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鄂伦春族斜仁柱

斜仁柱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居所(又称撮罗子)。斜仁柱建筑的整体外观呈圆锥形体,是用直径约10厘米,长约4到5米左右的细木杆(多为桦木、柳木或是落叶松细杆)20到30根,最多有用40根搭建的。

鄂伦春族斜仁柱

择地建斜仁柱时,首先用三根细木杆(最好是木杆顶部有杈的木杆)交叉相互咬合成呈三角形的基础骨架,后依次将细木杆搭在三角形基础立架的顶端外围,然后将顶部用湿柳木条捆扎好,这叫做“乌鲁包腾”。斜仁柱的外围,是特制的桦树皮围卷,鄂伦春人叫“铁克沙”。这种桦树皮围子,柔软不易折断,而又有弹性,透风性能好,又可以将桦树皮围子卷起来搬迁游猎。

鄂伦春猎人游猎迁移时,只把桦树皮围子“铁克沙”拆下来打成卷包好运走,木杆构架就不要了。夏季鄂伦春人的斜仁柱用白布围盖,效果不论是采光、抗冰雹、透风性能都很好。斜仁柱的门高约1米左右,宽约80厘米左右。夏季门上多用柳木或苇子编织成帘子覆盖,冬季则用绒毛厚的狍皮鞣软后覆盖。冬季斜仁柱则用厚绒的狍皮鞣制后拼成大片后覆盖,这种以狍皮做成围子覆盖的斜仁柱叫做“额勒敦”。

狍子皮做的围子,一般由三大块组合而成。两块较大的狍皮围子各用狍皮25张,一块较小的用狍皮约在10张左右。狍皮做的“额勒敦”呈扇面形。两块大的扇面形围子用来覆盖斜仁柱主体支架的两侧,一块小的狍皮围子覆盖在后面。用皮条绳(呈扇面形的狍皮围子的四个角上,都系有比较长的皮条)系在斜仁柱支架杆上。顶部以狍皮做成锥形套,夜晚套在斜仁柱外顶上,白天拿下来。最后在狍皮围子上面有间隔地用细木杆压牢,防止冬天的强风把狍皮围子掀起或刮走。又在斜仁柱的周底外层用干草加厚堵严实,有的在干草层外又加一层土,使斜仁柱周底密封不透凉风。

夏季用的斜仁柱面积较大,冬天用的斜仁柱面积较小。斜仁柱内高约3到4米,底圆直径为4米左右。最大的斜仁柱内高可达7米左右,底径为8米左右,但这么大的斜仁柱一般并不多见。斜仁柱的顶部开口为通风和室内篝火的烟道。斜仁柱室内地面中央设有篝火,其上有三角形支架,支架上吊有双耳铁锅,可以随时煮食。斜仁柱内部除了门口外都是铺位,先用干草铺上厚厚的一层,然后在上面铺上狍、犴或是鹿皮(多半是鞣制的软兽皮)缝成的褥子。这种兽皮褥子叫做“师克图恩”。也有的人在干草上铺上搭建的高约15厘米左右的木板平床,或是铺上一层木板条。门的两侧有桦树皮制的水桶、炊具等物品。

在斜仁柱支架上悬挂有野兽肉条。斜仁柱正面位被称作客座,也称之为“玛路”。因为正好在客座头顶的支架上悬挂有“玛路”神桦皮盒,一般是由4到5个桦树皮盒组成的,里面装有祖先盒及辅神的偶像及画像等物。在“玛路”神盒左侧靠下处挂有“昭鲁博如坎”(即饲马神)神像。其下有祭品、木雕马及一个小皮口袋。若有客人进入斜仁柱内,必须要看清有“饲马神”前有无马奶酒和肉食等祭品。不然坐在前面就会失礼。斜仁柱左右两铺位为家族席,左为老年夫妇铺位,右边为青年夫妇铺位。其四周(即斜仁柱内底边缘处)摆放着桦树皮箱、篓、皮被、皮口袋、-等必备的物品。

鄂伦春族景点 鄂伦春族旅游景点

1. 鄂伦春族旅游景点

你好我是嘉荫县的,鄂伦春族在嘉荫县胜利村聚居,有我县一处景点-兰花池,季节性很强。许多游客很向往去观看。道路交通情况可以,有村级公路。 现在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已与汉族相近,除有特大节日活动,很少穿戴本民族自己的服饰。 祝你好运~!


