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西坑村

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西坑村位于松阳和武义两县交界处、松阳县城13公里外的大种山脚,著名“松宣古驿道”就经过该村。西坑村有20多坐清代建筑和40多座民国民居。原始林倚傍的小山村,摄影家痴迷的聚焦地。

中文名:西坑村

外文名:Xikeng Village

西坑村

行政区类别:村级

所属地区: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

地理位置:浙江省西南部,松阳县城东北

电话区号:0578

邮政区码:323400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00余人

著名景点:大种山

火车站:丽水市松阳站

车牌代码:浙K

方言:松阳话

江西乡村旅游,欣赏乐安千年流坑古村

江西千年古村何其多?而这些拥有千年文化的古村落,静谧的矗立在时代的变迁里。如果你有一颗焦躁的心,最宜在风和日丽时,去乡村旅游,因为在这样的古村落里,心能够得到安放。和归璞乡村旅游网小编,一起来领略江西千年古村的魅力。 在游览流坑古村时,归璞小编先来点流坑古村旅游攻略,流坑古村在哪里,流坑古村门票多少钱,流坑古村怎么去? 流坑古村景区门票:60元/张(如举行群众性传统宗教活动不收取门票,只需要登记) 流坑古村景区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 流坑古村景区怎么去:抚州汽车站至乐安汽车站,票价40元/人,行程:2小时40分 乐安新站至流坑,途经牛田镇,每日两班,上午8:40,下午15:00,行程:1小时,票价6元。 流坑至乐安县,每天三班,上午7:00、7:30、10:00,牛田距流坑约8公里,车程15分钟。 流坑古村美食:乐安霉鱼、乐安霉豆腐、南瓜饼

流坑古村素有“千古第一村”美誉,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全村以董姓为多,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村中现存500余幢建筑中,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

走过村外的流坑桥,登上东华山,流坑古村全景一览无遗。室内装饰重点是木雕。那些令人惊艳叹为观止的斜撑、雀替、门窗隔扇,都经过精雕细琢。题材丰富,家家户户都不雷同。 光是遍地匾联,就足以一窥昔日流坑的高雅与尊荣。木、竹、砖、瓷、石质地都有,字体升格篆、隶、楷、行、草齐备。书法多出自名家之手,或飘逸俊秀,或凝重端庄,或气势雄浑。宋代朱熹、明代杨士奇、清代董士标、董其章,都有匾联流传。虽经数百年沧桑,仍然可细赏。 村内宗庙祠堂星罗棋布,房房有祠,巷巷有祠,房巷对应。大宗祠,小宗祠,总祠,分祠,家庙,系统支派严整,源流谱系清晰。 这里以董氏科第而勃兴,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深厚,集仕农商三位一体。建筑风格既非官非民,又亦官亦民;既非城非乡,又亦城亦乡。

流坑所承载的文化余脉不同于江苏古镇周庄同里,也不同于黟县西递宏村,是庐陵文化与临川文化的叠加,独具的历史文化和丰厚遗存,使它不可替代。 流坑古村主要景点: 董事大宗祠:拥有360余年的大宗祠建于民国16年(1927年),为祀奉流坑董氏的开基祖董合所建。故祠的全称为“宋赠大司徒董公大宗祠”,后被北洋军阀所焚毁,现主要仅留一片残垣断壁。幸存的一对红石巨狮,仍然挺立于遗址之上,昂首相视,雄风犹存,经历风雨沧桑,阅尽人间春秋。

状元楼:建于南宋年间,纪念南宋初年的恩科状元董德元而建。正阁悬挂着的“状元楼”大匾三个字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手迹。 翰林楼:此楼用于防御外来侵犯的关卡性质,又有纪念明代翰林院编修,董氏贤人董琰之意。 武当阁:建于明代,是融道教、佛教及其他诸神于一庙的综合性建筑物。 文馆:文馆始建于明初,又“桂严祠“、”江都书院",位于村北陌兰洲大宗词之西,座北朝南,是流坑村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书院。 永享堂:永享堂位于隆巷西段南侧,是明万历年间流坑董氏名宦董懂所建 理学名家:建于明末,是流坑董氏名宦董隧(号蓉山)故居,也是流坑村中十八栋屋宇连成一体建筑组群厅。

