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古圣寺

古圣寺原名虎声寺,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建 寺庙时,因掘得明隆庆年间"洪钟"、"残碣",更名古圣寺。清咸丰元年(1851年)再建。寺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大山门、牛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善堂等,两边分设配殿及厢杂房十余间,呈复四合院布局,总占地3375平方米。寺内建筑雕梁画栋,屋顶飞檐起脊,雕工精美,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1939年7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决心从教育入手,挽救国家危亡,在此创办育才学校。陶行知亲任校长,设自然、社会、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7组,并聘请当时著名的专家学者,如翦伯赞、贺绿汀、郭沫若等到校任课,夏衍、田汉、阳翰笙、刘白羽、沙汀等名家先后到校讲演或作专题讲座。

1940年9月22日,周恩来、邓颖超来到古圣寺看望育才学校师生并题词。周恩来的题词是:"一代胜一代";邓颖超的题词是:"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同时还捐赠学校400银元。学校学生以沦陷区难童为主,教育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大胆实施"生活教育",民主教学、生产生活劳动、勤工俭学溶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教育"0真知、长才干,为党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抗日救国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

古圣寺

1945年秋,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此开办农村青年干部见习班,1946年迁至红岩村。原寺牛王、观音殿为育才学校教室和读报室,两侧为办公室;大雄殿正中为礼堂,两侧为教室;余房为师生宿舍,邓颖超参观育才学校时曾在西厢房内留宿。陶行知住在距古圣寺右侧约200米远的"逸少斋"里。"逸少斋"是茅草房,约150平方米,是校长办公室兼会客室,周恩来、冯玉祥到育才学校参观时曾留宿这里。

如今,这里风光秀丽,水陆交通便利,校址基本如旧,经过恢复、维修,成为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育才学校是西南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实验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每年有数万名青少年及游客来此参观、考察、学习。 古圣寺位于合川草街镇古圣村凤凰山的古圣寺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草街古圣寺育才学校旧址,距合川市区30公里,濒临嘉陵江,是缙云山--钓鱼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嘉陵江小三峡片区内五大景区之一,为合川市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直辖后成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庙宇的山门写有凤凰山几个字的石门建筑,他是石结构歇山顶牌楼式建筑,平面呈八字形(面阔五间6.35米,通高9.55米)。山门造型美观,门上戏剧人物花纹雕刻精美,两侧书法灵动飘逸;门的两侧外围墙上还书有字径达1.8米的“忠、孝”二字,据传这是冯玉祥的手书。整个庙宇是由山门——牛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善堂以及两侧厢房构成,由低向高逐渐抬升。整个平面呈椭圆型。

山门后的的这对石狮可不是一对普通的镇庙狮子,其实他是一对廊柱的基座,从这对狮子的大小大家就能够想象一下,当时这个庙宇的规模有多大了吧。右边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山门的后方左右分别写有“是”、“岸”两字,大家也一定很疑惑怎么没有“回”、“头”两字,其实这两字原来就在这对石狮的两侧,石狮身上的回廊柱子一直连接到上面的大殿——牛王殿。

该殿间壁存有清代石碑7块,并摩刻有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宣宗皇帝亲笔御书的“恩沛佛门”四大字。牛王殿左半部分在“文革”中被拆毁,仅存右半部分。育才学校当年在该殿设有教室两间,左右稍间、尽间为学校音乐、舞蹈组和医务室旧址。舞蹈组由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办;舞蹈组组建不久,即到重庆举办舞蹈音乐专场演出,轰动山城,陶先生对戴爱莲主任极力赞赏。戴爱莲不但带来了拉班舞谱,更带来了延安的秧歌舞。1945年春节,育才学校和附近的农民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广场上锣鼓喧天,戴主任领队扭起了陕北秧歌舞,从此秧歌舞扭遍了巴渝大地。音乐组的主任贺绿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他的作品。音乐组的特修课有乐理(包括音乐史、作曲等),弹琴与视唱、练身与欣赏等。音乐组学生能够自己作曲、作歌、常常举办“音乐晚会” 演出钢琴、提琴和歌唱节目。现代著名的指挥家陈贻鑫就是这个小组的学生。

旁边这个展厅是育才学校的医务室,医务室不但为育才师生服务,还积极为当地老百姓服务。当时学校组织懂得医药常识的教师训练了一批学生到附近农民家里免费送医送药上门,尽可能为农民解除痛苦,从而和农民们建立感情,密切关系。在每个周二的下午,同学们都去走“亲戚”,做社会工作,运用“小先生制”的方法,为附近的工人、农民办识字班,教唱抗日救亡歌曲,以此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识字班办得最多时曾经有四十余处,多达一千多人。屠公泽曾任育才学校校医。

