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河山岩村古民居群

河山岩村位于新田县金盆镇,离县城约36公里,东邻宁远太平镇龙眠洞村,西邻骆铭孙村,北邻青山坪村,是新田、宁远、蓝山、嘉禾,四县交汇之地。村内现存58座保存较完好,微派风格的古民居,整个古建筑群布局集中,建筑严谨,规划科学,底蕴丰富,极具历史人文价值,历来就有“小台湾”之美称。该村现有居民300多,河山岩村古民居群,河山岩村古民居群简介,河山岩村古民居群-永州市新田县河山岩村古民居群旅游指南

新田旅游-河山岩村古民居群

河山岩村位于新田县金盆镇,离县城约36公里,东邻宁远太平镇龙眠洞村,西邻骆铭孙村,北邻青山坪村,是新田、宁远、蓝山、嘉禾,四县交汇之地。

河山岩村古民居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村内现存58座保存较完好,微派风格的古民居,整个古建筑群布局集中,建筑严谨,规划科学,底蕴丰富,极具历史人文价值,历来就有“小台湾”之美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村现有居民300多户,总人口1500多人,都为骆姓。全村属传统农业种植村,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支撑。还有大豆、红瓜子、红薯等含硒作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3年,河山岩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河山岩村古民居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自媒体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京山宋河有一处古民居群,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作者:京山老王

京山市宋河镇天子岗村的深山中,有一处明代的古民居群落。京山其他地方的古民居建造年代多在清朝,比如永兴南庄的易家老宅,建在清朝中期。宋河镇的这处古民居,年代更加久远,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保存到现在委实不容易。

看官们也许会问,老王你咋肯定这里的老屋是明朝时的呢?有没有史籍记载?很遗憾,没有。但老王写文也是写史,自我标榜是民间写史,讲究不妄言,没有根据的话不会乱说。我将在下文中拿出有力证据,证明古民居是明朝前期的建筑。

古民居在天子岗村三组,离镇区有20多里路,地处偏僻,山道崎岖难行。这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确实是宜居宝地。

老王运气很好,找到一位出生在当地的文友,作为向导,陪同一起前往。出宋河镇北上,经过鲍河、张关村,一路进山......

鲍河村秋景。

途径刘畈干渠渡槽。

到天子岗村了,这就是该村的标志性景点——天子岗。宋河有名的传说“挖断天子岗,气死白竹园”,说的就是这地方的有趣故事。本文末会附上这段传说。

新开的公路,勉强能通车,以前更加难走。在遥远的古代,只有能走人和骡马的小路。

路遇一座古代拱桥,全是石头垒砌而成,没有任何石灰、水泥等粘结材料,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年,现在还完好无损。文友说,快到了。

果然是到了。只见群山掩映中,古民居的轮廓若隐若现。这时候是清晨,太阳初升。老屋坐西朝东,太阳从门口的大山后升起,老屋处在山的阴影里。

文友介绍,这里叫土地岭,我们面前是这里最古老的民居——“斜大门”。因为大门朝向是歪斜的,因而名之。

走近来看,这大门确实样式甚奇,似乎不是正门,是偏门。门楼高耸,很有气势。文友介绍说,这屋建筑时是特意看了风水的,有意开门对着两山之间,是“龙口”的位置。

站在门里往外看,确实正对着的是山间的空隙。

门口的两颗古檀树,总有几百年树龄了。两树相对而立,排列齐整,应是人为种植的。仅就树龄来猜测,老屋年代也很古老。这老屋四面环山,从南边的山口进来,很隐秘,可见在古代确实是远避兵祸的绝佳之地。文友介绍,这村的人都是陈姓,族谱记载,先祖是元末大乱时从江西瑞安迁来的。

石头门框,上面似乎是八卦图案。文友说,这种材质的石头,本地不产,应该是山外来的。这么重的东西,这么难走的小路,那时候完全靠牲口,想象不出是怎么运来的。

门楼上的木质遮挡板,文友说这叫“鼓皮”。不知道起什么作用,完全只能装饰,没有实用功能么?

