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看经寺

看经寺为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石窟内最大的洞窟,开凿于武则天时期。洞的正面有一座建于清代的砖瓦结构二层楼,门额上刻着“看经寺”三字。

看经寺

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为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

看经寺洞顶雕有莲花藻井,周围环绕着四个体态丰润、形象优美的飞天。另外在窟内放置有宋代圆雕坐佛3尊,南壁雕造9排小千佛像,北壁除几排小千佛像外,还有一些莲花供养菩萨。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

看经寺内南壁由西向东第一尊罗汉像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迦叶,20世纪30年代流失海外,2001年由加拿大政府归还后重新放置于此。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石窟内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30-60分钟

开放时间:

龙门石窟开放时间:(一)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二)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闭馆18:30;(三)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四)11月1日-1月31日:8:00-16:00,闭馆17: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龙门石窟大景区门票120元内(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四处统一售票)。

门头沟这个寺庙居然已经1300多年了!快看看是哪座?

灵岳寺

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沿706乡道北上,5公里处,可见一座山峰,峰下隐有一座古刹。

山名“白铁山”,刹称“灵岳寺”。

灵岳寺座北朝南,座落在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

据记载,灵岳寺创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时称“白贴山院”,距今已有1300余年。

白贴山院于辽代重建。金代改称“灵岳寺”。

门头沟重镇一一斋堂,因灵岳寺而得名。

当年,灵岳寺香火旺盛,香客觐香车水马龙,僧侣朝拜络绎不绝,食宿需求成为必然。

寺院南十里之外有一处方圆千余亩的盆地,是南来北往的要塞,也是通往灵岳寺的必经之路。

于是,便有人在这块地方建房、开店、做生意,为居士、香客,提供投宿、打尖、大车店、驴棚、马厩、请香、请斋果;大施主则在这里设堂、施舍、做慈善,为云游僧提供住宿、沐浴、斋饭。

这块宝地,在辽代逐渐形成村庄,约定俗成,村名叫作“斋堂”。

后,元代在此修关,明代在此建城,皆称“斋堂”,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灵岳寺曾四次重修,即:元至元年(1264年)、元至正年间(1341一1367年)、清康熙22年(1683年)、雍正11年(1733年)。

灵岳寺周边曾有刘家村、徐家村、宋家村、李家村等自然村落。

斋堂川,一直不乏白铁山、灵岳寺的神话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担石”、“神人石”、"金虎石”、“虎窝石”等脍炙人口的传说。

2003年,灵岳寺被北京市列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灵岳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灵岳寺一直都在修缮复貌中。

2016年中秋节,灵岳寺已有僧人住寺。

当下,灵岳寺已开放,天王殿、大雄宝殿已有香火,居士、香客、驴友、游人等,纷纷慕名而至。

▽灵岳寺座北朝南, 位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

灵岳寺,中轴线上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组成,东、西各有配殿。

天王殿面阔三间,面积约60余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面积约100余平方米。

原进出大雄宝殿,除可从天王殿进出外,还可从天王殿东西的两个小角门进出。这次整修后,尚未复原,也不知今后还恢复不恢复。

▽灵岳寺建筑图 (图片来源北青网)

▽灵岳寺山门

天王殿。天王殿原供奉的是四大天王、韦陀及接引佛。现供奉的是观音、弥勒佛和韦陀。 ▽从寺内西南角看 天王殿 (图片来源网络)

▽从寺内东南角看 天王殿 (图片来源网络)

▽灵岳寺八柱香炉

▽香炉铸字 “灵岳寺” (从右往左)

▽香炉铸字 “国基巩固,治道遐昌 (第一列) (第二列) 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第四列) (第三列)

▽香炉一角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原供奉一佛二菩萨像。释加佛为莲台坐像,阿难、迦叶菩萨为立像。

佛像为柳木雕刻,高达4米,1954年损毁。

现大雄宝殿中尚无供奉佛像,殿内播有佛经录音。尚不知日后如何接续。

▽大雄宝殿

▽从寺内东配殿角度看 大雄宝殿

▽从寺内西配殿角度看 大雄宝殿

▽从寺内西南角度一览 (从右到左:天王殿西山墙、油松、 大雄宝殿西南角、西配殿前檐)

▽东配殿

▽西配殿

▽从白铁山主峰平台西看灵岳寺

▽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

▽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

▽天王殿西南前檐

灵岳寺建筑属木结构佛教寺院,这种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在北京地区极为罕见。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灵岳寺有两棵寺树:一是山门外的古槐,二是天王殿西北角的油松。

这两棵树被寺院视为两个宝贝。 ▽寺院外古槐

▽寺院内油松

▽寺院禅房

▽寺院禅房

▽寺外石碾

▽寺外水井 (现寺院饮用水井)

▽井边石水槽

▽寺外风景 (清明时节)

▽寺外风景 (清明时节)

▽寺外风景 (清明时节)

▽寺外风景 (清明时节)

