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嵩寮岩

嵩寮岩园区位于金安区东河口镇境内。北起塘连堰,南至朱家祠堂――东河口公路,东连香炉石,西接猫岩。海拔范围90~1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0′16″~11630′56″,北纬3125′27″~3126′02″,面积约1平方公里。

嵩寮岩

中文名:嵩寮岩

位于:金安区东河口镇境内

海拔:范围90~150米

面积:约 1 km

竹林映翠的小众修憩之地——嵩山岩塔

江西有名的地方太多

名川大山游人如织

找个清净的地方放松一下

又不落俗

那建议去嵩山岩塔尝试一下静坐

也别有一番滋味

走进这里 立即被竹海包围

类似电影《卧虎藏龙》里那处经典场景

当然 我们听不到青冥剑的鸣响

只有一阵阵清风拂过竹叶的窸窣

不远的西边

有一处竹林主人的庐屋

屋外散落着几件简单的农具

不好叨扰主人

转身离开

沿着小路继续前行

不多时

一座七级浮屠赫然映入眼帘

500年的时光里

它一直静静的矗立在此处

似乎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的到来

据当地人说 塔基处有塔引

仔细辨别那斑驳的文字

依稀可见“驱、镇、邪、万年”等字

不知是否和那兰若寺一般

有许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此处暂且不表

想知道的朋友自己前来感受

岩塔简介

嵩山岩塔地处冈上镇兴农村圆塘雷家的一个面积约600平方米的竹园内,四面均为翠竹,原名“普陀佛塔”(该塔基下刻的“嵩山岩塔引”已非常明确地言明塔名),但因当地群众见塔上多刻佛龛、佛名,故习惯地称其为普陀佛塔。

该塔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 ,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重修。

嵩山岩塔为多层楼阁式石塔,共有半层塔基,七层塔身(含七层塔檐),另加塔顶和葫芦形塔刹,塔平面为八角形(正面朝东)。该塔每层均由一整块红砂岩雕刻构筑而成,每层塔身均刻有佛名或--或佛龛,素面塔檐向上的八个面中间均凿一马蹄窝,尤具特色。

交通攻略

距离省会南昌市46公里,属于南昌县境内,可乘坐116A路公交(末班15:40)前往(需步行1.4公里)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整理、编辑:胡代江

河南嵩山 记载着史前人类历史的具茨山岩画

具茨山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东南麓,地跨新郑、新密、禹州等市,主峰风后岭海拔1160米左右,距新郑市西南15公里。具茨山岩画就分布在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记载着史前人类的历史。

具茨山岩画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见诸于新闻媒体。2008年始,沉寂千百年的具茨山,因其隐藏的3000多幅岩画成为国人关注焦点。研究表明,具茨山岩画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甚至更早,而这一期间,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曾在具茨山活动过。具茨山岩画,在一定意义上跟文字起源有关,和处于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的黄帝时代也有重大关系。

2009年07月5日禹州市向各新闻媒体发布消息,称继发现岩画之后,在禹州市具茨山所属的九里山、崆峒山、大鸿寨、荟萃山等山上,又发现了大范围的远古巨石建筑遗迹。有关专家称,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重大古代巨石建筑遗迹,可能比西方国家的远古巨石文化更久远。”遍布岩画等文化符号的具茨山跨越禹州、新郑、新密三地,其中山体大部分在新郑、禹州两地。6日上午,新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宣布:新郑具茨山新发现一批巨石文化遗存。从此,禹州、新郑、新密三地爆发了旷日持久“岩画归属地之争”。cctv10百科探秘的提法是“禹州岩画”。

具茨山岩画的特点

具茨山的岩画研究内涵丰富,除岩画外,还包括巨石、祭坛和石构建筑遗址,是目前可以确认的中原地区的比较完整的大规模的古代石构遗址群,是近年来考古文物界的重要发现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岩画数量大。在先后进行的四次调查中,共调查到岩画2000多幅,有岩画个体近万个。这些岩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古文化的内涵。

(2)岩画分布面积广。在面积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中都有分布,山间的岩石像一张张纸片散落在具茨山间,为记录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天然载体。

(3)岩画类型丰富多样。具茨山岩画有单凹穴、多凹穴散落分布、双排凹穴、梅花状环凹穴、方形凹穴、沟槽、网格、字符形、具象人形等多种类型,内容丰富多姿,岩画大多具有意象特征,具象的内容较少。这是具茨山岩画与其他地方岩画的最大差别,也为研究中原古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料来源。

