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定陶灵圣湖汉墓

西汉晚期墓葬。位于山东省定陶县大李家村。

定陶灵圣湖汉墓

灵宝金城大道大型汉墓群,墓主人或为郭姓望族

湖南宁乡北宋古墓发现“过仙桥”后,另一汉代墓又出土“火锅”

近日(5月17日),湖南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宁乡市宁韶高速二标段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地段对一片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中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其中夫妻合葬墓的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则是民间俗称的“过仙桥”,意喻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表达了此合葬墓的夫妻希望来世再续前缘。(最近怎么接连吃大波狗粮……)

发掘过程

罕见的“过仙桥”合葬墓

考古人员考究,这座合葬墓有两个墓室,之间本来是独立的,因为有了一个“过仙桥”的小窗所以又是相连的。其中一个墓室中墓盖缺失,这应该是被盗的痕迹,所幸另外一个保存完整。考古人员在被盗的墓室内发现了少量瓦片和陶片。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结构、特点推断这是一个平民墓葬。宋代的墓砖通常比较小,形制简洁,素面较多无多雕刻痕迹。

并排合葬

这个“过仙桥”小窗不仅是寄托来世重生的愿望,还有让两个墓室之间墓主人的“灵魂”可以在封闭的空间中通气、聊天解闷的意思。

过仙桥-恩爱窗

其实早在6年前的2014年12月,还是湖南的岳阳经开区茆山村胡家组一村民房前,也发现了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从墓中挖掘出执壶、莲花瓣瓷碟、魂瓶等器物。这座合葬墓分前室和后室,前室主要放置了一些陪葬品。合葬墓整体长约5.2米、宽3.8米、深2.2米,坐西朝东,男左女右。墓室类似阳间的房屋,表明主人身份显贵,非同一般家庭。而且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门,俗称“恩爱窗”(即目前发现的“过仙桥”)。

2014年岳阳发掘的宋墓

这两座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当时地区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都有较重要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

汉代墓葬出土“古代火锅”

距离北宋夫妻合葬墓500米左右的的位置,还发现了一座汉代墓。通过对这座汉代墓的发掘,出土了10多件东汉时期的器物。其中有两件铁质的器物结合在一起,与现在“鸳鸯锅”十分相似。还出土了一件铁制容器和一件铁制三角架,容器底部还有被焚烧过的痕迹。

近日汉墓出土的器物

这个应该就是三脚架了,看起来还真的有点像现在的灶台中顶锅底的架子。

刘非墓出土的分格鼎“鸳鸯锅”

事实上,2009年在盱眙县的大云山,发掘汉代江都王刘非墓时也出土过“鸳鸯火锅”分格鼎。鼎与锅的不同之处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台,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不少鼎出土后,腹下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这种鼎,其实就是一种火锅,将炊器与盛器结合到了一起。这个好像比近期出土的东汉墓更高级一些。

那么对这些古墓发掘的意义何在?

中国大部分的考古发掘都属于抢救性发掘,多是配合基建而来的。比如,为配合三峡工程,我们国家在三峡沿岸开展了近二十年的考古工作,那么沿岸的各种遗址、遗物都要提取出来,要不然就都埋在水底了。再比如一些被盗过的墓葬,常常是被盗墓的人盗了人们才发现原来这有什么什么公侯墓什么什么夫人墓,这时候为了保护它,也是为了阻止损失更大,就要对其进行发掘。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文物保护水平、考古发掘技术毕竟有限,另一方面为了留下一些遗迹给儿孙,我们国家已经很少批准大型墓葬的发掘了,比如唐皇室墓发掘的就很少。

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长沙马王堆一号、二号和三号墓进行发掘,证明这里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工艺繁复的漆器,秀美的丝织衣物,珍贵的简帛文献,奇幻的彩棺帛画,墓主的不朽之身,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当时,在马王堆三座汉墓之中,总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成为人们了解2200多年前社会生活的窗口。2020年10月6日下午,我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完二楼的基本陈列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三楼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1、 惊世发掘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区东郊,地面残存有两座土冢,外观很像马鞍子,被称为“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在马王堆施工时,经常遇到塌方,出现可燃气体。得知消息后,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赶到现场,发现这里是一座古代墓葬,编号为“马王堆一号墓”。

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对马王堆一号墓进行发掘。随后,在一号墓的西侧和南侧,又发现了二号墓和三号墓。1973年11月至1974年初,对马王堆三号墓和二号墓进行发掘。

