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叙伦堂

祠堂名,位于歙县石潭村。为吴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初,清代曾维修。五楹三进,通面阔15米,进深45米。因中进有大小梁100根,故又名"百梁厅"。

叙伦堂

绩溪《程里程叙伦堂世谱》编修始末

程福如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814期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国人都非常重视宗族谱牒的编修。“族之有谱,犹县之有志,国之有史,关系至重。民族团结,血脉为第一要素”,这种观点几乎是全社会的共识。每个氏族,只要稍有条件,就会将族谱的编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绩溪程氏自唐光化年间,金乡县尹程药由歙县篁墩迁居程里(仁里),距今已近1200年历史。迁居绩溪不久的后唐清泰年间,程药之孙惟玩公首次修家谱。宋朝祁公,元朝大德年间和则公、明朝洪武年间积庆公、嘉靖年间辂公、万历年间敷典公等相继修过族谱。其后三百年里,谱牒失修,并经杨洪之变,旧谱散失,所存十无一二。

古又有“三世不修谱,便为小人”之戒。为了不使族谱因年代久远而世系更难踵续,程里上祠堂派(叙伦堂)族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冬召开派丁代表会议,决定重修族谱。因族祠叙伦堂也因年久失修出现破损,故修谱与修祠同时并举。

会议推定族人程敬忠为主编,程怀森、程怀钿、程本海、程本法、程树清等协修,程敬儒、程怀忠为总务,程怀钊、程源仁为经济,程怀钿为稽核,程怀春、程怀权、程本丰、程本良、程本有为事务,由他们组成修祠修谱工作组。修祠工作于半年内顺利完成。修谱工作也于次年春正式启动。

谱牒的编修比修祠要困难得多。首先遇到的是经验不足问题。被族人推荐为主编的程敬忠先生,时年只有三十岁,任县府军法书记官。他虽年轻有为,但提纲修谱,还是首次。并且此前三百年里族人未修过谱,编修人员首次接触修谱工作,经验不足是肯定的。

第二个困难是经费问题。修谱是家族的大事,政府不可能出资,他族也无义务支持。仁里叙伦堂派族人经过商议,决定将蜈蚣山作价一千六百元。谱牒修成后,又以有偿发放形式筹得一定款项,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第三个困难是收集旧谱难上加难。因明万历以后就没有修过谱,旧谱又因年代久远而难寻踪影。程敬忠等经多方走访,有幸得到明嘉靖年间辂公和万历年间敷典公所编谱牒各一部。但辂公谱因曾遭盗窃,导致部分缺失。敷典公谱简单粗糙,史料价值微小,所幸几经比对,发现纲领尚存,仍有一定借鉴作用。程敬忠等编修人员反复考证,最终详其源渊,续其世系,完成谱帙。

第四个困难是时逢“七七”卢沟桥事变。“夷骑纵横于南北,巨镇相继沦陷,敌机轰炸,惨无人理,人民一夕数惊,一饭数起,流离远地”,许多旅外后裔的资料无法征集。程敬忠等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整理出该族仁、伯、金、仲、修、儒、焕、烜等八大支派,以图表加文字的形式清晰表述。

新谱初具雏形后,主编程敬忠请了本族追随陶行知开创乡村教育的普教名家程本海先生以及世忠祠(下祠堂)派精英程宗鲁(东屏)先生作序,并请时任浙江省府书记室的王振之先生整理了序列。自民国二十六年七月起,至二十九年四月止,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奋战,编修工作全面完成。新谱称《程里程叙伦堂世谱》(以下简称《世谱》)。

《世谱》共十二卷,这是一套高质量的谱牒。之所以说高质量,一是因为新谱是以明朝程辂所编谱为母本。辂公乃进士出身,因犯颜直谏罢官而卜居乡里。罢官后的他受到了徽州众多文人士大夫的高度赞扬,称之为“当世通儒”。其水平之高自不必言,应该也绝不会对他亲自编修之谱敷衍了事。新编《世谱》不但将辂公谱原有的内容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还沿袭了辂公的编谱思路和表述方法,使之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二是因辂公谱曾遭盗窃,遗留下的部分记录新安始迁祖为元谭公,却不见对元谭公之前的世祖行踪有所追溯(也许在被盗的那部分有此内容)。而这次,编辑们不辞劳苦,多方收集,追根溯源,终于查清新安程氏,系三国曹操手下谋士程昱之后裔。而程昱又是春秋战国时期舍身救赵氏孤儿的程婴之后裔。程婴之祖伯符因献三异之瑞而得程国(一说在今之山西,一说河南)以国为姓。伯符又系重黎之后。

三是新编《世谱》增加了辰、翰、图、影、考、略、传、录等,在内容上较之旧谱充实了很多。

四是新编《世谱》还将市坊、荆州、石门、板桥、伏岭、北村石川、校头仿儒、胡家西川、尚田大谷,歙县的沙溪、杨村、呈村降以及浙江的昌化、开化、寿昌、余杭和江苏的张渚、梅渚等由仁里叙伦堂发脉而去的程氏后裔的繁衍情况进行了整理编辑,为叙伦堂程氏迁居绩溪后再次迁徙外地的情况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目前该谱成为广大徽学爱好者研究新安程氏的重要 史料之一,也成为不少外地程氏来绩溪寻根的重要依据。程氏是绩溪大姓,《世谱》所载史料,也成为绩溪县正史之有力补充,极具研究价值。

