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漳州市博物馆

漳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10月,国有事业单位,隶属漳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地级市综合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馆舍位于漳州市迎宾230号,占地10亩,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与标本10976件,其中一级文物73件,二级167件,三级1195件;内设5个基本陈列展览陈列,展览采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并结合传统工艺技术,运用投影技术、声像设备、电脑触摸屏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并设置了多个观众互动场景,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漳州市博物馆

历史沿革

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发展文博事业,漳州市人民政府于1988年10月成立漳州市博物馆,原馆址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182号中山公园内仰文楼,为二层钢筋混凝结构,建筑面积960㎡,内设二个展厅,一楼为临时展厅,常年举办各种展览活动,二楼为漳州历史文化固定陈列。

原馆展厅、库房面积小,文物保存环境和保管条件较差,不能适应文博事业发展需要,在国家、省级文物主管部门与本级政府的支持下,新馆于1998年9月动工、2001年4月竣工。馆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迎宾路230号,建筑面积4600㎡,内设5个陈列展,2007年1月启用并对外开放,特别是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在社会大众中有着良好影响,形成参观热潮,观众参观人数达100多万人次左右。工作绩效受到上级各部门的肯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授予的“2007-2010年度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10月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三星行业星级示范窗口”;中国漳州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漳州市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2012-2014年度市直机关文明单位”;2014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民政厅授予的“福建省志愿服务记录单位”;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福建省第八届(2015-2017年度)文明行业创建竞赛活动示范点”。

完善我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2014年12月,新博物馆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36700㎡,将于2018年交付使用。拟设有“龙江长歌——漳州历史文化陈列”、“海天云帆——漳州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漳台一家”、“宇内风华——漳州窑陶瓷艺术陈列”、“匠心独运——漳州雕刻艺术陈列”、“翰墨飘香——馆藏书画精品陈列”等6个专题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

馆藏文物(来源、特点、级别等)

馆的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漳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一共有5115件/套,实际数量10976件。主要来自本馆旧藏,考古发掘、公安、工商缉私移交,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文物局拨交,社会捐赠,社会征集等。这些藏品的特点是反映了漳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文化风貌以及地域特色。如青铜时代虎林山遗址出土文物317件,明清时期漳州窑外销瓷器905件与贸易货币“番银”225件,以及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吴作人、李可染等书画名家作品1019件。馆藏品按鉴定级别分,有珍贵文物1435件/套、一般文物3113件/套、未定级文物567件/套。

滨州市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沾化区博物馆“入列”二级馆

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其中滨州市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沾化区博物馆入选二级博物馆,惠民博物馆、无棣县博物馆、惠民惠风民俗博物馆、山东众林文史文献博物馆入选三级博物馆。

据悉,为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完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20年7月至12月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

经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评估、数据比对和综合评定,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定中国印刷博物馆等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滨州市博物馆等221家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等225家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滨州市博物馆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一家集教育、陈列、收藏、征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2753平米,展陈面积5400余平米。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滨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首批滨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18、2019连续两年在滨州市市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开馆以来,相继举办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金石永年—山东古代石刻拓片展”、“衣锦江南——泰州市明代家族墓出土文物特展”、“盛世画开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杨柳青年画展”、“琢 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海洋之心——有孔虫科普展”、“馆藏修复书画作品展”、“安和常乐天津博物馆藏吉祥文物展”等颇有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展览展示活动50余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征集与滨州有关的文物、藏品300余件套;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和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修复完成馆藏书画、陶瓷、青铜器200余件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1篇,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举办社教活动300余场次,接待观众69.1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8.5万人次。团体560多个,免费讲解690余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观众接待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放观众满意度调查问卷4800份,观众满意率98%。2020年5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博兴县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最著名的是北朝至隋代佛教艺术品。该馆展出的模印素烧瓷佛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目前国内资料中其他地方还未发现。博物馆尤其有名的是1982年龙华寺出土的一批金铜佛像,年代从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仁寿三年,历时四个朝代,长达125年之久,在国内实属罕见,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我国南北朝佛教考古的可喜收获。博物馆馆藏的龙华碑,雕造于隋代,其碑文字体是我国的隶书向楷书转化的字体,其书法研究价值和雕刻的技艺手法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堪称镇馆之宝。

