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三贤祠

三贤祠是甘肃省平凉市的建筑。

三贤祠

乔口古镇这么美,三贤祠里哪“三贤”?

乔口古镇有一座书香气十足的古祠

“三贤祠”

据当地人介绍

这座三贤祠建于南宋

与屈原、贾谊、杜甫这三位贤人有关

他们三位曾经都到过乔口

因此有了“三贤祠”这个名号

大明《一统志》云:" 在长沙县北九十里乔口镇,旧有三贤堂,祀屈原、贾谊、杜甫。元元统年间邑人黄澹因设义学于此,诏赐乔江书院。"故乔口以"三贤"著称。

这座古意悠悠的建筑让人不禁停住脚步

檐角高高地翘起,屋檐错落有致

黛瓦白墙,整洁孤傲,古朴雅致

整个祠堂为三间三进砖木结构

跨过中间的大门往里走

中间有一个宽敞的厅堂美其名曰三贤堂

堂内矗立着 屈原、贾谊、杜甫三位大家的雕塑

他们或立或坐或背手吟诵

仿佛在我们眼前继续着他们未完成的大作

似乎也在抒发着内心积藏已久的情感

公元前 295 年,屈原曾经到乔口采风,为《九歌》等著作攫取创作素材。在这个山美水美、 人杰地灵的地方为他的史诗创作注入了新鲜的灵感。如今在三贤亭内的墙上还可以看见相关介绍。

几百年之后又一位文人贾谊, 被谪为长沙王太傅,经乔口溯流到长沙。才华横溢的他,偏生一张利嘴,针砭时弊,怎奈势单力薄,终究敌不过那一场黑暗的寒流。于是乎,回顾前人的辛酸与愤慨全然化为笔下超然醒世之篇章,王太傅时逆宿乔口感怀屈原而发的绝世之作《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部分摘选)

[西汉] 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公元769年,晚年的诗人杜甫从川入湘,流寓到乔口。于是,写下了抵达长沙的第一首诗《入乔口》。杜甫诗中所提到的贾生指的就是被贬谪到长沙当太守的西汉诗人贾谊。

入乔口(长沙北界)

[唐] 杜甫

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

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 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三贤祠内,宁静怡然;三贤祠内,满院书香。读完三贤祠里三贤君的故事,仿佛时光交织重叠一般。

静静凝望,文人的影子恍若眼前闪过。他们游历于此,解读这些大家的故事,或有感而发,或借人抒情。但不管如何,似乎都跟“乔口”这个地方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素。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

凭栏处,又是一番新光景

如今,在三贤曾经驻足流连的乔口

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的人们正在安居乐业奔小康

看看接下来的这波四季乔口美图

春之生机勃勃

“隐世小岛”甄皮洲遍地金黄

△一花一世界

△趣钓荷花虾

夏之绚丽多彩

△乔口盛夏的田野

△娇艳欲滴的荷花

△“人间烟火”的夜市

秋之闲适欢快

△泛舟游玩的远方客人

△环法自行车赛事

△柏乐园里的笑声

冬之团聚喜乐

△白雪皑皑的古镇

△冬日的撒欢

△街头舞龙

这样的乔口你可喜欢?

来源 | 乐在望城

十大文旅地标之一岳麓山☟

百亩向日葵怒放~ ☝

旧馆换新颜☝

聊城七贤祠及清三贤

清康熙《聊城县志卷三人物志》曾有记载:“郡城旧有明儒三先生祠,祀王文定道、穆文简孔晖、孟清献秋,太守岳和声复置汝训并逯给谏中立、茌山张宏山后觉、赵素衷维新,称‘七先生祠’云。”这是地方史志中,关于七贤祠的较早史料。而到了晚清,七贤祠几近倒塌。道光年间的知府朱锦琮,将七贤牌位移于启文书院的文昌阁,上供文昌星,下供七贤。随着时代变迁,启文书院所在地成了如今的实验小学,七贤祠早已无迹可寻。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聊城人的心目中,七贤祠只剩下了传说和记忆。除了见诸地方史志的一些零星资料,原本坐落在万寿观西约百米,在西口南街路西与蔡家胡同交叉路口西南角处的七贤祠,已经消失了很久。

