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后坪天坑群

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天坑群——后坪天坑群。后坪天坑群是“中国南方喀斯特”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位于武隆县后坪乡境内。景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因位于海拔1300米的分水岭地区的喀斯特台面,加之强烈的构造抬升,该台面上各种规模的喀斯特陷坑地貌十分发育,分布有众多的落水洞、竖井、塌陷漏斗(天坑)、峡谷、石柱、石林、溶洞等地质遗迹。

其中塌陷漏斗(天坑)规模宏大,群状密集分布,形态典型,保存完好。由箐口、石王洞、天平庙、打锣凼和牛鼻洞五个天坑组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的天坑群,是极为罕见的地质遗迹。

后坪天坑群

各天坑四周绝壁环绕,形状完美。自坑口视之,绝壁陡直,天坑深不可测,奇险无比。自坑底仰视,四周绝壁直指天穹,引颈仰视,坐井观天,白云悠悠,天空湛蓝,给人以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感觉。有的天坑雨季悬瀑自100——200米高的陡崖飞泻而下,倾珠溅玉,轰鸣回响,蔚为壮观。同时,天坑群与其周边的洞穴、岩溶泉、峡谷等构成一个完整、典型的水文地貌系统。冲蚀型天坑为吸纳地表水流的主要场所,其下发育的洞穴即为汇入水流的集中通道,是蕴含天坑形成与发育演化及地壳抬升运动等信息的主要载体,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些洞穴洞内沉积景观较为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探险价值。

景区内的阎王沟岩溶峡谷全长2300m,总深度约500m,是盲谷式现代峡谷,谷深林幽,特别是下段,谷底深切,两岸下部近直立,宽度及小,气势逼人,行走其中,感受别样,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对了解该地区的水文、地貌发育演化史也有重要意义。

主要景点有箐口天坑、牛鼻洞天坑、石王洞天坑、打锣凼天坑、天平庙天坑、二王洞、三王洞、麻湾洞、宝塔石林、文凤山苏维埃政府纪念碑等。

世界级!广西那坡发现天坑群,仅次于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世界天坑看中国

中国天坑看广西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天坑

大部分在广西

11月15日,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公布:11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联合中外专家开展西南岩溶地质遗迹调查时,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一世界级天坑群。

快来看看这些天坑长什么样

一大批好图

等着你不停感叹

11月上旬,科考队员深入那坡县弄羊天坑进行考察。

此次新发现的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主要分布于那坡县城厢镇和龙合乡,系目前北回归线以南发现的最大天坑群。其规模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天坑群——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那坡天坑群的发现

进一步确立了

广西作为“天坑王国”的地位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和旅游开发价值

岩溶研究所专家介绍,那坡天坑群沿着定业地下河轨迹分布。定业地下河汇水面积486平方公里,地下河总长60公里,落差292米,沿途发育众多天坑和地下河天窗。

“这些天坑有的发育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之上,有的顺着地下河轨迹呈串珠状分布。除天坑群外,定业地下河流域内还发育有类型众多的岩溶地质遗迹,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岩溶洞穴、岩溶峡谷、伏流和瀑布景观。那坡天坑群的发现,对完善天坑演化理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张远海教授表示,这些天坑容积均在百万立方米以上。

与国内其他天坑不同

那坡天坑群的天坑

大多是口小肚子大的坛子形状

专家判断这些天坑都

很“年轻”

科考队发现,那坡天坑群原始植被群落保存完好,如董棕、蛇根草、爬树龙、香木莲、棕榈树等,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如此高大的天坑野生董棕林为国内首次发现;天坑中央香木莲树高50米,仅次于大石围天坑的香木莲。

据了解,我国的天坑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以及陕西汉中。其中,广西的“天坑家族”规模最大。

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天坑群,有3个位于广西:

●最大的是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共有29个天坑;

●其次是那坡天坑群19个;

●第三是巴马盘阳河天坑群,发现天坑15个。

据初步统计,广西天坑数量达到数百个,其中不少天坑洞穴的规模是世界级别的。

新闻链接

什么是天坑?

