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建筑

占地动辄数亩的古宅,虽已年久失修却难掩其当年的辉煌;碉楼的画漆已经斑驳难辨颜色,但精细的雕刻和傲立的姿态,仍为今人赞叹;沿用近百年的祖祠,至今还是后人祭祀祖先、举行婚庆大礼的场所。在中山的闹市或者乡村里,不经意间路过的一座旧宅,或者一栋碉楼,里面可能装满了动听的故事。记者昨日从中山市政府办公室获悉,389处历史建筑名单已经公布,列入保护范围。今后,这些历史建筑的使用、维护等都将被纳入正轨。

建筑

历史建筑以民居碉楼祖祠居多

根据中山市人民政府最新核定的名录,目前共有389处建筑被列为历史建筑。2015年中山市经普查拟将512座建筑列为历史建筑,经过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复核、社会公示、专家实地勘查,并经专家评审会、中山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最终确定389处建筑纳入《中山市历史建筑名录》。

389处名录中,以民居、碉楼和祖祠居多,也有部分名人故居、骑楼群,还有较新的建筑,如中共小榄镇支部委员会所在地——小榄镇新市社区第九街1号。在区域分布方面,石岐、开发区、南朗和沙溪、大涌等区域是历史建筑集中的镇区,亦有部分镇区没有一处历史建筑。

中山不少历史建筑的主人全家在海外难以取得联系,或根本无从考证权属,如何进行保护?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山市最新颁布的《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历史建筑不论其是否为国有历史建筑, 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代管人均不明确的,建设主管部门为保护责任人。责任人对历史建筑履行保护责任,包括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保护传统格局、特色装饰和历史环境要素的完整性等。

鼓励历史建筑活化

在碉楼里面开设计公司,或者在古村落里面开设餐厅,这些做法已经在中山渐渐普及并推广。中山市对历史建筑的利用亦持开放态度。记者了解到,中山市人民政府将制定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的具体办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资助、简化手续、减免国有历史建筑租金、放宽国有历史建筑承租年限、出让或出租国有历史建筑、减免历史建筑土地使用权续期费用、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收购或产权置换非国有历史建筑等方式,促进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

在符合结构、消防等专业管理要求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对历史建筑进行多种功能使用的保护性利用,依法享有经营收益。鼓励和引导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开展以旅游业、文化产业和传统手工业为主的有偿经营活动,并将历史建筑对公众开放。

专家建议:进行深度文化旅游开发

中山市政协委员吕良介绍,以南区沙涌村为例,这里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其中有宋帝遗迹牌坊、镇龙阁、清嘉庆年间建成的文笔塔、金花庙、华光庙、真君庙等,近代著名建筑有马应彪为其父马在明所建的大型私人住宅“马公纪念堂”以及现代的马公纪念公园、沙涌先施学校、南源堂等。“传统的岭南民居、碉楼与西洋风格、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并存,这是一段中山市的侨乡传奇,也是南区沙涌村华侨的海外传奇,但一直没有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文化旅游开发。”他建议,由市级文化部门对当地可开发文物、旅游资源要加大调查力度,建立档案,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禁止出现人为破坏现象发生;聘请有关旅游规划专家对沙涌村进行旅游开发策划工作,明确开发主题和保护措施。

(欢迎报名加入中山网深中看房团、中山看房团,电话报名:0760-88361129 18689352626)

襄阳十大地标建筑 襄阳代表建筑有哪些 襄阳标志性建筑盘点 建筑

襄阳是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承载襄阳历史的古迹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襄阳城市建设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在每个发展的时期,襄阳总有那些深入人心的地标建筑。从昭明台到如今的汉江三桥,一个个地标建筑,都带着它特有的时代韵味,存在襄阳人的记忆里。我们整理了襄阳十大地标建筑,包括襄阳城、襄阳昭明台、襄阳人民广场、襄阳诸葛亮广场、襄阳科技馆等,一起去看看详细内容吧!

襄阳十大地标建筑

01襄阳城>>

02襄阳昭明台>>

03襄阳人民广场>>

04襄阳诸葛亮广场>>

05襄阳科技馆>>

06襄阳东站

07襄阳汉江大桥

08襄阳卧龙大桥>>

09华洋堂城市广场

10襄阳万达广场

襄阳十大地标建筑

1、襄阳城 3A景区

襄阳城是襄阳市标志性景观之一,历来为襄阳市胜景,为海内外所熟知。襄阳城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襄阳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护城河最宽处250米,襄阳城为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襄阳城共有六座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与仲宣楼、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华腹地山水名城。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冯家巷2号

2、襄阳昭明台 国家级博物馆

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为襄阳标志性建筑,建筑面南,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5间,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房4间,台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昭明台雄踞城中,巍峨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抗日战争期间,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73年夏因久雨塌陷平毁,1993年于原址重建,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重建的昭明台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建造的,台基上按魏晋风格建3层楼阁,整个建筑高达34米,集购物、游览、文化娱乐于一体。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北街1号