2. 鄂伦春旅游景点大全

  鹿鸣山庄鹿鸣山庄位于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北32公里处的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境内,占地面积666.7公顷。鹿鸣山庄景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这里群山围抱、碧水环绕、森林浩瀚、草原广袤,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活有世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民俗风情浓郁。这里春季山花烂漫,夏……


3. 鄂伦春旅游十大景点

内蒙达尔湖当然好玩。因为它有红色杜鹃花和白色的积雪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苑若仙境。所以,这里也称"杜鹃花山谷"。每年的兴安杜鹃节,这里都有欣赏兴安杜鹃的活动。

内蒙古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总面积22081公顷,是集旅游观光、科研考察、度假休闲、科普教育、娱乐探险为一体的景区。


4. 鄂伦春民俗旅游区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是以哈尔滨文庙为馆舍,成立于1985年。我国第一家省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以收集、研究和展出我省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为宗旨。这些民族鱼皮文化、桦皮文化、萨满文化等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而富有魅力。


5. 鄂伦春族风景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春的雪中花;夏天的清凉地;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洁白的世界。我喜欢小兴安岭的冬天。

冬天来了,我读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后,让我常常梦见那迷人的雪景里:白皑皑的雪山;茫茫的雪野;洁白的小路;如缎的小河……这就是小兴安岭的冬天——一个雪的世界。

你看,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的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自己的洞里。

一场雪过后,小兴安岭被洁白的雪盖住了,树上积满了雪,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树木的枝条,千姿百态,有长长的,绒乎乎的,像胖娃娃的手臂;有的缀满大大小小的绒球,似乎你大喊一声,它们就会”扑通扑通”滚落下来,这里简直成了一个童话世界。群山的雪景,林中的野生动物更可爱。

这时,各种动物出来觅食。有机灵的野兔,有迅跑的豹子,笨重的黑熊;还有滑翔在树丛里的飞龙,野鸡……暮色苍茫,勇敢的鄂伦春人打猎归来。

啊!多么壮美的景色,小兴安岭的冬天!


6. 鄂伦春旗旅游景点

大兴安岭深处有个嘎仙洞,是个天然石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嘎仙洞森林公园内,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嫩江支流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鄂伦春族旅游景点介绍

根据内蒙古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内蒙古深层次开发并积极向国内外推出的特色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12种。

1.草原旅游

重点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以及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若���旅游景区(点),有观光、度假旅游,含体验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各种参与性旅游内容。

2.民俗文化旅游

重点内容为蒙古族草原民俗文化和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鄂温克族牧猎文化与达斡尔族渔猎文化,而尤以蒙古族民俗文化为重中之重。

3.历史文化旅游

主要是蒙元文化、辽文化、匈奴与昭君文化、明清宗教文化及近现代历史文化遗存。

4.森林生态旅游

内蒙古森林面积1680万公顷,这是开发此项产品可以利用的大好资源。重点是特色森林城市(如阿尔山市、牙克石市、根河市)度假旅游、大兴安岭等林区生态观光旅游、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胡杨林赏景休闲旅游。

5.沙漠旅游

内蒙古沙漠与沙地总面积22.67万平方公里,有世界最高大的沙山(200~400米,最高可达500米)和特大罕见的响沙区、沙漠绿洲,这为开发此项产品奠定了物质基础。重点是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边缘休闲旅游、绿洲生态旅游,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探险旅游、胡杨林生态旅游和东部浑善达克沙地、翁牛特旗玉龙沙湖观光旅游。

6.地质地貌旅游

重点是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石林、阿尔山火山地貌、阿拉善右旗海森楚鲁怪石林地质奇观旅 游。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举办猜灯谜活动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喜庆元宵佳节,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近日,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举办“虎虎生福、喜乐佳节——博物馆里闹元宵”主题猜灯谜活动,来自阿里河镇各中小学的近50名学生和家长参与此次活动。

