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艺术桥

艺术桥坐落于世界浪漫之都巴黎,是一座横跨塞纳河的人行桥,连接法兰西学会和卢浮宫中央广场,被认为是巴黎最浪漫的大桥,深受情侣们的亲睐。之前在此曾有一座9拱金属人行桥,建造于1802到1804年,为巴黎第一座金属桥梁。之后由于空袭和船只碰撞,最终大桥于1978年坍塌。

目前的艺术桥建造于1981-1984年,是一座7拱金属人行桥,保留了旧桥的外观,但是对结构进行改造。1984年巴黎市长希拉克为改建的桥梁揭幕。大桥长155米,宽11米,还曾出现在巴黎发行的邮票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艺术桥开始成为众多情侣的向往之地,数年来,许多情侣将刻有对方姓名及誓言的各式各样挂锁挂在艺术桥围栏上,然後将钥匙扔进桥下的塞纳河,以此象征两人永恒的爱情。经过多年的日积月累,艺术桥上挂有数以百计、大小样式不同的爱情锁,可能是考虑到大桥的承受能力,这些大小不一的爱情锁被神秘拆除。

艺术桥不亏是艺术桥,因为有时会充当艺术展览的地点,这就使其除了浪漫气息外,更具艺术气息。今天是画家和摄影师的露天工作室,在夏天也往往是野餐的地点。

艺术桥

Pont des Arts

必去理由:巴黎最为浪漫的桥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法兰西岛大区 [Ile-de-France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巴黎 [Paris]

一条微信,告诉你灞桥有多文艺范!博物馆、艺术区、美术馆样样都有,绝对“高大上”!

这是一方珍藏着文明

和史诗的古老热土。

半坡姑娘汲水的尖底瓶,

盛满了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

半坡国际艺术区里,

到处交融着文化、艺术、创意的气息,

置身于此,心无旁骛,

让你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发现身边的艺术之美。

崔振宽美术馆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

展览陈列、收藏保护,

艺术交流、文化休闲,

为西安市民带来更多更好的

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说了这么多,

您有没有心动?

心动,就行动吧!

来灞桥,

寻找那一份独属于你的美的发现,

开启一段难忘的文化艺术之旅!

(^o^)/~

今天,小编向各位亲们隆重介绍灞桥的第三条旅游线路:

文化艺术之旅

这是一次6000年前仰韶文化与60年前纺织文化的对话,是人类童年时代与大工业时期的历史碰撞,更是一次身心接受现代艺术洗礼的旅途。

半坡博物馆——半坡国际艺术区——崔振宽美术馆

自驾、骑行线路指南:

东三环——长乐路——半引路——半坡博物馆——半引路——长乐路——堡子村转盘——纺西街——半坡国际艺术区——纺西街——纺北路——祥云路(战备路)——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崔振宽美术馆

公共交通指南:

半坡博物馆:

乘车路线

1.地铁1号线半坡站B口出步行向西至半引路即到。

2.乘11、42、15、511路等公交车到半坡站下车。

半坡国际艺术区:

乘车路线

1.地铁1号线半坡站C出口出步行即到。

2. 乘11、42、511路等公交车到堡子村站下车。

崔振宽美术馆:

乘车路线

1.乘213,237, 301,530路到三十四中下车。

2.乘269路到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下车。

半坡博物馆

是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完整的保留了半坡遗址的原貌,生动地展现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诠释了人类社会农业、制陶、绘画、建筑、宗教的起源。

半坡国际艺术区

分为文化艺术特色的主景观区、苏式建筑风格的主厂房区及私人定制的艺术配套区,是一个集历史文脉、当代艺术、文化产业、建筑空间、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园区,也是西北地区文化艺术交流高地。

崔振宽美术

馆由当代中国画重要代表人物、当代长安画派领军人物崔振宽先生建设,是一座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交流、公共教育、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民营美术馆。设崔振宽作品陈列厅、综合展厅、艺术品典藏库等展览应用空间。

米拉梭酒店中萃轩

地址:纺三路与纺正街路口东北角

电话:029-63651365

晶海乔记酒楼

地址:纺织城鹿塬街中段388号

(灞桥分局向南200米)

电话:029-83339008

029-83339009

九方艺术餐厅

地址:灞桥生态湿地公园

柳雪路普华浅水湾对面

电话:029-89518203

半坡国际艺术区各餐饮企业

半坡国际艺术区内分布着多家餐厅、咖啡馆、茶馆、酒吧等餐饮休闲店面,包括核桃树餐厅、灞柳驿站、麦田33音乐餐吧、春秋舍酒店、悠享臻肴、拾光花房水吧、豆先生的店、慕唯黑胶音乐咖啡等。

地址:纺织城纺西街238号

亚洲首座!建在桥上的湖南吉首美术馆,艺术又魔幻!

