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河羊绒

清河,似乎已成为国内羊绒的代名词。清河羊绒的发展虽有偶然,也有必然。这其中,包含着清河历届领导的远见卓识,也包含着各羊绒企业的不懈奋斗,清河羊绒为中国羊绒产业书写了最浓重的一笔。

清河羊绒

河北

清河羊绒

清河县羊绒同业协会

11171728

羊绒

局长推荐丨“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清河羊绒制品城

位于河北省清河县的羊绒制品城,这里生产的羊绒制品,不仅款式新、品种多,而且质量有保障,价格还便宜。许多旅行社为此专门组成购物团,游客报名十分踊跃。清河羊绒制品城占地面积1000亩,市场采用商场化管理,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经营产品有羊绒衫、羊绒围巾、被肩,还有各种面料等。位于交易区的中国羊绒博物馆被称为“中国羊绒第一馆”。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近年来,来自蒙古及中亚国家的原料在清河加工织造后,源源不断地销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清河用羊绒敲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正从“羊绒之都”,迈向“世界绒谷”。

清河羊绒制品城

清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局长推荐 |范国正

让人疑惑的是,清河地处冀东南平原,这里没有草原,更没有成群的山羊,它又是如何成为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的呢?

01.20余年建成羊绒之都

清河的精梳羊绒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人从梳废毛渣开始,逐步向着精梳山羊原绒转变,并拓展到精梳驼绒、牦牛绒等多种特种动物纤维。当时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牧区的原绒源源不断地流向这里,原料的大量涌入,给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加工摊点和梳绒机拥有量迅猛增长,到上世纪90年代末,梳绒业已普及到全县60%以上的村庄,梳绒机也发展到近2万台,其中建起有一定规模的梳绒企业近300家,整个羊绒产业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年梳各类无毛绒2万多吨,其中山羊绒5000吨,占到全国总量的60%,世界总量的40%。2000年,清河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之都”称号。

02.市场繁荣靠旅游

在2006年之前,清河一直都是羊绒产品的加工基地,多数企业都是贴牌加工,当地没有一家企业有自己知名的品牌。清河生产的羊绒制品,一件服装出厂时只卖三四百元,但是贴上名牌商标后,在欧洲市场上能卖到五六百欧元。认识到品牌的作用后,清河羊绒开始市场转型。从2006年起,由清河县政府与开发商联合出资10亿元,建设羊绒制品市场。2008年9月羊绒制品市场成立,于是多数企业开始从原料加工向制作成品转型。

市场建成后,招驻商户成了问题。很多人认为,清河县方圆200公里内,虽有11个地级市,但人口数量有限,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卖羊绒制品前景并不乐观,所以很多商户不愿意入驻市场。这个问题引起了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他们开始外出考察,发现旅游购物是一个潜在市场。于是他们把目标瞄准了游客,开始和旅行社进行接洽。在山东、邯郸、石家庄等地,他们先后走访了20多家旅行社。不久,羊绒制品市场就迎来了两个旅游团队,一个是从邯郸来的旅游团,一个从邢台市来的旅游团,共150名游客,人均消费500元。之后,他们又赴衡水、北京、浙江等地开推介会,效果极其显著,最多时一天能来50个旅游团。游客来了,商户也从最初的十几户增加到300户。商户韩建礼说:“2009年,我曾一天最高卖出过3万元,当时觉得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一天的最高销售额已经能达到10万元。”

市场渐渐繁荣,与牵手旅游密不可分。从2008年开始,清河面向周边推出“清河工业购物一日游”特色线路,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清河羊绒制品市场已经和省内的石家庄、邯郸、衡水,山东的济南、聊城、淄博、德州,河南的安阳等地的10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2011年,羊绒市场又与北京的旅行社合作,开辟了“清河工业购物两日游”线路,同时把正定大佛寺、赵州桥等景区组合在一起,成了一条特色线路,受到北京游客的欢迎。

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宾馆饭店及餐饮业的发展,也给当地的就业市场找到了出路。据介绍,清河县有10万人从事羊绒产业。清河羊绒制品市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被河北省旅游局确定为“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03.让游客放心购买

