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刘伟明

2018年第75期(总第526期)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热情相拥

刘伟明

——尖扎采风散记

文/刘世明

对于尖扎,我的记忆颇为深刻,却一直未曾实现走走看看这片土地的心愿。这还得从四十几年前说起。恢复高考那年,同村的发小考到了青海师专,我却落第,那年暑假,他回家见我,俩人聊天之时,他给我这个连脚底下的西宁也很少去过的人讲他去尖扎的见闻,他讲尖扎的麦子在六月里已收割,讲尖扎的黄河六月汛期水势之大,讲他在的那片校田里青春飞扬劳动生活,(那时青海师专在尖扎设有校农场),更神奇的是给我吹青沙山的险峻,翻越青沙山时的惊心动魄,这对于我们那时连小峡口都没出过的人,羡慕直至。再后来,相好的几位同事去尖扎玩,我却外出有事未能前去,因而对于尖扎之行,在我心里落下了许多遗憾。

今年七月,因黄南州尖扎县民间艺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吉祥先生之邀,有幸随《昆仑文学》作家采风团到达尖扎县,久违了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车窗外熟透了的盛夏美景一张张闪过,黄橙橙的麦田,金灿灿的油菜,绿油油的树木在高原这张丰富的调色板上尽情发挥它的多彩多姿。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幅幅美景。

车过青沙山,窗外的风景已从田园风光忽而转成高山草甸风光,青山巍峨,连绵起伏,那种绿是直低心灵的绿,一大片一大片,一山一山,一坡一坡,一湾一湾的,仿佛一幅绿意盎然的泼墨画,真想置身其中,不再离开。

车过青沙山,河谷地上的化隆山水夹道两侧,茂盛而浓郁的果树生机盎然,绿荫覆盖着村庄里的一幅幅庄廓小院,挂满枝头的杏儿黄橙橙惹人注目,高大的杨树始终青翠欲滴,给这片丰腴的土地收获满满,且锦上添花。

一、水文化的底蕴与农耕文明的相向而行

汽车沿黄河岸边而行,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龙的血脉,在穿越高原峡谷之后,在这里却缓缓而流,它用排山倒海的力量在尖扎和化隆地带冲击形成了黄河特有的黄河谷地,而且母亲河”——黄河纵贯南北,在尖扎境内流程达96公里,这么长的水路,峡谷纵横,河流浩淼,可谓水资源十份的丰富,这长达96公里的水路上,如今建有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才塘、古浪堤和当顺“一大两中三小”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23万千瓦,是青海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水域面积广阔。随着几座水电站的相继建成,全县境内已形成面积60平方公里的水域。尤其是李家峡水电站的修建,更使这片灵秀的土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正是由于有了黄河,有了黄河这足够的水源,也才有了尖扎县的厚重的农耕文明。我们到达尖扎县的时候,正是这里麦黄收割的最后时节,田地里还有好多没有收割的麦子金黄金黄的随风起伏,看着这一块块整齐划一的麦田,就能知道这里的农耕文明是何等的发达。坐落在黄河沿岸的乡村子,处处麦香飘扬,处处果树成行,

如果不走进村庄里仔细打量,你是不会想到这是竟然有的是藏族村庄,他们是农耕的藏族,他们也照样懂得农耕的每一个细节,懂得如何经营庄稼。

我想,这一定与水有关,择水而居,这是每一个先民最原始的最本质的生存法则,有了水,就有了与此相关的养殖,农耕。有了黄河水的灌溉,就有了黄河沿岸这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

二、藏文化的源流与民族射箭活动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尖扎县的政府所在地马克唐镇新区,在尖扎县新建的博物馆广场,我们受到了尖扎县文化馆馆长,尖扎县书画协会秘书长张吉祥先生等众多人士的热情迎接。手捧哈达的一群藏族姑娘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这哈达,就是藏族人民迎接客人的最高贵的礼仪,我们沉浸在这浓浓的藏文化的热情里,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简短的迎接仪式后,我们步入博物馆大厅,在博物馆书画展览大厅,我们在青海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海东市观赏石协会秘书长,黄南州民间文化艺术研究协会会员,黄南州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尖扎县书画摄影家协会法人代表,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吉祥先生的引领和讲解下,领略和欣赏了他的书画,绘画,篆刻,牛绒画和根雕等艺术作品。张吉祥先生自幼受故土书画艺术的熏陶,青少年时就酷爱书画,工艺美术,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使他的书法功底深厚,草,行,隶,篆逐体皆能,尤以篆书黑体见长。先生的篆书作品,不拘泥与古人,主张创新,功底扎实,又富于变化。篆书线条流畅,又兼具行,草的情态变化,自成风格,不失为这片土地上一代书画大家。

欣赏完张吉祥先生的书画艺术作品后,我们在尖扎县博物馆馆长扎西才旦的引领下,仔细观看了博物馆的大型浮雕作品,尖扎箭文化历史,聆听了关于尖扎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和神奇的七彩神箭的历史渊源。虽然作为藏族馆长的他普通话说的不太流利,但从他充满激情的话语里,依然听出他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人文的熟悉和热爱

尖扎县宗教文化积淀深厚,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以红色砂砾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境内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内不仅有奇特的丹霞地貌这一自然景观,还建有阿琼南宗寺、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等古老寺院,这些寺院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地质公园里的南宗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处红教和黄教并存、显宗和密宗共生、僧人和尼姑同修的宗教法地,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和云南等藏传佛教地区享有盛名。