沿着台阶上去,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大殿就是大雄殿了,大雄殿上的“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他是“爱满天下”的,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插故事:当时政治形势紧张,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学校办下去,陶行知经常要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

大雄殿正殿为当时育才学校的会客厅,左边是当时戏剧组的教室。戏剧组主任章泯,原名谢兴,是我国著名戏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解放后回北京筹建北京电影学院,任中共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当时戏剧组学生已经能够自编剧本、自己导演、自己作曲作词。在重庆、北碚等地演出过的话剧有《小主人》,秧歌剧《兄妹开荒》,《一朵红花》,秧歌舞《农作舞》,《朱大嫂送鸡蛋》和《朱警察查户口》,演出过四川方言剧《啷咯办》,《抽壮丁》,表演唱《茶馆小调》,《古怪歌》、《王大娘补缸》等。除了为筹款卖票外,育才师生经常在学校附近为当地农民和煤矿工人义务演出,宣传抗日主张和民主革命真理。

戏剧组楼上为育才学校校务主任方与严的寝室旧址。方与严,是安徽歙县人,他既是陶先生的老乡又是陶先生的学生(他曾在晓庄师范就读)。解放后被派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组工作,是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参加过开国大典,先后任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和民族教育司副司长。

右边这两间房间是当时的总务主任马侣贤的寝室兼办公室,他曾任晓庄小学校长,山海工学团团长等职务。后来到育才学校任校总务主任、副校长、校长;解放后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校长、上海行知中学校长、上海市北郊区副区长等职。

天井里这棵罗汗松,据考证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从明代建寺开始就伴随着历史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无数不平凡日子。

旁边这间教室是当时社会组的旧址,原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同志幼年就曾在这间教室学习。社会组是育才学校学生人数最多、最大的一个组。社会组学生用白布绘制了两幅色彩鲜明的大型地图:一幅挂在教室左边,是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图。另一幅挂在教室的后边,是苏德战争形势图,图上插着各色小旗,由专人负责根据战争发展情况随时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地看清苏军与德军,八路军、国民党军与日伪军的作战区和战争形势。社会组还有三个学生负责把每天《新华日报》上刊登的重要新闻,用小黑板在地道的墙上公布出来。孙铭勋,廖意林曾先后担任社会组主任。

绘画组当时的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陈烟桥先生。育才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素描纸,就用嘉乐纸代替。没有炭条,就用桑枝、枫枝装在铁盒子里烧焦代替,静物写生用的各种石膏模型,就在罐、盆、瓶、钵等物的外表上刷一层白粉来代替。绘画组还成立了“绘画研究会”,经常举行“星期画展”,出版过木刻集《幼苗》。

上面的观音殿是育才学校的小礼堂及教师办公室所在地。这2扇根雕制作非常精美,有200多年历史了;虽然有所损坏,但是依旧显示出古朴的风味。

在这座作为礼堂的大殿中,曾经悬挂着两条横幅。一曰:“觉悟性之启发,”一曰:“创造力之培养”。这其实也是陶先生教学思想的概括。他曾嘲讽那些只知读书的人为“读死书”。他说他的学校要培育的是他所说的“真人”即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就在前面那个演讲处他曾提出了每日四问:“你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你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你的工作有没有进步,你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就在这里他阐述了著名的《创造宣言》;他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杭州私藏的千年古寺:径山寺,绝佳打卡圣地

世间纷纷扰扰,或许只有青灯古佛才能让人们浮躁的心情得以平静,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座隐藏在杭州深山老林里的千年古寺——杭州径山寺,它是绝佳打卡圣地。由于这里海拔较高,造就了它一年四季舒适的气候,夏季的径山寺堪称避暑胜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杭州私藏的千年古寺

径山寺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径山,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刹,有“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名誉。众多自然风景与古香古色的寺庙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风光无限的优美画卷,即便是在冬天来到这里,也丝毫感受不到荒芜的气息,反而是更多的宁静清幽,除了这些,径山寺至今还延续着“径山茶宴”的传统礼俗。

杭州径山寺种有许多银杏树,每到秋冬季节,径山寺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寺庙仿佛置身一片金黄的海洋之中。如果在秋冬季节来这里旅游的话,那您见到的一定是它金黄赤红的一幕,从踏入寺庙的那一刻起,除了红白相间的庙宇建筑,就是那满地散落的金色银杏叶,红白相间的墙体和大片大片的金黄色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宛若在这座幽静幽深的山里新建了一座远离世俗的小城,吸引着城外的人们想要进来一览其绝美风光。