买商品,人们最关心的是商品的质量。清河羊绒制品市场在质量监管方面有许多招: 一是市场设有质量监管部。定期对入驻商铺的产品进行检测,如有没有 假冒商标,产品做工是否存有质量问题等。 二是实行销售“信用卡”制度。消费者在清河市场购买羊绒制品时,店主都要为消费者开具统一印制的“信誉卡”,卡上填写有商户在市场所处的位置,产品的羊绒含量、投诉电话等。 三是搞好生产环节上的抽查。不断对各生产企业的半成品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企业解决。 四是开展“商户诚信评选”活动。市场管委会定期在入驻商户中开展以“当诚实店主,做诚信买卖”为主要内容的评选活动,对不讲诚信的商户则在市场入口处给予曝光。

清河羊绒制品市场内不仅有鄂尔多斯、鹿王、雪莲、兆君、恒源祥、珍贝等国内知名品牌,也有雅宝斯蒂、华家那、米雪绒、特暖王、维力斯、帝兔等一大批清河本地品牌。清河羊绒购物旅游的口碑效应已经形成,回头客越来越多,但是如何留住游客、创造更多的综合效益成为清河人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羊绒产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清河规划建设了集电子商务、实体店购物、商住、休闲等为一体,占地3平方公里旅游功能齐全的“羊绒小镇”。同时,“羊绒小镇”还建设了羊绒博物馆、智能加工厂、清凉江生态园等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购物、旅游。目前,“羊绒小镇”正在积极申报国家4A旅游景区。

END.

2018羊绒之都中国清河第四届山楂花节启帷

长城新媒体官方帐号

游客在山楂林里赏花。 记者 吴新光 摄

长城网4月26日讯(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倪立敏)4月26日,2018羊绒之都61中国清河第四届山楂花节暨第十三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绒耀清河”河北赛区总决赛在清河县山楂小镇启帷。本届山楂花节旨在以花为媒,融汇清河产业、文化、生态、历史等资源,推出“印象清河十分有礼”城市名片,促进特色旅游业、交通、服务及其他诸多产业协同发展。

四月的清河,山楂花开如海,莹白似雪。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汇聚享有“中国山楂之乡”美誉的清河县马屯万亩山楂观光旅游区,赏花看景品美食,观看特色文化表演,进一步了解清河“羊绒之都”的风采。百对山楂恋人在山楂花海中进行“定格青涩之恋”活动,并从中评选出最美造型。此外,本届山楂花节还举办了最美花海、最美笑脸、多彩文化等以山楂花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千人山楂宴,设在主会场美食一条街上,山楂片、山楂果脯、果丹皮、山楂糕、山楂饮料、山楂酒等各类山楂制品,让游客尽情品尝山楂果宴。

开幕式上,发布了《清河印象十分有礼》10类最具代表性的清河符号,涵盖十大城市名片、十大明星企业、十大羊绒品牌、十大旅游商品、十大美食名吃、十大旅游景点、十大历史典故、十大历史名人、十大历史大事、十大历史遗存等,还为首届获评的“十大羊绒知名品牌”“十大诚信电商”进行颁奖。目前,清河县已连续举办四届山楂花节,通过“旅游+产业”新模式,促进清河旅游业和羊绒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马屯山楂现已发展到2万多亩,年产山楂7.5万余吨,年销售收入近1.5亿元,是目前国内平原地区最大的山楂产地。清河县依托万亩山楂林,着力打造“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采摘、冬季踏雪”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特色乡村生态旅游风景区“山楂小镇”。近年来,“山楂小镇”平均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光游客10万余人。

中国羊绒之都武松文化之乡张姓文化之乡清河

清河县(地域文化)

清河建置于秦汉,其后列于郡国数百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河北有黄河故道,西有承载远古文明的鲧堤遗迹,南有汉代遗冢,中心区域有宋代、明代古城遗址,享有“天下北库”之称,为“城池高阔、地方繁荣”之地。清河是天下张氏祖源地、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中国状元之乡,张、房、崔、傅、贝、赐、汲、革等八大姓氏源出和郡望之地,是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等故事的发生地,被命名为“中国武松文化之乡”、““中国《金瓶梅》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张姓文化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

大量的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印证了清河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绵长的历史渊源,使这里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沃野,姓氏文化、武松文化、金瓶梅文化、运河文化、羊绒文化等在清河交相辉映,形成了瑰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人才济济、代有名人。西汉大儒张禹、南北朝天文学家张子信,唐代诗人张祜,以及近代著名学者顾随、当代著名诗词作家石祥等,宛如群星璀璨,闪耀在清河的历史天空。清河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秉承“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清河精神,培育形成了享誉全国的羊绒、汽车配件、稀有金属和耐火材料四大产业,被认定为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纺织名城、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享有了“北方温州”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河北省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人文鼎盛 大美之城