尖扎县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中原文化与羌藏文化的融合区,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清晰的文化脉络,多种民族及宗教文化的交融互长,使得尖扎地区的文化形态呈现出典型的多元性。羌戎文化、鲜卑文化、汉文化、吐蕃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更替交融,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了流动的、开放的、符合性结构的地域文化。无论从地理、历史,还是从民族、人文的角度看,尖扎都不愧是研究羌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天然博物馆。

传说尖扎是吐蕃王朝赞普时期军队驻扎和对外引军之地,也是藏地三贤者和喇青贡巴绕赛大师为首的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勤劳勇敢而质朴的尖扎儿女在这里创造出别具一格、浓郁民族特色的尖扎射箭文化。在尖扎,射箭既是勇气和势力的象征,又是福气和生命的象征。虽然在安多地区的很多地方有民间射箭活动,但尖扎射箭于众不同,它从最初的狩猎工具演变成作战的兵器,最后发展成为集历史、宗教、民俗、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五彩神箭”文化,在灿烂绚丽的藏族文化中占具主导地位。最初的射箭一般有祭祀诸神、练箭和箭技比赛以及最终的达顿宴会等阶段组成。而现在弓箭作为古代战争的一种兵器,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射箭却作为一项运动被保留下来。在尖扎射箭不仅是充满趣味的民族运动得以传承,而且其中蕴含的悠久文化也被传承和发扬着,并逐渐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射箭爱好者所喜爱和向往。文化馆馆长扎西才旦先生还给我们讲述了五彩神箭所包涵的含义,原来五彩就是红、黄、黑、蓝、绿。红色象征热情和活力,黄色象征富饶与高贵,黑色象征公平和力量,蓝色象征智慧与包容,绿色象征希望和和平“。如今这"五彩神箭”不仅在尖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皆玩,而且也让这个高原小县城闻名于世。每年都举办国际型的射箭比赛,以箭为媒,以箭会友,如今尖扎已经通过弓箭把自己浓厚的藏文化传遍给海内外许多国家。灵秀尖扎也凭借着这一传统项目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

三,草原文明的绿色长廊

日过中午,我们一行简单吃过午饭,又驱车前往尖扎县著名的当顺乡看看那里辽阔的牧场风光。

车沿着河谷行驶了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的昂拉千户庄园村。

昂拉千户庄园始建于公元1947年,原为居住在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项谦为第七代千户,这个庄园式项谦继位后新建的,是目前青海省诸多旧宅中保存较为完整的藏式庄园之一。庄园虽年久失修,但风貌依旧,气势不凡,依然显示着它的华丽和庄严。

翻越当顺山的路陡峭崎岖,蜿蜒不平,四米宽的路面只能容纳一辆汽车通过,湾道路一盘接着一盘,也不知转了多少个弯道,车爬到半山腰时,坐在车里的我们显然已经有些担心害怕了?坐在身边的毛宗胜老师再也不敢从车窗望山下看了。开车的小伙子司机却不以为然,说这弯道共有一百零八个呢!才走了一半呢!我们的心顿时又提到嗓子眼上了。

一个小时的爬行,车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来了!极目远眺,黄河似一条绿色彩带,蜿蜒曲折,沿岸绿色相拥,尖扎县城也如一览无余。

尖扎县全县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相对高差为2654米。河谷、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地域的垂直差异明显。境内山脉属西倾山余脉,西南到西北有折戈里山、戈尕山、色尖山、申宝山、扎马山等,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这当顺山海拔4200多米,山顶与山低下的相对高度一下地提高了一干多米,难怪我们在半山腰就觉得眩晕呢!

当顺山的山顶,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地势平坦,一眼望去,绿草如茵,成群的羊儿在悠闲的吃着青草,享受着这大自然赐予他们的丰茂牧草。这是一片天然的牧场,典型的青藏草原大陆性气候和高山草甸植被。

当顺乡的乡党委书记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当顺乡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旅游前景以及今后的打算,他的目标就是在发展牧业的基础上,将这片辽阔的草原打造成一片夏季旅游休闲的圣地,为当地的牧民造福。

离开当顺乡草原的下午,我们恰好见到了当地牧民在一片草地上举行完盛大的纳顿艺术节,彩袖飞舞的藏族姑娘,媳妇,小伙一个个身着节日服装,喜气洋洋,开着小车,骑着摩托,神采飞扬的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尽情挥洒着赋予他们的人生,这就是草原之美,这就是尖扎草原之美,愿这片草原的明天更美更美。

尖扎,这片灵秀的神奇之地,这片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携手相拥之地,期待你明天更加辉煌。

作者简介

阳光村娃原名刘世明,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人,职业教师。喜爱文字,有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青海湖》《雪莲》《青海日报》《湟水》等省内部分报刊杂志和《昆仑文学》《青海读书》《星辰》等网络文学平台,现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 主 编:原 野

○ 常务副主编:毛宗胜

○ 执行编辑:韩有录

投稿须知:本人原创作品+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近期生活照一张及 需要配的图片。文责自负,自己校对。