3、襄阳人民广场

被誉为“城市客厅”的襄阳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城区,是由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人民公园以及周边一些文化、旅游、商业建筑等组成,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2012年1月6日,樊城区与上海宛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襄阳市人民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建设框架协议书》,项目总投资11亿元,并融入襄阳汉水文化精髓。整个广场的绿化将体现生态、自然的风格,诸葛亮、孟浩然、米芾、刘秀、宋玉、卞和等襄阳历史人物的雕塑也将被安置在广场上。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长征路6号

4、襄阳诸葛亮广场

诸葛亮广场是湖北省襄阳市人民为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纪念著名军事家,谋略家诸葛亮先生而建。襄阳市标志性景观之一,襄阳市政府塑诸葛亮铜像于广场,既彰显我们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铜像雕塑工程。广场内设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娱乐射击场、游泳馆、会展中心、音乐喷泉,休闲广场等。诸葛亮广场是一个集文化、体育、娱乐、会展、商务、公寓、公园功能齐全的大型城市生态综合广场。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长虹北路16号

5、襄阳科技馆

襄阳科技馆始建于1981年,占地26.5亩,园林式建筑风格,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襄阳市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于2013年6月20日正式破土动工,新馆建筑外型设计采用“探索之眼”的创意,集中体现“启迪智慧、创意探索”的建馆理念。从空中俯瞰,建成后的新馆就像一只望向天空、宇宙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是襄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馆项目位于东津新区起步区,总规划用地面积477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26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646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布展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新华路21号

6、襄阳东站

襄阳东站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车站管辖的铁路车站,也是襄阳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襄阳东站站房恢弘大气,以汉代“夔龙文”为造型主题,寓意“卧龙之乡”。襄阳东站建筑整体由传统“工”字形平面演变而来,结合站房的整体式流线形体,打造“一江两岸”的建筑意向,极具特色。东站以宽大的整体式屋檐勾勒轮廓线,形成挡风遮雨的“灰空间”,并营造出高耸大气、恢弘完整的建筑形象,自然映衬出“襄阳之门”的设计理念。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东津新区

7、襄阳汉江大桥

襄阳汉江大桥,北濒樊城,南接襄阳,是焦枝铁路上一座公、铁两用特大桥梁,是襄阳标志性建筑。大桥中心里程K499﹢350,铁路桥长892.6米,公路桥长812米,全桥架设钢梁7000吨,铆接铆钉36.8万颗,浇灌混凝土3万立方米。大桥投资概算2513万元,实际完成2211万元,节约301.4万元。大桥结构为正桥2台3墩4孔,零号墩为冲击钻孔桩基础,1、2号墩为筑岛钢筋混凝土基础,3号墩为钢沉井管壮基础。大桥上部为4跨128米连续钢桁梁,全宽23米,中部是10米宽双线铁路桥面,两侧各有5米宽管理桥面和1.5米宽的人行道。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8、襄阳卧龙大桥

卧龙大桥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境内连接襄城区与樊城区的过江通道,位于汉江水道之上,是襄阳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卧龙大桥分别由双层钢桁架、四座塔柱、斜拉索、引桥及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布置。卧龙大桥建成,标志着襄阳市内环线基本贯通、形成闭合,在襄城、樊城、襄州与东津之间形成了一条快速通道,这对提升襄阳市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加快中心城区“一心四城”城市格局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

9、华洋堂城市广场

华洋堂经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于2001年入驻襄阳,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成为湖北省内管理完善、业绩突出的优秀商贸企业,成为襄阳市民购物首选的第一名品店。商场精确市场定位,锁定中高端群体,先后投资亿元升级改造,引进各类知名品牌400余个,引领襄阳时尚发展潮流,为市民带来更新更快的流行文化和时尚的生活理念。2017年8月12日起华洋堂百货正式更名为华洋堂城市广场,将以品牌为核心,加快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文化等泛购物中心转变,打造“悦享品质生活”的新地标。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长征路36号

10、襄阳万达广场

襄阳万达广场项目东起长虹北路、西至紫贞公园、南邻诸葛亮广场、北到大吕沟,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是襄阳迄今为止投资额较大、商业配套较齐全、开发规模较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也是襄阳市新地标。建成后的襄阳万达广场集高级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尚住宅区、时尚休闲娱乐中心、国际电影城、超大型品牌超市于一体,引领襄阳商业、商务、居住、娱乐休闲新潮流。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高新区长虹北路9号