新编《世谱》也有很大的遗憾。由于明万历年间敷典公以后的三百年里未修过谱,也由于泸沟桥事变,许多重镇相继沦陷,致使无法收集叙伦堂迁徙外地的许多后裔信息,比如仁里程氏(包括上、下两个祠堂在内)于清朝时期在宣(城)、郎(溪)、广(德)以及浙江金华、兰溪、东阳、杭州和江苏吴江、南通、扬州多地创下了许多商业奇迹,多数徽商家族的后人都选择在经商地定居生活,但《世谱》编辑们并没有收集到这些迁徙地生活的后人的详细资料,导致整个绩溪对这些地区的程氏后人繁衍情况无法了解。

值得欣慰的是,《程里程叙伦堂世谱》历经数十年的岁月侵蚀,仍被其族人完整保存。其中有一部还被绩溪县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者系绩溪县血防站退休干部,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

探访五岭群山中的“失落之村”:从叙伦堂到先锋村

上回小喵带着大家去探访了湖南郴州汝城县马桥镇的两座古村,今天再去离县城不远的土桥镇走走吧。

土桥镇金山村

金山村位于汝城县土桥镇,距离汝城县城东7公里。来到金山村,刚进村口,我就被眼前的所见打动了:一口被荷叶填得满满的荷塘,荷田那头便是卢氏家庙“叙伦堂”的门楼。

“叙伦堂” 亦称 “南楚名家”,因唐昭宗所赐卢氏先人的诗中有“楚国之南皆名家”的诗句得名。 卢氏家庙建于明万历年初,建筑布局仿文庙建筑,祠堂居村落建筑中心,左右为仿“礼门、义路”的笔直深邃巷道。门楼为歇山式青瓦布顶,檐下施如意斗拱,斗拱下额枋浮雕多种彩绘图案,鸿门梁镂雕双龙戏珠,额枋正中兰底金字书写着“南楚名家”。

门楼木结构十分考究工整,施以细致的如意斗拱,饰以栩栩如生的雕刻,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祠堂前是一宽敞的空坪,空坪前设仿文庙“泮池”的明塘一口。

汝城不愧为“古祠堂之乡”,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就保留有710多座。金山村是古祠堂最密集的村,保存完好的有六座。最有代表性的除了卢氏家庙,还有叶氏家庙(敦本堂)和李氏家庙(陇西堂)。

走在金山村的小巷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只有几位老人坐在祖居的门槛上闲聊。祠堂边的许多民居里已经不住人了,想是都搬到了村外的新村。这些屋子与祠堂一样,大多始建于明代,有的已经坍废,一派萧肃,但从雕刻有八卦图案的门当以及木雕窗棂看,当年也是很讲究的。

有的屋子墙壁上还嵌着“泰山石敢当”的条石。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一种神奇的信仰使泰山的每一块石头都禀赋着正义的力量,成为中国家庭的保护神。它是和平安宁的承诺,是富足繁荣的的象征。

土桥镇先锋村

先锋村周氏家族自南宋宁宗时卜居于此,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迄今800余年。该村落坐西朝东,尚存明清建筑95座、民国建筑121座。

先锋村周氏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初叶1662年。据说周氏族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祠堂进行修葺,因为这里承载着他们整个宗族“廉节、忠孝”的精神传承。

村内青石板巷道排列整齐,马头墙错落有致。

祠堂、住宅、朝门、过街楼的柱础、门坊、窗楣、石额、墙裙均有精美的雕刻,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秀妍逼真,体现了周氏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座古村,一座古祠,犹如一个宗族的人文记忆,这里记录着他们的家族大事,有他们的欢喜哀伤,有他们闯天下的精神支柱。这些古朴、凝重、华丽的古祠堂,都是汝城悠远历史、文化与民俗的缩影,让人流连忘返,追思遐迩。

魔小喵旅行小贴士:

行:乘高铁到郴州西站下车,在天龙汽车站坐上开往汝城县的班车,发车时间 06:30-17:30,约30分钟一班 。车程150公里,大约3小时。汝城县交通广场有开往土桥镇的班车,车程7公里。到了镇子上可以搭摩的前往各个村子。

住:汝城的古村大多尚未开发,村子里没有商业住宿,一般游客都得回到县城住宿。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村民家借宿,当地人都很好客。

作者介绍:

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有点小清新,有点小傲娇,有时脑洞开很大。新浪名博。喜欢四处走走拍拍,在家写写画画。资深吃货,常把“走遍天下美景,吃遍人间美味”挂在嘴边。职业铲屎的,家有吉祥三宝三位猫大人。不定期徘徊于女神和女神经之间。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浏览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molvxing)微信公众号、“魔小喵旅行记"新浪微博、“魔旅行”头条号,也可在“一点资讯”订阅“魔小喵旅行记”i媒体。

《留住乡愁 美丽乐平》叙伦堂--百年古祠传递千年古村文化

编辑:新媒体中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24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