沾化区博物馆以诗书文化、海盐文化和老渤海精神为主题设计基本陈列,分为总序厅、历史文化展厅、红色文化展厅、古代盐业展厅、非遗展厅和云上沾化大数据展示中心六大展厅,文物丰富、史料翔实、陈列布局合理,运用了声光电、特种视效、LED屏、触摸屏、投影、VR虚拟现实技术、“弧幕+地幕”多通道无缝投影显示等现代化高科技展示手段,彰显了沾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来源:滨州日报

编辑:吴静

↑12月24日滨州电视台《滨州新闻》↑

相聚漳州•相约文学博物馆——2018年“5•18全国文学博物馆主题活动”在漳州举行

2018年5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与林语堂纪念馆联袂主办的“世界语堂 语堂世界——相聚漳州相约文学博物馆”全国文学博物馆主题活动在漳州林语堂纪念馆举行,来自全国18家文学博物馆及相关行业70余名代表参会。冰心文学馆作为协办单位,由刘东方馆长率团参加。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5月14日举行的开幕式由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蓝碰金主持,芗城区委副书记张其扬,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联部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光明分别致辞。随后,举行了珍贵文献捐赠仪式。仪式结束后,参会的漳州市芗城区的市区领导、全国各文学博物馆纪念馆的领导,及多位林语堂研究专家学者一同参观了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以及平和林语堂文学馆。

5月15日上午,2018年“518”专委会主题研讨会暨“世界语堂 语堂世界”学术研讨会在漳州芗城区展开,来自全国18家文学馆的41位代表及各方专家学者就新媒体平台助力博物馆公共教育、关于林语堂与鲁迅分歧原因的分析、林语堂与赛珍珠关系探微等主题进行研讨。

5月15日下午,《笔墨留痕——近现代文学书札、文献展》设展于漳州市图书馆的记艺展厅,此次展览展出的有贾俊学先生多年来收集的与林语堂相关的手稿、照片等史料藏品,有臧伟强先生收藏的珍本、书札。这些展品都在无言地唤起着人们的文学和历史记忆。

5月16日,与会专家学者踏访林语堂先生在漳州的足迹,感受漳州探索“生态+”发展新成果。

滨州市博物馆成功举办2022年全市博物馆综合业务培训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1月15日,2022年全市博物馆综合业务培训班在滨州市博物馆举办,来自全市7个县区的38位博物馆从业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由滨州市博物馆馆长高晓勇主持。

培训班特地邀请了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作了《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报告,郑同修指出,当今时代,博物馆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保管研究、展览陈列为主,转化为集教育、陈列、收藏、征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场所,职能的转变意味着思维的破局,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下摆在博物馆人面前的最重要课题。围绕如何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郑同修馆长为参训人员作了深入浅出、生动详实的分析与指导。

随后,滨州市博物馆四名业务部门的骨干人员,围绕自身工作分别从展览陈列、研究保管、安全保障、社教讲解四个方面作了论述分享。培训选题内容既有各自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又有业务开展中的难点、重点案例分析,既干货满满又生动活泼。

培训课程过后,全体参会人员围坐在一起展开了热烈讨论,滨州市博物馆馆长高晓勇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在现有馆藏资源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地方博物馆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各县区博物馆及相关部门守正创新、通力合作、聚合发展。独行快,众行远,只有在厘清各自家底的基础上,拧成一股“实干创新绳”让精品文物、高质量的展览既“走出去”又“引进来”才能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地方博物馆“热起来”,实现地方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字:葛彩华

图片:于倩倩

制作:于倩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53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