上海近代建筑之一佛教建筑 建筑

佛教传入上海的年代是在三国时期。据同治《上海县志》记载,龙华寺和寺前宝塔建于吴国赤乌年间(238-251)。有文献记载,静安寺也建于这个时期。

近代上海佛教的宗派有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藏传密教等。

近代建造的佛寺主要有:圆通庵(1868)、慈修庵(1870)、新高昌庙(1878)、国恩寺(1881)、玉佛禅寺(1882,1917-1928)、留云禅寺(1892,1920重建)、护国禅寺(1901,1935年重建)、广福讲寺(1911)、上海佛教居士林(1923)、法藏讲寺(1924-1929)、海会寺(1930)、圆明讲堂(1935)、福缘禅院(1911)等。还有位于郊区的三官堂(汇秀庵,1856)、无为寺(1862-1874)、净心庵(1875-1908)、定慧庵(1921)、慎修庵(1931)等。其他还有日本的东本愿寺上海别院(1976)、日莲宗本圀[gu]寺(1904)、西本愿寺上海别院(1906)、身延山上海别院本门寺(1907)、高野山金刚寺(1914)、曹洞宗长德院(1917)、本门山上海佛立寺(1923)、妙心寺上海别院(1932)等。

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街道,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留存。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静安寺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其历史相传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静安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上海市真言宗古刹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

玉佛禅寺

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玉佛寺作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玉佛寺创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师。

玉佛寺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

留云禅寺

位于上海嘉定南翔镇,原名云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目前能见证历史的仅有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

护国寺

护国禅寺,坐落在今上海嘉定古城西门外,始建于南梁天监年间,迄今1500多年历史,是嘉定地区最早的寺庙之一。

上海佛教居士林

上海佛教居士林原名中国佛教研究会、世界佛教居士林、上海佛教敬业社,始建于1918年11月,地处中国上海常德路418号(近北京西路口),是中国著名的居士修学场所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所佛教居士林。

法藏禅寺

法藏讲寺位于上海市卢湾区安吉路171号。1924年,由天台宗僧人兴慈法师创建。法藏讲寺与玉佛寺、静安寺、龙华寺并成为上海四大丛林,也是上海唯一的天台宗道场。

三官堂(汇秀庵)

三观堂位于上海虹口区江湾镇万安路359号的三观堂,原名“三官堂”。三观堂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本是一处道教活动场所。以后住院道士逐渐离庙,香火不旺。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时,改为佛教庙宇。上世纪60年代初尚有常住僧尼五人,已故法藏寺兴慈法师曾卓锡过此庙。1989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成立以释通霖为组长的寺庙修复筹备小组,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出资、佛教信徒和社会各界的捐赠款修复寺庙。

无为寺

无为寺,又名“吃素庙”,修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地处于崇明区庙镇米洪村,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

净心庵

又名“兆心禅院”,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位于浦东临港地区泥城镇。由净船师太创办, 初创时仅有观音堂及草庵数间,尼净善及其侄女三人。后来逐渐扩大至五十余间庙房,占地十余亩,为当时南汇县最大的比丘尼庵。1990年,经批准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1992年重新修缮大雄宝殿。2003年5月,净心庵被列为南汇区不可移动文物。

17定慧庵(1921),定慧庵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永春西二路112号。定慧庵创建于1921年,因按当时南汇县最大的比丘尼庵“净心庵”的规格建造,故又名“新庵”。

慎修庵

位于崇明县港西镇静南村(原新引村)。

东本愿寺上海别院

全称是真宗东派本山本愿寺上海别院。日僧小栗栖香顶等建立,是日本佛教最早在上海开办的分院。光绪二年在北京路499号开设,光绪九年移至境内武昌路3号(今380号),是二层水泥楼房,中国人习称“东洋庙”。它除进行宗教活动外,还开办日文《上海新报》和《佛门日报》,兴办新闻纵览所、诊疗所、育婴堂、学校、慈善会、佛陀会、火葬场和墓地。现该址建筑物为新筑,底层为店铺,2层以上是民宅。

日莲宗本圀[gu]寺

光绪二十五年,初设于南浔路1号。民国11年,迁至乍浦路439号,为日莲宗在沪的传教所。曾发行《圣教》月刊。现该寺房舍犹在。犹在。砖木结构,日本传统式和西方教堂建筑特征相结合的折衷风格。建筑形制规整对称,双坡屋顶,主立面外墙采用水刷石墙面。入口雨棚采用日式卷棚屋顶,并有雕梁、斗拱、悬鱼等构件。

西本愿寺上海别院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西本愿寺在文监师路114号开院。次年设立龙谷会,开始对中国人传教。民国20年,在乍浦路471号建成一幢花岗石寺院,作为参拜神道、僧人住所和暂存骨灰之用,民国33年增建9层高的佛塔。日本投降后,佛塔废,部分寺房改为和平博物馆。现该寺半圆形穹顶及日式浮雕仍存,寺房已改作他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63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