大门里面的建筑,石头砌墙,上面是土砖,横梁全部是杉树,并不是本地的,是湖南产的,有名的“湘杉”。古时候,京山的有钱人家造子,木料从湖南采购。水路运输,从洞庭湖放木排,溯长江而上,经府河、大富水,到宋河上岸,再用骡马运进山。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想是价值不菲。

事实上,这户陈姓人家确实有钱。造斜大门的老祖,人称“陈百万”,钱多得不要不要的。他去三阳店赶集,满街逛,商户见他是山里人,说你看什么看,看了买得起么?惹得陈百万大怒,说我可以连买三天,你这街上的狗屎我都可以买完!

果然,第二天陈百万用骡马驮来铜钱,在街上见物就买,令小看他的商家瞠目结舌!很是风光了一把。

文友介绍说,如今宋河、坪坝等地的陈氏,都是从这里出去,开枝散叶的。都是一处处大村子,成百上千的人口。从人口到一定规模需要的时间来看,这里的老屋确实有年头了。

陈氏的字派是“世代忠良、永立宗光,克登祖义、天赐佳章......”。宋河、坪坝、罗店等地熟悉陈氏的朋友可以验证一下,看身边的该支派的陈姓朋友是否很多。

换个角度,从南往北看斜大门。

石碾盘,似乎在展示旧时的生活图景......

斜大门南边,又是一栋老屋。门面规整,还有人居住。也是石头门框,图案和斜大门不同,非常精美。

进屋来,先看到太阳光从天井照进来。

老屋内景和老屋的主人。这位陈老人说,先祖陈百万,家里的铜钱多得不得了,在屋后的阳沟里埋着,随便用泥巴糊住,就算藏起来了。

似乎为了验证老人的话,我们在老屋的外墙上看到了许多栓马桩,有木质的也有铁质的,这是当年系骡马用的。类似今天的停车位。有很多骡马,当然算有钱了。

看完两处老宅,文友说,还有一处老宅,规模较大,保存也相对完好。在斜大门的北边。因是逆光拍摄,比较模糊,您将就着看。

大门两侧是文革时期的标语,这个现在都算是稀罕物了。难得一见。

小扣柴扉久不开。良久,有一老婆婆出来了。这户也是陈姓人家,老婆婆姓丁,是坪坝那边嫁过来的。

进门是天井,中门前是两根木柱,接地的部分是石头基础,这个叫“磉磴”。农村人为了孩子好养活,多以贱物取名,好多孩子都叫“磉磴”,即是此物。千万年不坏也。

“磉磴”上雕刻的图案。宋河有一位姓高的北大社会学教授,是费孝通的弟子。他多次来观摩老屋,据他说,这种图案是明朝早期的雕刻风格。就此看,这里的民居确实是明朝的了。这就是我说的老屋年代的明证。

高教授还有意出资购买这对石“磉磴”,丁婆婆问你能出多少钱?能不能把这座老宅修复保护?高教授听了笑笑,作罢。

和大门的简陋不同,中门有精美的雕花,显示主人是有钱之家。古人内敛,不愿炫富,有钱藏在里面使。

木制门窗上的雕花,美轮美奂,而又各有特色,拍摄记录在此。

进中门后,站在中厅里,可以看到后面还有一进,是天井和正堂。

天井侧面的厢,老屋的男主人和文友在寒暄。

天井侧面的厨。

老人家厨内的设施。两老都年届八十了,来日无多,不知道他们仙去后,这老屋结局会如何?

堂屋里的地面,是青砖,岁月沧桑,磨损得厉害。

出后门即是高山,有成材的杉树,后面的山墙虽然古旧,仍然完好,可以见到,石头间衔接用的石灰,可能掺了糯米的。

老王我爬上后山,见雾气弥漫中,屋瓦俨然,这瓦也是旧时的布瓦,如今可能没地方生产了,坏了没处调换。据老屋主人说,前些年请人上屋捡瓦,见到瓦上面还有“永乐年”字样。永乐年间是1400年代,距今真的有600多年了,令人难以置信!

