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故居位于集美区嘉庚路149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18年。

保护范围:建筑物四周向外延10米。保护范围四周至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陈嘉庚故居

清风正气 日月可鉴 记嘉兴中队参观张闻天、宋庆龄故居和黄炎培生平陈列馆

为了加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认真落实局党委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部署会精神。12月27日上午,虹口城管嘉兴中队党支部以“缅怀先贤、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主题,驱车前往张闻天、黄炎培故居和宋庆龄老宅开展开放式党组织生活,重温党史,锤炼党性。

在队部领导的带领下,大家首先来到位于川沙镇著名的“内史第”大院内的黄炎培先生故居,进行集体瞻仰活动。被誉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的“内史第”是一座具有浓郁清代建筑特色的典型江南民居,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之地,黄万里、胡适、宋氏家族都曾居住于此。院内收集了丰富的史料、实物和影像资料。走进故居,就仿佛走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画卷。

随后,队员们集体参观了同在“内史第”大院内的宋庆龄老宅。宋庆龄女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同时也是一位伟大革命家,她出身名门贵族,本可以选择一条更加轻松、舒适的道路,但她却选择了一条无比艰辛、充满荆棘的道路,并且矢志不渝,从未退缩。通过感受故居庭院的历史文化底蕴,观看宋庆龄生平展与原状陈列馆,使大家深入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的一生,对宋庆龄女士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中队每一位党员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下午,大家在队部的统一安排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位于浦东新区施湾乡邓三村的张闻天故居。张闻天故居,始建于1892年,是一座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一正两厢房砖木结构的民宅,前有菜园、绿树,后有翠竹、河沟,周围有竹篱笆等,一派田园风光。故居旁边是张闻天生平事迹陈列馆,馆内陈列了张闻天先生"少年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外交战线、庐山会议、文化大革命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一场二十分钟的记录短片、300余幅照片、260多件实物、大量的史料以及张闻天所写的2000多万字的文稿,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坎坷跌宕而又光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仔细观看展示的图文,深切感受其作为共产党人高贵品质,尤其为张闻天同志艰辛地寻求真理,勇敢地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为他安于清贫,廉洁自律的气节所感动,严于律已,言传身教所敬佩。

光辉的历史,让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家心中定格,鲜红的党旗,寄托了大家对我党未来的美好祝福和“不忘初心,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前辈为了党的事业不畏艰难险阻,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继承党的光荣传统,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以这些革命前辈为榜样,把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不屈不挠、无畏险阻的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的实际行动,牢记“四个意识”,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城市管理事业之中,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助推新时代城管事业更上新台阶。

供稿:陈曦(嘉兴中队)

编辑:张晓朋

陈望道故居里面有什么 陈望道故居值得一去吗

很多城市都有这故居那故居的,还是很值得一去看看怀念一下,小编只去过毛泽东故居,那里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看完了之后心里的确有感叹,觉得还是很厉害的,本篇小编要跟大家说的是关于陈望道故居。

来到义乌后,我才知道义乌有个名人叫陈望道。他的出名,是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的人。如今,党领导中国取得翻天覆地变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前景光明,第一个翻译传播《共产党宣言》的人,自然会受到重视。保留一个故居,那是必然的。

去年值班时,我偶然翻阅了义乌史志,刚好看到一篇记载参观陈望道故居的游记。当时饶有兴趣的通篇细读,记得该作者表达了这么个意思:他以为陈望道故居修缮的很好,陈设规范齐全,环境整治的很漂亮。没想到,等他去了,不但现场冷清荒凉,没专人看管,门上还挂了把锈迹斑斑的锁。后面叫人开了门,进去也觉得陈设太简单,仅有一个铜像立在室内,一些宣传画挂在木制墙面上。觉得这样的配置,和陈望道的个人影响力太不般配了。

这次实地去了一趟,也许因为有了心理准备,倒没有生出什么失望的情绪来。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没有本应该怎么样才好的思索。