版面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侵犯版权,联系删除。

L云家谱明代-清代-民国刘氏家谱刘氏族谱 刘伟明

16402-Liu-刘-882-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 存25册 : 1-9册, 1944 16403-Liu-刘-912-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 存25册 : 10-19册, 1944 16404-Liu-刘-754-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 存25册 : 20-25册, 1944 16405-Liu-刘-948-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宗谱[不分卷] : 5册(958页), 1776 16406-Liu-刘-802-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族谱[24卷] : 存21册 : 1-4册, 1812 16407-Liu-刘-942-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族谱[24卷] : 存21册 : 5-9册, 1812 16408-Liu-刘-1080-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族谱[24卷] : 存21册 : 10-14册, 1812 16409-Liu-刘-1058-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族谱[24卷] : 存21册 : 15-19册, 1812 16410-Liu-刘-358-中国-江西-石城-横江刘氏族谱[24卷] : 存21册 : 20-21册, 1812 16411-Liu-刘-1163-中国-江西-泰和-清水洲派刘氏族谱 : 6册 : 1-2册, 1939 16412-Liu-刘-1236-中国-江西-泰和-清水洲派刘氏族谱 : 6册 : 3-4册, 1939 16413-Liu-刘-1364-中国-江西-泰和-清水洲派刘氏族谱 : 6册 : 5-6册, 1939 16414-Liu-刘-178-中国-江西-泰和-白坑刘氏长房谱[不分卷] : 1册(180页), 1909 16415-Liu-刘-973-中国-江西-万载-刘氏族谱[8卷] : 8册(972页), 1929 16416-Liu-刘-341-中国-江西-万载-刘氏族谱[22卷] : 存13册(缺卷1, 3, 7, 12-13, 15-16, 20-21) : 1-3册, 1941 16417-Liu-刘-1198-中国-江西-万载-刘氏族谱[22卷] : 存13册(缺卷1, 3, 7, 12-13, 15-16, 20-21) : 3-13册, 1941 16418-Liu-刘-1521-中国-江西-万载-万载源头九修刘氏族谱[46卷, 卷首末] : 14册 : 1-12册(卷首, 卷1-39), 1948 16419-Liu-刘-212-中国-江西-万载-万载源头九修刘氏族谱[46卷, 卷首末] : 14册 : 13-14册(卷40-46, 卷末), 1948 16420-Liu-刘-547-中国-江西-万载-万载龙田刘氏支谱[5卷, 卷首] : 5册(546页), 1937 16421-Liu-刘-82-中国-江西-万载-万邑大桥刘祠主谱 : 存1册, 1924 16422-Liu-刘-254-中国-江西-信丰-信丰县桂阳坑刘氏族谱[不分卷] : 存3册(254页), 1756 16423-Liu-刘-1228-中国-江西-信丰-信邑青湖敦伦堂刘氏族谱[5卷] : 5册(1228页), 1999 16424-Liu-刘-560-中国-江西-兴国-刘氏重修族谱 : 3册(559页), 1862 16425-Liu-刘-1032-中国-江西-兴国-兴邑良溪刘氏四修族谱[不分卷] : 5册 : 1-2册, 1849 16426-Liu-刘-1582-中国-江西-兴国-兴邑良溪刘氏四修族谱[不分卷] : 5册 : 3-5册, 1849 16427-Liu-刘-505-中国-江西-宜春-刘氏六修族谱[15卷, 卷首](复本1) : 存3册(卷首上中下), 1929 16428-Liu-刘-1015-中国-江西-宜春-刘氏六修族谱[15卷, 卷首](复本2) : 18册 : 1-9册(卷首, 卷1-6), 1929 16429-Liu-刘-1290-中国-江西-宜春-刘氏六修族谱[15卷, 卷首](复本2) : 18册 : 9-18册(卷6-15), 1929 16430-Liu-刘-417-中国-江西-宜春-刘氏族谱[27卷] : 28册 : 1-4册(卷1-4), 1843 16431-Liu-刘-1166-中国-江西-宜春-刘氏族谱[27卷] : 28册 : 4-12册(卷4-12), 1843 16432-Liu-刘-1298-中国-江西-宜春-刘氏族谱[27卷] : 28册 : 13-21册(卷13-20), 1843 16433-Liu-刘-892-中国-江西-宜春-刘氏族谱[27卷] : 28册 : 22-28册(卷21-27), 1843 16434-Liu-刘-77-中国-江西-宜春-袁郡卫前刘祠主谱[2卷] : 1册(77页), 1885 16435-Liu-刘-992-中国-江西-宜春-重修刘氏族谱 : 2册(991页), 1864 16436-Liu-刘-900-中国-江西-弋县-水西刘氏汇源宗谱 : 存4册(卷1-2, 3, 6), 1755 16437-Liu-刘-547-中国-江西-修水-万载龙田刘氏支谱[5卷, 卷首] : 5册(546页), 1937 16438-Liu-刘-314-中国-江西-弋阳-刘氏宗谱[3卷首1卷] : 4册(314页), 1942 16439-Liu-刘-292-中国-江西-弋阳-水西刘氏宗谱[3卷] : 存1册(缺卷2-3), 1923 16440-Liu-刘-570-中国-江西-永新-蜜湖刘氏族谱[14卷, 首1卷] : 15册(1855页) : 1-5册, 1942 16441-Liu-刘-569-中国-江西-永新-蜜湖刘氏族谱[14卷, 首1卷] : 15册(1855页) : 6-10册, 1942 