——千年古郡清河的绮丽风情

河有清水,必蕴钟灵之气。

清河,几番云波烟雨,几度陌上花开;五千年风华绝代,五百里锦绣山河。

先古甘泉芾地、战国风云之邦、两汉郡国相袭、宋朝天下北库、民国北方上海……

历史烽烟里的清河足音厚重;

张氏始祖挥公、西汉大儒张禹、东汉重臣李云、北魏大将张谠、唐朝诗人张祜、近代学者顾随……

岁月砥砺中的清河人文鼎盛!

清河, 凝固了秦砖汉瓦的物华之地,沉淀了唐风宋韵的大美之城。

煌煌巨姓的千秋故园

“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这是镌刻于世界各地张氏宗祠的一幅楹联。这简单的14个字昭示了5000多年前张氏始祖挥公与弓箭、北斗星的悠远往事。

据《张氏统宗谱》卷上《得姓郡望》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孤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 挥得姓后与其子孙世世代代居于青阳(即今天的清河县)。 清河以甘泉之地养育了张姓的世代子孙,后世张氏族裔修续祖谱多以“清河堂”冠名,清河成为张氏第一郡望。 为慰藉张氏祖先的英灵和意志,响应海内外广大张氏后裔心怀故土、想回“老家”省亲的心愿,2009年5月, 华夏张氏祖庭在清河正式落成。祖庭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使现代与远古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交融,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氏族纪念圣地。 后来,经世张总会理事会确定,每年5月28日在清河县举办“中华张氏祭祖节”,在华夏张氏祖庭举办大型祭祀活动。 目前,清河已经举办了两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连续六年在华夏张氏祖庭举办了“中华张氏祭祖节”恳亲活动。

“参天之木必怀其根,甘甜之水必怀其源。”在挥公享堂的精神基座之下,张氏后裔瞻沐先祖威仪,铭记祖训关于伦理、道义、和睦的谆谆叮咛,让情感在哲学的沉思与诗意的激扬中飞升。 作为跨越千年的泱泱大族、散居四海的煌煌大姓,清河永远是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圣地、千秋故园。

弦歌不绝的幽林古刹

清河城西的幽林深处, 千年古刹隆兴寺晨钟暮鼓,木塔梵铃。殿堂外,红墙赭瓦,蜿蜒逶迤,仿佛在诉说着陈年旧事;驿道旁,古木参天,树影婆娑,宛如在吟唱着古老弦歌。

据历史考证,清河隆兴寺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428年悠久的历史。史书记载,隆兴寺曾庙宇林立,殿堂辉煌,香火旺盛,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曾在舍利塔下睏卧,“塔影週迴荫之,老僧知其异,献茶啜饮。” 后累经兵燹,寺院渐颓。明代宣宗宣德初年(1426年),邑民史荣等人,请来威县僧人觉福为主持。觉福见寺庙颓败,奔走四方化缘募捐数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 明代万历二十年(1593年),知县陈绪筹资重修古寺,且以自蓄俸金在寺内增建白衣阁一座,隆兴寺“蓄神御露台,辇道门局,宏丽泱郁,巍巍焕然”,成为一大景观。后来,由于战乱兵燹,天灾人祸,寺宇日渐颓败,几经沧桑,夷为平地。1998年隆兴寺被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寺院开始恢复重建。历经十几年的建设,殿堂逐步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天王殿、大雄宝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善导念佛堂错落有致、疏密有间,飞檐斗拱、红墙赭瓦相映生辉。 千年之后的隆兴寺丛林掩映、如墨如画,宏丽壮观,宁静自然,寄托了人间博大的关爱情怀, 洋溢出华夏文化深邃的人文光辉。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1500年,弹指一挥间。隆兴寺春夏屡更、沧桑代变,仍然塔铃清脆,梵歌萦绕,巍然屹立,光照人间。当时光的镜头拉到近前,我们在为隆兴寺的沧桑不胜唏嘘的同时,也为它欣逢盛世感到宽慰。隆兴寺,依然在清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栉风沐雨,春秋砥砺,继续抒写更为动人的传奇!