对银杏树装扮的悠悠古寺,向外界散发出宁静致远的气息,漫步在径山寺当中,每当微风吹过,便会有成千上万片银杏叶纷纷洒落,金黄的叶子在空中飞舞,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使用相机记录下这极美的一幕,寺院中还有许多条幽深狭长的小路,在这里拍照,不用添加任何滤镜修饰,随手一拍便是唯美古朴的绝美照片。

除了银杏树之外,这座寺庙中还种植了大片四季常青的松树与竹林,这些植物枝叶繁茂,青翠欲滴,曾获得了无数古人的称赞,其中还留下了“百万峻松双径皙,三千楼阁五峰寒”的千古名句,如果说走在银杏树小径上感受到的是热恋与浪漫,那么走在松竹小径上感受到的则是宁静与优雅。

古刹圣境—南票区明性寺

明性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街东路北,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明性寺前后五层殿宇,南北长91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4550平方米,坐北朝南。内供释迦佛、太上老君、真武大帝、关圣帝君、张桓侯及十八明医等像。每值农历三月三日庙会之际,一般善男信女由百里之外皆来瞻拜神灵,祈求福运。

明性寺依山势逐层而高,每层有石阶相连,寺院前有石旗杆、石狮各一对。山门3间,为硬山式建筑,两边有便门。

第一层建筑是山门佛殿。山门两边门蹲上各有一小石狮,三间门房,中间一间是大门通道,两边各供奉四大金刚。在山门东西各有角门,山门、角门以墙相连,两角门样式相同,各有木门两扇。山门东西角门与第一层僧房的穿墙在第二条横线上,前边四个台阶整齐等距排列。

明性寺牌楼图

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第二层建筑——牌楼和钟鼓楼。这是一座三门重楼式水泥牌楼,东西建有鼓楼和钟楼,在鼓楼东钟楼西又各有一月亮门,牌楼由四根四棱水泥柱支撑着,在中间的两根柱子上写着一幅对联,两边翼柱上塑有三曲龙珠图。在牌楼中还有题有“超凡入圣”的大匾,两边有小匾和圆形浮雕图案。

明性寺一隅图

第三层建筑是第二层佛殿。走进去,只见半圆形过道拱门,拱卷处磨砖凸凹数层,还有花纹图案。在这层建筑的顶部还有一个呈方形的平台,台上再起一阁,砖雕上刻着“天马祝寿云龙图”和“松鹤延年”的图案,阁内还供有岳飞等塑像,十分逼真。在这几间殿阁中,都能看到精美的砖雕花鸟图案,如鲤鱼浮莲等浮雕。

第四层建筑是第三层佛殿。这也是拱式门洞,在门洞两侧前后还有侧门,沿着侧门石阶还可登上平台。小殿里面有佛像,在墙壁一侧还有壁画,在门洞顶上,有一个铁顶香炉,上面铸有“明性寺”和“中华民国十九年九月九日立”的字样。

第五层建筑是第四层佛殿,门洞里的屏风石碑上分别记载着重修明性寺的始末和修庙时捐助人名及数目。

第六层建筑是第五层佛殿,建在有两层楼高的多层高台基上,沿着通道和石阶梯,登上二节高楼可见二层阁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的佛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铁香炉图

明性寺布局规整,设计合理,五层殿宇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气垫宏伟。建筑艺术继承了清代娴细华丽的风格,又具有民国初年的新式做法,集清末民初建筑特点于一体,是古代建筑过渡到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是葫芦岛地区晚清时期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明性寺扩建工程项目为南票区2016年旅游重点项目,总占地100亩,建设年限为2015年-2020年,共分为四期建设。 扩建一期工程项目明性寺原址修复、上院禅室,居士楼目前已竣工。明性寺扩建二期工程占地25000平,用于建设明性寺偏殿,禅宗文化博物馆,别院三塔和静心湖公园。明性寺扩建三期工程紫砂文化步行街,文化广场。明性寺扩建四期工程占地50亩,主要建设山顶宗教活动区,设施完善,植物绿化。完全竣工后,明性寺原址明清古建与上院别院唐宋建筑交相呼应,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禅宗与紫砂文化共赏,争取普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

明性寺扩建效果(图6)