往北,是一座老屋基。文友介绍,上面原来也有老屋,现在已经倒塌,了无踪迹。陈氏族谱上记载,晚清时候,这所子因为风水地势不佳,一般人不敢居住,后来分配给族中的一位秀才。认为他有功名在身,能压得住,但住无妨。

一汪清泉从山上流下,水极清澈,有山有水,古人选择居住地真的很用心。看来,所谓风水,在地理科学上,是有道理的。文友说,别看现在只有几个老人居住,这土地岭上世纪鼎盛时,住着好多户人家,人口上百。这里确实出人才,恢复高考后,从这里考出去五六个大中专学生,其中一个上了北大,现在是博士。

再往北,靠山边是用石头垒砌的台阶,这是往坪坝去的山路。翻过这座山,过去是坪坝镇的红阳村。陈姓先祖,赶坪坝集,在山的背面,同样用石头垒砌的山路。这里虽然属于宋河,但却是坪坝口音。文友说,天子岗村有8个村民小组,其中有5个小组的村民说坪坝方言。相隔咫尺,口音各异,方言的传播到底有什么规律,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到说再见的时候了。我忽然见老屋墙壁上的标语“要给子孙后代多创物质和精神财富!”不知道是哪个时期留下的。古民居确实先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精神财富,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可是,照目前的状况看,这些财富还能留存几年呢?

我想,老屋和周围的山水,是人类宜居的好选择。如有哪个有实力的有心人买下,整治一番,可以作为度假的别墅,何其美哉。老屋也能长久于世,多好!

中华民居•聚焦古村镇的“生”之路 ‖ 金山古村的“苏醒”

金山村又名“荆山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东北部,是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至今仍保存着总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古民居。这些古民居布局严谨,以宗祠为中心分布,规模较大且较为完整。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金山村千亩荷塘。为了让游人深入荷花塘中欣赏荷花,以不破坏农田为原则,设计师沿田埂设计了长约 3000米的荷花观赏栈道。栈道方便村民采摘莲蓬,也是村内通向村外的便捷交通要道。

2010年,金山村获评湖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村中的卢氏家庙(叙伦堂)、叶氏家庙(敦本堂)获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之前,在汝城县政府的推动下,金山村已经完成一期提质改造工程,并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5年10月,汝城县政府邀请我们团队前往金山村,希望我们能为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把金山村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金山村古民居

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师以古村土地为灵感,与村民和志愿者共同建完成了“归园田居”式的古村活化作品。金山村依偎在一池荷花之中,村庄外围的红砖房经过外立面改造,与古村的整体基调十分协调,整体环境显得古香古色,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古民居得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引入的新产业基本可以满足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整个村庄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地人乐在其中;城里人也纷至沓来,愿意在古村中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金山村古民居

初见金山村

2015年,我们设计团队第一次到金山村考察。金山村古民居是典型的湘南古建筑群,就像一颗在湘南边境上沉睡了许久的“沧海遗珠”。村里的古民居因无法满足村民的居住要求而被闲置,部分倒塌,无人管理。走在古民居巷道中,炊烟袅袅的几户人家中只有老人的身影。如果站在村庄外围一眼扫过,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村,并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村民卢爷爷介绍说,金山村原名“荆山村”,过去野草荆藤遍布。先民依靠勤劳和智慧,开辟山地,把荆棘之山变成了一座“金山银山”。后来,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村民开始兴修祠堂,每个姓氏的人都集中以祠堂为中心居住。此外,这里强盗比较多,为了相互照顾,村民盖房时规整排列,久而久之,在村内形成了一条条狭长的巷道,强盗闯进来就很难走出去。每户房子的窗户都是直棂窗,窗洞普遍偏小,也是为了防盗。

金山村的古民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古民居皆为硬山顶,形制方正坚实,整体简洁明朗,给人稳重踏实且端正之感。建筑形式分为青砖青瓦和夯土墙青瓦两种。砖瓦以青灰色为主色;色彩清淡,夯土墙以浅黄色为主色,色彩明朗朴素。

金山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建筑保留得比较完整,当地老百姓对这些古民居有保护意识,却不知道如何保护。他们随意用红砖修建新房,对古村落整体风貌造成了较大破坏。好在新房大部分修建在村庄外围,古民居得以成片完整地保留下来。但这些古民居无人看管,倒塌严重,村民迫切希望政府对其进行维修和管理,期待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给村庄带来新的希望。

卢氏家庙的叙伦堂又称“南楚名家”,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金山村祠堂中体量最大的祠堂,也是人流量最多、利用率最高的古祠堂。