在博物馆展厅内,随处可见工作人员手工制作的灯笼,学生们要猜的灯谜就藏在这些灯笼中,精心准备的近百条灯谜内容涵盖了民俗文化、成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类型,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学生们认真思考,寻找谜底,灯谜大部分被猜出。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还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记者:包雪娇 付新阳

编辑:赵 阳

监审:樊冬梅

终审:杜 鹏

监制:郭 越

转载请注明出处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

打造具有鄂伦春民族风情的大旅游

我旗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旗”战略,依托鄂伦春民族文化、拓跋鲜卑历史文化、森林生态文化、冰川遗迹地质文化、远古彩绘岩画“五张名片”,不断加大景区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发展全域旅游开发,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鄂伦春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是旅游业的精粹和灵魂,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决定了民族风情旅游的竞争力。鄂伦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具独特性和地域性,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我旗大力传承弘扬鄂伦春民族优秀文化,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建设、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民俗节庆品牌打造、民族手工艺旅游纪念品开发、民族歌舞诗剧创作、民间艺术团发展壮大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托扎敏乡民族文化特色浓郁,这里的桦树皮、狍皮手工艺制品极具特色,远近闻名。68岁的阿吉伦老人是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年来,阿吉伦老人坚持向年轻人传授鄂伦春手工艺制作技艺,这里的民族手工艺品成为最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也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传承。

近年来,我旗在托扎敏乡规划了鄂伦春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此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并且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展现鄂伦春狩猎原生环境与狩猎文化,体现出“鄂伦春猎民原住地”的典型风貌,将托扎敏乡打造成为鄂伦春狩猎文化体验地,提升我旗旅游业竞争能力。

鄂伦春民俗家庭游是我旗正在开发的旅游产品。大杨树镇多布库尔鄂伦春猎民村是“五彩呼伦贝尔”精品线路之一,目前正在建设的鄂伦春民俗风情园,正在成为我旗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带动了猎民增收致富。古里乡鄂伦春民宿旅游产品已经走向市场,推动了民族文化与旅游有效融合。

鄂伦春传统民族节庆活动享誉全国。我旗将蕴含鄂伦春民族文化元素的节庆活动融入民族风情旅游中,不断提升节庆活动的品牌化。每年6月18日举办鄂伦春族篝火节是鄂伦春人最重要节庆活动,2015年我旗荣获“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2017年鄂伦春族篝火节荣获“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通过举办鄂伦春族篝火节、旅游纪念品展销会、鄂伦春原生态歌手大赛、鄂伦春民族竞技等活动,丰富鄂伦春族篝火节内涵,着力打造民族旅游节庆品牌。2014年,举办了首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冰雪伊萨仁以民族文化与我旗冬季旅游资源充分结合,致力打造“旅游无冬天”,使冷资源变成热效应,破解了我旗冬季旅游的瓶颈。

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文化的价值,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近两年来,我旗组织大型歌舞剧《勇敢的鄂伦春》《山岭上的人 ——鄂伦春》赴台湾、北京等地演出,打造了我旗新的文化名片。借助演出契机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推介鄂伦春旗旅游资源、精品线路,展示自治旗特色旅游产品,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我旗始终致力于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的综合服务力,开发具有鄂伦春文化积淀的系列旅游商品,建设一批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同时推动更多的民间艺术、技艺、艺人进入旅游市场。目前重点开发以桦树皮、兽皮为代表的鄂伦春民族手工艺品,这两项手工艺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旗内共有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单位18家,民族旅游纪念品商店35家,研发设计能力逐年提升,从业人员发展到500人。

随着我旗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亮点不断显现,鄂伦春的大旅游已悄然形成。目前,全旗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2各,2A级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我旗凭借文化旅游特色魅力,荣登2014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榜,荣获亚洲“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中国特色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胜地”等多项荣誉。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区、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鄂伦春民族博物馆荣登2016内蒙古名片优秀文化旅游景区品牌榜;鄂伦春族篝火节、鄂伦春冰雪伊萨仁荣登2016内蒙古名片优秀文化节庆品牌榜;多布库尔猎民村被国家农业部授予 “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称号。(王 艳)

本期编辑 | 延 霏

来源:旗记者站 | 转载请注明出处

elcqfb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90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