16442-Liu-刘-716-中国-江西-永新-蜜湖刘氏族谱[14卷, 首1卷] : 15册(1855页) : 11-15册, 1942 16443-Liu-刘-64-中国-江西-雩都-(刘氏)族谱[残卷] : 1册(64页), 1916 16444-Liu-刘-1216-中国-江西-雩都-刘氏七修族谱[6卷, 含卷首] : 存20册(缺卷3之第2册) : 1-5册, 1996 16445-Liu-刘-1470-中国-江西-雩都-刘氏七修族谱[6卷, 含卷首] : 存20册(缺卷3之第2册) : 6-9册, 1996 16446-Liu-刘-1092-中国-江西-雩都-刘氏七修族谱[6卷, 含卷首] : 存20册(缺卷3之第2册) : 10-12册, 1996 16447-Liu-刘-1136-中国-江西-雩都-刘氏七修族谱[6卷, 含卷首] : 存20册(缺卷3之第2册) : 13-15册, 1996 16448-Liu-刘-1352-中国-江西-雩都-刘氏七修族谱[6卷, 含卷首] : 存20册(缺卷3之第2册) : 16-20册, 1996 16449-Liu-刘-1215-中国-江西-雩都-松溪刘氏五修族谱[不分卷] : 13册 : 1-7册, 1991 16450-Liu-刘-1201-中国-江西-雩都-松溪刘氏五修族谱[不分卷] : 13册 : 8-13册, 1991 16451-Liu-刘-836-中国-江西-雩都-蒲溪刘氏宗谱 : 存3册(卷18, 21, 24), 1929 16452-Liu-刘-557-中国-江西-雩都-雩会瑞刘氏联修族谱(彭城郡) : 7册(1274页) : 1-4册, 1879 16453-Liu-刘-717-中国-江西-雩都-雩会瑞刘氏联修族谱(彭城郡) : 7册(1274页) : 5-7册, 1879 16454-Liu-刘-141-中国-江西-雩都-雩邑东乡刘氏重修族谱[不分卷](祥发堂) : 1册(141页), 1879 16455-Liu-刘-140-中国-江西-雩都-雩阳龙溪刘氏族谱[不分卷] : 1册(140页), 1836 16456-Liu-刘-1432-中国-江西-玉山-刘氏义学宗谱[7卷] : 7册(1446页), 1918 16457-Liu-刘-658-中国-江西--刘氏宗谱 : 4册(666页), 1946 16458-Liu-刘-484-中国-江西--刘氏宗谱 [40卷, 首2卷](藜照堂) : 43册(1711页) : 1-10册, 1987 16459-Liu-刘-347-中国-江西--刘氏宗谱 [40卷, 首2卷](藜照堂) : 43册(1711页) : 11-20册, 1987 16460-Liu-刘-363-中国-江西--刘氏宗谱 [40卷, 首2卷](藜照堂) : 43册(1711页) : 21-30册, 1987 16461-Liu-刘-436-中国-江西--刘氏宗谱 [40卷, 首2卷](藜照堂) : 43册(1711页) : 31-41册, 1987 16462-Liu-刘-81-中国-江西--刘氏宗谱 [40卷, 首2卷](藜照堂) : 43册(1711页) : 42-43册, 1987 16463-Liu-刘-958-中国-江西--刘氏宗谱[20卷首1卷] : 存6册(卷首, 卷1-2, 5, 8-9, 14), 1916 16464-Liu-刘-79-中国-江西--刘氏支谱(彭城郡-客家支系) (中山堂) : 1册(79页), 2013 16465-Liu-刘-76-中国-江西--刘氏集注重修历代族谱 : 1册(76页), 19-- 16466-Liu-刘-959-中国-江西--彭城刘氏礼村世谱[16卷] : 6册(959页), 1757 16467-Liu-刘-59-中国-江西--番禺捕属刘氏家谱世系 : 1册(58页), 1963 16468-Liu-刘-1230-中国-江西--袁郡刘氏族谱 : 存22册(缺多卷) : 1-9册, 清光绪 16469-Liu-刘-1151-中国-江西--袁郡刘氏族谱 : 存22册(缺多卷) : 10-18册, 清光绪 16470-Liu-刘-1249-中国-江西--袁郡刘氏族谱 : 存22册(缺多卷) : 18-24册, 清光绪 16471-Liu-刘-1217-中国-江西--袁郡刘氏族谱 : 存22册(缺多卷) : 25-39册, 清光绪 16472-Liu-刘-1294-中国-山东-昌乐-郭齐刘氏家谱[4卷] : 4册 : 1-2册, 2010 16473-Liu-刘-1462-中国-山东-昌乐-郭齐刘氏家谱[4卷] : 4册 : 3-4册, 2010 16474-Liu-刘-129-中国-山东-安邱-刘氏家谱[8卷] : 1册(42页), 1909 16475-Liu-刘-132-中国-山东-安邱-安丘刘氏族谱[4卷] : 1册(132页), 2006 16476-Liu-刘-154-中国-山东-长清-刘氏族谱 : 1册(58双页), 1909 16477-Liu-刘-137-中国-山东-东莱-刘氏宗谱 : 1册(150双页), 1928 16478-Liu-刘-1294-中国-山东-广饶-郭齐刘氏家谱[4卷] : 4册 : 1-2册, 2010 16479-Liu-刘-1462-中国-山东-广饶-郭齐刘氏家谱[4卷] : 4册 : 3-4册, 2010 16480-Liu-刘-189-中国-山东-济南-刘氏宗族谱志重抄校正 : 1册(187页), 1935 16481-Liu-刘-33-中国-山东-莒县-[刘氏家谱] : 1册(66页), 1985 16482-Liu-刘-53-中国-辽宁(辽宁/安东/辽北)-沈阳-刘氏家谱 : 1册(53页), 1761 16483-Liu-刘-77-中国-辽宁(辽宁/安东/辽北)-沈阳-刘氏家谱 : 1册(77双页), 1684 16484-Liu-刘-266-中国-山东-莱阳-刘氏族谱[不分卷] : 1册(266页), 1931 16485-Liu-刘-50-中国-山东-乐陵-刘氏族谱 : 1册(49双页), 1812 16486-Liu-刘-49-中国-山东-利津-刘氏族谱 : 1册(49页), 2012 16487-Liu-刘-178-中国-山东-临沂-刘氏族谱[4卷] : 4册(177页), 1928 16488-Liu-刘-132-中国-山东-栖霞/栖霞-安丘刘氏族谱[4卷] : 1册(132页), 2006 16489-Liu-刘-225-中国-山东-日照-海曲刘氏家乘[3卷](诒谋堂) : 3册(225页), 2011 16490-Liu-刘-23-中国-山东-青岛-(刘氏)族谱 : 1册(44页), 1986 16491-Liu-刘-8-中国-山东-青岛-刘姓氏族谱 : 1册(11页), 1982 16492-Liu-刘-266-中国-山东-青岛-刘氏族谱[不分卷] : 1册(266页), 1931 16493-Liu-刘-4-中国-山东-青岛-彭城刘氏家谱 : 8页, 1986 16494-Liu-刘-4-中国-山东-烟台-刘氏三代家谱 : 6页, 1986 16495-Liu-刘-148-中国-山东-衮州-刘氏家乘[5卷] : 5册 : 第1册(第1卷), 2005 16496-Liu-刘-4-中国-山东-掖县-[刘氏家谱] : 5页, 1986 16497-Liu-刘-411-中国-山东-沂水-刘氏家谱 : 6册(410页), 1836 16498-Liu-刘-178-中国-山东-沂水-刘氏族谱[4卷] : 4册(177页), 1928 16499-Liu-刘-544-中国-山东-淄博-刘氏世谱[不分卷] : 1册(546页), 2005 16500-Liu-刘-602-中国-山东-淄博-刘氏族谱 : 1册(604页), 2003 16501-Liu-刘-586-中国-山东--刘氏家乘[5卷] : 存4册(缺卷1), 2005 16502-Liu-刘-397-中国-山东--刘氏族谱 : 5册(396页), 1805 16503-Liu-刘-396-中国-山东--刘氏族谱 : 12册 : 1-6册, 1856 16504-Liu-刘-301-中国-山东--刘氏族谱 : 12册 : 7-12册, 1856 16505-Liu-刘-1335-中国-山西-洪洞-刘氏宗谱[20卷 : 首末各1卷] : 16册(1334页), 1901 16506-Liu-刘-1291-中国-山西-洪洞-刘氏宗谱[20卷 : 首末各1卷] : 存15册(缺卷6), 1932 16507-Liu-刘-688-中国-山西-洪洞-洪洞刘氏宗谱[6卷, 首1卷] : 6册(687页), 1810 16508-Liu-刘-703-中国-山西-洪洞-洪洞刘氏宗谱[6卷, 首1卷] : 6册(703页), 1741 16509-Liu-刘-630-中国-山西-洪洞-洪洞刘氏宗谱[8卷, 首末各1卷] : 6册(630页), 1715 16510-Liu-刘-827-中国-山西-洪洞-洪洞刘氏宗谱[15卷, 首1卷] : 16册(829页), 1865 16511-Liu-刘-560-中国-山西-陵川-淇西刘氏十次续修族谱[上下册] : 2册(560页), 2014 16512-Liu-刘-96-中国-山西-灵邱-山西灵邱庄头村刘氏家谱 : 1册(98页), 2006 16513-Liu-刘-154-中国-山西-柳林-南囗刘氏宗谱(山西省柳林县王家沟乡) : 1册(154页), 1998 16514-Liu-刘-397-中国-山西-平定-刘氏族谱 : 5册(396页), 1805 16515-Liu-刘-396-中国-山西-平定-刘氏族谱 : 12册 : 1-6册, 1856 16516-Liu-刘-301-中国-山西-平定-刘氏族谱 : 12册 : 7-12册, 1856 16517-Liu-刘-84-中国-山西-沁县-刘氏尧山族谱 : 3册(83页), 1931 16518-Liu-刘-23-中国-山西-沁县-开村刘氏家谱(复本1) : 1册(21双页), 1947 16519-Liu-刘-22-中国-山西-沁县-开村刘氏家谱(复本2) : 1册(42页), 1947 16520-Liu-刘-112-中国-天津--刘氏家谱 : 3册(111页), 1921 16521-Liu-刘-5-中国-台湾-高雄-(刘氏)族谱 : 7页, 1983 16522-Liu-刘-10-中国-台湾-高雄-(刘氏)兴宁开基祖开七公妣姓族谱 : 1册(14页), 不详 16523-Liu-刘-69-中国-台湾-高雄-(刘氏)开七公尝簿 : 1册(152页), 1947 16524-Liu-刘-2-中国-台湾-高雄-[刘家祖先神位] : 2页, 1977 16525-Liu-刘-2-中国-台湾-高雄-[刘氏世系图] : 3页, 1985 16526-Liu-刘-25-中国-台湾-高雄-[刘氏族谱] : 1册(47页), 1977 16527-Liu-刘-5-中国-台湾-高雄-[刘氏族谱] : 5页, 1982 16528-Liu-刘-2-中国-台湾-高雄-[刘清山家谱] : 3页, 1985 16529-Liu-刘-2-中国-台湾-高雄-[十四世刘公远世系图] : 2页, 1984 16530-Liu-刘-14-中国-台湾-高雄-[陈王刘官氏族谱] : 1册(11页), 1978 16531-Liu-刘-29-中国-台湾-高雄-[高雄湖内刘坤仁派下家谱] : 1册(28页), 1980 16532-Liu-刘-4-中国-台湾-高雄-来台开基祖刘成派下系统族谱表 : 4页, 1985 16533-Liu-刘-7-中国-台湾-高雄-刘家系统表 : 7页, 1984 16534-Liu-刘-9-中国-台湾-高雄-刘氏家谱及祖先事谊概述 : 1册(11页), 1982 16535-Liu-刘-13-中国-台湾-高雄-刘氏祖谱 : 1册(12页), 1982 16536-Liu-刘-863-中国-台湾-高雄-刘氏谱汇 : 1册(863页), 1989 16537-Liu-刘-12-中国-台湾-高雄-彭城刘氏族谱 : 1册(13页), 1985 16538-Liu-刘-12-中国-台湾-高雄-彭城刘氏祖谱 : 1册(21页), 1983 16539-Liu-刘-9-中国-台湾-高雄-祭祀公业刘天仰派下员系统图 : 1册(10页), 1971 16540-Liu-刘-89-中国-台湾-高雄-凤岭乡刘氏族谱 : 1册(170页), 1914 16541-Liu-刘-3-中国-台湾-花莲-[刘德广家谱] : 3页, 1985 16542-Liu-刘-1-中国-台湾-花莲-[刘氏世系图] : 1页, 1985 16543-Liu-刘-2-中国-台湾-花莲-[刘氏世系图] : 3页, 1982 16544-Liu-刘-5-中国-台湾-花莲-[刘氏世系图] : 5页, 1985 16545-Liu-刘-1-中国-台湾-花莲-[刘氏家谱] : 1页, 1985 16546-Liu-刘-81-中国-台湾-花莲-[刘氏族谱] : 2册(81页), 1978 16547-Liu-刘-17-中国-台湾-花莲-刘姓祖谱 : 1册(17页), 1980 16548-Liu-刘-49-中国-台湾-花莲-刘家族谱 : 1册(94页), 1980 16549-Liu-刘-9-中国-台湾-花莲-刘氏宗谱 : 1册(18页), 1961 16550-Liu-刘-66-中国-台湾-花莲-刘氏宗谱 : 1册(118页), 1982 16551-Liu-刘-24-中国-台湾-花莲-刘氏家祖簿 : 1册(48页), 1985 16552-Liu-刘-21-中国-台湾-花莲-刘氏族谱 : 1册(37页), 1944 16553-Liu-刘-31-中国-台湾-花莲-刘氏族谱 : 1册(58页), 1976 16554-Liu-刘-46-中国-台湾-花莲-刘氏族谱 : 1册(139页), 1956 16555-Liu-刘-88-中国-台湾-花莲-刘氏源流总序 : 1册(85页), 1957 16556-Liu-刘-51-中国-台湾-花莲-石井派刘氏族谱[不分卷] : 1册(53页), 1991 16557-Liu-刘-74-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吉明堂塘下(寮)族谱 : 1册(141页), 1935 16558-Liu-刘-14-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谱 : 1册(27页), 1984 16559-Liu-刘-15-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谱 : 1册(29页), 1975 16560-Liu-刘-34-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历代祖公祖妣族谱 : 1册(67页), 1952 16561-Liu-刘-5-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归家全部含生时日月 : 7页, 1966 16562-Liu-刘-21-中国-台湾-嘉义-[刘振玄派下族谱] : 1册(42页), 清代 16563-Liu-刘-1-中国-台湾-嘉义-[刘氏世系表] : 1页, 1981 16564-Liu-刘-80-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藏] : 1册(168页), 1954 16565-Liu-刘-11-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谱] : 1册(22页), 1981 16566-Liu-刘-47-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谱] : 1册(92页), 1967 16567-Liu-刘-6-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文山派下家谱] : 1册(12页), 1980 16568-Liu-刘-13-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族谱] : 1册(26页), 1965 16569-Liu-刘-29-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族谱] : 1册(29页), 1980 16570-Liu-刘-22-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族谱] : 1册(43页), 1980 16571-Liu-刘-31-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族谱] : 1册(62页), 1981 16572-Liu-刘-26-中国-台湾-嘉义-[刘氏系统表] : 1册(48页), 1981 16573-Liu-刘-36-中国-台湾-嘉义-[郭氏何氏黄氏刘氏曾氏郑氏庄氏功德榜] : 1册(36页), 1984 16574-Liu-刘-14-中国-台湾-嘉义-[陈王刘官氏族谱] : 1册(11页), 1978 16575-Liu-刘-7-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谱 : 1册(14页), 1974 16576-Liu-刘-11-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谱 : 1册(20页), 1961 16577-Liu-刘-26-中国-台湾-嘉义-刘氏家谱 : 1册(24页), 1978 16578-Liu-刘-37-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房谱 : 1册(36页), 1953 16579-Liu-刘-40-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族谱 : 1册(39页), 1975 16580-Liu-刘-22-中国-台湾-嘉义-刘氏族谱 : 1册(42页), 1983 16581-Liu-刘-226-中国-台湾-嘉义-刘氏联宗谱 : 1册(228页), 1974 16582-Liu-刘-2-中国-台湾-嘉义-刘穆公派下世系图 : 2页, 1981 16583-Liu-刘-77-中国-台湾-嘉义-刘阔公传 : 1册(148页), 1981 16584-Liu-刘-33-中国-台湾-嘉义-张氏(刘氏苏氏)家谱 : 1册(54页), 1985 16585-Liu-刘-23-中国-台湾-基隆-(刘氏)清溪派谱(台湾三角涌刘氏) : 1册(42页), 1961 16586-Liu-刘-70-中国-台湾-基隆-刘姓族谱 : 1册(146页), 1982 16587-Liu-刘-13-中国-台湾-基隆-刘明安家谱 : 1册(23页), 1957 16588-Liu-刘-30-中国-台湾-基隆-刘氏宗谱 : 1册(55页), 1959 16589-Liu-刘-4-中国-台湾-基隆-刘氏家谱 : 6页, 1979 16590-Liu-刘-4-中国-台湾-基隆-刘氏家谱 : 8页, 1979 16591-Liu-刘-19-中国-台湾-基隆-刘氏族谱 : 1册(10页), 1971 16592-Liu-刘-237-中国-台湾-基隆-刘氏枋头族谱 : 14册 : 1-10册, 1960 16593-Liu-刘-108-中国-台湾-基隆-刘氏枋头族谱 : 