天坑是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大厅塌陷形成的,口径和深度不小于100米,和(或)容积大于100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地质漏斗。

这些仿佛大地凝视天空的眼睛

实在让人着迷

好羡慕那些

发现它们的科研工作者

希望我们早日能与这些天坑相见

来源:广西新闻网

汉中天坑群:天坑的起源

天坑概述

天坑是21世纪初由朱学稳研究团队科学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特殊岩溶地貌类型,随着全国各地天坑的陆续发现,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罕见的美学价值,引起了地学界旅游界、生物保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天坑及其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丰富或者刷新了传统岩溶地貌学、水文地质学、新构造运动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为完善天坑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坑的起源

一、发现阶段(1980-2000)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和英国的地质学家在四川兴文发现了“大岩湾”和“小岩湾”特大型漏斗,兴文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发现大型岩溶负地形的地方,中国天坑研究的起源地,从而丰富了中国的岩溶地貌地质学。

伯牛天坑1992年以后,天坑在中国不断被发现。1994年,重庆奉节发现了小寨天坑;2000年,广西乐业发现了大石围天坑群;2001年3月,在重庆武隆区发现了后坪冲蚀型天坑群;2002年底,在广西巴马县发现了好龙天坑和交乐天坑。这一系列超大型岩溶负地形的发现,为天坑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二、命名阶段(2001-2005)随着天坑不断被发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研究团队,对这种“大型漏斗”逐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并于2001年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中国的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一文,将这一岩溶现象正式命名为“天坑”。首次提出将其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并建议在国际上只使用拼音词" tiankeng 来命名这一类型的地貌,以区别于普通的塌陷漏斗。

天悬天坑

三、推广阶段(2005~至今)

2005年10月,朱学稳研究团队组织实施了“中国天坑考察项目”,由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斯洛文尼亚岩溶地质研究所、乌克兰国家地质研究所、纽约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悉尼大学和赫德菲尔德大学的13位地质学家组成了国际天坑考察组”,对重庆武隆天坑群、奉节小寨天坑群、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桂林召开了“国际天坑讨论会”。会议上,专家组一致确认了中国天坑的世界地位,天坑( tiankeng)成为继石林(shin)、峰林( fenglin)和峰丛( fengcong)之后第4个由中国人定义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岩溶地貌术语。

后湾天坑

在这一阶段中,天坑特殊的科学意义、罕见的景观价值及其自然属性的稀有性得到广泛认可。2005年2月和2010年10月,四川兴文国家地质公园和广西乐业一风山国家地质公园分别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06年2月重庆奉节小寨天坑被确定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和天生三桥相继成功入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第二批名录。

作者简介:洪增林,甘肃陇西人,1963年1月生,工学博士,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陕西省高层次人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秦巴分会主任、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34项,在各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篇,出版专著3部。

来源:《汉中天坑群》法律顾问:陕西锐博律师事务所 刘哲律师

带你去看神奇的世界:能预测天气的“神坑”--武隆后坪天坑

在重庆武隆县的后坪乡有一个很神奇的天坑,它的神奇之处就是能预测天气。千百年来,武隆县后坪乡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当坑中起雾时大雨马上就会到来,于是后坪天坑被当地人称为能预测天气的“神坑”。

后坪天坑是由于受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其形成时间大约在200万年至230万年以内。在该天坑周围,曾有三到四条水量非常大的河流汇聚,这种外源水的量相当大,水动力也相当强,便形成漩涡,同时侵蚀和溶蚀能力都很强,在冲蚀和崩塌联合作用下,洞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便形成了天坑。

后坪天坑形态典型,保存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3000米长的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属世界罕见。天坑上部数条瀑布似银河倒挂,轰鸣作响,极为壮观。

武隆后坪天坑能预测天气的原因,专家是这样分析的:每当要下雨时,洞外温度变高或气压发生变化时,就会向这3000米长(即从洞口进入天坑底部)的洞穴下压,而洞穴内是一个恒温环境,从而让洞口形成一团雾气。因此产生了天坑起雾预示起雨的说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77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