侠肝义胆的英武雄姿

才子赢天下,煮酒论英雄。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8年)著名诗人韩愈在《送董邵南序》一诗中的感叹。千百年来,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忠肝义胆,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燕赵长歌。而地处燕赵腹地的清河不仅文风鼎盛,而且在燕赵文化的浸染下,同样多有敢为天下先之人。比如敢犯龙颜、冒死直谏的东汉司马令李云,救亡图存、慷慨赴死的近代革命家刘铁之等等,他们在清河的人文画卷中共同组成了清河的英雄群像,穿越历史的滚滚烽烟巍然耸立,千年不朽。而在清河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打虎英雄武松的形象无疑最能深入人心,最能体现清河人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的性格特征。今天,位于清河县城中部武松公园内的汉白玉武松打虎雕像,也是清河第一座城市雕塑。走进清河县,随处可见以武松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筑、宾馆、社会团体、商品,本土作家还创作了诸多有关武松的专著及艺术作品,到处都在延续着武松文化的传承。 2006年,中国民协命名清河县为“中国武松文化之乡”。2007年,《清河县武松、武大郎的传说》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湖已经走远,但英雄事迹仍在世间隐约流传。今天,武松精神已经成为清河县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精神支撑,成为清河在冀东南平原迅速崛起的恒久动力。

江河千古的宗师风范

清河县坝营镇前坝营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地有条拦水坝,故名坝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移民顾有德由山东青州府诸城县李智屯迁此定居,迄今已历二十三世。而顾随,就出生这个普通的村庄。

顾随,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他的一生集词人、诗人、剧(曲)作家、鉴赏批评家、书法大家、禅学家于一身,贯通古今,融汇中外,被誉为近代中国一位出色的国学大师,超群绝伦的文化巨匠,三尺杏坛的一代宗师。顾随的词开创了以当代语言入词的成功先例,为词体由晚清民国传统写作向当代转换的重要关枢,与著名词曲学家吴梅并称“北顾南吴”。他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位创作杂剧的作家,为中国杂剧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致力于教育事业数十年,周汝昌、叶嘉莹、黄宗江、沉樱、史树青、吴小如、史树青、郭预衡等著名学者都是他的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被誉为中国教育的最高境界。在顾随的学生、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看来,顾随属于那种绝对不可仿效的天才学人,顾随的诗学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后的又一高峰,他卓绝的天赋和在诗词研究方面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吴世昌可以抗衡。因此,周汝昌称他为“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一直以来,这样一位在旧体诗词、书法、戏曲研究和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的现当代国学大师,却声名平淡,知音日稀,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非常寂寞,不仅在普通文史爱好者中间寂寂无名,在学术界、文化界,知之者也为数不多,成为万丈光芒背后独享世纪孤独的“隐藏的大师”。

岁月无声,却步履坚定。随着时光的流逝,泼天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舞榭歌台最终也为断壁残垣。正所谓“文章千古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沉淀下来的文化典籍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与风沙,闪耀着坚韧而夺目的光焰。

千年厮守的浩浩运河

清河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运河和古城激荡碰撞的壮丽史诗。千百年来,在繁华与失落、喧哗与寂寞之间,千秋运河与古郡清河始终唇齿相依、相濡以沫,成为“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的生动注解。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春,隋炀帝为发展漕运,加强边防,令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余众开挖永济渠,而永济渠中段即为清河郡辖区,全长300公里,赐名御河,从此掀开了清河人文历史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清河进入了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号称“天下北库”,是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军事、物资集散地。 元朝灭掉南宋之后,忽必烈将运河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卫河的河水汇入清河县城东部的御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开始通航,始称卫运河。到了明朝弘治年间, 卫运河西岸的一个水运码头开始兴盛,并逐渐由一个小小的村落,发展成为2000多人的大集镇,这个集镇就是油坊。从明初至上个世纪70年代的六百余年来,油坊一直是水路码头、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清河、威县、南宫等地的商品集散地,每逢一、六大集,货栈门店林立,商贾云集,贸易辐辏,商业经济十分繁荣昌盛,享有“北方小上海”之美誉。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此为契机,清河县也把保护、开发大运河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切入点,多次就卫运河文物遗存的保护、隋唐运河的开挖、运河景观带的打造等进行研讨、规划,通过水系景观的再造,重现“贝州晚霞”、“御河远帆”等享有盛誉的人文图景。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雨之后再度“牵手”。回首清河的文化源流,一边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巍巍城池,一边是千帆渔火、万里灯影的浩浩运河,正是二者的交相辉映,使清河的人文天空灿烂绚丽,光彩夺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39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