大宾第建筑群:大宾第建筑群又称“村中村”,座落于中巷西端与沙上巷相接处。该建筑群规模较大,保留也较完好,整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体布局呈长方形,文化气息的浓厚显出大宾第建筑群的古雅别致和雍容华贵。 水绅山笏宅:水绅山笏宅又名“九德堂”座落于村沙上巷东侧,水绅山笏宅的特点,一、设计小巧整洁;二是装饰华丽。 屯田公祠:祝奉流坑董氏第三代祖董文肇的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有重建及大修,是流坑幸存至今最大的一座祠堂。祠堂内石柱林立,硕大厚实,气势凝重,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真君阁:真君阁又名“镇江门”,建于村东乌江西岸边,系炮楼式二层楼阁,建于清康熙年间。 此外,还有三官殿、怀德堂、存仁堂、旌表节孝坊、仰山庙大戏台、振卿公墓、董蕃昌夫妇合葬墓、环中公祠等等。

中国最迷人的乡村,江西流坑,真正的“千古第一村”

知道流坑是在很多年前了,原以为有着千年古村的名头,这里也会成为第二个婺源或者徽州。可是慢慢地,这里似乎又静悄悄无声息了,也许是藏得太幽深了,也许是周边没有形成大气候的旅游是少了文化遗产的一张标签,所以,流坑在世人的目光中停滞了脚步,一切似乎还是多年前的旧模样。

这,也许是流坑的幸运,少了大张旗鼓的旅游宣传,少了商业由头的利益引诱,古老的村落得以维持一种原生态的鲜活,古老的建筑得以安享时光流逝的从容。

状元楼下的青石小路已经打磨得发亮,这样一座占据流坑制高点作为古村象征的状元楼,却没有任何粉饰一新的面貌,挤在窄小的空间里,显得颇为落寞寒酸。八百多年朝代更替,状元楼原始的架构却世代保留下来,依旧是外表轩昂,内构玲珑。踩着转折式木梯走上二楼檐廊,神阁中供着状元牌位,古旧斑驳的匾、联、神龛、供桌,空气中弥散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流坑是董氏的故乡,流坑董氏追奉汉代大儒董仲舒为鼻祖,近祖为唐代宰相董晋的五代嫡传董合,从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可以看出,这里曾经并且似乎仍在延续着根深蒂固的宗法礼教。只是,如今祖先的辉煌也不过就是陈列在宗祠中的一幅幅家谱画像,供人品评着,而不再有着香火祭奠的供奉。

七横一竖八条街巷,门楼村墙连接围合,巷内鹅卵石铺地,两百六十余处明清古建筑,牌坊、宗祠、书屋、寺庙、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几乎囊括了所有古建筑人文形态,而且保存得甚为完整,那些木雕、砖雕、石雕、彩画墨绘、匾联题榜更是玲珑剔透的点睛之笔,将古村的艺术造诣推上一个近乎完美的巅峰。

理学名家最醒目的标志就是门口的两只石狮镇宅,不同于一般的石狮,他们的颜色是红色的,虽然色彩剥落了,虽然房屋也破旧了,可是石狮的雄风犹存,“理学名家”的大匾气韵长存。

大宾第被称为村中村,一个人口庞大的商宦之家,造就了一组庞大却又秩序井然的建筑群门坊、庭院、客厅、书屋各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一排排风火墙林立,墙头、门楣、窗栏俱是精美细腻的雕刻和彩绘,让人叹为观止。