这次去的时间刚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一路上经过很多山路,路边有村庄,有开的正好的油菜花和桃花。所以,一路上还是蛮欢愉和放松的。

到了参观地,先是去了陈家祠。开始没注意看,以为陈家祠就是陈望道故居,因为祠堂里面设置了望道讲堂。

后来才知道,陈望道故居是在另一处,于是跟着大伙就走去了。故居就像上面描述的那样,普普通通,是老式住宅,中间木头结构,中间有很大的天井,看起来那时也算是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人家。(要不然,陈望道怎么会有条件去日本留学呢。不去留学,自然就不会接触和翻译马克思的作品了)以前这种庭院设计,阳光和雨水都可以进到家里面来。这我倒觉得蛮好的,人和自然更接近了。只是到了冬天,大概会比较冷吧。

去了后,也有几点新发现。

一、有历史的味道。原来以为陈望道是老党员,革命家。在墙上介绍栏上,陈望道身份写的是民盟的。同事参观时说觉得别扭,怎么民盟身份人士的故居,怎么会成为共产党员的入党宣誓和教育基地呢。

经他这么一说,我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来,我手机上网查了下,他其实是第一批5名党员中的一位,后来还被选为一大代表,再后来因与陈独秀不合,选择退位最后退党。

他当时说了一句话,虽然退党,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终身不变,并且认为他也许在党外可以更好的为党工作。这一点,��入党前一段时间也这么想过。我也自己和自己说过,我不一定能入党,但愿意为党服务为党做工作。

后来,如他所说的,陈望道确实一直为党工作,但后面也对退党一事有悔意。直到1957年,他向上海市委表露心声,经上报中央获毛主席批准,成为中共特别党员,身份先不公开,直到很多年后才公开。

二、有熟悉的味道。去故居参观后,我首先是觉得他家房子的风格和我原来老家的风格很像。我家原来的房子,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室内也都是木头结构,门窗也都有雕花,这些证明当初盖这房子的人在当时还是有一些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

而且,有一点有意思的事情是,据说,我考入省级公务员之后,我同族本家细公曾经说过一句话,说这栋老房子不要拆,以后也许可以作为我的故居。我的天,这简直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也是最大的期望啊。

只是,后来老房子还是拆了盖新楼,而我是断然达不到值得保留故居的境地了。还更有趣的是,陈望道的长孙竟然和我同名。这恐怕也是有趣的巧合吧。

三、有信仰的味道。陈望道用墨汁当红糖伴粽子吃的故事。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国家博物馆。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总书记说:“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

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时范故居--长乐名人故居系列(九)

故居鸟瞰图

岁月的痕迹

陈时范故居,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且原貌基本完好。

1987年陈时范后裔、台胞陈信维先生出资重修,1998年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进深23.45米,第二进深18.97米,第三进深28.70米。两边各有路,宽1.4米。两旁各有厢房,西5.7米,东3.4米。整座三进围以封火墙,第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厅采用抬梁式双坡顶。第二、三进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鹊尾顶脊。清代时曾按旧貌重修。

名人介绍

陈时范,字敷畴,长乐六都(今古槐镇井门村)人,文沛之子,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举进士。范为人谨慎、沉着、公正,敢于为民请命,有其父风范。出任四川夔州知府时,看到当地百姓受命为建筑宫殿采木,困苦不堪。陈时范体察民情,不顾丢官,为民请命,上疏请求蠲免,使几千户人家摆脱了困境。陈时范官至云南按察使,历左布政使。为官清廉,于薪奉外一无所取。邑志有传,父子同祀于乡。

图文/陈明清

编辑/李秀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参加“第四期社科知识有奖竞答”活动

最高奖金可达5000元!

(答案:C、D、B、A、C、C、B、B、D、

A、D、C、D、C、D、C、A、C、C、B)

你的赞是我们用心运营的最大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40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