(4)岩画的刻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众多的具茨山岩画中,出现了许多一排6个的双排凹穴和梅花状环凹穴。但相互之间又有明显区别,在双排凹穴的上下或是左右或是中间,往往还有一到两个单凹穴;而梅花状环凹穴四周的凹穴个数也从5到11个不等。

(5)岩画年代久远。在2008年底的岩画调查中,发现了两处红褐色古土壤覆盖下的岩画。据研究周原黄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的周昆叔研究员介绍,这处覆盖在约36厘米深的土层下的岩画,年代在距今约4000年以上。但就世界岩画研究中心及国内著名岩画专家对世界凹穴类岩画的研究结果看,具茨山凹穴类岩画的年代可能要出现在10000年以前,这充分说明了具茨山岩画历史的久远。

发现岩画能很好地认识黄帝文化

黄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而是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萌芽形成时期,所以叫人文始祖。人文就是文明,所以有人文始祖,我们就认识到黄帝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能力的结晶。具茨山岩画的发现,我认为是对黄帝文化和中国远古传统文化认识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次论坛的标题“信心创新复兴”,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一定会充满信心、继续创新,使我们的祖国文化得到更快地振兴。我也确切地相信通过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以及今后更多、更丰富的发现,今后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都会到新郑、到具茨山,因为这个地方是中华文明、黄帝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这一定为新郑、为郑州、为河南带来新的进步和繁荣。

具茨山岩画可能是“和上天对话”龚田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原始艺术作品包括岩画应该都是与原始巫术有关的,古人类为了制作这些道具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其实像具茨山岩画就是古人类巨大的“三峡工程”。具茨山岩画又为河南增添了一个亮点,不仅是新闻界和文化界的话题,也是新郑市奉献给全国人民的又一件新国宝。我在具茨山看岩画的时间相当短,了解得还相当有限,所以在这儿只能提一些问题,或者提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1)可否认为具茨山岩画不是单一文化时期的产物,其制作时间可能延续了数千年。因此具茨山岩画应该不是单一族群制作的。

(2)将岩画集中刻在某个山上,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少见。可否认为在具茨山岩画制作者的思维中,也许具茨山应该是能与天沟通的圣山。具茨山岩画特点是图形基本与天平行,国内其他遗址的岩画画面基本与天垂直,可否认为与天平行的画是给天看的,与天垂直的画是给人看的,因此具茨山岩画制作的内容可能是与天的对话。

(3)根据岩画的类型,中期的为连排的点状穴,晚期为方格,包括疑似古文字的图形。因为具茨山岩画断代肯定是一个大难题,但是并不妨碍对具茨山岩画进行分类和分期,用类层学的方法将具茨山岩画分期是十分必要的。

(4)从具茨山岩画文化形态来看,在岩画遗址附近还应该有祭坛崇拜,应将这些看作一个整体的文化作综合性的研究。

在对具茨山岩画的科考过程中,专家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考古类型学的比较研究来看,新郑具茨山上凹穴岩画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同类岩画非常相似,尤其是与江苏将军崖岩画和巨石遗迹有着考古类型学上的一致性。专家们表示,下一步将对具茨山凹穴岩画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以确认岩画的相对年代。

游上饶:江西广丰嵩峰乡十都村六石岩旅游景点介绍

六石岩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嵩峰乡十都村,由六座巨岩(关公石、麒麟石、匕刀石、铼钻石、猢狲石、竹山石)组成,故称六石岩。为丹霞地貌景观。明朝天顺年间,广信府知府金铣到六石岩游玩,途径双山岭时,出一上联:“出双山,望六石,六石磊磊”。至今无人对出合适的下联,成为千古绝对。

六石岩素有赣东北“一洞天”之美誉,位于嵩峰乡境内,由于受侵蚀构造地形影响,形成了群峰突立,千姿百态,尤以六岩簇立,“突兀峻崎”。群山林木郁郁葱葱,十都溪流曲折蜿蜓,似玉带,远处山村人家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六石岩以各自不同形状分别称为竹山石、麒麟石、雷钻石、剖刀石、猢狲石和关公石。

