹着腌制好的鸡肉用小火蒸制,鸡肉酥软、香味扑鼻,搭配自己腌制的泡菜和茯茶,味道杠杠的!

灵台蒸鸡肉好吃在于原生态,鸡是地道土鸡,肉质鲜嫩,粉是土制面粉,没有添加剂,面粉裹着鸡块还有各类配料粉和清油,一并上锅蒸熟,鲜美嫩香,别具风味。即使不吃肉,光是从肉上剥离出来的面粉疙瘩也很有劲道。

看着大叔在自家院子里不急不慢的用柴火蒸着鸡,白色的蒸汽烟雾一层层漫上来,暖阳下的这一幕格外温馨,这是灵台人最挚爱的佳肴,也是家的味道。将冒着热气的蒸鸡肉端上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对于灵台人来说,就算有再多的山珍海味摆在眼前,都可以不为所动!吃它们?还不如一碗面来的舒坦实在!面食,向来都是平凉人心里的美食NO.1。上至饭店,下至路边摊,家家户户,面食都当仁不让成为日常首选。这里的面食花样百出,各种杂粮均可成面、各式菜肴也都可入面。说灵台是碳水化合物爱好者的天堂,当真不为过。灵台手工面、酸汤面、花花面、炒面烩面生汆面,以及饸饹面、浆水面、疙瘩面、干拌面、卤面……爱吃面食的人绝不能错过这里,就让千变万化的灵台面食打开你的味蕾新世界。

外地人到灵台,有“不吃灵台酸汤面,白到灵台走一回”之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专家来考察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三天里吃了九顿,学会了一句灵台话:“酸汤细长面,真棒!”灵台酸汤面现在也有人称“邵寨长面”,因为最有特色的长面在邵寨乡。相传当年西伯侯姬昌在罚灭位于今天灵台境内的小方国密须国后广布德化、免赋税、施仁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其班师回朝过程中路过邵寨文王山一代时,当地百姓倾其所有,为文王和军士们做了一顿告王餐---也就是今天的灵台酸汤面。当时百姓将各家的案板并在一起,兵士们用自己手里的大刀帮���切面,没有大锅,几百口的百家锅拼在一起;没有柴火,用山上的松枝烧火。从此以后,灵台酸汤面就成了灵台人待客的特色美食。

灵台面食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手艺传承体系。在乡村,新媳妇到婆家做的第一顿饭便是擀细长面,这成为考查新媳妇能干贤惠与否的重要尺度。灵台人做事讲究章法,一招一式丝毫不能马虎,灵台长面的做工之考究自不用说。做长面的面粉,需用当年的新麦用小磨细细碾制而成,再用细萝理出最精细最粉白的那层,农村称为“飞萝面”,用甘甜清纯的井水或泉水,取少量荞灰,在老瓷的面盆里细细搅拌,然后反复揉搓成面团,放在盆内“回醒”,经多次揉搓、“回醒”,这样面才有筋丝。面团揉好后撒上玉米面粉,用擀面杖在农家特制的宽板大案上慢慢地擀匀、擀薄成为厚度和一般纸张差不多的面片。擀面讲的是劲匀、力足,擀面也是最能看出功力的一个环节,会擀的就把面缠在擀面杖上,在案板的上空提起来一抖,像一片柔软的白缎,柔软光洁,折叠起来再往薄里擀,一直到薄如一张纸。

接下来就是切面了,灵台长面分细丝、韭叶、宽片三种,切面工具是特制的长刀,刀型酷似大刀,刀身长约50公分、重量在4、5斤之间。其中细面最见刀工,切面时将擀好的面片折叠成一指宽见方的长条,而后上刀切面,运刀时,刀尾用力,刀头不动,切出来的面如丝线般均匀、细长,提在手里无风而抖美观好看,所谓大刀丝面的说法也是因此而来。也有一些乡镇用刀片切面,但不常见。面丝切好后,滚水入锅,面丝随水波旋转翻腾如盛放的白莲,煮好的面细密绵长。煮好的面需盛于早就备好的凉开水中冰好,等待炒好面汤后,套汤入席。

灵台酸汤面特点是“薄、精、光、煎、稀、汪、酸、辣、香”,有迎客面、送客面、宽心面、舒心面,还在和面时加入菜汁调出不同颜色,弄个“福禄寿喜”四色面。细面叫情义细水长流;宽面是宽心面;一筷子捞到底的则是常来常往面。人们总结灵台细长面“下在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它柔软耐嚼,汤香扑鼻,做法精细,独具一格。在灵台摆酒宴,最后一道主食就是“四喜面”,欢迎大家光顾的意思。

在灵台这片自然与人文景观并茂的土地上,众多特色小吃让你恋恋不舍。历史的深邃让灵台酝酿、创造、积淀、传承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基因,时光和大地又让灵台有了自己的美食核心价值。舌尖上的灵台,从来不会让你失望。

在藤县金鸡镇与同心镇的交界处,有一处景色秀丽、颇具传奇色彩的山峦

风光旖旎的小娘山,令我神往,我曾多次到小娘山游。被那里的美景深深吸引。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环境清幽,犹如我童年的家乡鹿伏岭,覆盖森林的山野充满野趣,满眼林木如童话般迷人可爱。