14册 : 10-14册, 1960 16594-Liu-刘-75-中国-台湾-基隆-基隆刘唐杜姓辛酉年主普沿革记要 : 1册(143页), 1981 16595-Liu-刘-6-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10页), 1984 16596-Liu-刘-1-中国-台湾-苗栗-[刘氏忌神簿] : 1页, 1983 16597-Liu-刘-16-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16页), 1963 16598-Liu-刘-11-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22页), 1964 16599-Liu-刘-17-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34页), 1892 16600-Liu-刘-41-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80页), 1974 16601-Liu-刘-136-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135页), 1938 16602-Liu-刘-14-中国-台湾-苗栗-[刘氏历代族谱] : 1册(27页), 1970 16603-Liu-刘-3-中国-台湾-苗栗-[刘氏系统表] : 3页, 1983 16604-Liu-刘-52-中国-台湾-苗栗-[彭城刘氏族谱] : 1册(99页), 1960 16605-Liu-刘-64-中国-台湾-苗栗-刘氏史录 : 1册(116页), 1983 16606-Liu-刘-56-中国-台湾-苗栗-刘氏史录族谱 : 1册(89页), 1981 16607-Liu-刘-331-中国-台湾-苗栗-刘氏宗谱 : 1册(320页), 1985 16608-Liu-刘-130-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129页), 1961 16609-Liu-刘-293-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 : 1册(509页), 1979 16610-Liu-刘-12-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钦谋公派下) : 1册(11页), 1980 16611-Liu-刘-56-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第六房巨浪公传下历代子孙) : 1册(112页), 1983 16612-Liu-刘-59-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刘淑庆派下] : 1册(59页), 1925 16613-Liu-刘-100-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全本 : 1册(101页), 1960 16614-Liu-刘-37-中国-台湾-苗栗-刘氏族谱自夏朝分姓以来四仟余年久 : 1册(68页), 1974 16615-Liu-刘-8-中国-台湾-苗栗-刘氏祖谱 : 1册(13页), 1980 16616-Liu-刘-42-中国-台湾-苗栗-刘氏祖谱 : 1册(82页), 1981 16617-Liu-刘-44-中国-台湾-苗栗-彭城刘家族谱(辰安公脉系) : 1册(85页), 1983 16618-Liu-刘-89-中国-台湾-苗栗-彭城刘氏族谱抄录 : 1册(84页), 1972 16619-Liu-刘-141-中国-台湾-苗栗-彭城堂刘氏族谱 : 1册(140页), 1905 16620-Liu-刘-1-中国-台湾-屏东-(刘氏)家谱 : 1页, 1985 16621-Liu-刘-33-中国-台湾-屏东-(刘氏)岭背族谱 : 1册(57页), 1940 16622-Liu-刘-8-中国-台湾-屏东-(刘氏)永久保存 : 8页, 1984 16623-Liu-刘-20-中国-台湾-屏东-(刘氏)生时氏谱 : 1册(36页), 1981 16624-Liu-刘-2-中国-台湾-屏东-[六世刘积敬世系图] : 2页, 1984 16625-Liu-刘-6-中国-台湾-屏东-[刘家家谱系统表] : 9页, 1985 16626-Liu-刘-5-中国-台湾-屏东-[刘氏祖先忌辰表] : 5页, 1971 16627-Liu-刘-17-中国-台湾-屏东-公业刘家魁组织沿革 : 1册(19页), 1983 16628-Liu-刘-90-中国-台湾-屏东-刘姓族谱(凤岭) : 1册(188页), 1972 16629-Liu-刘-3-中国-台湾-屏东-刘家来台族谱 : 3页, 1984 16630-Liu-刘-5-中国-台湾-屏东-刘家族谱 : 9页, 1956 16631-Liu-刘-7-中国-台湾-屏东-刘家系统表 : 7页, 1984 16632-Liu-刘-17-中国-台湾-屏东-刘氏大族谱 : 1册(31页), 1984 16633-Liu-刘-4-中国-台湾-屏东-刘氏宗谱 : 5页, 1982 16634-Liu-刘-34-中国-台湾-屏东-刘氏族籍 : 1册(67页), 1979 16635-Liu-刘-23-中国-台湾-屏东-刘氏简要族谱 : 1册(40页), 1979 16636-Liu-刘-90-中国-台湾-屏东-刘永通派系族谱 : 1册(170页), 1914 16637-Liu-刘-12-中国-台湾-屏东-屏东县高树乡凤岭永通公系刘氏族谱 : 1册(20页), 1983 16638-Liu-刘-1-中国-台湾-屏东-彭城堂刘氏历代高曾祖考妣神位 : 1页, 1985 16639-Liu-刘-19-中国-台湾-屏东-历代刘氏族谱 : 1册(38页), 1900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E2NjU5Nw==∣=2247484355&idx=7&sn=bf6e627ec0f0b5e389b87f571c50a7aa&chksm=90700369a7078a7f5d32e945fe4411952a5661c5b39440723d32b3bd48a46fd8991b946a1eea#rd