文字:福到 摄影:福到、庆智、云刚 时间:2017.3.31 地点:灵岳寺

致敬:感谢网络的部分图片支持

— END —

这个北京京西深山保存最完整的寺院,居然已经1300多年了!快看看是哪里? ​

在门头沟的古剎,

声名显赫者如潭柘寺、

戒台寺、金顶娘娘庙等。

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

但却别有洞天的古寺。

一路向西,

沿109国道,走上70公里,

就到了京西重镇——斋堂,

进斋堂村北上,

约十公里,

就到达大山深处的

灵岳寺。

灵岳寺座北朝南,

在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

站在灵岳寺山门之外环望,

斋堂川尽收眼底。

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

坐北朝南。

站在灵岳寺山门之外的停车场环望,

秀美的斋堂川尽收眼底。

寺前是一阔大广场,

寺庙周围,

白墙黑瓦的四合院、

三合院依山靠坡点缀其间,

寺庙越发显得肃穆庄严。

据记载,

灵岳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时称“白贴山院”,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后于辽代重建。

金代改称“灵岳寺”。

当地土语,

“岳”的读音为“yao”(发“要”音),

是方言习惯。

门头沟重镇─斋堂,

因灵岳寺而得名。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记载,

灵岳寺修建之后,

香火旺盛,

香客觐香车水马龙,

僧侣朝拜络绎不绝,

食宿需求成为必然。

寺院南十里之外有一处方圆千余亩的盆地,

是南来北往的要塞,

也是通往灵岳寺的必经之路。

于是,便有人在此筑屋、

开店、做生意,

为居士、香客提供食宿,

大车店、驴棚、马厩、

请香、请斋果;

大施主则在这里设堂、施舍、做慈善,

为云游僧提供住宿、沐浴、斋饭。

在辽代逐渐形成村庄,

约定俗成,

村名叫作“斋堂”。

元代在此修关,

明代在此建城,

皆称“斋堂”,

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斋堂”经久历年

后来又成为镇政府的名字。

斋堂南边的“马栏村”,

曾是灵岳寺养马的地方,

斋堂东南的“火村”

则是为香客们提供饭食的地方。

目前,

灵岳寺已开放,

天王殿、大雄宝殿已有香火,

居士、香客、驴友、游人等,

纷纷慕名而至。

在中轴线上有山门、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寺的南部山门两侧

为钟鼓楼遗址。

其中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

建筑设计极为巧妙。

殿内供奉着四天王、

韦陀及接引佛塑像。

释迦佛殿,

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

面积达一百余平方米。

檐下双昂五踩斗拱,

拱眼壁为彩绘佛像。

殿内原供奉的是

一佛二菩萨像,

系柳木雕刻,高近四米,

可惜佛像在一九五四年被拆毁。

灵岳是寺名,

也是村名,

是徐家村、刘家村、

李家村、宋家村四个自然村的统称。

灵岳寺是京西深山区

保存格局最完整、

规模最大的寺院。

灵岳寺成寺久远,

奇闻掌故不在少数。

二00三年,

被北京市列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0一三年,

灵岳寺被国务院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岳寺村坐落在巍峨山巅一侧,

位于京西深山峡谷之中,

是苍松翠柏掩映着的

一座历经沧桑的古老村庄。

它因村中的灵岳寺而得名。

村落中宏大的灵岳寺

与斑驳的古民居交相辉映,

整体建筑格局被完好地保留下来,

见证了昔日的辉煌,

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灵岳寺在门头沟白铁山上,

山下不远便是爨底下村。

庙不大,

但可能是北京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元代),

风格和北京常见的明清建筑显著不同。

灵岳寺居白铁山上。

白铁山拔地而起,气贯长虹。

灵岳寺就是于雄奇险秀中

造设了一处灵秀静幽所在。

地址:门头沟区斋堂镇

门票:免费

公交:苹果园地铁站乘坐929路支线公共汽车,在109国道81.5公里处下车,再乘出租车前往。

自驾线路:走阜石路或莲石路到门头沟,再沿109国道在东斋堂向右转行驶,走约10公里盘山路即可到达灵岳寺村。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民国的青海,去看街子清真寺的古兰经和西夏党项人的后裔

有拱北的街子清真寺,靠近积石镇。 街子清真寺,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位于今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城以西5公里的街子乡,为撒拉族的祖寺。

街子清真寺对面的尕勒莽和阿合莽拱北(先贤墓冢)

国宝级文物。现珍藏于街子清真寺内。历史上,这本经典归世袭的“尕最”(也称总掌教,其职责是执掌宗教法规和监督宗教仪式的执行,是宗教法庭的总法官)保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尕最”制度虽被取消,而《古兰经》仍保存在“尕最”后裔手中。

街子撒拉族清真寺两本无比珍贵的古兰经

两个撒拉族农民抱着古兰经

街子清真寺 祈祷后的撒拉族老人

街子清真寺 祈祷后的撒拉族人

街子清真寺内一座新坟

积石镇,刚结婚的穆斯林姑娘,1932年2月。

她的先祖来自撒马尔罕

边界上,一个穆斯林与他的妻子

两个河州回族穆斯林女孩

青海贵族,西夏党项人的后代

藏民,精梳她的金发

在积石镇生活的藏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39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