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京山宋河有一处古民居群,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作者:京山老王

京山宋河有一处古民居群,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京山市宋河镇天子岗村的深山中,有一处明代的古民居群落。京山其他地方的古民居建造年代多在清朝,比如永兴南庄的易家老宅,建在清朝中期。宋河镇的这处古民居,年代更加久远,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保存到现在委实不容易。

看官们也许会问,老王你咋肯定这里的老屋是明朝时的呢?有没有史籍记载?很遗憾,没有。但老王写文也是写史,自我标榜是民间写史,讲究不妄言,没有根据的话不会乱说。我将在下文中拿出有力证据,证明古民居是明朝前期的建筑。

古民居在天子岗村三组,离镇区有20多里路,地处偏僻,山道崎岖难行。这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确实是宜居宝地。

老王运气很好,找到一位出生在当地的文友,作为向导,陪同一起前往。出宋河镇北上,经过鲍河、张关村,一路进山......

鲍河村秋景。

途径刘畈干渠渡槽。

到天子岗村了,这就是该村的标志性景点——天子岗。宋河有名的传说“挖断天子岗,气死白竹园”,说的就是这地方的有趣故事。本文末会附上这段传说。

新开的公路,勉强能通车,以前更加难走。在遥远的古代,只有能走人和骡马的小路。

路遇一座古代拱桥,全是石头垒砌而成,没有任何石灰、水泥等粘结材料,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年,现在还完好无损。文友说,快到了。

果然是到了。只见群山掩映中,古民居的轮廓若隐若现。这时候是清晨,太阳初升。老屋坐西朝东,太阳从门口的大山后升起,老屋处在山的阴影里。

文友介绍,这里叫土地岭,我们面前是这里最古老的民居——“斜大门”。因为大门朝向是歪斜的,因而名之。

走近来看,这大门确实样式甚奇,似乎不是正门,是偏门。门楼高耸,很有气势。文友介绍说,这屋建筑时是特意看了风水的,有意开门对着两山之间,是“龙口”的位置。

站在门里往外看,确实正对着的是山间的空隙。

门口的两颗古檀树,总有几百年树龄了。两树相对而立,排列齐整,应是人为种植的。仅就树龄来猜测,老屋年代也很古老。这老屋四面环山,从南边的山口进来,很隐秘,可见在古代确实是远避兵祸的绝佳之地。文友介绍,这村的人都是陈姓,族谱记载,先祖是元末大乱时从江西瑞安迁来的。

石头门框,上面似乎是八卦图案。文友说,这种材质的石头,本地不产,应该是山外来的。这么重的东西,这么难走的小路,那时候完全靠牲口,想象不出是怎么运来的。

门楼上的木质遮挡板,文友说这叫“鼓皮”。不知道起什么作用,完全只能装饰,没有实用功能么?

大门里面的建筑,石头砌墙,上面是土砖,横梁全部是杉树,并不是本地的,是湖南产的,有名的“湘杉”。古时候,京山的有钱人家造子,木料从湖南采购。水路运输,从洞庭湖放木排,溯长江而上,经府河、大富水,到宋河上岸,再用骡马运进山。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想是价值不菲。

事实上,这户陈姓人家确实有钱。造斜大门的老祖,人称“陈百万”,钱多得不要不要的。他去三阳店赶集,满街逛,商户见他是山里人,说你看什么看,看了买得起么?惹得陈百万大怒,说我可以连买三天,你这街上的狗屎我都可以买完!

果然,第二天陈百万用骡马驮来铜钱,在街上见物就买,令小看他的商家瞠目结舌!很是风光了一把。

文友介绍说,如今宋河、坪坝等地的陈氏,都是从这里出去,开枝散叶的。都是一处处大村子,成百上千的人口。从人口到一定规模需要的时间来看,这里的老屋确实有年头了。

陈氏的字派是“世代忠良、永立宗光,克登祖义、天赐佳章......”。宋河、坪坝、罗店等地熟悉陈氏的朋友可以验证一下,看身边的该支派的陈姓朋友是否很多。

换个角度,从南往北看斜大门。

石碾盘,似乎在展示旧时的生活图景......