商丘圣寿寺塔一座美了千年的古刹

北宋的佛塔建筑是古塔发展的一个划时代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尤其是河南的宋塔更具艺术特色。作为商丘的宋塔代表——圣寿寺塔,不仅是商丘宋塔中时代最早、造型奇特的名塔之一,也是商丘市内地面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胜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对研究北宋的佛学建筑、美术、书法、音乐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圣寿寺塔简介

(一)圣寿寺塔来源

圣寿寺塔坐落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阎庄村。村中心一高台上巍然屹立一座宝塔,此塔名曰圣寿寺塔。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传说是皇上为一个僧人建造寺院,取名圣寿寺,又建起一高塔,叫圣寿寺塔。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圣寿寺塔260 件佛像外砌在佛塔建筑上,惟妙惟肖,无一雷同,有着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1963年,此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圣寿寺塔的现状调查

圣寿寺塔很长时间经受自然灾害导致毁损程度较深,政府不设置保护区域,游客可以免费近距离触摸宝塔,另外相关的部门对其关注程度较低,地方政策以及资金不能满足,对圣寿寺塔只做了部分性保护措施。

二、砖塔的审美艺术特点

圣寿寺原面积超过50亩,拥有100多所建筑物。跌宕起伏的战争已把其原貌摧毁。但是,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砖雕艺术和宝贵的碑刻痕迹,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

(一)圣寿寺塔的造型艺术

圣寿宝塔建在宋代,高22米,是一个六角形的平面,这和平常看到的八角形塔是有区别的。该塔拥有九个级别的密檐砖塔型,每层楼高3米许,几乎没有基座。基于两层的塔,内外都涂成白色,北、南、东、西券四面,其余四面辟假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最上两层,则八面均辟券门。门为拱券式,券外绘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门簪,塔的各层,均叠涩出檐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挂着原始风铎。托出一平台,唯底层有瓦;八角形环形走廊,像大型塔覆盖一层的小塔之间形成的核心和外层。第二层墙内壁大概成了佛教徒埋葬秘密的地方。

根据建筑形态不同,可将其分为四型:第一种是亭阁式;第二种是阁楼式;第三种是无缝式;最后一种是密檐式塔。而圣寿寺塔则属于第四种密檐式塔,多是砖石结构,塔底很高,上面各楼层突然发生改变,每一层紧密结合在一起,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轮廓曲线形成一个非常灵活的线条。横向砖形四层建成,无覆瓦。造型刚中带柔,明暗对比强烈,显得简单朴素、端庄、厚重。同楼阁式塔相反,圣寿寺密檐式塔的檐层数目多于塔内的楼层数目。其次,第一层的塔身和塔下的须弥座,造型比较高大。密檐式塔很多都具有佛教内容的雕刻图案等,都集中在此处。塔二楼以上相对较短,塔檐紧密相连,通常没有门和窗户,有的即使有门窗,也仅仅作为采光、通风之用。

总体来说,宋代古塔建筑造型飘逸厚重而又落落大方,如果说“唐代古塔像一个积极进取、精神饱满的男子,那圣寿寺塔建筑就仿佛一位端庄娴娜、清水芙蓉般的少妇”。

(二)砖塔的砖雕艺术欣赏

圣寿寺塔的内在设计艺术也十分精湛,圣寿寺塔的外墙精细的佛像砖雕犹如鱼鳞,每个佛像惟妙惟肖。经过考察,因为圣寿寺塔历经破坏,许多雕像已不存在;大部分砖的雕像是复制品,但并未影响圣寿寺建筑外观和整体意义上的艺术。坐在丹莲座上或腰上束着宝座前的雕像,表达着庄严,仿佛在听人亲切地祷告,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头上戴着王冠,表情不悲不喜,戴着头饰给人一种平静无可恐惧感。观音菩萨或六臂或十二臂,袒胸露臂,身段苗条,气度非凡,表现了女性的真善美与尊严。罗汉造型虽然不多,但形象特别生动。降龙罗汉面目清秀,温文尔雅。伏虎罗汉面部狰狞,不可小觑。有的罗汉用如意撑着下额,安静冥想;有的罗汉脚穿草鞋,手扶拐杖,仰首眺望……每个罗汉都个性鲜明。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龛内有壁画或泥塑像,回廊尽头有雕刻复杂的天花板,并且彩绘也是十分地细腻精美。宋代的佛像在人物外貌及内心的表达上, 赋予了佛像活的灵魂,让人觉得亲切而生动。佛陀的服装,线条平滑,脸和手比较丰满。雕刻在菩萨衣服上佛冠很小,如向日葵的种子,但可以清晰地看见头发与眉毛,深刻地表现了宋代艺术家雕刻模制技艺的精美娴熟。