此外,村里有大大小小的七座祠堂,其中叶氏家庙(敦本堂)和卢氏家庙(叙伦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几座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皆保存完好。这些品质和规格都很高的祠堂只在举行宗族活动时才会打开大门,平时处于封闭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祠堂文化在中国古村落保护、古村落激活及村民自治等工作中都是一个重要元素。家谱、村规民约、村民的道德观等均源于祠堂文化。如今,很多人觉得祠堂没有太大用处。我们认为,过不了几年,它就会再次进入乡村振兴和乡村自治的视野。

在上述条件下,我们开始了金山村活化项目建设,希望将软件、品牌、包装、设计、区域性广告、人才培养、环境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李氏家庙位于金山村田心组,始建于明朝晚期,总建筑面积191平方米。

叶氏家庙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总建筑面积178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方共同确立改造方案

对金山村这样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来说,其“美”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美丽的乡村外观风貌;二是附着在村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的深厚文化底蕴;三是村民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和文明理念;四是帮助村民增强经济创收能力,引领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四个层面的“美”达到和谐统一,才是一个真正属于农民的美丽和谐的乡村。基于以上四个层面,金山村的建设以“文化旅游,安居乐业”为原则,一方面,通过修复村内的祠堂及古建筑群,保留古代建筑风貌和宗祠文化空间,供后人学习中国古建筑文化;另一方面,通过挖掘、记载和提升村落文化,为村民和旅游者留下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空间。此外,倡导先进的旅游和居住观念,加快睦邻和谐关系建设,使金山村真正成为宜游宜居的美丽乡村。

设计师在一些荒废的农田上修建了休息草亭和观赏平台,游客可在此停留、休息和拍照。

刚开始时,对于部分危房改造,贫困村民的热情很高,但是对于普通民居的改造,部分村民投入和改造意愿不是很强烈。随着项目施工顺利开展,部分村民看到了房屋改造所带来的变化,享受到了新建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才开始积极支持并配合项目改造。

我们乡村建设经验不多,驻场施工指导要靠自己摸索,有时设计想法很完整,图纸表达很清楚,但现场施工不确定因素太多,设计方案改动还是会很大。在改造古村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工匠一起商量对策,充分听取他们的施工建议。尤其是古建木结构的做法,老匠人比我们熟练得多,我们只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把具体施工交给他们就可以。在乡村景观施工中发挥当地工匠的能动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从工匠那里学到了传统工艺和施工技巧,工匠们在与我沟通的过程中更新了设计认知,相互磨合,相互信任,使小村中保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改造好的古戏台成了村民的娱乐活动中心

在与当地村民和传统工匠进行反复磋商后,我们确立了如下建设理念:

古民居改造理念

保留古村的原始肌理及历史痕迹,以室内改造为主,以外部修缮为辅,加强室内通风和采光,注重环境整治。在室内改造方面,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写意、自在、清雅的艺术空间。在传统民居、古建筑及外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尽量维持原有街道的走向、尺度及特色,尽可能保持古建筑的原貌。对于失去原来功能意义的古建筑,则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赋予全新的功能。这里的古民居是湘南特色传统民居,镌刻着乡村文明史,像一件件立体的艺术品,构成一幅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古民居改造选址基本定在祠堂周边,改造后有望支持各种商业模式有效植入。

景观设计理念

以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为目标,主要完善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大拆大建,保留古村原有的景观风貌,保证环境干净整洁,每处是风景。景观改造材料尽量选用金山村本地材料,使用青石板、青砖、鹅卵石进行室外地面铺装。尽量保留原有菜地,增加用竹子和木材制作的菜园篱笆,重点区域的景观节点可采用水缸、本地石磨等材料来点缀造景。景观植物以本地树种和果树为主,避免运输成本、后期维护费用和打理费用增加。减少景观苗木的使用量,尽可能采用经济植物营造周边景观。