在藤县金鸡镇与同心镇的交界处,有一处景色秀丽、颇具传奇色彩的山峦,那就是小娘山。其位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小娘山林场内,距县城23公里、梧州市区70公里,小娘山方圆20多平方公里,山脊呈东西走向为主,秀丽的北流河两岸翠竹成林,河水似碧绿的练带环绕小娘山西面,呈“U”字形缓缓流过,是山岳型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小娘山由大娘、二娘、三娘山主峰组成,山势雄伟,山峰高耸。最高峰大娘顶海拔474.3米,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小娘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相传,唐代有几风水先生到各地寻觅风水宝地,见小娘山山环水绕,山峰雄伟,风光秀丽。在密林中他们听到织布机声,甚感奇怪,循声见到一位美貌绝伦的少女在山洞中纤纤织布。他们正想走近细看,转眼间浓雾缥缈而至笼罩山洞,瞬时织布少女不见了踪影。此山遂取名小娘山。

2014.10.4游了久想一游的小娘山。同事老莫的儿子做向导,他在小娘山林场做护林员。他说小娘山已申报为国家森林公园,不再准砍伐林木了。沿着小溪公路溯行,到一处有很多野生薄竹林,穿梭竹林,过冲沟就爬山,树林阴翳,树林茂盛,很多水桶粗的杉木,藤络缠绕,蕨草丛生,冲河石壁,阴凉可人。

爬了很久,上山到达大娘山顶,见到了鬼斧神工的大穿门,一丈多宽,二三丈高的大穿门很是奇特,像一个大的门。它像喇叭形,穿山而过,形成一个极大的洞。好像桂林的象鼻山。崖壁石岩显出夹杂的卵石,这是丹霞岩的特点。真是奇观。另外有个小穿门老莫向导说不知在哪里,没有去成。

在大娘山顶游目骋怀,满眼绿海风光。群山环绕,处在绿的波涛一样,万山葡伏在脚下。森林覆盖如穿上绿的厚衣裳。

向北看到千多米远处山上有丹霞山石崖,可能就是岩廊。在冲脚的小河也可看到丹霞石岩,那是上主体山西面上的,很险峻。向东看到远处与小娘山相当高度的丹霞山大梳顶,高大险峻,雄伟挺拔。因时间和体力没有登上长廊。

高山峡谷下有一条小溪,溪水很大很清的,10月了水不很深,只有尺把深, 这条清溪底是沙石,溪水清澈可鉴。潺潺流水,泠泠作响,应和着清幽的鸟叫,”鸟噪林逾静,蝉鸣山更幽”。高大林木掩映小溪边的路,阴凉顿生。从各处多条小冲沟汇聚而来。近场部山脚下小冲河有清幽的石池水潭,有三四米宽,水深到大人心胸,像一个齐深的铁锅。同游者下去游泳,清凉沁透全身。夏天极其清凉宜人。我们好像走进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感受到那种,“以其境过清,不可久留”的清幽。

爬山热,下到冲河却沁然生凉意。冲河中有一条长几米的长方形大石,传说是宰人石,是土匪杀人用的。土匪猖狂,小娘山一带是土匪的巢穴。土匪绑票到的人,如没有人赎回,就会被杀了炒心肝吃,《水浒传》里有描述的。后来熟知这里历史的霍济球老师讲述得令人毛骨悚然。小娘山在清咸丰年至民国初年曾是匪患之地,民众深受其害。传说民国初富贵人家的千金被土匪虏掠而去,土匪不敢伤害她,万望获得厚重赎金。这位女秀才却在匪窝中写了一首《小娘山赋》控诉匪害,想方设法送出到设在桂林的官府,引来官兵清剿。这首赋至今在民间还广为流传。

林场场部后背的石壁有株榕树生了一石壁的树根,如网络一般网住大石生长,很是壮观,惊叹生命力的顽强,纵然石壁也顽强生长,生生不息。

从那里翻过场部后背山有万人深坑,据说也是和土匪有关,令人毛骨悚然的。深幸现在是太平世界。

小娘山有茅坡石壁、石榕、杀人石、大穿门、小穿门、溪流、防空堡垒、瞭望哨等景点可游玩。目前还处在开发前期阶段,景点没有人带路是很难到达的。

小娘山美景是迷人的,山高林密,动植物众多,是一个植物王国。有人说听到深山涧有小孩哭声,这里清幽水源好,可能是娃娃鱼在叫。两山高耸相距很近,因此中间没有田地,如《水经注》所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昼日”,显得很阴凉。在炎热的夏天是很好的避暑圣地。凉风爽爽,暑气全消。处身于森林绿肺之中,负离子含量特高,沁人心脾,是清心养肺的好地方。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宠辱皆忘,有林泉之美。

小娘山是妩媚的,她青秀挺拔立于绣江边,山高谷深,阴凉宜人,距县城不远,已经入选为自治区级国家森林公园,不久将成为热点旅游的国家森林公园。小娘山和大梳顶连片开发旅游区,那是最好不过了。既有丹霞地貌地质公园美,也有森林公园的美。风光旖旎的小娘山正如一个风姿卓约的姑娘,以她的秀丽身姿吸引广大游客。

穿梭于薄竹林

大娘顶看大梳顶

岭上防火荷木林

裹平着麻卵石日熔岩

大穿门

民工打野味

大梳 顶

小石潭

岩石上的榕树

丹霞山崖之一

来源:春水(美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53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