美术馆

The art gallery

生活与艺术

吉首市里有座4000年历史的乾州古城,

万榕江从古城中流过。

2013年,就在万榕江上建设了一座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美术馆。

由非常建築 Atelier FCJZ 设计

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吉首市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2019年4月,

建筑面积达3600㎡的美术馆落成了,

它的样子有点像吊桥,

上面是混凝土桥,作为挂画的展厅,

下面是钢桥,可以让乡亲们步行,

所以这个美术馆实际上是以桥上桥的形式构成。

“桥的设计难度也是这座桥的最大亮点。”据介绍,该桥桥梁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以“桥馆合一”为设计理念,全桥由混凝土系杆拱桥及双层钢桁梁简支梁桥两座桥叠加组成,结构十分复杂。

▲桥身立面筒瓦遮阳系统 田方方

▲钢结构桥局部 田方方

▲三楼拱桥内部画廊 田方方

▲步行桥层 田方方

建筑共包括三个部分:上层混凝土桥作为小型展览厅,钢桁梁顶部桥面作为大型展览厅,内部设有画廊。钢桁梁下层桥面为公共人行桥,同时也可用于疏导洪流。两桥之间是一个由玻璃幕墙和筒瓦遮阳系统围合而成的大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这种上下两个展厅和公共人行桥“三合一”的多重造型叠加结构,属亚洲首例。

一座“看上去很老”的新房子

桥和实用空间结合,国内外倒是有先例:湖南、湖北、浙江都有风雨桥。

乾州古城里也有这么一座风雨桥,桥顶盖瓦,桥上有栏杆、长凳,老人小孩常在上面歇脚,还有不少小贩在上面摆摊。

但把美术馆做到桥上面去,着实罕见。

▼ 风雨桥上

这个“桥”是插在两条街上的。这两条街都非常地生活化,有些餐馆,有点旅游纪念品店,还有些小的客栈,美术馆跟旁边的房子完全是紧紧地挨着。

“我们有一个很清晰的期望,就是我们的桥,是这两条非常有生活气息的街道的一部分,尽管可能稍微高一点、大一点。”

▼ 街道上的西侧入口

实际上,设计师是建了两个桥摞在一起:

下面是一座钢桥,古城的居民、游客都可以步行走过;

上面是一个混凝土拱桥,有屋顶、有墙,里面是挂画、放雕塑的展厅。

▼ 钢桥与混凝土桥构成桥上桥

从气质上,设计师也想跟传统的建筑有个对话:

围合桥头的高墙,都是当地的水刷石;

再一个就是用瓦;

还有外形上,整个建筑体有一点点像吊桥旋转桥,因为上面有个弧度,两头微微翘起,有点像传统房屋飞起的檐角。

“它看上去既老又不老,既新又不新,让这个建筑跟周围的关系,有一个特别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钢桁架的步行桥

▼ 混凝土拱桥下的大展厅

一层:摆摊,乘凉,钓鱼 | 二层、三层:看艺术

桥的跨度大约60米,下面钢桁架的步行桥通行长度也是60米。

视觉上看,向上翻折的屋顶围合起来抱住上面的混凝土桥,形成了一个大展厅空间。

上下两座桥,叠合出三个主要空间:底下的步行桥,围合出的大展厅,和最上面混凝土拱桥承载的细长展厅,面积加在一起大约3600平方米。

步行桥的桥面大约400多个平方。钢桁架用的是耐候钢,看上去红里面透点黄。

桥架设的位置,按照万榕江50年发一次洪水的警戒线设定。如果遇上洪水通过,桁架桥两侧的腹杆还有切断大水中大树枝的作用,防止河道的淤塞。

▼ 东侧入口大厅

人一进来实际上不能先进到展厅,得往上一层,所以设计师就希望把“上”的过程做得更吸引人。

“把这个楼梯的造型做得稍微花哨一点,让人慢慢地有一个期待。”

▼ 混凝土拱桥下的大展厅

在步行桥设计上,设计师考虑的是城市居民使用上的便捷,到了楼上二层和三层的美术馆空间,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光线的研究上:

“美术馆的空间,会展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如果展雕塑,自然光就挺好;如果是绘画作品,就不希望自然光直接照在画上。”