更令人钦佩的是,村民们仍旧在其中生活着,门道里随处摆着大笸箩,里面晒着花生和辣椒,一块块鲜艳的霉豆腐安躺在绿色荷叶上享受阳光的照射,宛若静寂中响起活泼的乐音,建筑的生硬和冰冷终于被生活的耐心软化了流坑的建筑辉煌和文化力量可以用一本书来描述,可流坑风情的体验可能就是在某个生活的瞬间。

可能是一缕阳光洒下凤凰厅的天井,可能是马头墙上掠过的飞鸟,可能是走在明代墙体和清代墙体夹成的一条小道里感受时光穿梭,可能是转身狭路相逢的是猪圈里的哼哼声或者昂首走来的一群白鹅。

于是,在流坑,我只想静静地感受这份古朴生活的宁静。清晨和黄昏,小巷和大桥,菜市场和医务所,猪圈和菜地,八仙桌和竹躺椅,扁担和竹篓,霉豆腐和红辣椒,有阳光的味道、流水的味道、农田的味道、炊烟的味道,欢乐的味道、悠闲的味道、缓慢的味道,搅混着弥漫着,是岁月的味道。

它们没有让古村的名字变成一块冰冷的石碑刻印,而是比那些浮雕照壁、石狮门匾、彩绘描金文馆祠堂更多一份鲜活的生命力,让这千年的岁月始终跳动着奔腾着,像这脚下的青石板路,在日复一日的擦磨洗练中,闪烁着温润迷人的光华。

走进福安潭头镇西坑村,聆听这古村蓬勃的苏醒之声……

西坑村全貌

福安新闻网消息(吴庆堂)仲秋八月,秋高气爽,正值稻穗吐露金黄之时,慕名前往福安市北部山区的潭头镇西坑村,峰回路转,在接近村子的公路上,昂然矗立着一座石牌楼。“西倚昆仑物华天宝千秋盛,坑泽桑梓人杰地灵万代兴”,牌楼正面石柱上的这幅由该村乡贤、退休教师詹梓荣题赠的藏头对联,横批“风景独好”,让深藏绵绵群山之中的西坑村,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神秘。

藏在深山人未识

青山环抱,竹木簇拥,梯田铺展,茶园层叠……大自然的造化与人类的勤劳,让偏居一隅的西坑村,在日月轮回中,静静地走过了千百年的时光。这里平均海拔210米,距福安市区30多公里,与潭头镇北部集市的太逢村也相隔着2.6公里的山路,一条发源于绵绵群山之中的溪涧,呈“S”型穿村而过,形似太极中的分割线,是西坑的“母亲河”,村民称之为“太极河”。

西坑村一瞥

自宋朝元佑年间(1090年)詹氏族人迁居西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村民的主姓依然是“詹”(因曾经的简化字与笔误,亦写作“占”)。该村由西坑、后门楼、粗坑头等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314户1136人,水稻、茶叶、芙蓉李是这里的传统作物,温润的气候和充沛的水源,形成这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满足着世世代代西坑人的繁衍生息。

村口的茂盛古树和村内的一座座古民居,诉说着这里的古朴与往事。据介绍,这里现有五百年以上枫树一株,树龄达三四百年以上的榕树三株,还有百年香樟群、百年松木群。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保留完好的清代财主厝。

“当年村里有五个兄弟建起五座财主厝,他们是从上海经商回来建房子的,所以在结构布局、功能设计等方面,与本地的民房有所不同。”村民主任占成长介绍说,这几座老房子的通风、采光、防火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将厕所、猪圈都安排在房子外边,早已实现人畜分离。

村口及其石牌楼

西坑村的自然风光也别具一格,位于村子后山上“虎岩”,怪石嶙峋,大自然神奇造化的驼峰石、飞来石、青蛙石、水花潭瀑布、将军洞、灵峰以及奇石洞群、龙壶潭群等,风光旖旎,坐落山腰上的仙宫更是吸引着四方香客前来朝拜祈福、观光避暑。