斜大门南边,又是一栋老屋。门面规整,还有人居住。也是石头门框,图案和斜大门不同,非常精美。

进屋来,先看到太阳光从天井照进来。

老屋内景和老屋的主人。这位陈老人说,先祖陈百万,家里的铜钱多得不得了,在屋后的阳沟里埋着,随便用泥巴糊住,就算藏起来了。

似乎为了验证老人的话,我们在老屋的外墙上看到了许多栓马桩,有木质的也有铁质的,这是当年系骡马用的。类似今天的停车位。有很多骡马,当然算有钱了。

看完两处老宅,文友说,还有一处老宅,规模较大,保存也相对完好。在斜大门的北边。因是逆光拍摄,比较模糊,您将就着看。

大门两侧是文革时期的标语,这个现在都算是稀罕物了。难得一见。

小扣柴扉久不开。良久,有一老婆婆出来了。这户也是陈姓人家,老婆婆姓丁,是坪坝那边嫁过来的。

进门是天井,中门前是两根木柱,接地的部分是石头基础,这个叫“磉磴”。农村人为了孩子好养活,多以贱物取名,好多孩子都叫“磉磴”,即是此物。千万年不坏也。

“磉磴”上雕刻的图案。宋河有一位姓高的北大社会学教授,是费孝通的弟子。他多次来观摩老屋,据他说,这种图案是明朝早期的雕刻风格。就此看,这里的民居确实是明朝的了。这就是我说的老屋年代的明证。

高教授还有意出资购买这对石“磉磴”,丁婆婆问你能出多少钱?能不能把这座老宅修复保护?高教授听了笑笑,作罢。

和大门的简陋不同,中门有精美的雕花,显示主人是有钱之家。古人内敛,不愿炫富,有钱藏在里面使。

木制门窗上的雕花,美轮美奂,而又各有特色,拍摄记录在此。

进中门后,站在中厅里,可以看到后面还有一进,是天井和正堂。

天井侧面的厢,老屋的男主人和文友在寒暄。

天井侧面的厨。

老人家厨内的设施。两老都年届八十了,来日无多,不知道他们仙去后,这老屋结局会如何?

堂屋里的地面,是青砖,岁月沧桑,磨损得厉害。

出后门即是高山,有成材的杉树,后面的山墙虽然古旧,仍然完好,可以见到,石头间衔接用的石灰,可能掺了糯米的。

老王我爬上后山,见雾气弥漫中,屋瓦俨然,这瓦也是旧时的布瓦,如今可能没地方生产了,坏了没处调换。据老屋主人说,前些年请人上屋捡瓦,见到瓦上面还有“永乐年”字样。永乐年间是1400年代,距今真的有600多年了,令人难以置信!

往北,是一座老屋基。文友介绍,上面原来也有老屋,现在已经倒塌,了无踪迹。陈氏族谱上记载,晚清时候,这所子因为风水地势不佳,一般人不敢居住,后来分配给族中的一位秀才。认为他有功名在身,能压得住,但住无妨。

一汪清泉从山上流下,水极清澈,有山有水,古人选择居住地真的很用心。看来,所谓风水,在地理科学上,是有道理的。文友说,别看现在只有几个老人居住,这土地岭上世纪鼎盛时,住着好多户人家,人口上百。这里确实出人才,恢复高考后,从这里考出去五六个大中专学生,其中一个上了北大,现在是博士。

再往北,靠山边是用石头垒砌的台阶,这是往坪坝去的山路。翻过这座山,过去是坪坝镇的红阳村。陈姓先祖,赶坪坝集,在山的背面,同样用石头垒砌的山路。这里虽然属于宋河,但却是坪坝口音。文友说,天子岗村有8个村民小组,其中有5个小组的村民说坪坝方言。相隔咫尺,口音各异,方言的传播到底有什么规律,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到说再见的时候了。我忽然见老屋墙壁上的标语“要给子孙后代多创物质和精神财富!”不知道是哪个时期留下的。古民居确实先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精神财富,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可是,照目前的状况看,这些财富还能留存几年呢?

我想,老屋和周围的山水,是人类宜居的好选择。如有哪个有实力的有心人买下,整治一番,可以作为度假的别墅,何其美哉。老屋也能长久于世,多好!

Hash:a5a77031259a186bc2d0c99c3ca323c66f4c6723

声明:此文由 导游潇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20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