六石岩大幽谷风光秀丽,万木葱茏。特别盛产竹子,从高处望去,整片竹林非常好看,一丛丛,像倒插的凤尾,颀长的叶子在风中“沙沙”地摇曳,掩映着竹林深处得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一路行来,一路都是丛生的凤尾竹,倒影映在清澈的江水里,还有枯死的黄叶子,兀自打着旋,掉落在江面上,静静的远去了。忽然间,飘起了小雨,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丛生的翠竹在雨中化作一团淡淡的绿,在幽谷中萦绕……雨打竹林,更有一番风流别致。

幽谷中住有数十户人家,俨然世外桃源。宋俞掞、明祝廷璇、清吕梦瑄 等名人,曾游览六石诸景有诗传世。明天顺年间广信府知府金铣的“出双山、望六石、六石磊磊”之上联,至今无人对出下联,更增添了此景的神秘色彩。明代大学士祝珽璇留有《六石岩桥》五律一首:一生忘就了,只是此山桥。两边俱碍日,一峡不容挠。素鲔游清冥,哀猴上碧霄。终当来此地,结尾傍鱼樵。

六石岩适合夏天出游,从县城东门可直接搭乘村际公交,至十一都下车后乘三轮摩托车即可到达,下车后往左走即嵩峰山方向,笔直走即六石岩方向。中间无什岔路,远望可见数峰孤耸,飞鸟难渡。进入景区,首先可见关公岩,岩下有一庙一店一小学数户人家,不知今在否。建议先过六石岩桥(即祝大学士赋诗处)往里观赏,竹山石、麒麟石、雷钻石、剖刀石、猢狲石等。另外,千顷竹涛更是难得景点,于晨光微曦,晨露尤凝,踏着纷纷竹叶,入耳竹涛阵阵,有摩诘独坐幽篁之感,不可错过。游完千倾竹涛,回走至关公岩,可沿一石阶上山,石阶以山体本身材质咂就,倚山势蜿蜒,崎岖难行,左右峭壁,胆小者慎入慎入。岩顶有一泉,奈何夏季水流不大,若汛期水足之时,或可见一线瀑布之奇观。

六石岩特产

花骨鱼

花骨鱼是广丰传统野生淡水名鱼。该鱼有花斑,基色为银灰、青灰、瓦灰,因地域土质而变化。鱼体侧扁,头部略尖,有须一对,尾鳍分叉,成年鱼长20-30厘米,体重0.3-0.4公斤。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历来为人们所喜食,其理化指标为:蛋白质占18.46%,内含18种氨基酸,脂肪仅占2.14%。

白耳黄鸡

六石岩白耳黄鸡,产于六石岩景区农业生态园,是我国稀有的家禽类品种。2000年8月22日被农业部首批确认为我国11个地方品种鸡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六石岩白耳黄鸡外貌特征为“三黄一白”,即黄羽、黄喙、黄脚,白耳,且耳叶大,呈银白色。自古以来,白耳黄鸡因其个小、味美、产蛋率高而声名远播。唐代诗人李白的“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指的就是广丰白耳黄鸡。目前,白耳黄鸡已远销海内外,受到广泛欢迎。

广丰山羊

广丰山羊是江西优良品种之一,体型中等,性情温顺,其肉肌理细嫩,膻味少,口感好,不油腻,性燥热,冬食暖脾胃补身体,增强抗寒能力,且低脂肪,低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病患者的理想肉食品。其副产品价值也高,皮张:皮质柔软,毛孔细密,是皮类中的上品;羊毛:软中见硬,弹性好,是羊毛衫、毛线、毛笔的主要原料;板皮和肠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3]

包 酒

何为包酒,很多人不解。用谷烧的白酒,当做水,去勾兑糯米甜酒,做出来的酒,密封在缸里,埋在地下,若干年后,再取出。新酿成的酒既有白酒的刚烈、清醇,又有甜酒的软嫩、绵长,刚柔并济,美不可言。白酒包甜酒,酒包酒,因而取名叫包酒。

白银鹅

白银鹅是江西省优良的地方品种,主要产地广丰县养殖白银鹅已有700多年历史。98年初,县委、县政府把白银鹅产业化作为一项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付诸实施,已初步形成从种鹅、孵化、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加工产品获“第五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和“98江西食品质量优胜产品”称号。

香榧

千年香榧是六石岩景区的一大奇观。在景区的下山坑有数棵千年野生香榧树,高约20米,根围5米,几个大人方能合抱。每年开花,硕果累累。

香榧又名榧树、玉榧、野杉子,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香榧树主要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苏、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其中以浙江的枫桥香榧、安徽的太平香榧和江西的广丰香榧(果)等最负盛名。转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43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