二层展厅的整个立面上,把瓦片纵向排列,可以调节室内光线。除了瓦的遮阳之外,以后还有窗帘,窗帘关上后就是一个半透明的界面,光透进来一点,但是非常柔和,非常均匀。

▼ 三楼混凝土拱桥内部画廊

三楼的屋顶有若干个天窗,这里是一个专门展画的空间,天窗的光并不直接照下来,有一个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结合。

这不是一个精致的建筑,但是个好建筑

在设计师看来,这个建筑它不是一个精致的建筑,可是它的空间、它的结构、它的光跟环境的关系,又完成得很准确。

▼ 东侧大厅楼梯间

▼ 从街道看吉首美术馆

“老百姓每个人来,都会觉得这地挺好玩,这美术馆怎么在桥上。你看这个空间地面也不是平的,然后在美术馆的肚皮底下还可以过河。这是让我们满意的。”

▲ 万溶江上的吉首美术馆 田方方

▲大展厅 田方方

▲玻璃墙幕 田方方

美术馆的服务空间如门厅、行政办公、商店和茶室则被安置在两端的桥头建筑内,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侧河岸街道进入美术馆。

▲混凝土预应力锚索紧固件 田方方

▲楼梯间 田方方

▲街道入口 田方方

该桥总体造型由黄永玉大师设计,该设计与建设充分展现了民族特色与建筑艺术的融合。其室内设计的创意来源于当地晾晒扎染(土布)的印象,通过伸缩与位移的展墙可使空间产生不同的变化与趣味,满足多功能全方位的艺术展演需求之余,可让人充分领略设计的本土化与室内外的关联度。

▲俯瞰

▲美术馆总平面图

▲效果图

设计师认为美术馆不应该从区位上脱离受众,因此将其嵌入到现有的城市肌理中,将两岸的桥头部分与万溶江畔的民居建筑紧密相连在一起。这些建筑包含了店铺、餐馆、小旅馆,以及楼上屋主的居所。因此,吉首美术馆位于河两岸的入口都可以被视作混合功能街道界面的一部分,从而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转 载 须 知

公众号转载需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品,中国四大古桥之——湘子桥传奇!

这里是老张的行摄之旅

对于湘子桥,老张第一次了解是在某电视台一期历史探索类节目中看到的,节目以这座古桥作为专题详细介绍了湘子桥的前世今生,看完那期节目后,老张被它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承载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座美丽的古桥。湘子桥位于广东潮州,和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以及河北的赵州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潮州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老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南方的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古建筑,特别是和历史名人有关联的古迹,总想抽出时间去探索一下。骑上摩托车出发,从广西到广东潮州,骑行一千公里,只为亲眼目睹、亲手抚摸梦里的湘子桥。

湘子桥,又叫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的韩江之上,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地区的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州守曾汪倡议,造舟为梁,以八十六只船架设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南宋淳熙元年夏天(1174年),韩江大洪水,浮梁被洪水所毁,州守常伟出钱,居民捐款,修理浮桥,船只增至一百零六只。修桥后尚有余钱,便在西岸创建杰阁一座,正对江对岸的韩山,起名为仰韩阁,阁下砌石为台基,以防御洪水的冲击。

后历代均有修葺,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对桥进行规模空前的重修,全面加固23个桥墩,墩上加梁,木石间用,梁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勾缝以防火。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桥上建起126间亭屋,亭屋间建造了12座楼阁(也称“楼台”)。江心急流处,仍用24艘船只连接为浮桥,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重4000斤,桥修好后,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明嘉靖九年(1530年),州守丘其仁减去浮桥用船六只,“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从此形成,自初建以来,共历时359年。

随着历史变迁,至解放初,广济桥的桥墩已减少为二十座,十九孔,全桥长:517.95米,计东岸桥墩十二座加桥台一座,十二孔,长283.4米,西岸桥墩八座七孔,长173.3米,桥宽5米,中间97.3米,仍以十八木船连接。1958年,政府大修广济桥,原有梭船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椿承台)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原有旧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旧石梁上加铺钢筋路面,路面原为宽五米,扩为七米,两旁加设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栏杆及灯柱。使东西桥合二为一,汽车可从桥上通过。

2003年10月起,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于2007年6月建成,9月20日,广济桥正式对游客开放。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构成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子桥以独特的“湘桥春涨”位列“潮州八景”之首。传奇还在继续,只待人们静静欣赏。

感谢您关注行者老张,一起欣赏大美中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85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