在古城保护与改造工作进行中,四条大街按照“西文、东商、南驿、北食”的规划,设计、复建一些曾经存在于这座古城的代表性建筑。2012年10月1日,作为水城文脉的忠实记录者,七贤祠在楼西大街西首正式动工。

今天的七贤祠,规模远胜于从前。记者从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获悉,七贤祠的复建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参照国内类似建筑制式,按照明清风格进行。复建工程始于2012年10月1日,翌年5月1日竣工。

如今,步入七贤祠,市民和游客会被其雅致壮观的彩绘、规整严谨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其主要建筑,包括照壁、山门、东西配殿、仰贤堂、后殿、碑廊等,建筑总面积达两千余平方米。

在建筑形式上,七贤祠遵循明清官式建筑规范。作为一个纪念先贤的肃穆场所,七贤祠周以围墙,自成一区,是后人纪念先贤、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国学正气的重要场所。绕过照壁,由祠堂山门进入,即可望见祠堂主体建筑仰贤堂,两侧分别配以阳明祠和心学馆。由仰贤堂穿过,可见后殿及东西厢房,左右以碑廊连接。整组建筑青砖灰瓦,飞檐起脊,仙人走兽、油漆彩绘、形制适当、样式多变,空间开合穿插有序,建筑勾连错落适度,体现着明清官式建筑风貌之美,既展示出心学文化清雅之风,又不失纪念建筑肃穆之气。

七贤祠大殿七开间,是双栋前后串联式歇山屋面,前者为卷棚歇山顶,后者为单檐歇山顶。后殿、东西配殿等都是五开间,均为硬山屋面。山门三开间,也是硬山屋面。所有屋面均采用灰色筒瓦,门、窗则以暗红色为主。

七贤祠的大殿,名为“仰贤堂”,是奉祀七贤的场所。里面有七贤的立体雕塑和生平往事浮雕,为今人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延传先贤慷慨正气,提供了很好的凭证。

仰慕先贤 方知学者为尊

儒家思想独霸中国思想领域两千年之久,期间曾产生了许多门派和学说。宋代之后,理学大兴,到了明代,由王阳明提出的“心学”,开始大放异彩。七贤祠,奉祀的就是聊城七位心学传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经过历代增添,聊城七贤分别为王道、穆孔晖、孟秋、王汝训、逯中立、张后觉、赵维新。据道光二十八年(1848)署山陕总督、藏书家杨以增先生在《重修记》中描述,他们是“其槁项黄馘与正笏垂绅之彦并祀于乡”,意思是他们中有的枯槁颈项,面黄肌瘦,形体憔悴,而与端正抱着笏板,弓身下垂着长腰带面对帝王的美士齐聚并祀于乡祠。他们“是达而名臣,穷而为名儒,其道不同,其应运而兴,秉道以为后起之仪型,则一也”。相对来说他们是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为官清正耿直,忠君忧国,不顾自身安危,不惜自己去留升迁,为伸正义布公道屡遭贬斥;为官廉洁,不贪财占利,家无万贯千顷,没高第豪宅,贫穷潦倒,身居陋室,安贫乐道;深究学术,或著书立说,或教书育人提携后进。

在学术思想上,七贤都尊崇王阳明的心学,他们对心学的研习,使他们在为人与治学方面,形成了重志节、重事功、重实践的鲜明特点。王道、穆孔晖都曾师从王阳明,王汝训师从穆孔晖门生,张后觉则跟从王门弟子颜钥、徐樾学习,孟秋、赵维新是张后觉的门生,逯中立曾在名震一时的东林书院讲学。

正是凭借着七贤的影响,在心学传播欠广的北方,聊城独树一帜成为主要基地之一。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给僵化理学注入生机的心学通过七贤传播到聊城,成为造福后世的一大幸运:处处书院相继建起,四方学子汇集东昌,紧接而来的是文运大兴、鸿儒鹊起。明清两代,山东的进士、状元人数在北方遥遥领先,聊城又名列山东前茅,七贤由此打下的基础和贡献,可见一斑。