古民居室内改造实景

祠堂改造理念

金山村祠堂有助于维系海外乡亲与家乡的血缘关系,也是乡亲及子孙后代了解祠堂文化和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激活祠堂是项目建设的一大重点。由于祠堂是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对其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改造或破坏祠堂及周边30米内的建筑环境,因此,项目建设侧重功能植入,不做硬件改动。同时,组织村民对损坏部分进行原样修复。在规划过程中,重点对4座祠堂进行功能植入,力求将卢氏家庙建成一座传统婚礼文化主题祠堂,未来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传统婚礼文化,观看婚庆、戏曲等节目。叶氏家庙墩本堂设立“金山书院”,为当地村民提供诗、书、礼、乐、生活美学等方面的国学经典课程,通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大夫第祠堂的定位是“农耕文化陈列馆”,主要陈列各种传统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展品包括铁器、木器、竹器等各种材质的器物,旨在将人们带回铁犁牛耕时代,回顾金山村人民过去劳作生活的动人场景。

金山村茶室

沧海遗珠的“苏醒”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金山村的规划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修复好的祠堂和古建筑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一位古时隐居的才子,飘逸灵秀。美丽的金山村吸引了周边无数慕名前来的游客。

经过大家的努力,村内古建筑犹如老树着新花,有着苍古和荣华并存的意蕴,也有着与现代生活和当地群众相衔接的生活功能。设计师和当地工匠将金山村祠堂布置为“理学讲堂”,庭院中新建了戏台,作为游学讲座和民间戏曲表演的舞台。这里既可以唱戏,又可以说书,既可以传承经典国学文化,又可以叙说家乡故事。这里是村民自己的舞台。外来游客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在这里体验独特的居住方式。

金山古村的莲花草堂以莲为媒,灵感源自金山古村的荷塘。圆形的枯草屋顶如田田荷叶,结实的结构支撑形状似弧形莲蓬。莲花草堂犹如荷塘中的一片莲叶,与莲蓬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荷塘景观。

古民居在室内改造方面注重室内采光和通风,以及装修风格与建筑的融合。在材料运用方面保留了当地的传统工艺,将木材做碳化处理,保留木材原有的木纹,既节省成本,又有防虫、防腐等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墙的装饰材料是设计师结合村庄老人们的传统手艺、用竹子编制而成的,极具地域特色。乡村建设让本村村民参与其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让村民展示了传统手艺,又让他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益。

村中的古民居经过维修和更新后,因具有丰富的人文积淀、独特的古韵风雅,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前来参观。设计师在保持传统古民居原有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的同时,对古民居内部进行了适当地改造,以提高其居住舒适度。在室内饰品陈列方面,设计师颇费心思。在旧房改造过程中,设计师看到老房子里有很多旧物,就提醒工人,要将这些旧物统一存放起来。结果,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我们收集了满满一屋子的破坛罐,村民都笑称我们是“收破烂的”。村里的老人们说,这些坛坛罐罐是儿时的记忆。这些逐渐老化的东西经过艺术家、建筑师的布置设计,比新的东西更有魅力。

古民居中的精美石雕、砖雕和木雕

整个村庄改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对荷塘的改造,以及对“莲文化”的提炼和相关产业的培植。

汝城县是“莲文化”的发祥地。金山村的周边也环绕着大片的荷花塘,犹如“莲心”依偎在青山与莲花之中。如何以荷花景观为主题,将莲花文化与理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于是,荷花景观主题应运而生。具体改建措施主要包括:在村头主干道两旁种植了近1000平方米的广昌白莲;对原来简陋的荷塘驿站进行改造,在站点加建了美人靠座椅,使其兼具休闲与站台功能;为方便游客观赏荷花,在基地中建成数条木栈道;工人们充分利用每一块废砖废瓦,打造了一条荷花艺术长廊。如今,来到金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积的荷花,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就是白莲基地。

屋檐下的精美木雕

此外,在将近1000平方米荷花田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产业——莲子加工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山村慢慢地将古村落与新村落有机结合起来,并重新融合旅游、荷花培育和种植等产业,慢慢地变成了以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地。这也是一次将文化融入生活、生产的视觉艺术尝试,让村庄的艺术氛围更浓厚,让村民更加爱护自己的家园,增强家乡自豪感。

金山村古民居

作者简介

▲周杰军——“80 后”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年加入梁志天室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2015 年加入湖南农道建筑规划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他在农村长大,对乡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喜欢和村民打交道。在艰苦的驻村生活中,努力探讨,优化设计,追求美丽乡村建设的“无极之道”,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

撰文/周杰军

供图/周杰军

责编/方千春

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171期。欢迎转发,转发请在文章开头显眼处注明中华民居公众号名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20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