墓葬分布

新闻报道

这里出土的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纻胎。装饰这些漆器的花纹大多为红、黑和灰绿等颜色,分为漆绘、油彩和针刻等方式,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东边箱和南边箱里,总共出土7件漆鼎。当时,刚出土的时候,在1件漆鼎内,竟然盛满藕片!其他6件漆鼎,鼎内的食物早已无存。但是,过了一会儿,这些藕片就消失殆尽,化成了一鼎普通的水,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

鼎和勺

盆和匜

在展厅中部,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扇子、凭几、屏风和竹席进行的组合,完美地展示了墓主人生前房屋里的家具陈设。其中,在屏风正面的中心,绘有一件谷纹玉璧,周围环绕着几何方连纹。

在展柜之中,陈列着一件竹熏罩和一件带盖的陶熏炉。当时,出土的时候,在陶熏炉的内底,盛满燃烧后残存的茅香炭状根茎。竹熏罩外观呈“截锥”形,用宽1厘米的竹篾编成,顶部用锦封住,周围敷以细绢。熏炉点燃后,用竹罩盖住,非常讲究。

扇、几、席和屏风

陶熏炉和竹熏罩

这里展示乐器的方式十分新颖独特,将棺椁上的彩绘动物形象,跟墓中出土的乐器相结合,虚实相生,动静相映。同时,在背景墙上,还描绘出这些乐器的结构图,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一目了然。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件瑟、竽和竽律,保存得相当完好,有重要科学价值。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漆方奁内的竹简中心,出土长短不同的两件竹箫。外观呈管状,上端有竹节,下端为中空,表面有间隔不等的六个孔眼。

竽和瑟

竹箫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和三号汉墓的边箱内,总共出土98个竹笥,相互叠压,整齐排列。大部分竹笥的外形比较完整,分别用朱红色或蓝色的麻绳捆扎,有的竹笥还保存有缄封的封泥匣和标明盛放物品名称的木牌。

竹笥内盛放的物品主要为衣物、丝织品、食品、中草药和各种植物。其中,盛放食品的竹笥数量最多,并且绝大多数为肉类食品,包括牛、羊、猪、鹿、兔、鹤、鸡、鸭、鱼等动物的残骨。除此之外,还有粮食、蔬菜、蛋和果品等。

竹笥

动物残骨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大量纺织品和衣物,分别出土于西边箱的六个竹笥、北边箱的中部与西部和内棺之中。这些纺织品的纤维原料主要是家蚕丝,也有少量的苎麻和大麻织物。

这里展出的直裾素纱襌衣,素纱丝缕非常细,用料约2.6平方米,重量49克,不到一两。据说,如果将它折叠起来的话,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里,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由此可见,西汉时期,中国的养蚕、缫丝、织造工艺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

双尖翘头方履

直裾素纱襌衣

3、简帛典藏

这里集中展示了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帛书和简牍,分为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历史哲学、阴阳五行。它们不仅记载着当时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和思想文献,而且反映轪侯一家人的知识结构、阅读习惯、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

经过初步统计,这些帛书有《易经》《老子》和《战国策》,还有天文、历法、五行、杂占等数术方面的文籍,以及两幅地图,总共有20多种,总字数在十万以上;这些简牍总共出土610支,分为“遣策”和“医书”两部分。

帛书

简牍

4、永生之梦

参观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离开三层展厅之后,沿着楼梯不断向下,随着光线的变化,仿佛进入墓葬里。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四层套棺、木质椁室和不朽古尸依次呈现在眼前。

高大的椁室结构严密,由70块木板拼接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金属钉。其中,最大的木板长约4.8米,宽约1.5米,厚约26厘米,重约3000斤。在椁室中央的棺房里,放置着套合紧密的四层木棺:第一层为黑漆素棺,第二层为黑地彩绘棺,第三层为朱地彩绘棺,第四层为锦饰内棺。

高大的椁室

四层套棺

在展览的结尾处,长方形展柜底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形体完整,毛发尚存,皮肤纹路清晰,肌肉带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

她的名字叫“辛追”,马王堆二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丈夫利苍,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主人是她的儿子利豨。如今,她的丈夫和儿子的遗体早已腐朽,只剩下她一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撑起了大半个湖南省博物馆,也成为很多人来到长沙一定要看的展览。但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不允许对古尸进行拍摄。今后,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亲自去湖南省博物馆,瞻仰一下“辛追”老奶奶的遗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02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