七贤祠的变迁及增置清三贤

晚清东昌经济文化衰退,七贤祠缺乏维修、近圮,道光(22-28)年间(1842-1848),知府朱锦琮移七先生牌位于启文书院文昌阁,上供文昌,下供七先生。

所谓书院,就是旧式的学校,一般由官府“延请精通经书而又品行端正者任山长,由山长聘请学行有素的举人、进士任教习”。因东昌是北方传播心学的中心,这里有名称、有年代地址可考的大小规模书院就有20多处。

为何将七先生的牌位移入启文书院?从知府胡德琳为书院题的一幅赞赏书院的楹联能体会到原因。楹联说:“接武巍科三状首;传薪正学七先生”。意思是书院读书的是:细步徐行前后相接高科榜首三状元式的学子;教学的像接连续柴燃烧延续传授正学七先生式的老师。三状元是指茌平的朱之蕃、聊城的傅以渐、邓钟岳。七先生即是七贤。文中所说正学,即七先生讲授的新儒学——心学,虽过去二百多年,这里依然是讲授王阳明心学的中心。同时它也是东昌书院中仪礼设施最完备、规模最大、对后世最有影响的书院。

文昌阁是做甚么的呢?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楼阁。相传文昌帝君是“专司禄籍的神”,他能“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天帝命他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因此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所以学子们为了仕途顺利畅通,祈求于文昌神保佑,在府、县城,在学府多设文昌庙、阁。

阁下七先生牌位神案上,“后增邓宗伯钟岳,旁以郡守胡德琳配祀”。“光绪十八年(1892),又增孝毅先生朱学笃牌位于旁”(同上《聊城县志学校志》)。一般称这三位为“清三贤”。

三贤祠里访三贤!循着杜甫的足迹,到这个古镇访古踏风去……

▲三贤祠里访三贤(上)视频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

唐代大历年间

诗人杜甫也曾到过望城乔口

古时乔口

水运发达、流光溢彩

是繁华的商贸名镇

是文人骚客的偏爱之地

小桥流水,悠悠古韵

秋日的乔口,风景美如画

避开拥挤的人群

来到这水乡古镇

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亲水栈道

走进位于湘江之滨的乔口古镇

穿过鱼形门楼

沿街而行

徜徉柳林江亲水栈道

只见湖水清澈、民居林立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杜甫码头

▲杜甫码头

据介绍

公元769年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到乔口时

就将扁舟停靠在柳林江岸边

并在这里写下了

进入长沙境内的第一首诗《入乔口》

诗中

杜甫以深情动人的笔触

描摹了乔口那旖旎的风光

▲杜甫亭

小编停下脚步

在柳林江畔的杜甫亭

听雨声、看楼阁倒影

好一幅动人的画面

小编,沿着杜甫码头后方的一条青石小巷

来到了乔口“三贤祠”

▲三贤祠

乔口素来就有着“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

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的美誉

屈原、贾谊、杜甫等人

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诗情

宋朝末年

为纪念楚国三闾大夫、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唐朝“诗圣”杜甫三位贤人

在乔口建了三贤祠

继往开来,源远流长

历代乔口人对文化有着不一样的推崇

如今

乔口仍保存着供奉三位贤人的三贤祠

风味独特,古韵犹存

同样保存下来的还有

杜甫当年住宿的客栈——乔江客栈

客栈内竹笋尖尖上冒、雪松郁郁葱葱

当年

店家借杜甫之名

将客栈改名为“杜甫客栈”

▲杜甫客栈

时隔1000多年

乔口人在杜甫居住过的地方

修建起了杜甫客栈

供游客吃住

▲青草湖

继续循着杜甫的足迹

小编来到了乔口的青草湖旁

据了解

杜甫当年在乔口

还写下了一首《宿青草湖》五言律诗

诗曰: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站在青草湖旁

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

只见那绿草依依、候鸟飞飞

此情此景

再吟诵一首《宿青草湖》

仿佛穿越到了唐代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

杜甫曾经驻足流连的乔口

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假期

不妨跟着小编的脚步

一起去感受那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

古韵乔口吧

照片 | 姚龙

编辑 | 万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08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