十六罗汉是圣寿寺塔砖部分雕刻艺术之一。,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佛教原镇的罗汉追随者。圣寿寺塔,16罗汉雕塑正是建于生动的想象力基础之上。从大处看,方面大耳、高鼻梁、连鬓胡须,眉清目秀,眼嘴清晰,大耳朵高鼻梁,人物面貌很突出;从小处看,或手拿着如意,拄着一根手杖,或长眉下垂,或在旁边目不转睛,或藏而不露,这些形态使他们气韵更生动、更精彩。圣寿寺塔佛砖的造像最为丰富的是菩萨像,菩萨分为三种:第一种图像表达的是菩萨修为高低分阶段的像,从凡夫俗子修到菩萨经过42个水平,但是也不能把它们单个区分开来;第二种是佛经中特定的建议名称的菩萨像,最常见的有文殊、普贤、和弥勒,地藏,大势至等菩萨像;第三种就是观音菩萨。260件砖雕做工精致、精美的外观和流畅的线条使雕刻显得栩栩如生,这些雕像是中印文化的结晶,是砖雕艺术的颂歌,体现了宋代人很高的雕刻技术。

(三)圣寿寺塔的碑刻艺术特征

在塔基座中主要的壁龛中,如在走廊里的砖墙上,很多铭文和著名的诗句都是嵌入式,对研究宋代历史及古代建筑有重要价值作用。北宋王朝书法家赵安仁写的“三经”最为有名。南门口一楼东边墙上还嵌有石六方,存在于太平兴国七年的样品义经的上部和下部卷的启示中。这三种楷书、楷书形式创始人笔法庄重、苍劲有力;带有欧、柳两家的书法之长,是完好、罕见的宋王朝书法作品。地下层内券门在走廊里向南,东西两面塔壁上分别镶嵌着四幅石刻佛经,每幅由六块青石拼成,技法精妙,线条抑扬顿挫,仓劲有力,如流水般自然,毫无雕刻凿痕,如同模制一般,充分展示了宋代工匠完美的雕刻技巧。

(四)圣寿寺塔与佛教的渊源

宋代圣寿寺砖塔审美文化内敛保守,理性有余而自由不足,追求精致典雅,文人雅士色彩较为浓厚,建筑建造逐渐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审美化。商丘圣寿寺塔受在其影响下,建筑也呈现出清秀典雅的造型风格。辽金因地处边陲,技术文化落后,依靠吸收中原文化,再加上极其崇信佛教,所以佛塔以不能登临的实心密檐塔为主,然后在基座和塔身上分别装饰了繁缛富丽的佛教作品,佛性意味浓重,显得雄壮华丽。一种佛教的最重要的宣传方法艺术,促进调动艺术思维是佛教通过佛、菩萨等艺术形象,试图达到惊奇、敬畏、崇敬和信仰的理由,这就要求把菩萨的形象通过夸张的手法达到理想主义之谜。另外,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古塔文化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神秘性、世俗性和美观性。神秘性是中国古塔延续印度佛塔文化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上多为弘扬佛法;二是装饰上多为一些佛教题材;三是平面布置上具有宗教含义。世俗性是中国古塔区别于外来佛塔的主要文化特征,它是在借助佛塔神秘性的力量来达到某种如登高揽胜、瞭敌警戒、补充风水、振兴文风等实用功能。审美文化的美观性也在中国古塔上体现出来,主要从塔基的稳定、塔身的形状及其节奏之美、塔刹的高耸,甚至是建塔的材料之美、平面造型之美、曲线之美等方面展现出来。这些功能是中国现世文化的一种表现,更是人间性、世俗性、实用性在佛塔造型上的一种运用。

三、商丘圣寿寺塔的价值及研究意义

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建筑史逐渐发展起来,河南建设史上的古塔,可以追溯到东汉孝明帝的时期,据大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乙巳之岁二月八日,孝明皇帝驾幸鸿胪卿寺,颉二三藏,问对数次,弥加礼重……”河南古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圣寿寺塔作为河南省佛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圣寿寺塔作为北朝至两宋时期发展过程的重要载体,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与佛教传入中国的交融与碰撞,为建筑史和科学技术的历史添加了光辉的篇章,也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做好北朝至两宋时期圣寿寺塔的保护,对于研究相关历史、文物利用、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经济增长及国民素质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便于更好揭示河南古塔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也便于更好地保护并利用古塔这一重要的古代建筑类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25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