一个隐藏在山谷中的伟大文明,它与玛雅文明并称美洲三大古老文明 刘伟明

作者:M辰

#陶器篇-49#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0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图:伊朗彩陶碗,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印加文明陶器)

前面说到:美洲有三大著名的古老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其中,阿兹特克文明为后世留下了“活人祭”和“太阳历”等文化遗宝,而玛雅文明则留下了美洲文明唯一的文字以及博大精深的天文学与数学等文化遗产。在陶器方面,上述两大文明创造了丰富璀璨的陶器艺术,令后人叹为观止!(详见#陶器篇33—48#)

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美洲三大古老文明的最后一章——印加文明陶器系列,一起去了解并欣赏印加先民们所制作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陶器艺术品。废话少说,咱们走起!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印加文明区域)

印加文明分布区域

印加文明分布的区域基本上是以现在的秘鲁为中心加上向外扩展的一部分区域,包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以及玻利维亚等。

巍峨的安第斯山脉是挡在美洲大陆西侧的一道屏障,它将秘鲁分为西边干旱无雨的海岸、中部白雪皑皑的山脉以及东部潮湿多雨的亚马逊雨林三部分(上图),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复杂、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印加人的祖先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种植作物、培育水果,饲养家禽家畜。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与可可豆的民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历史,是世界文明史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印加人

Inca(印加),印加语意为:王、统治者,太阳的子孙。

印加人的祖先居住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区(的的喀喀湖,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传说太阳神住在湖中心的岛屿上,太阳神在这里创造了一对男女,他们繁衍出了印加民族。

因此,印加民族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太阳的子孙”。

10世纪时,印加人按照神谕迁往库斯科(Cuzco上图红色区域),因为神说“这里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11世纪起,库斯科逐渐成为繁华都市;12世纪,库斯科成为印加帝国的首都。

至15世纪时,印加已由原本的南方小部落壮大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印加帝国,其领土范围涵盖现代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区(上图彩色区域),并在这里创建了伟大的印加文明。

(库斯科中心广场)

“印加”之名的由来

印加人居住的地方原本之名为“Tahuantinsuyu(塔万廷苏尤)”,意为“四方之地”。西班牙人入侵后,他们被印加语的发音以及各种地名搅得昏头涨脑,于是,如同“玛雅”的命名一样,他们随意地用了“印加”一词代指了整个地区及其居民,即“印加”、“印加人”。至今“印加”已成为该地区约定俗成之名(可能是“Inca”的发音相对简单吧)。

(库斯科中心广场大教堂)

西班牙人将印加帝国的首都变成了废墟。他们在废墟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库斯科城。我们现在旅行所到的库斯科城就是西班牙人后来所建的。西班牙人在印加人最神圣的太阳神庙的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上图),并逐渐以西班牙文化替代原本的印加文明。

庆幸的是,如果你现在在库斯科古城漫步,在一些小巷中依然可以看到印加文明的痕迹——饶有特色的石头建筑,并且在中心广场(当地人称“武器广场”)周边的小巷中还隐藏有两处规模中等的印加文明博物馆,里面不乏造型生动、精致奇妙的陶器艺术杰作。

(博物馆里的印加陶器)

印加文明各地区地理环境差别十分明显,有高山、高原,也有盆地、平原,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态的多样性,也使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文化上的差异,反映在陶器上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陶器艺术,如纳斯卡陶器、莫切陶器、莫戈龙陶器以及查文陶器等。

好啦,印加文明的介绍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印加文明陶器种类丰富,造型别致,色泽亮丽,风格多样。有关上述各种文化风格的陶器,咱们下期接着说(^_^)。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23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