乡愁唤醒古村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不十分富足,但能够让西坑人延续着祖祖辈辈的血脉。随着时光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外面的世界吸引着西坑人的好奇与向往,乃至年轻人几乎倾巢离村,走南闯北务工经商,年仅16岁时的占成长也不例外。

经过多年的创业拼搏,如今的占成长,在厦门拥有属于自己的餐饮食材配送企业,逢年过节或闲暇之余,也邀约好友回到自己的家乡走走看看。

虎岩仙宫一瞥

“说实在的,每一次返乡,心里的落差很大,也很内疚。因为自己的老家,也有很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与闽南一带的农村相比,落后了很多,甚至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占成长坦言,要让自己的家乡变得好起来,这种愿望是越来越强烈,所以凡是村里的公益事业,他都要慷慨解囊出钱出力,包括参与捐资和独自出资修建横跨“太极河”的沙坪桥、龙翔桥,与郭顺安、詹盛锦等乡贤倡议成立村级教育基金会,个人捐资10万元并发动乡贤集资47万元建设村口的石牌楼等。

由于“太极河”将村子分隔成东西两岸的聚居区,车子只能通至东岸的村口,居住在西岸的村民,往返需要经过溪涧中的简易石墩桥,行走桥上存在安全隐患,每逢暴雨洪水之时还经常被冲毁,而且村口也没有空旷平地可供停车。

2012年夏,占成长回到村里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下定了修建新桥的决心。“当时看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过河时不慎滑倒……”占成长回忆。随即,他个人出资2.6万元用于购买建桥的材料,通过村民们的投工投劳,很快新建了一座连接“太极河”两岸且能够通车的“坑乾桥”。随后,众乡贤又筹资建设龙翔桥。

合力共谱振兴曲

2015年,仍在厦门经商的占成长被村民们推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肩负起了全体村民的信任和期望。从此,他发动乡贤和村民们筹资投劳,就地取材修建了通往灵鹭峰、龙潭峡谷、奇石洞群的简易栈道1000多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为了更好的建设美丽家园,占成长组织部分村民分批到范坑的半坑村、晓阳的南溪村、赛岐的秀洋村以及周宁等地参观考察,并利用春节期间邀请乡贤回村召开座谈会,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古民居一角

“我们村的干部历来都讲团结,也肯干事,但苦于本村既不是少数民族村,也不是老区基点村,相关的政策无法享受。这几年,乡贤出了大力,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与支持,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占锦生说,2017年西坑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需要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善,同时也对村主干的驻村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占成长的诚恳提议,还在福安市区经商的占锦生,决定回村接任村支书一职,与占成长一同担负起振兴家乡的重任。

飞来石

近年来,西坑村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了裸房整治、改水改厕、污水管网布设、房前屋后绿化,还修建了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龙坑公园、荷花池等,村子变美了,人气变旺了,游客增多了,村民为此还开办了农家乐、素菜馆,村里的笋干、蜂蜜、芙蓉李、地瓜粉、芥菜等成为游客的抢手货。“为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成长不仅从未要求任何的误工补贴,也没有报销旅差费,甚至为此捐资垫资数十万元。”占锦生说。

去年,西坑村获得福建最美乡村网络评选第一名,村民们欢欣雀跃,举办百家宴庆贺,各家各户免费提供本村出产的特色食材,乡贤们也纷纷捐资助兴。同年,该村还成功举办师生会, 40年来在西坑任教三年以上的老师应邀回村,与本村走出的近200名学生欢聚一堂,共叙师生情谊,共襄家乡盛举。

青蛙石

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村里的党员带头成功试种生姜、百香果等经济作物,2018年人均收入1.7万多元,下一步还计划引种无花果等,不断拓展增收渠道。与此同时,该村注重开发和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对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还收集整理了《奇洞传说》《无冕举人》等民间故事,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采摘,积极融入武陵溪流域乡村游景观带建设,打造西坑的‘一日游’目的地。”谈到未来前景,占成长充满信心。(市委报道组 吴庆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12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